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对照、自我评价和改进提高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确保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撰写课例分析报告,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和不足,这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有效方法。
【关键词】教学反思 课例分析报告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92-01
反思是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回顾、剖析自己的教育新经验,提出教育改进方案。这样的教师称之为反思型教师。中职教师要以“反思性教学”理念为引领,运用课例研究来反思、检测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深化对教与学规律的认识,实现优质教学,走“职业教育课堂有效教学”之路。
1.“撰写课例分析报告的意义
1.1 什么是课例研究
“课例”是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讲教学研究的故事”)。“课例研究”试图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法、有基点地研究一堂课如何改进,课例研究的操作步骤分八个环节:确定研究的问题—设计课—实施与观察—评价与反思效果—修订课—实施与观察—第二次评价和反思——写作与共享结果。
1.2为什么要撰写课例分析报告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对执教者教师而言,撰写课例研究报告有助于提升授课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对课例研究小组而言,撰写课例研究报告有助于总结集体备课小组该阶段的成果与经验。因此,无论从个人还是集体的角度来说,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都有助于教师全面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怎样撰写课例分析报告
每一份课例分析报告都是针对授课内容撰写的详实的课堂总结。一个完整的课例研究报告基本上由6部分组成:它包括:(1)阐述研究主题与内容(2)教学目标分析、学情、(3)第一轮教学设计及反思评价、(4)第二轮教学设计及反思评价、(5)检讨教学成效及启示、(6)附录(第一轮次及第二轮次教案)等6个部分。
2.1阐述研究主题与内容
首先,在报告的第一部分, 撰写者需要交代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选择哪节课作为课例 ?阐述这节课的教学主题。
第二,通过对这节课希望解决的具体问题有哪些?也就是说学完这节课能教给学生什么?在以下几个步骤中笔者以《涉外护理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三单元Unit 3 “Pollution”第一次课的课例分析报告为例来说明:
“本单元以环境污染为题材 ,以引起环境污染的原因为出发点和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与危害,并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实现情感目标。……”
2.2教学目标、学情分析
在课例研究报告中,教师要对教材的结构、难易度、教学内容的特点做全面分析。分析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具体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是教学方案设计的基础,有助于读者明晰方案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有助于他们从中借鉴研究学生学习的方法 。
2.3第一轮教学设计及反思评价
课例研究是一个系统的教学改进过程,一堂研究课至少要在平行班级中进行2-3轮次的对比教学。因此报告中这一部分的写作就要反映每一轮教学实践的情况。在进行完第一轮次的教学之后,教师团队要及时反思总结,进行教案的修整和时间、内容的增加或删除。
2.4第二轮教学设计及反思评价
在第一轮次教学与反思评价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及集体备课小组在进行完第二轮次的教学之后要再观察、回顾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程度等等,进行总结反思,找出优点、亮点,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2.5附录
附录部分可以是教师做的一些前测、后测试卷、问卷调查、几轮次教学的教案等等。以便于读者在阅读时能完整感知整堂课的情况。
3.结语
撰写课例分析报告担负着一堂课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使命。它是个人反思的载体;集体研讨的平台;他人学习的范例,同时也为他人提供了理论研究的素材,这些材料及教学中积累的各种实例,都为教学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反思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撰写课例分析报告无疑将是教师反思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安桂清,《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五——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人民教育,2011.2
[2]安桂清,《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六——课例研究的认识与实践误区》,人民教育,2011.3-4
[3]胡定荣《课例研究如何取得实效》,中国教育学刊2010.10
[4]刘正伟:《培养反思型教师,从教育实习开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第三期。
[5]汪菱:《从教学实践看教师职业性的培养》,《外国教育资料》1999年第六期
[6]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教学反思 课例分析报告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92-01
反思是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回顾、剖析自己的教育新经验,提出教育改进方案。这样的教师称之为反思型教师。中职教师要以“反思性教学”理念为引领,运用课例研究来反思、检测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深化对教与学规律的认识,实现优质教学,走“职业教育课堂有效教学”之路。
1.“撰写课例分析报告的意义
1.1 什么是课例研究
“课例”是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讲教学研究的故事”)。“课例研究”试图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法、有基点地研究一堂课如何改进,课例研究的操作步骤分八个环节:确定研究的问题—设计课—实施与观察—评价与反思效果—修订课—实施与观察—第二次评价和反思——写作与共享结果。
1.2为什么要撰写课例分析报告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对执教者教师而言,撰写课例研究报告有助于提升授课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对课例研究小组而言,撰写课例研究报告有助于总结集体备课小组该阶段的成果与经验。因此,无论从个人还是集体的角度来说,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都有助于教师全面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怎样撰写课例分析报告
每一份课例分析报告都是针对授课内容撰写的详实的课堂总结。一个完整的课例研究报告基本上由6部分组成:它包括:(1)阐述研究主题与内容(2)教学目标分析、学情、(3)第一轮教学设计及反思评价、(4)第二轮教学设计及反思评价、(5)检讨教学成效及启示、(6)附录(第一轮次及第二轮次教案)等6个部分。
2.1阐述研究主题与内容
首先,在报告的第一部分, 撰写者需要交代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选择哪节课作为课例 ?阐述这节课的教学主题。
第二,通过对这节课希望解决的具体问题有哪些?也就是说学完这节课能教给学生什么?在以下几个步骤中笔者以《涉外护理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三单元Unit 3 “Pollution”第一次课的课例分析报告为例来说明:
“本单元以环境污染为题材 ,以引起环境污染的原因为出发点和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与危害,并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实现情感目标。……”
2.2教学目标、学情分析
在课例研究报告中,教师要对教材的结构、难易度、教学内容的特点做全面分析。分析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具体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是教学方案设计的基础,有助于读者明晰方案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有助于他们从中借鉴研究学生学习的方法 。
2.3第一轮教学设计及反思评价
课例研究是一个系统的教学改进过程,一堂研究课至少要在平行班级中进行2-3轮次的对比教学。因此报告中这一部分的写作就要反映每一轮教学实践的情况。在进行完第一轮次的教学之后,教师团队要及时反思总结,进行教案的修整和时间、内容的增加或删除。
2.4第二轮教学设计及反思评价
在第一轮次教学与反思评价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及集体备课小组在进行完第二轮次的教学之后要再观察、回顾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程度等等,进行总结反思,找出优点、亮点,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2.5附录
附录部分可以是教师做的一些前测、后测试卷、问卷调查、几轮次教学的教案等等。以便于读者在阅读时能完整感知整堂课的情况。
3.结语
撰写课例分析报告担负着一堂课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使命。它是个人反思的载体;集体研讨的平台;他人学习的范例,同时也为他人提供了理论研究的素材,这些材料及教学中积累的各种实例,都为教学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反思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撰写课例分析报告无疑将是教师反思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安桂清,《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五——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人民教育,2011.2
[2]安桂清,《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六——课例研究的认识与实践误区》,人民教育,2011.3-4
[3]胡定荣《课例研究如何取得实效》,中国教育学刊2010.10
[4]刘正伟:《培养反思型教师,从教育实习开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第三期。
[5]汪菱:《从教学实践看教师职业性的培养》,《外国教育资料》1999年第六期
[6]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