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林哈夫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7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87年一位名叫华联丁·林哈夫的人在慕尼黑创立了自己的精密机械厂,开始致力于发展性能可靠的镜间快门,并开始筹备研制新式相机。但实际上经过了将近四十年之后,才真正地制造出Technika系列相机。后来,这种折合式观景相机竟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机型。
  第一部林哈夫折合式相机于1899年制成,它的支撑架设计得有趣并且节省空间,只是有点儿欠缺灵活性,当时这部相机的外壳是以木板制成的。即便如此,当年人所共知的林哈夫叶片式快门却已大批量生产并装配在林哈夫相机上,并供应德国与其它国家。大约到上世纪初,林哈夫才开始发展全金属制造的精密相机,一直到三十年代初当有关摇摆的技术困难解决后,这种金属制造的相机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29年当华联丁·林哈夫这位林哈夫相机的创始人在慕尼黑逝世时,他所留下的是一家仅有七个技工的小工厂和他所建立的声誉。1934年尼古劳斯·卡帕夫在加入了这家公司后收购了它。他发明的相机架框摇摆功能在同年取得了德国的专利权。这架在1934年生产的相机是接下来60000台林哈夫相机的始祖。“技术相机(Technika)” 这个相机型号也变成了这类相机的代名词。
  
  4x5林哈夫(技术型)
  


  型号     技术III型
  生产年份   1946-1957
  功能   林哈夫第一架内置旁轴测距金属相机。此测距装置是在III型之后才开始广泛应用的,因此我们可就其金属构造及测距仪大致分辨出之前的I型与II型。
  体积   110×170×180毫米
  重量   2.4公斤
  


  型号     技术IV型
  生产年份   1956-1964
  功能   更大及坚固的机身,光轴前后俯仰。 可调无限远停止阀新型设计的镜头板成为其后型号的标准。改良的后背为国际通用型, 重合式测距仪可令其使用75毫米至360毫米镜头。
  体积   110×185×218毫米
  重量   2.75公斤
  


  型号     技术V型
  生产年份   1963-1976
  功能   自打V型后测距插刀已经标准化,镜头已可互换于相机之间。当相机打开面对您时可看到升起前板的装置由左下方的小钮改为右下方的小横把。这使得在用90毫米或以下镜头时上升前板容易多了。
  体积   110×185×218毫米
  重量   2.75公斤
  


  型号    特艺型
  生产年份   1972-
  功能   皮腔可最长延伸为435毫米。机壳顶上的小翻盖使用广角镜头时可加大上升功能。连动对焦器可使用75至360毫米镜头。
  体积   110×185×218毫米
  重量   2.6公斤
  


  型号   2000型
  生产年份   1995-
  功能   有史以来最小巧的也是最好用的林哈夫技术相机。其后置对焦拨杆使用广角镜头时非常方便。另外可配置电子对焦器使镜头连动对焦。
  体积   180x180x110毫米
  重量   2.55公斤
  
  


  6x9林哈夫(技术型)
  
  型号   技术原型
  生产年份   1934-
  功能   第一台四方型技术相机配置旋转后背功能。
  体积   不详
  重量   约1.5公斤
  


  型号   技术III型
  生产年份   1950-1954
  功能   测距与对焦在同一个视窗里。盒型折合设计。三段延长滑轨。前组可俯仰15度。机身覆盖黑/绿皮。
  体积   90x135x182毫米
  重量   1.75公斤
  


  型号   技术IV型
  生产年份   1956-1964
  功能   观景器可配置挡板与对焦尺距。皮腔可延长至300毫米。可使用47至360毫米镜头。前组可俯仰15度及上升50毫米。
  体积   90x135x182毫米
  重量   1.8公斤
  


  型号   技术V型
  生产年份   1963-不详
  功能   极为稀有的林哈夫6x9机种。后背锁钮经过改良。不多见的林哈夫机身镀漆加工。前组增加了横移功能。
  体积   145x165x90毫米
  重量   2.20公斤
  


  型号   技术70型
  生产年份   1962-1979
  功能   观景器与对焦在同一视窗内。观景器内线框取景并有自动视差补偿功能。内置测光表。
  体积   96x160x210毫米
  重量   2.58公斤
  


  型号   超级型
  生产年份   1972-
  功能   最新款式的林哈夫69相机,功能与V型相同,也是最好用的林哈夫技术相机。
  体积   145x165x90毫米
  重量   2.20公斤
  


  型号   研究IV型
  生产年份   1962-1979
  功能   最好用的林哈夫6×9技术相机。相机整体结构最为合理与坚固。
  体积   150×145×80毫米
  重量   1.25公斤
  


  型号   研究V型
  生产年份   1964-1971
  功能   最小巧的林哈夫69技术相机。产量稀少并不多见。
  体积   145×140×90毫米
  重量   1.35公斤
  
  提起林哈夫不得不提起它的6x9型号. 它具备了技术相机的摇摆俯仰功能又不失小巧。我经常带着它上山下海而它的重量比起一套120单反相机还要轻。尤其是当我使用它照彩色反转片时,电分出来的结果与4x5或以上的大片差别甚微。此外,这种相机又因使用120胶卷,价格比起大片便宜和方便了很多。另外国外越来越多的专业摄影师使用此类相机与数码背结合拍摄商业作品,效果令人惊叹。
  
  林哈夫(新闻型)
  
