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辆坦克诞生前(中)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IB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奖励名单上的12人

其他文献
如今的枪械世界中有这么一款神奇机枪:它明明作为机枪诞生,却一直被很多人当做理想步枪。很多人对这款枪爱的深沉,却不认可它的机枪身份,总想着让它“跳槽”当步枪。这款平平淡淡的机枪、很有精神的步枪,正是本文的主角——95式班用机枪(后文简称95班)。虚假机枪  如今的轻机枪世界分为两个门派:专职派与兼职派。专职派轻机枪“机枪味”很足,大多使用弹链供弹,外形和步枪区别很大,米尼米、内格夫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据《紐约时报》3月5日报道,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于2014年下令使用网络战和电子战手段破坏朝鲜的弹道导弹试射。其手段主要是攻击导弹系统的计算机、传感器及其网络,被谓之为“发射左侧”防御。此处的“左侧”,指的是挫败导弹发射的行动,在时间轴上位于导弹发射时间之前(左侧)。  那么,为何要采用“发射左侧”防御,其究竟是福是祸?  “发射左侧”防御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海军部长和前陆军参谋长在2014年提交给国
何谓学科整合?从广义上讲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入到课程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从狭义上讲,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强调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文所阐述的学科整合指的是后一种,是学科教师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一种教学方式。  综观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虽然有基础较为扎实的长处,但由于过分看重知
“探究-研讨”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探究,第二阶段是研讨。事实上科学探究的前提是第一阶段探究部分,但核心却是第二阶段研讨部分。  2001年开始的科学课程改革已近10年,科学探究已成为科学课堂的主旋律,但遗憾的是,学生研讨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大多数科学课停留在简单层面的师生交流阶段。那么,交流与研讨的区别是什么?交流是学生彼此间把自己已有的或者知道的提供给对方,仅仅是相互沟通是什么
2021年2月20日,俄主流媒体《消息报》称,2023年俄将试验“小精灵”新型高超音速战术导弹。这是继成功研制和装备3M22“锆石”和Kh-47M2“匕首”高超音速战术导弹之后,俄研制的第三种新型高超音速战术导弹,再度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历史回顾  谈及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制,当今的俄罗斯导弹专家总以苏美冷战时期研制高超音速武器的辉煌历史而感到自豪。  2014年1 1月5日,笔者在中国第十届珠海航
2019年9月19日,芬兰议会正式批准芬兰海军采购4艘“博腾”级多功能轻型护卫舰,9月26日芬兰国防军后勤司令部与劳马海事建造公司签署了4艘“博腾”级的采购合同。保持冰区作战优势  芬兰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永久中立国,1995年加入欧盟后成为了西方对抗俄罗斯的前沿地区。为了替换性能老化的现役7艘轻型舰艇,保持在波罗的海冰区的作战优势,2008年芬兰海军开始了未来多功能轻型护卫舰初步构想,2015年秋
编者按:乌拉尔山位于俄罗斯中西部,是连接欧亚大陆的分界线。冷战时期,为应对北约对苏联先发制人的核打击,苏联秘密研制了“周长”核报复系统(苏联式的“审判日”系统),以确保在遭受北约核打击情况下,对其实施核报复。  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甚至在其它地方人烟灭绝的情况下,“周长”核报复系统仍可以自动发射战略导弹,最终完成核报复作战使命。因此,北约将其命名为“死亡之手”。俄罗斯军事专家柳布什金·安德烈撰写了
审美意识是伴随学生一生的重要的视觉意识,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未谙世事、天真纯朴,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审美导向,可以使他们从小就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引导他们多“说”、多“思”、多“评”、多“看”,逐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发展。  如何在
受部分军事影视作品和游戏影响,“直接、简单、粗暴”成了人们对“俄式”人质救援的第一印象,甚至有网友戏称其为“人质粉碎机”,尤其是游戏《彩虹六号:围攻》中俄军干员们“重防御 重火力”的角色特征与使用不好就極易伤害人质的特殊道具,更加深了广大军事爱好者对“强拆”式的俄罗斯人质救援的感受。许多人借用干员Fuze 的名言“当恐怖分子不再拥有人质时,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来形容“俄式”人质救援。然而,真正
小学科学课堂的一些探究活动受到时间、空间以及其他条件的制约,学生无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的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对研究对象进行模拟实验,并用模拟实验建立的认知去解释研究的对象,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的。本文试以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一课为例,针对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对地球自转方向及其产生的自然现象理解困难等问题,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策略地大量运用模拟实验,使学生体验到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