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gu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以科学探究的方式构建物理知识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也积极践行相关理念,但是部分教师在探究教学方面仍然存在误区,以致于当他们以该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时,效率极低.笔者在教学中深入研究探究式物理课堂所存在问题,并积极探索改进思路.
  1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的问题分析
  1.1散漫的课堂氛围
  由于很多教师对课改理念认识不足或是缺乏探究式教学的相关经验,在安排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他们对学生放任自流,自己游离于学生探究活动之外,使得学生的探究过程呈现为“放野马式”的无序状态,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探究,往往只剩下几个精英分子在进行探究,其他同学沦为看客,在探究过程行将结束之际,他们彼此交换一下结论,敷衍了事.散漫的气氛弥漫着整个课堂,这样的探究式教学是彻底的低效课堂.
  例如,笔者曾经观摩过一次以“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为题的公开课,开课教师的授课思路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即创设具体情景,引入弹性势能的概念之后,让学生自行对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和表达式进行猜想,接着进行实验设计,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相应规律.整个教学思路非常流畅,但是在实际探究过程中,学生却表现得忙的瞎忙、闲的很闲,课堂氛围相当混乱,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2作秀式的教师指导
  在很多探究式课堂上,教师依然牢牢掌控教学的主导权,他们希望学生像机器人一样接受指挥,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问题讨论和实验操作.为了应付教师的问题,亦或是配合教师进行“演出”,学生会在课前进行大量的预习工作,这种预习具体来讲就是自行学习后续内容,明确将来探究的方向和具体的结果,从而在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时,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思路来给出答案.在这种“表演课”上,学生很难获取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师的指导也就沦为“作秀式”的闹剧.
  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的指导越多,学生探究的自由度就越小;当教师的指导超过一定范畴时,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也就流于形式.例如,笔者曾经观摩过的一节“变压器”的探究式教学研讨课,教师让学生围绕“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和哪些因素相关”这一问题进行猜想.有学生提出猜想:“导线的粗细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依据是生活中那些涉及到高电压的设备输电线都很粗.”这一看法严重偏离教师的预设,教师没有评价,面沉似水,课堂氛围略显凝重.这时有个“机灵”的学生急忙救场,他结合书本内容给出教师想要的猜想:“变压器输出端的电压可能与输入电压、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有关.”这一答案将探究过程拉回教师的预设轨道,教师如释重负,自动忽略先前学生的猜想,按照自己的预定计划引导学生设计统一的实验方案,进行统一的实验操作,最终得出统一化的结论.这样课堂虽然流畅,却极不自然,这实质上是教师编好剧本后的表演,是“满堂灌”教学的翻版.
  1.3僵化的教学流程
  由于对探究教学的片面理解,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会以僵化的教学流程来扼杀学生的个性化认知.例如,在学生完成探究之后,教师一般会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来表达小组的探究成果.小组发言者会对小组成员的意见进行汇总和整合,最终表达出来的内容就是小组成员共同的观点,而学生很多个性化的认知却被彻底淹没,这样的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违背课改精神.
  事实上,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推进学生的探究学习,并不能否定个体智慧的价值,反而倡导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个性化探究.“独立人格、独特个性、独创精神”是新时代人才的基本标准,我们的教育更要“尊重差异、彰显个性”.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探究时,我们一方面要积极纠正学生错误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要重视学生个性化认知的特点,以求同存异的方式表达我们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以满足学生发表个性化观点的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2优化探究式教学的一些思考
  2.1突出探究问题的针对性
  教学实践表明,漫无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只能让教学陷入无序的混沌状态,这是对探究式教学的滥用,是对探究理念形而上学的理解.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物理知识、所有的物理实验都要以探究形式来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在以探究式教学来组织物理课堂时,恰当的选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讲,探究课题切入口要小,以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相关为宜,最好能以具体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物理课堂上,针对性的提出意义明确的问题能有效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并能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教师在问题选择时,切忌问题深不可测,要在学生能够体验和预测的范围之内.有经验的教师能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聚焦于探究问题上,使得探究活动不偏离主题,又能彰显个性.例如,有关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就可以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来进行,教师提出问题:“当导体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值是增大还是减小呢?”在学生围绕问题组织探究思路时,有同学从学习用品出发,提出探究铅笔芯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对此教师予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学生用铅笔芯和灯泡以及电池构建成回[HJ1.6mm]路,合上开关,灯泡微微发光,然后用酒精灯对铅笔芯加热,发现灯泡变亮,由此得出结论:温度升高,导体电阻变小.而其他学生运用金属进行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果,对此笔者让学生在课后从互联网上收集资料,自主研究两类材质导电性能与温度间的不同关联.由此,学生不仅接受了金属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同时也拓宽了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探究,其个性化探究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2.2注重过程设计的情境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探究性活动的有序进行离不开充满问题因素的情境.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进行情境创设,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探究题材要新颖,探究内容要饱含挑战性和趣味性,探究方法要具有实践意义,探究思维要凸显创新意识.此外,情境的创设要能激起学生的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让探究活动循着学生的思维特点不断前进,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引导学生研究“离心现象”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情境创设,从而引出问题:现有一杯茶水,如果我们用一根筷子在杯子中不停搅动,那么从上方俯视,茶叶是在靠近中央位置,还是远离中央位置呢?学生围绕这一问题纷纷进行猜想,甚至想当然地用离心现象来解释:茶叶会跑到茶杯边缘.然而实验现象与他们的猜想截然相反.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起,自然转入探究课题.这一设计说明,教师设计问题情境时,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尽可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力.
