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比表现情感困惑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b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文斌的《清明是一笔债》,在不停的时空转换中表现作为“城市边缘人”的“我”在清明节的感受。作者将“我”对乡村生活经历的回忆纳入到对现代人生命状态的思考中,深层次挖掘现代人的情感迷惑与焦虑及现代人对自己身份确立的迷茫。
  在城市边缘人这种对自己身份确认的迷茫背后,更深层的则是现代人的情感困惑与生存焦虑。文中用了一系列的对比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困惑。一是父母对待晚辈与我对待长辈的对比:全家人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也“没有忘记”给“我”的“纪念与祝福”,而我却忘记了在清明给长辈以祝福。二是父母带我们看望祖上的虔诚、幸福与我的健忘及“划地做账头烧一包冥纸”而不能的自责与无奈。三是现实与回忆之间的对比:现实是外界热闹而内心孤独的,城市里有了精神的享受却缺乏亲情的拥抱:回忆是宁静而温馨的。乡村里物质贫乏但却满有亲情。四是“农历喂养了城市”与城市“将农历丢在脑后”的对比。而这种丢弃正是现代人对传统文化渐渐消失的焦虑。清明在文中不仅是一个农历节日,它更是一种符号,一个象征着传统文化的符号。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为载体的民俗传统,被势如破竹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冲击得支离破碎。而这些正是构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基础,也是古老的乡村经过千秋万代孕育出来的融入生命体验的情感表达,作为走出乡村。生活在城市里的新一代,将如何接过并传递这些传统呢?难道这广袤的乡村和这一份充满浓郁情感的传统仅仅是一群老人做最后的守望者?为了生存,“我”仍将生活在与传统文化愈行愈远的现代城市之中,尽管“我”始终难以改变“回望故乡的姿势”,然而,在回望的背后,正是处在城市边缘的现代人伤感自责又无所适从的中国式现代性焦虑。原文:
  
  清明是一笔债,
  
  郭文斌
  从舞厅里出来。已是子夜。
  大街上飘荡着一阵阵黑色的余烬,我就被一个格外忧伤的节日抽了一耳光,或者说绊了一跤。
  今天是清明。
  我的心里一下子潮湿得透不过气来。
  有一种力量要将我按倒在地,让我跪下。我知道我是情愿的。但我始终没有跪下,因为我站在城市的柏油路上。膝盖没有着落。
  才知道农历于城市是一种别扭,一种尴尬。
  农历拿城市有什么办法呢?城市在农历喂养下长大。却将农历丢在脑后,正如晋文公重,耳被介子推胯上的肉解救,得势后却将介子推忘掉一样。尽管城市不是故意的。
  城市里生长的是情人节狂欢节什么的。
  但我的心明明已经跪下,这说明我是一个城市边缘人。
  我不知道我故去的祖辈回家时发现我不在,又一看我正在灯光迷离的舞厅轻歌曼舞时会伤心成什么样子。我不由想起小时候一天在外边疯玩,奶奶叫也不回去,直到被奶奶揪了耳朵。炕桌上是香喷喷的长面。我的眼里金光四射嘴里发出咂巴咂巴的声音,奶奶笑着问:“今天啥日子啊?”
  我说:“吃长面的日子啊。”
  一家人都笑了。
  “你狗日的咋记得呢,你肚子没疼咋记得呢?,”娘有点嗔怪地说。
  原来桌上一年难得吃一次的长面,竞是为,自己的生日而做。即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母亲她们也没有忘记纪念和祝福。
  可是自己却忘了,而且是清明。
  虽说单位上比较忙,虽说离家比较远,但回趟家不是说不可能,即使回不了家,也起码可以在相约的时间借了星月风尘给她们道个安问个好。最起码舞厅是不该去的。
  清明的巴掌好重。我被扇了个趔趄。
  看着在城市的马路上飘荡的余烬,我想,眼下啥都涨价了。我不知道奶奶他们从老家拿走的盘缠够不够花,倘若不够呢?也不知道他们的屋子是否漏雨。倘若漏了呢?更不知不久前才搬过去的娘是否住得惯。走时她的腿疼得正紧,不知那边找得找不得郎中,就算找得,又能不能看得起?
  我的工资刚刚发到手。但是又如何赶得上她们的车?
  像老家那样。划地做账头烧一包冥纸,也是枉然。因为奶奶的眼睛不好,娘的腿不好,而城市又是这么车水马龙纸迷金醉的。
  小时候,每当清明,父亲总要领了我们弟兄去坟院看望祖上。送去些清荼淡酒。整修一下屋子。还要挂好多好多纸条。看着一坟院白色的纸条在风里舞动。我就觉得有种亲情也在风里飘啊飘的。
  再看那些没人光顾的荒坟时,就为自己感动一路。心想延续是多么好的事情啊。
  这时。父亲往往会说,你们去给那几个坟头也烧些纸钱。挂些纸。我们就觉得父亲很伟大很伟大。同时有种布施的优越感简直都将我的脚心搔痒了。
  而这些。已有多少年没有做了呢?
  就这样怅立在城市的夜色里,我不知该怎样收拾自己的心事。
  清明已经错过,就连眼泪也追不上,何况风还是逆吹着。正好和心事相反。
  伤心打落了我最后一滴清泪。但是无法打落我回望故乡的姿势。
  有歌声随风飘来,听得也是《这个城市流行一种痛》。
  蓦然,我发现,清明,原来是一笔债。
  
