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课堂提问强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oogi8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教学中,受限于传统的教学思想,因此在初中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而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教学方式。基于此,本文就“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现状”以及“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对策”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对物理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质量
   伴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准确、科学地转变自身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发展,而课堂提问作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和常用的方式之一,对于学生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有着较大的帮助,也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思考的能力,对课堂的实际教学有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现状问题的分析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在开展物理课堂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中进行适当的提问,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进行一定的掌握和剖析后,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能够对问题进行一定的设计,并以任务的形式下达给学生,进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对知识进行灵活地运用和思考。在问题的设置过程中,教师应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虑和抉择,课堂提问的现状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由于教师没有把握好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和沟通方式,导致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效果不甚理想,经常会出现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如何应对的现象,这对于学生的物理课程的学习信心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从总体上来说,教师还需要不断的强化提问方式,力求做到教师学生的双向沟通,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问题、回答问题,最后提出一个他们自己的新问题。
   (二)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問题分析
   在对课堂的问题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只有真正落实了这些问题,才能够有效地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在提问环节中,初中物理教师普遍存在提问过于片面,即太过简单或太过复杂,导致问题的难度的偏向太过极端。问题太简单会导致学生没有思考的动力,而问题难度过高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动力遭到打击。让学生不知该如何应对教师的提问,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负面影响,因此这就需要对当下的课堂提问形式和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其更加契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有关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对策方案的分析
   (一)强化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推动下,一件事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想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首先就必须要做到重视问题的多样化呈现,保证问题的趣味性和新鲜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层面有了一定的发育,但还未发育成熟,因此还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征,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新鲜感的内容,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之中,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和吸收物理知识内容。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拿出一辆事先准备好的小车,并准备好一块毛巾和木板,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上台,将小车分别放在木板和毛巾上,给予一定的力,让小车在木板表面进行运动,这样学生就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物体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后续讲解伽利略的推理进行一定的铺垫和准备。让学生能够建立起“‘由静到动’以及‘由动到静’之间都是因为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接着,再总结出“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理念。再通过推理,明白“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接着,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介绍牛顿最后总结出的牛顿第一定律,即推导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0,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如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利用小车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之中,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提升起来,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多元化
   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问题的实践性和现实性,即要将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机融合,进而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减少学生对于物理的距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教学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将物理融于生活,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学习物理,如此才能够使得提问效率得到真正的提升和有效保证。在生活中,教师通过重视对学生的引导,能够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获取有效的物理知识并进行应用。
   例如,在教学“走进分子世界”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食盐溶于水”的这一现象运用到课程之中,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展示食盐溶于水的过程,接着向学生提问:“食盐为什么能够溶于水呢?哪一位同学能够为老师解释这一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烧水时也通常会出现白色的气泡从壶底向上冒出,而这些白色的气泡又是什么呢?为什么会从下方往上冒出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后。学生就会明白食盐溶于水是溶解过程,是属于物理变化,而溶解又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即扩散过程以及水合过程。这样,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能够使得问题更加多元化和富有实践性,也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进行应用,做到学以致用。
