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犯罪现场的识别

来源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ng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伪装犯罪现场是犯罪嫌疑人通过故意改变现场物证原本状态和性质,为掩饰其真实犯罪现场特征或犯罪意图,来误导现场勘验侦查人员做出错误的发现或判断,最终达到误导侦查方向或逃避法律任.识别伪装犯罪现场的方法:不带偏私虚妄之心去看待人或事物,向专业人士请教,训练“多重为什么”的思维习惯.
其他文献
全国公安民警网络学院历经多年建设,不断优化,日趋完善,目前主要设置在线学习、在线组训、在线考试和运营管理4大功能模块,直播教学和虚拟仿真训练两项功能正在规划建设中.针对网络学院核心培训业务,通过研究培训管理体系框架,提出组织机构及职责、人员管理、学习资源管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管理、统计汇总、平台管理几个方面的模式和相关要求,建立开放、共享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发展.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服务、打击犯罪和内部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公安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公安大数据战略的实施对新型警务人才需求迫切,这给作为人才孵化器的警务实验室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围绕大数据智能应用,按照需求牵引、服务实战的总要求,从警务实验室建设的总体架构、方案设计和实践探索着手,在基本原则、框架设计、技术架构、硬件部署、软件部署、业务功能、服务面向和实践效果八个方面展开,提出警务实验室创新建设思路.
毒品犯罪行为的多样化与行为人的多主体化使其共犯认定成为实践难题,帮助行为成立帮助犯或是中立帮助行为,会产生罪与非罪的根本分歧,不仅与行为人刑事责任承担与否重大相关,同时对司法的统一与权威也是挑战.当前理论与实践界对认定为帮助犯的行为应当予以刑事处罚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但对中立帮助行为的认定边界以及处罚范围、依据还尚存分歧.以主客观相一致原则与客观归责理论为基础,根据行为人的主观认识、行为人与正犯的关系、中立帮助行为的外在样态、帮助行为在毒品犯罪中的决定程度、毒品犯罪本身危害程度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能为司
警察作为打击违法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主力军,常常会遇到确定的与不确定的、可预见的与不可预见的风险.文章从认知交互理论模型的视角切入,对警察在对抗性执法活动中交互过程进行剖析,揭示警察在对抗性执法活动中心理应激产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探索警察执法伤亡的心理原因,对提升警察执法时的心理及减少警察执法伤亡具有重要的意义.
警务危机谈判的主体是谈判人员.谈判人员的素质要求主要包括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体能素质等方面,体现在警务危机谈判进程中的各个阶段.本文认为,可以通过相应外部培训和内部培训,培养沟通技巧、心理分析、现场研判、谈判交接等内容,提高谈判人员素质.
开枪事件是警察执法战斗中的极端应激源,容易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警察开枪后罹患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包括对创伤事件的侵入性回忆,回避、麻木与社会生活退缩,过度警觉与器官功能衰退等.警察开枪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包括心理特质、警龄和性别等个体因素,过去负面事件、当前应激事件与未来刺激事件等事件因素,以及社会文化、警察职业文化与社会支持等环境因素.对于因开枪事件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警察,心理干预工作应遵循阻断新刺激源、营造治疗环境、积极合理干预的步骤及策略.考虑到心理干预的滞后性与被动性,未来我国还应将警察心理健康工
随着教育现代化和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发展,特别是新文科理念的提出,新时代社会治安形势对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立足新时代,顺应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重新构建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治安学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公安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的背景下,搭建起“价值——结构——技术”三维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框架,用制度保障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在简要概述激光武器概念、原理、分类及国内外研发现状的基础上,介绍和分析了代表性激光武器的性能指标和装备情况等,指出激光武器视角下无人机存在的三个弱点,明确激光武器在无人机反制中应向高功率、小型轻量化、智能稳定精准跟踪目标等方向发展.
以X警察学校为例,对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加以研究.研究发现受“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学管理制度、人际交往”等因素的影响,公安院校大学生学习态度整体呈现出“应试主义、实用主义、学习态度有待端正、内在要素不平衡”的态势.可通过实施“培育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教学内容实战化与实用化、课程考核日常化;聘请实战专家;探索新型教学评估制度与监督制度;培育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对上述态势加以正向干预,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协调一致的学习态度.
文章以中国—东盟国家警务合作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警务合作的影响基础上,运用克拉斯纳国际机制理论对疫情常态化中国—东盟国家警务合作新型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归纳总结出“一个原则,两个目标、三种合作机制”的中国—东盟国家警务合作新型机制建设内容,并从内生动力、运行体系建设、联络协调能力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疫情常态化中国—东盟国家警务合作新型机制的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