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塔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yea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报恩塔里
  法明师傅讲我是异人
  宅心仁厚
  做什么成什么
  他让我多注意身体
  防范小人
  我笑而不语
  法明师傅成不了佛
  他只有人心
  佛心是不分大人和小人的
其他文献
在下雨之前,张树根并不打算给张驰打电话,尽管之前他一直在犹豫。  这是第二天深夜,快要接近凌晨了。他在心里算了算,从昨天凌晨到现在,事情过去快要24小时了。此刻他抽着红梅烟,烟蒂通红,大风把烟灰刮得干干净净。他的车就停在身后那棵树下,如果现在蹲下身,去摸刹车片,一定还是热的,他为它感到难过,在温度高达40℃的天气里,它一直受着折磨。  后来下雨了,正好是一支烟的工夫。他舒缓地吐了最后一口烟,眼看着
期刊
1  那一阵子,吴家宁很是郁闷。  他完全没有想到,曾经多次给人家让路,他都让到不能再让的地步了,怎么还要给人家让路。吴家宁忽然发现,这大半辈子他总是在给人家让路。他都怀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给人让路的命!  想想也是,给人让路的事,成为吴家宁前半生轨迹上一些重要的节点,差不多由那些节点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让路让得多了,吴家宁记不清到底让过多少回,只记得最典型的那几次。一般情况下,给人让路,仅需侧侧
期刊
买菜记  如今我每每走进超市,看着那琳琅满目的食物,就会想起小时候下乡买菜的经历。  那时买什么都要票证的,买肉要肉票,买鸡蛋要鸡蛋票,买豆腐要豆腐票,但即使是这样,每天街坊边的菜店和肉铺天不亮就挤得满满的,甚至也有那“坚韧者”,头天夜里会找张草席蜷曲在店铺门口,早晨开门那些人便能提着菜篮从里面挤出来,脸上就刻满了得意。那时母亲天还漆黑就要去排队的,但往往大门刚开,队伍就挤成一团,一个死拽一个的后
期刊
一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12月5日,一男婴在古越腹地诸暨北乡店口长澜村一个贫寒的私塾先生家里呱呱坠地。  长澜村东临浦阳江,西靠杭坞山,浦阳江绕村而过,蜿蜒东流。在临江地带,有一条三百多米的长弄堂,两旁高墙飞檐,清一色的徽派建筑,记载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清帝乾隆南巡的历史,也见证了这里曾经有过的繁华。私塾先生的家,就在这条长弄堂的最北端,四间小瓦房与附近气派的高墙大宅形成鲜明的对比。  男
期刊
我的骨头不仅美丽而且很高尚——牛汉  你的骨头  仿佛是斑斓之火  跳跃着千万只华南虎  和一颗不羁的爆亮的灵魂  仿佛是蒸腾的彤云  奔腾着血管与汗腺相连的汗血马  “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  你的骨头  是烈火中的金  是云涛上的山  是清醒的梦游  是沉默的风暴  大大小小的骨头  咯吱咯吱地咬着牙关  驮起沉重的天空  行吟远古的大地歌谣  你的骨头  是鹰在暴风雨中诞
期刊
再次见到沧浪海  见到那一望无际的辽阔  此刻,铺满春光的海面  闪闪地发着令人诱惑的光芒  仿佛我们曾经相知  它甜蜜地舔舐我的周身  温暖像潮水涌向我的心胸  一种近似绝望的幸福  席卷而来。天籁般的涛声  远航而去的帆影  随风而来的腥咸  凌空翱翔的海鸟……  这一切都仿佛是甘醇的美酒  令人沉醉,令人遐思  我尽情地放逐着自己  像一个长久禁闭的人  突然得以私奔  我向沧浪海裸露出  
期刊
黑夜里白色的花朵在荒原上寂然盛开  一朵一朵小小的月光在风中皎洁地摇曳  我的目光悄悄走出炫目的都市  手指和脚趾都沾满细细的光芒  无声的召唤自花朵深处响起  细微的呼吸自花朵的四周传来  暗绿的花枝高高低低隐向远方  错杂的道路也暗藏起流浪者的足音  花香辽阔露气弥漫  早晨如干净的湿土在黑夜里层层堆积  我空洞的躯壳渐渐被掩埋起来  只有花香如根须在不断生长!  一朵 一朵 一朵……  命途
期刊
1  二十克五谷,加二十克岁月  一起细细研磨  再调和一包粉末情缘  用滚烫的心煎熬  每天早一次晚一次,服用  是否能澄清,黏稠的生活里  哪些是涩,哪些是甜,哪些是痛?  满屋子熟透的谷香味  你,又赐给我一杯初起的霞光  多好的混合物  我不大敢相信这也是一小块生活  这种味道,太适合我的口味  这种颜色正好适合做我的裙装  我爱上它了,足不出户  ……  做我永远的背景吧——  风吹麦浪
期刊
作为短篇小说,《去外婆家》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首先,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就包含了一个假设,那就是:小说都是要讲故事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这一假设是成立的,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基本都要讲出或涉及一个甚至多个故事。但是,说“小说要讲故事”,并不等于说“小说是为了讲故事”,后者在现代小说的写作语境中已经不再天然成立,也就是说,从现代叙事的角度而言,一篇并不旨在讲故事的
期刊
70后作家张殿权在他的同代作家中并不太引人注目,这或许与他个人相对坎坷的经历有关。早在2003年,出道不久的他就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中篇小说《青春散场》,引起了很大反响。著名评论家阎晶明以《为生命质量焦虑的人》为题给予这部作品很高的评价,评论家孟繁华先生也将这部小说列入近十年来最重要的中篇小说之一。可惜,此后因为工作的变迁导致好几年时间张殿权无法静心写作,使创作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空当。好在近年来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