  林哈夫除了出产了不同型号的120技术机型外也生产了两款新闻相机。从今日的新闻拍摄角度来看,此两款相机既笨重又不具备自动对焦及测光系统,但在1956年它出厂时震惊世界并赢得了设计金奖。更为稀有的是它不但配置了闻名的德国蔡司Biogon(彪纲),Planar(普兰纳) 及Sonnar(松纳)镜头,更具备了后背摇摆及俯仰功能。


  型号   新闻IV型
  生产年份   1956-1963
  功能   可换镜头设计,6x9片幅,蔡司53Biogon,100Planar,180Sonnar,史耐德:53S-Augulon,105Xenotar镜头。
  体积   150×185×200毫米
  重量   2.8公斤(连标头)
  


  型号   新闻70型
  生产年份   1963-1979
  功能   可换镜头设计,6×7片幅,蔡司53Biogon,80Planar,180Sonnar以及史耐德53S-Augulon,80Xenotar,180T-Arton镜头。
  体积   140×180×210毫米
  重量   3.2公斤(连标头)
  
  林哈夫(卡丹型)
  
  林哈夫的单轨相机比起近日大名鼎鼎的仙娜失色了不少。但是有两款机型设计的确极为出色。 那就是它的单轨折合卡丹4x5与卡丹6x9.此两款机型体积轻巧折合起来与林哈夫的技术型差不多,但它具备了一切座机应有的功能。此设计使它既可用于影棚拍摄商业及广告,又可携带出外拍摄风光,整个装卸折合只需十几秒钟就可完成并不需把机身拆散。



其他文献
高田虹影 哈苏500CM,50mm镜头,F22光圈,速度1/60秒   下龙胜景 哈苏500CM,50mm镜头,F22光圈,速度1/8秒
期刊
网址:www.hkipp.com  电话:(0852)25791983  张国超作品
期刊
八月间,“2002年丝绸之路中国摄影艺术节”在兰州举办,我随采风团走河西走廊。  312国道旁的明长城、汉长城随路前行;山丹军马场里千万匹战马奔腾;黄河在老龙湾躬了一下身,土林地貌,淳朴民风。在张掖地区临泽县临近一片风蚀地貌的时候,偶然间导游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他指着路边河对岸绵延约一公里的一片遗迹说:“这是58年大炼钢铁时留下来的。”车停在风蚀地貌处,拍摄时间一小时。我们几个没顾上千奇百怪张膀欢迎
期刊
当初从事业余摄影的想法不过是想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提高修养和情操,同时希望经过长时间的户外拍片,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可是,当我真正深入到了那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一种对生活的享受。  每个周末我都会去有鸟的地方拍摄,主要是去位于辽宁省大连市近海的鸟岛,岛上有十多种鸟类,数量近千只。特别是黑脸琵鹭每年三月份从台湾岛迁来,四、五月份开始繁殖、交配,五月底到六月份孵化,小鹭于六月
期刊
高桥亚弥子出生在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一个照相馆馆主的家庭。高中毕业后她在东京综合写真专科学校学习。21岁的高桥亚弥子开始在父亲的照相馆工作,从那时起,她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摄影师。  她在照相馆工作中,坚持以“家族照片”为宗旨,把“家族照片”以相册形式奉献给客户,令客户十分满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她先后举办了32次个人影展,5次获得日本肖像写真家协会、日本写真文化协会的大奖。  1988年-1994
期刊
2002年适马公司推出最新版本的28-200mm F3.5-5.6 COMPACT HYPERZOOM(题图右)和28-300mm F3.5-6.3 COMPACT HYPERZOOM(题图左)两款镜头。这两款新型高倍率变焦镜头和以往相应的产品比较,最大特点是进一步小型化。请注意这两款镜头的型号标注上,都有“COMPACT”的英文字样,其意是小型和袖珍的意思。尤其是28-200mm F3.5-5.
期刊
曙光初照(摄于始信峰) 哈苏150mm镜头,F22光圈,速度1/15秒   幽谷祥云(摄于白云溪) 林哈夫6*12,F45光圈,速度1秒   造化之光(摄于玉屏楼) 林哈夫6*12,F32光圈,速度1/18秒
期刊
说起来,我接触摄影也已有十多年了,十多年的辛苦不寻常,特别是近几年来开始“发烧”,而且“烧”得不轻。我是从绘画领域被迫扩展到摄影领域的,经过这番折腾,我体会到“间接遗传”比“直接遗传”更有利。如果我的摄影能被观众认可的话,除了摄影自身的魅力,可能还有摄影以外的东西帮助了我!  我拍《高原人》这组照片时,强调了人物和周围环境的整体效果,力求自然、朴实、生动,讲究画面气氛和意境,角度多变,大胆取舍。我
期刊
武汉的潘宏微在来信中所提的问题涉及城市题材的纪实摄影。  他认为:现在很多摄影人跋山涉水拍风光或者深入阴暗面拍纪实(记录和揭示某些社会的阴暗面似乎可算是社会文献摄影——不少人称其为“社会纪实摄影”的光荣传统,但今天好像只有社会的阴暗面才有记录的意义或者“纪实摄影”就是记录阴暗面、记录土老破旧的认识都是有失偏颇的),对于都市题材的摄影人拍了很多,但和国外的城市题材的作品比较,很难发现我们的这类摄影中
期刊
照相机文化的发展随着摄影文明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点,其中眼控对焦和人体工程学的大行其道被认为是人本理念受到空前尊重的产物。  与一些机械、电子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照相机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作为中国的相机制造大厂之一,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也开始努力将人性化的理念融入照相机的设计中,据悉,为了适应社会的高龄化趋势,凤凰公司已考虑生产150度、250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