  2.3提倡探究方式的多样化
  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构建以学习为主的多渠道、开放式学习模式;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目标,并立足学生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在实验探究课上,教师要注重实验的安排,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彼此的协作,切实对探究过程进行体验,从而感悟实验过程的启迪意义和教学价值;在理论探究课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启发学生进行理论推导,让学生在逻辑演绎中感悟理性思维的力量.
  高中物理很多探究活动的完成需要较大的空间以及较长的时间,教师要积极探索多样化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思路,比如组织物理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或是开放物理实验室,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自主进行探究性实验;也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工厂,让学生在生活和生产中认识物理规律.例如,在探究“电能的输送”这一课题时,笔者就带着学生参观本地的火力发电厂,到电力调度中枢进行参观,请专业技术人员来为他们介绍生产背后的物理原理.此外,教师还应还鼓励学生从网络上搜集物理学习资料,在生活中整合物理探究资源,以此拓展他们的视野与探究空间.
其他文献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的变革,细心分析现在的课堂,课堂气氛活跃有过,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这已不是当今物理课堂教学的个别现象,而是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共性课题,这与当前物理课堂“去学科味”有关.如物理课堂过多的流于形式的探究合作:几个人围成一组,有时探究合作还没有开始,教师就说停止了,思绪断层,出现假探究现象,有实无名;过多的假问题:不停地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
1案例背景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有这样一段话:“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3度(2000)报告明确指出:‘培养21世纪的能力素养,学校必须将数字化内容与学科课程相整合.’”而“数字化内容与学科课程相整合”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信息技术就是对数字化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其处理结果都是“数字化内容”).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是方法,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们要达
1问题提出  当前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而社会又将学习目标过分功利化,导致学生深陷消极情绪的漩涡而不能自拔.消极情绪的长期积累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积极心理学能教会人们如何体验更多积极情绪,如果在物理教学中能够利用到积极心理学中的理念方法,那么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肯定能体会到更多的快乐,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长久保持.  2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理性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信息工具和设备开始进入到课堂教学中.而微视频资源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被提出的,由于其具有片段化、形象化和精简化等特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有很大的作用.所谓微视频是指时间介于30秒到20分钟之间的视频小短片,内容涵盖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实验操作等,播放形式也比较多样化,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和多媒体设备等播放.初中生正处于发展的关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毕生投身于教育事业敢于创新,富有创造力,对国内教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陶先生曾在课堂上做过一个“公鸡吃米”的实验,简单的几个动作却点出了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所在,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这正是其教育思想中的重要部分,陶行知自主性学习教育思想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反思和创新,对现代教育有着实践指导意义.在当今教育中依然适用.本文以中职物理为例,通过师生角色转换、教学方法创新、实践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废弃物诸如塑料饮料瓶、纸杯、吸管、玻璃小球、磁铁、回形针等,怎样才能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作为物理老师如果对学生加以引导,指导他们自己动手设计一些简单教具,构建专属自己的“家庭实验室”.这样不仅能开发课程资源,为实验教学“添砖加瓦”,把实验教学延伸到课后,延伸到家庭,使物理教学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科技”的新课程理念.还能在学生亲身体验中,培养观察、操作等实验技能,而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其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普通高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面对这种状况,笔者尝试采用驱动教学法,研究其对物理学测的适用性,来进行高中物理学测教学改革尝试.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为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要成为课堂主体的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努力践行.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旨在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来自于思考,而思考来自于问题.问题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被重视,它是从问题开始,利用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学生依据问题的引导,能够积极交流、讨论,发挥合作建构知识的作用.  1问题导疑,促进主动探究  处
新课改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结合新课程理念诸多新颖、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断产生,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产生与应用则快速的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接受与认可.利用导学案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新颖丰富的学习探究内容,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和探究物理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物理成绩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
重庆市探索建立教育质量内控体系新策略,引导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提升自评能力,自觉开展、融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用质量标准绘制教育发展蓝图,将立体质量模型转化为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