伊朗萨法维时期古拉姆精英阶层对艺术事业的赞助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f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法维时期不仅是伊朗历史上国力强盛,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也是伊朗伊斯兰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从推动艺术发展的主体因素来看,萨法维时期艺术事业的繁荣不仅得益于统治者的审美偏好和赞助态度,更与这一时期新兴的古拉姆精英阶层对艺术事业的热衷和赞助行为直接相关。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古拉姆在伊斯兰世界历史悠久,但对伊朗来说,直到萨法维时期,尤其是阿巴斯一世统治期间才真正被吸纳和融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出于强化与统治者的情感纽带、表现对国家的忠诚、显示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以及提升经济收益等内在动机,古拉姆
其他文献
现存中国早期佛教造像中有大量饰金者,从材质与工艺角度可分为铜像鎏金、石像贴金、木像贴金以及泥像贴金四类。除铜像鎏金为古代中国与古代印度犍陀罗共有者之外,其余三类均来自古代印度犍陀罗。这些饰金佛像来到中国后,在本土审美与胡人艺术的双重作用下,逐渐从犍陀罗式的“佛着金装”转变为中国式的“佛用金妆”。
本文通过七幅具有代表性的伊朗织毯,梳理了从19世纪末外国投资带来的织毯复兴直至21世纪初与当代艺术融合的伊朗织毯的现代化历程,并探讨了这一过程中手工艺术自身的发展逻辑与伊朗国内外的社会历史变化是如何影响织毯之身份的构建,通过强调其身份中商品、艺术品、日用品三位一体的不同侧面来平衡织毯设计在传统本真与创新之间的尺度。
《二乾书屋画跋》是张友宪老师从艺五十多年的记录,作为当下极为难得的画跋著作,其与古今画语录、绘画随笔等既有同又有异。因为这些画跋皆是题于绘画作品之上,所以篇幅多短小精悍,但其中囊括丰富,包括画道、画理、画法、画情、画趣等,哲学、美学层面均有所涉及。本文择取其中有代表性的题跋,从艺术是个生命体——画道,以书入画的艺术主张——画理、画法,无处不在的辩证法——画论,和以物为量的天地之心——画心、画情、画趣四个方面,阐释张友宪老师的绘画美学思想。
马库斯·吕佩尔茨1960年代的作品表现得简练、精准、具有雕塑感,分为“酒神颂歌”式和恐惧死亡意识的表达。1970年左右运用僵化力量,蜗牛壳逐渐变为主要喻体,用来隐射德国题材,作品变得更灵动、流畅和柔软。1975年左右,他给作品取名为“风格”画,放弃了原来赋予创作对象强烈冲击力的创作模式。1980年,吕佩尔茨开始雕塑创作,尝试了立体派的表达方式,作品也受到诗作的影响,刻画出的对象之间建构起一种空间感,显得神秘而晦暗。回溯到古希腊时,他将古希腊变成了一种氛围和生活灵感,受到法国古典主义普桑的影响。在1993年
本文选择奥斯卡·施莱默、鲁道夫·冯·拉班、安娜·特蕾莎·姬尔美可、威廉·弗赛斯四位“舞蹈”理论家作为特定研究案例,以他们的主要编舞理念与典型作品为切入点,试图以设计视角分析其各自舞蹈作品的空间建构模式与呈现效果,寻找其中与设计专业相同或相近的研究方法与表现形式,展开对“设计——舞蹈”链接点研究的探索。
“感觉经验”源自人长期大量感性体悟与理性思索形成的认知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艺术认知中“感觉经验”以感知带动前经验,激活体验感,在感性秩序中往复,思索情感和精神世界的
动漫产品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的作用巨大,正负面影响并存。动漫产品的青少年心理构建是从心理需求和现象关联的角度解析其结构与内涵。动漫产品是青少年心理构建的“引力中心”,具有“柔性”的影响力,存在“环境拟态”及“社交补偿”的特点。了解和重视动漫产品的青少年心理构建,针对这些特征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良性的介入和干预,对国民经济和国家文化安全都具有深远意义。
明末清初的恽寿平继承并发展了花鸟画中的没骨花卉技法,对当时日渐式微的花鸟画有起衰之功,并成为一代宗师。本文以“态”为切入点并结合恽寿平的画跋,试探讨恽寿平对其没骨花卉中“态”的诠释及绘画思想。
本文概述了“观”的词源义、哲学义及审美观照内涵,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书法理论对“观”的理解与独特运用。主要包括探索书法本源与发展的“观物”“观我”与“观于其变”;书法观赏中的审美高峰“惟观神彩”与“观书如观人”的人性体验;以汉魏东晋书法为标准和书统渊源的“顿还旧观”;书法品鉴中“观”的等级;通过“观真迹”辨别墨迹与碑帖的差异;“观”的各种方法、过程及境界。藉“观”的梳理揭示书法本体认知与鉴赏的核心问题。
印度新德里国立博物馆近日展出了两幅斯坦因从阿斯塔纳Ast.i i i.4号墓地发掘出的屏风绢画,虽拼接出现错误,但依旧可见色彩艳丽,晕染浓郁,具有西来绘画技巧特征。本文通过对画面人物、植物、织物细节的分析,以及与同时代屏风画构图比较,力争客观还原两幅屏风画的客观原貌,并对于唐代绘画中的“树间叙事”与“树下人物”源流进行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