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效态7050铝合金时效成形中析出相对应力松弛行为的影响

来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设计的应力松弛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效态(固溶态,欠时效态和峰时效态)7050铝合金内析出相对时效成形过程中应力松弛行为的影响,并通过位错热激活动力学参数计算和显微组织表征分析析出相与位错运动的交互作用.结果 表明,时效成形过程中析出相对位错热激活运动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因此含有不同尺度析出相铝合金的应力松弛行为表现不同,随着析出相尺度的增加合金应力松弛速率减缓,应力松弛极限增大.不同时效态7050铝合金位错激活体积计算和显微组织表征结果都证明了应力松弛过程中析出相增大对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也越显著.峰时效态7050铝合金的位错激活体积最大,时效成形后塑性应变的转化率最低.此外,时效成形过程中,7050铝合金内析出相对位错热激活的阻碍作用引起了槛应力现象,且随着析出相的增大槛应力也逐渐增大.
其他文献
玉米秸穰(CSC)是一种低成本、可持续的生物质资源,由于天然的多孔结构,可用作过滤材料.利用简易的化学沉淀法在秸穰上负载ZnO纳米粒子(ZnO NPs),用于水体的净化杀菌.不同锌源对ZnO NPs的生长形态和化学特性有显著影响,从而产生多种抗菌活性.以乙酸锌为锌源制备的复合滤柱显示出较优异的抗菌效果,在过滤5 min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达到了94.5%和90.5%.分析其抗菌机理推测为CSC的分级多孔结构对细菌有一定的截留作用,继而使细菌与纳米粒子发生物理摩擦以及与活性氧(ROS)和
采用水热法制备纯ZnO、Cu-ZnO、S-ZnO及(Cu,S)-ZnO纳米粒.通过X射线衍射(XRD)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晶型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分析.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定其电化学性能.此外,以亚甲基兰溶液模拟废水,研究其光电催化性能.结果 表明,掺杂剂的加入并没有改变其晶体结构,但晶粒尺寸明显变小,表面积增大,表面分布较为均匀.掺杂后,电极的电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其中,(Cu,S)-ZnO纳米粒的电化学性能最好,对亚甲基兰溶液的降解率最高,可达87.69%.
以无纬布/网胎0°/90°叠层穿刺三维四向预制体为增强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树脂浸渍碳化(polymer infiltration carbonization,PIC)与反应熔渗(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RMI)复合工艺制备穿刺C/C-SiC复合材料,研究其微观组织及在C2H2-O2焰中的烧蚀行为.结果 表明:无纬布、穿刺纤维束由CVI+PIC制备的碳基体填充而形成致密C/C区域,RMI生成的SiC主要位于网胎
利用冷喷涂辅助原位合成高熵合金涂层的方法,在45#钢基体表面制备出不同Co含量的FeCoxCrAlCu(x=0,0.5,1,1.5,2)高熵合金涂层.通过XRD、SEM、EDS、TEM、显微硬度计、磨料磨损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检测分析了Co含量的变化对合金涂层相结构、显微组织、硬度、耐磨性及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合金涂层是由简单的fcc+bcc双相混合结构组成,Co含量的改变对涂层相结构的影响不大;随着Co含量的增加,合金涂层中的枝晶数目增加,并且得到明显粗化,枝晶内富集Fe、Cr、Co元素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中间致密、表面多孔的Yi-13Nb-13Zr梯度合金,研究了烧结温度(950~1200℃)对梯度合金组织演变、界面结合、表面孔隙特征、力学及体外矿化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烧结温度的逐步上升,梯度合金中a-Ti相减少,β-Ti相增多,组织逐渐连续均匀分布,晶粒得到细化,中间基体与多孔层界面呈连续过渡且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表面多孔层孔隙率下降而平均孔径减小;梯度合金抗压强度值随烧结温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而弹性模量值变化不大;综合分析,烧结温度为1150℃时,制备
使用OM、SEM和TEM等方法研究了质量分数0%,0.21%,0.46% Nb对固溶态和时效态15Cr-15Ni含Ti奥氏体不锈钢(15-15Ti)中析出相类型、形貌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 表明,Nb取代了(Ti,Mo)C相中部分Ti、Mo原子,在0.21%Nb和0.46%Nb合金中形成富Nb的(Nb,Ti)C相,而且Nb含量的增加使固溶态的奥氏体基体组织细化.在850℃时效1000 h后,组织中有Sigma相、MC碳化物析出,Nb的增加促进了Nb、Mo元素在Sigma相中的富集,促使Sigma相更为细小、
超级电容器具有比电容高、循环寿命长和绿色无污染的特点,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备受关注.本实验水热合成了NiMoO4/g-C3N4复合粉体,并将粉体涂覆在泡沫镍上制备了NiMoO4/g-C3N4电极材料.结果 表明,NiMoO4/g-C3N4粉体形貌主要为NiMoO4纳米棒和团状g-C3N4,且NiMoO4纳米棒生长在g-CaN4纳米片上.在NiMoO4中加入30at%的g-C3N4能降低电容体系的等效串联电阻和扩散阻抗,有利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相比于其他g-C3N4含量的电极材料,g-C3N4含量为30at
主要研究时效处理温度和时效保温时间对7075铝合金激光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使用扫描电镜观察焊接过程中形成的链条状的T相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逐渐熔断进入基体,时效处理温度120℃保温24 h后T相呈均匀分布的球状,减少了其对基体的割裂作用.通过TEM和SAED花样可以看出[011]Al、[112]Al、[001]Al晶带轴均析出纳米级强化相η\'相,阻碍位错运动,提高焊缝的力学性能,随着时间的延长η\'相尺寸、分布密度发生变化,逐渐变成η相.通过对比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时效处理温度120℃保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的金属纯钨在不同表面存在较大的晶粒尺寸差异.从氧化膜层的成长规律、相组成及微观结构方面,研究了在干燥空气、800℃下晶粒尺寸对CVD钨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 表明:不同表面氧化膜层厚度的差异是由于细晶粒纯钨在氧化时能更快地形成氧化膜,促进生成连续致密的氧化膜,提高了钨的抗氧化性能,晶粒尺寸对钨的氧化行为影响是正效应.随着细晶区的钨全部被氧化,此时表面和顶面的晶粒尺寸相同,底面和顶面的氧化速率趋于一致,此外,沉积层的氧化速率由于边缘效应的影响而明显增加.
对触变挤压锡青铜轴套零件进行退火处理,研究退火温度对触变挤压锡青铜轴套零件微观组织、元素分布、磨损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经过退火处理后,Sn、P元素可以从液相中扩散到固相Cu基体中形成α-Cu固溶体,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增加,形状因子先减小后增加,布氏硬度先增加后减小,磨损率和摩擦系数先降低后升高,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先增加后降低.500℃退火120 min时锡青铜轴套微观组织和综合性能最好,形状因子为1.26,平均晶粒尺寸为75.2 μm,抗拉强度为423 MPa,延伸率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