   (三)重视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以外,还要重视问题的层次性。这是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学习进度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类,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而保证能够拥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建立起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信心。在设计富有层次性的课堂问题时,教师要准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做到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来帮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理解和吸收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方向。    例如,以“液体的压强”这一内容的学习为例,这一内容的重点在于把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难点则在于应用液体压强特点以及液体压强的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一个实际的事例来引入课题,创设一个物理情景。如,教师可以先将一个上、下、左、右4面都带有橡皮膜的密闭立体容器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瓶中,引导学生描述出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而总结出压强的方向以及规律,并提出问题“大家认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吗?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对于知识基础不够牢靠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回答第1个问题“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问:“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在这里总结出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P=ρgh。对于班级中的尖子生,教师则可以进一步提高问题难度,提问“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在这个提问的环节中,问题的难度层层递进,能够有效地满足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把握“液体的压强”这一内容的知识点。
   (四)保证课堂提問的呈现性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在新的教育技术的辅助下,能够使得课堂的内容得到更好的呈现。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而保证课堂提问的呈现性。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PPT来呈现画面,并通过情景创设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地激发,进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强化提问的作用效果。
   例如,在学习“水循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PPT为学生呈现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与水有关的壮观景象,例如奔腾不息的江河湖泊,白雪皑皑的冰山雪岭,飘荡自由的白云等,并以此来进行课堂导入。教师:“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由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水循环’。”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个水循环的小短片,并根据小短片的内容向学生提问:“在短片中哪些内容是水循环呢?”学生在观看完短片后经过思考后,纷纷回答“云是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以及凝华生成的小冰晶混合而成的”、“冰雪融化形成水”、“从天上落下的雨水”……教师:“是的,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这都是水循环。”在学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如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来为播放相关的课程素材,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和多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在水循环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而在这些变化中水是需要吸热还是放热?”学生随即纷纷展开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凝固是放热,凝华是放热,升华是吸热,汽化是吸热。教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即“在发生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
   总而言之,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提问方式提问内容的优化,能够从多方面有效加强提问的有效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课堂提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习情况相结合,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熊晖.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000(020):P.72-.
   [2]樊雅平,黄生学.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000(003):129-130.
其他文献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巩固扩大重庆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成效,推进“证 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让改革福利惠及更多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制定本方案。
“写清楚”既是第二学段表达的重要目标,也是第三学段表达具体、生动的基础。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明确指向“按一定顺序写清楚”。根据《海上日出》这篇课文在教材中的位置,结合文本独有的特点,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准定位,聚焦段落,层层推进;同时,通过读写结合,深度练笔,使学生内化写作知识点,扎实有效地落实“清楚表达”这一目标。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抽屉原理是组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依据“一个项目玩一节课”的理念,利用扑克牌作为实验项目,让学生在玩扑克的游戏中体会、理解“抽屉原理”的概念,从而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动手画、剪、拼、转等活动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有趣的正方形”教学中,通过“问题—思考—分享”的分享式教学过程,聚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探索规律单元的设置是苏教版教材的编排特色拥有探索规律的能力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备技能和基础。通过研读教材,在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落实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使得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处发展。
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数学研究的两大基本范畴。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通过深度解读教材,挖掘空间观念发展的要点,基于教材解读,探索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路径,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
【摘 要】初中数学是我国学生数学学习的过渡阶段,其关键在于打下数学基础,牢固基本数学知识,为以后的数学学习铺垫。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到来,教育也逐渐接受信息化,学校基本配备了信息设备,信息化教学的开展能够带领教育迈向新的一步。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微课的推出,使得学习事半功倍,如何在教学中利用好微课开展教学,是教育工作者们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将基于微课,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提出几个具有建设性的
广袤的盈江坝子,风景秀美。在这片美景下,无论是春种秋收还是严寒酷暑,竹林深处寨子里,在农户的畜禽养殖场或牧草地旁,经常会见到一个戴着眼镜、卷着裤腿、衣服上沾满了泥巴和草屑,与农户一起劳作,并时而停下来为大家讲解的牧技员,他就是云南省盈江县农业农村局畜牧站的罗在仁。罗在仁在畜牧兽医生产一线工作已有39年。从毕业时的风华正茂到现在的沉稳干练,罗在仁把整个青春和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畜牧兽医事业。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生物学教学内容和理论,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保证生物学教学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导图应运而生。它不但可以创新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因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思维导图的应用,不断增强高中生物课堂的创新性,结合课改要求,加强教学改革。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就结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化学学科知识,这其中有很多内容学生无法快速理解,因此需要一个良好的情境帮助学生把握住知识的脉络,由此我们总结出了境脉式教学方法。在境脉式教学中我们把情境脉络与活动脉络、知识脉络、素养脉络四者有机结合,共同指向化学的核心素养培育,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快速的进入相关知识体系,并不断的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现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初中化学境脉式教学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