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研究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c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9-5042-0229
  摘  要:该文从法律和行业规范、老年读者的需求、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现状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目前图书馆开展老年读者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移动互联时代图书馆如何打造智能技术、智能设备和人工服务相结合的微服务模式,开展老年志愿者特色服务,探索图书馆与社区、高校等机构合作模式,推动老年人畅享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
  关键词:智能技术   老年读者服务   图书馆   微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2;G2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9(a)-0139-03
  Research on Library Elderly Reader Service in the Era of Mobile Internet
  ZHONG Xiaoli  GAO Qin
  (Weifang Nursing Vocational College, Qingzhou, Shandong Province, 2625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from the aspects of laws and industry norms, the needs of elderly reader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brary service for elderly readers,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library service for elderly readers, and expounds how the mobile Internet era the library build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telligent equipment and artificial combination of micro service mode, service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volunteer service, We will explore cooperation models between libraries and communities, universities and other institutions, and promote equal access to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Key Word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Elderly reader service; Library; Micro services
  人口老齡化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已成为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福祉成为衡量小康社会发展的核心指标。图书馆作为覆盖最广的公益文化机构,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责任,通过分析老年读者服务现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开展老龄化服务、移动信息服务等,帮助老年人更加深入地融入互联网生活,共享互联网带来的红利,是图书馆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  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现状分析
  1.1 法律和行业规范保障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老年人这一群体的重视,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提出,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按照平等、开放、共享的要求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特别是要考虑老年人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1]。
  国内图书馆领域对于老年读者的年龄确定基本上是根据我国宪法对老年人的定义简单划分,即60岁及以上的人被视为老年人。但是图书馆在开展老年读者服务的实际工作中发现,统一将年龄作为单一标准界定老年读者是不适当的,采用单一的服务内容也不能满足老年读者的服务需求。老龄化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势意味着老年读者成为了图书馆需要重点关注的服务对象,需要从图书馆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高度出发,借鉴国外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总体制度规划、老年读者信息服务指南等规范性文件,结合中国国情制定相关行业指南和规范,推动积极老龄化意识在图书馆界的渗透, 提高图书馆对老年服务的重视程度, 促进老年服务项目和服务发展[2]。
  1.2 老年读者的服务需求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谈话、微信等方式调研后发现,老年读者群体按照年龄、学历、工作经历、健康状况等对图书馆的服务需求不尽相同,大部分老年读者(不区分年龄和学历等)喜欢到图书馆阅览纸质文献,利用馆内电子设备浏览和使用数字资源,参加阅读推广活动和文化活动,参与健康养生、信息素养、摄影阅读等相关培训。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用户数的直线上升,使得以移动互联网为媒介、运用智能技术获取图书馆资源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选择。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中老年群体网民规模增速最快,截至2021年6月,5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为28.0%,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有了显著增长。笔者调查也表明,较年轻和学历较高的老年读者热衷于参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机智能技术和信息素养等教育培训活动。这就需要图书馆在服务老年读者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心理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让老年人搭上移动互联时代的快车,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使用能力。   1.3 部分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浏览部分图书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中国知网收录的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研究论文等,汇总了近年来部分图书馆为老年读者开展的活动。
  笔者通过文献、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为老年读者提供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偏少且简单,主要分为讲座、培训和活动,讲座多以养生、健康和智慧生活为主,培训多以计算机、智能手机和摄影书法等为主;专为老年读者举办的活动较少,未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开放空间和人才资源。
  第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老年读者培训逐渐由原来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培训转向智能手机、馆内智能设备使用培训,包含常用的手机软件下载、微信公众号关注、手机支付、地图导航、新闻浏览等,特别是微信的各种功能使用、抖音小视频的拍摄与制作等,与现代信息技术息息相关,力求与实际生活同步,为老年人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便利。
  第三,大部分图书馆未配备专职馆员开展老年读者服务,基本是馆员兼职开展老年读者培训、讲座和活动,或开展读者活动时加入部分老年读者。这就导致培训活动连贯性不强,大多未形成系列活动,对老年读者的吸引力降低。
  2  移动互联时代图书馆开展老年读者服务的策略分析
  2.1 打造智能技术、智能设备和人工服务相结合的微服务模式
  图书馆宽敞的建筑空间、舒适的阅读环境和先进的内部设备是老年读者利用图书馆必备的硬件条件。图书馆的整体设计要温馨明亮,配备绿植和书画,注重打造文化空间。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微服务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图书馆运用先进技术,创新老年读者服务,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机制,使老年读者服务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3]。通过图书馆网站、移动端App和微信公众号,实现基于同一平台管理,提供便捷、智慧的服务,使服务内容、使用数据趋向统一,更好地开展个性化的读者服务,提高读者满意度。