  (摘自2002年6月上半月《茭文》)
其他文献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太黑了,  妈妈怕你,碰了头。  快,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我怕!  天堂的路,  太黑了,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倒塌的墙,  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  孩子,你走吧。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模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
期刊
写散文、小说,写诗词歌赋,都离不开想象和联想的妙用。翻一下词典的“想象”条,清清楚楚。想象就是设想,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形象。还指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叫想象。至于“联想”,就是由于某人或某事而想起其它相关的人或事物。正如我看了史升吉同志关于毛主席逸闻的文章,便联想到毛主席写《蝶恋花》的故事一样。  柳直荀烈士,是毛主席的学生、同志和朋友,随毛主席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最后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期刊
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于2010年12月12日一19日在广州举行。以“我们欢聚,我们分享,我们共赢”为理念的广州亚残运会,是亚洲残疾人体育组织重组后举办的首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是中国继北京残奥会后举办的又一国际残疾人体育盛会,也是按照“两个亚运同样精彩”精神举办的一次亚洲体育盛会。    一、积累运用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您瞧,森林中,一簇簇奇花异草一季节的约束竟相绽放,一幅幅人间奇观
期刊
摘要: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收集和了解的信息多了,对知识的多元理解也深了……这一切都在显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几个容易产生的误区掩盖了语文本色,迷失了语文方向。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与文本教学等几个关系,那么语文教学的琴弦就一定能弹奏出“尽显语文本色”的美好乐章。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素养 处理 关系
期刊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以传记体的形式叙述母亲生平的文章。该文以朴素的语言,平凡的事件描述了母亲一生普通而令人敬仰和缅怀的经历。全文感情真挚,叙事典型,无论从选材、组材、还是从作文的笔法上来讲,都堪称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然而该文在体裁上,大多将之归为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其实,关于该文的体裁,不妨作多角度的理解。  是悼文。说它是悼文,是从本文写作的时间和文章的基本形式上讲。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妇人
期刊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诗题“秋夕”,亦作“七夕”。“七夕”是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夕”,本是指傍晚黄昏,这里是指晚上、夜里。  “银烛秋光冷画屏”,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那微弱的清光照在屏风上,给屏风上的画涂上了几分黯淡幽冷的色彩。“冷”字用得极妙,真可谓“着一字境界全出”。既写出了景之悽然,也写出宫女的心之悽然。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
期刊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712—770),字子美。他是一位穷于一时,达于千秋的伟大诗人。他的诗雄视百代,光焰万丈,有如长江大河,万古长流。  《登高》是杜甫晚年漂泊在夔州写的诗。其意境辽远空旷,情感抑郁深沉,节奏一咏三叹,形象生动鲜明,不仅体现了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而且体
期刊
林莉的散文《小巷深处》用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善良、坚强的盲母亲。她以母性特有的关怀,抚养了一个被抛弃的小女孩,直到成人。在这一位盲母亲的身上,生与育已没有隔膜。文中那一阵阵颇有节奏地用竹棒叩击青石板的声音,一直响在耳边,振动着鼓膜,共鸣在心里,它似乎在召唤着一颗心灵的回归亦或是期待着一种久违的亲情……  在文中作者毫不掩饰地为我们展示了她的感情变化历程,从热爱母亲到嫌弃母亲,再到重新热爱母亲
期刊
地球啊,地球,  您这位人类的慈母,  生命的摇蓝,  曾经是多么风光。  您拥有着辽阔的大地,  一望无际的海洋,  郁郁葱葱的草木,  蔚蓝的天空。  现在却遭到了种种不幸,  大地被人们分割,  海洋被垃圾塞填,  草木被践踏砍伐,  天空被浓烟污染。  为什么啊,为什么——  你的命远如此悲惨?  河北省平山县平山镇中学(03-12)班(050400)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只负责教,学生只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支配学、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师的理解、体验、情感代替了学生的理解、体验、情感,把自己的知识硬塞给学生,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是呆板的,学是死板的,课堂是死气沉沉的,学生毫无主动性可言,创造力被扼杀,思想僵化,教学毫无活力可言。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与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