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30%体积肝脏移植后肝脏再生的分子机制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fdl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不同冷缺血损伤条件下,大鼠30%体积肝脏移植后肝脏再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Lewis大鼠之间30%体积肝脏的移植模型.实验分为:冷缺血1、8、16 h组,每组25只.观察移植后实验各组肝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和肝脏再生.在术后90 min、1、2、4和7 d收集标本,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信号转导转录活化蛋白3(sis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表达和肝细胞摄取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情况.分析比较实验各组移植术后1 d BrdU染色阳性的肝细胞数.结果 本组共有75只大鼠行30%体积肝脏移植.与冷缺血11 h相比,8、16 h冷缺血损伤诱导组移植术后早期大鼠30%体积肝脏移植物内TNF-α和IL-6表达均明显增加,STAT3活性亦明显增强.冷缺血8 h组Cyclin D1在胞浆和细胞核内均有表达.冷缺血16 h组的移植肝无明显的Cyclin D1表达.冷缺血1、8 h组的移植肝脏移植术后1 d摄取BrdU均明显增多.冷缺血1 h组BrdU染色阳性的肝细胞数明显高于冷缺血8 h组(t=6.14,P<0.05).结论 大鼠30%体积肝脏移植后可能通过TNF-α/IL-6/STAT3/cyclin D1/DNA合成的途径调节肝脏再生.重度冷缺血损伤后大鼠30%体积肝脏移植物功能衰竭的原因可能是肝细胞对肝脏再生启动信号无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构建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LDH-A)shRNA并转染PANC-1细胞,分析其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3条LDH-A shRNA质粒,脂质体转染质粒至PANC-1细胞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质粒转染后LDH-A mRNA的表达变化.将抑制效率最高的shRNA质粒-3转染PANC-1细胞,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
患者男,24岁,因"双下肢静脉曲张,阴囊静脉曲张4年"于2008年3月13日入院.查体:心率76次/min.腹软,肝肋下1 cm,脾肋下可及.双下肢静脉曲张,皮色暗红,皮温稍高,右小腿中下段棕褐色色素沉着,Homans征(-),无明显水肿。
期刊
目的 探讨经腹肛门切除肛门内括约肌的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癌灶下缘距肛缘4~5 cm的超低位直肠癌经腹肛门切除肛门内括约肌加结肠套叠重建内括约肌保肛术进行临床分析.52例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28~76岁,平均为56.3岁.癌灶下缘距肛缘4 cm 18例,癌灶下缘距肛口5 cm 34例.病理诊断直肠腺癌52例,其中高分化者21例,中分化者29例,低分化者2例
患儿,男,12岁.因间断性呕血4年而入院.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示食管胃底静脉蕈度曲张.血常规检查:WBC0.78×109/L,RBC 2.72×1012/L,BLP 40.4×109/L,Hb68 g/L.肝功能Child分级Ⅰ级.术前CT静脉造影示门静脉左支发出的粗大脐旁静脉下行与右髂静脉交通,脾静脉粗大,未见门静脉与肝静脉有交通,肝脏仪有肝动脉灌注.下腔静脉压力为17 cm H2O。
期刊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胃癌根治术(D2)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术后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06年8月间15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15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中无1例中转开腹.其中5例行完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5例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4例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近端胃切
Annals of Surgery是美国外科协会(American Surgical Association)、欧洲外科协会(European Surgical Association)、纽约外科学会和费城外科学会的官方杂志,创刊于1885年,全年出版发行12期,2007年其影响因子已高达7.446,在139种同类期刊中名列第一,也是全球被引频次最高的外科学杂志。
期刊
目的 探讨节段闭塞性布加综合征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节段闭塞性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下腔静脉开通术、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 angiophsty,PT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复杂的病例采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技术进行
目的 对直肠癌患者系膜切缘微转移灶进行检测,研究其对局部复发的影响.方法 对52例Dukes A、B和C期直肠癌患者实施伞直肠系膜切除术,用RT-PCR技术检测系膜切缘组织细胞中角质蛋白CK20 mRNA.结果 本组52例直肠癌旁系膜中,21例CK20 mRNA呈阳性,31例为阴性,总阳性率为40%.Dukes A、B和C期阳性率分别为17%、30%和54%,直肠系膜切缘微转移发生率随肿瘤分期升高
目的 探讨全结肠及低位直肠黏膜切除,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采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以松解小肠系膜,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并随访4个月至17年,评价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术后3~7d,患者即可区分肠内气体与粪便;术后7~10d,大便转为成形。5例随访3~17年,大便17欠/d,无夜便粪污,小便正
期刊
自2006年6月开始,作者将双吻合器技术应用于毕Ⅰ式远端胃癌根治术,并与手工吻合技术进行比较,以评价双吻合器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