  通过开发移动图书馆App软件,建设掌上图书馆,用户只需要下载手机软件,就能享受图书馆移动服务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和添加相关应用,提供多种移动终端服务管理界面,打破传统信息服务的时空限制,为用户群体提供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全方位服务。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强大的技术支持, 通过移动图书馆App、微信公众号等开展统一资源文献检索、阅读推广活动、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等移动信息服务,使老年用户群体享受到更加易用与可用的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促进实现信息服务均等化。
  2.2 利用馆员和老年志愿者打造特色服务
  该文所指的志愿者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志愿者,还包含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志愿服务的老年志愿者,主要指结合本人专业特点、行业特色、自身特长配合图书馆开展相关专业培训和讲座,举办相关专题活动;同时,老年志愿者的参与有助于鼓励更多的老年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图书馆可利用老年读者阅览室及其他图书馆基础设施,结合重阳节、国庆节、全民阅读月等重要节点,发动老年志愿者向他人传递阅读的价值观念;同时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针对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多渠道、多形式面向老年人开展培训讲座、读书分享等丰富多彩的活动[4]。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可以成为老年人保持社会参与的重要载体[5],老年志愿者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存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愿景目标。
  2.3 探索图书馆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高校的协作模式
  公共图书馆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自身影响力开展老年读者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探索与社会养老机构、社区、老年大学和高校等机构合作[6],在老年人相对集中的场所,利用高校丰富的专业人才资源优势和公共图书馆强大的文化服务优势,扩充老年读者群体,开展相关专业信息讲座、专业技能培训等,实现各种资源和服务共建共享,推动公共文化惠及全民。
  3  结语
  在国家提倡文化养老、积极老龄化的背景下,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这一社会课题顺应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要求,促使图书馆真正成为老年群体休闲娱乐、学习研究和社会教育的城市文化空间。
  参考文献
  [1] 敖日娜.浅析《公共图书馆法》在开启全民阅读新时代中的影响[J].西域图书馆论坛,2018,134(1):25-26,66.
  [2] 肖雪,苗美娟.美国公共圖书馆老年服务:历史与启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45(1):95-109.
  [3] 陈岳华.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1):252,254.
  [4] 李红玲.基于服务均等理念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6):172-174.
  [5] 寇垠.论公共图书馆的老年服务功能配置[J].图书馆学研究,2019(22):66-72.
  [6] 王国利.公共图书馆老年阅读推广探究——以山西省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5):18-19,32.
其他文献
本人在<中华血液学杂志>2007年第28卷第2期第83~86页刊登的论文<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中,由于本人失误,在以单次1.0或连续两次0.8作为界值时,在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时有1例患者GM实验结果统计有误,该例患者计算正确的GM实验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应分别为81.8%、86.7%、81.8%和86.7%,P值为0.001.特此更正。
期刊
广泛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为多发性骨髓瘤(MM)特征性临床表现.这种骨质破坏的产生不仅与浆细胞的增殖或浸润有关,更与破骨细胞的激活有关.但其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清楚.骨桥蛋白(OPN)是一种分泌型磷酸化糖蛋白,在骨组织中与羟基磷灰石晶核结合并以基质沉淀形式存在[1].近来研究发现OPN在某些骨吸收病理状态下如类风湿关节炎、绝经后骨质疏松等起明显作用[2].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由激活的破
期刊
目的 分析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XⅢ(FXⅢ)缺陷症家系中FⅫ基因缺陷。方法应用PCR结合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的FXⅢA链基因1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分析,鉴别其中可能存在的基因变异。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或PCR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对该家系其他成员及100名健康体检者的FXⅢA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先证者F瑚A基因第3外显子和第4外显子分别存在Arg77Cys错义突变和Arg174stop无义突变,
期刊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8-5042-2003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理论已经成为了我国长期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理论的引领,只有不断地对创新理论进行更新,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该文通过对文化产业的内涵以及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4种创新理论对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提出一些新的发展方针建议,推动文化产业和创新理论的有效融合
患者,女,21岁,华侨.发现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进行性升高5个月,于2008年2月28日入院.查体:体温36.2℃,脉率66次/min,血压112/70 mm Hg(1 mm Hg=0.133kPa),皮肤黏膜未见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肋缘下未触及,脾肋缘下3 cm,质地中等,肝、脾区无扣痛,双下肢无水肿。
期刊
期刊
目的 评价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造血细胞遗传不稳定性,探讨其对患者免疫抑制治疗(IST)的影响和在晚期克隆性血液学异常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彗星试验检测AA患者骨髓造血细胞遗传不稳定性,分析其与反映骨髓造血衰竭参数的相关性,评价遗传不稳定对IST近期疗效的影响及IST对骨髓细胞遗传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AA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彗星参数尾矩(TM)、Olive尾矩(OTM)、彗星细胞率(Com
为了充分发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科研与专家资源优势以及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平台效应,培养血液学和干细胞研究的高水平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我单位拟向国内外招收一批医学博士后研究人员。部分课题将与国外相关实验室合作完成。
期刊
干扰素α(IFN-α)作为第一个被广泛研究的人类细胞因子[1],不仅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确有疗效,而且对于多种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疗效.IFN-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虽缓解率低.但对部分患者可达治愈的效果[2],这是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以外,包括伊马替尼在内的其他一切治疗都无法达到的。
期刊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中的一员,它可诱导多种转化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组织和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这种特性使TRAIL可能成为一种低毒而有前途的抗肿瘤药[1].TRAIL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启动内源或外源性信号传导途径而产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