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中数学教学实施德育的尝试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ma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适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和数学家的事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关键词:高中数学;德育渗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有这样的误解:数学是自然科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加一等于二,有什么德育可教呢?恩格斯指出:“要确立辨证的,同时又是唯物的世界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知识。”这充分说明,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可能性。再说,数学教材具有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非常有利的内在的思想性,表现出科学和思想性的统一。所以,寓德于数学教育之中是完全可能的。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景,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应与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关,而不要东拉西扯,故弄玄虚,用来哗众取宠。
  另外,学习数学史还可以激励学生热爱数学,发展科学,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的精神。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的讲演中说:“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或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因而,在介绍国外数学家的成就,特别是他们对数学科学的执着追求,对当年教会迫害的反抗精神等都应让学生知道了解。我们也看到外国教材中多有中国的《九章算术》、幻方、曹冲称象等的介绍。数学贡献是全人类,故而,进行德育教育仅限于中国数学史,以免太狭隘。再如在等差数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著名德国数学家高斯的生平事迹,以让学生对科学家的科学研究的执著追求精神有一定的了解。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高中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教师在德育教学时要注意途径的多样性。
  1、利用创设情景渗透德育。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但情景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处理好广泛性与定向性、探索性与高效性、直观性与思维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生活性与数学性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2、利用史料激励渗透德育。所谓史料激励法,就是运用数学史实、数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促其积极向上,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教育方法。它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常用方法。教材中许多数学史料,能激励起学生由衷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利用数据材料渗透德育。教材中,有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说服力的数据,有许多应用题是描述我国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其主要方式是前后、左右对比,通过数据对比,反映变化的大小和快慢,这些素材本身就是好的教育内容。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4、利用知识迁移渗透德育。数学知识具有思维性,抓住数学知识的广泛含义,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力途径和方法,可以收到“治病”的效果。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运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事物进行推理,会使原本直线型的教育变得弯曲、生动且易使人牢记于心,从而达到教育之目的。
  5、利用多媒体技术渗透德育。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例如在上《椭圆》这一节时,为了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椭圆的形成过程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利用FLASH设计制作了关于“神舟”六号从发射到升空,然后绕地飞行的动画片,并配上了相关的解说词。这一刻,任何的言语都是多余的了。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也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德育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
  德育教学的渗透,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着眼,从创设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入手。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应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收到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效果。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教师不仅在课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动脑编应用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課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帖,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
其他文献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以集约型增长为主题的转变要求,进入新世纪后又进一步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在党的若干重要
1目的 观察金纳康口服液对高脂血症病人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2方法 采用 XMF- 型甲襞微循环诊断仪和 NX- 5型血液粘度计 ,对 96例高脂血症病人用金纳康 (6 6例 )和
①目的探讨青岛地区结核菌株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②方法采用BACTEC-460TB法对结核分支杆菌进行分离培养与耐药测定。③结果痰结核分支杆菌阳性病人498例,其中初治耐药率36.9%,其中4种药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是高职教育工作的传统方式,具有主题鲜明、形式多种多样、贴近学生、针对性强、影响力大等特点。构建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体系,不仅能够提高教育的针对性,而且能够将真实的项目任务与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形式相结合,增强实效性,进而起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导引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随着高职学生在校人数的不断增多,学生的管
甲硝唑是一种硝基依咪达唑化合物,作用于大多数厌氧菌和几种原虫,药物可自由透过原虫的细胞膜,但不能通透哺乳动物的细胞膜,原虫或厌氧菌内的铁氧还原蛋白,能将甲硝唑第5位硝基还原
(1)目的探讨荷泽口服液对单纯性肥胖减肥的作用机制。(2)方法,对幼小大白鼠喂以高脂高营养饲料,造成大鼠实验性肥胖模型,分别观察荷泽口服液在大鼠致肥过程中及形成肥胖后对大鼠的影响
摘要: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常吟古诗,可以陶;台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小学语文教材中就选编了数十首古诗,由此可见,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更应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