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方法解读城市现代化水平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借用何传启等学者研究设计的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模型和方法,以辽宁省平均水平为参照系,在此基础上解读个体城市鞍山的现代化相对水平,利用该地区各项数据指标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以期得出的结论对地方经济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地区现代化;现代化评价体系;鞍山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8-0055-07
  现代化是一个地区动态的全面的变化过程,涉及社会、经济、政治、知识和观念等各个层面。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是一种相对水平评价,因为从评价对象本身的人口和土地规模、人文地理、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都是不同的,只有相对可比性。因此,本报告在对鞍山地区进行现代化评价时,主要参照辽宁的现代化评价指数来对比分析。研究方法上,采用了比较分析、历史截面分析、定量评价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一、现代化理论概述及地区现代化评价体系
  现代化通常是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经历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深刻变革和转变的过程。但关于现代化的系统理论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曾先后出现了经典现代化、后现代化、新现代化以及第二次现代化等几种理论研究,从最初研究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过程和特征,逐渐转向对后工业社会的后现代化特征的研究。
  对于中国经济现代化将采取怎样一种路线图,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何传启等人认为应采取经济运河战略。他们在继承和吸收了现代化研究前三个阶段的理论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将世界工业化过程分为以工业化、城市化为特征的第一次现代化和以知识化、生态化等为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两大阶段的理论。这里描述的第一次现代化就是经济现代化,描述的第二次现代化是正在进行尚未完成的新现代化。他们认为经济发展中国家要赶超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不是跟踪和模仿经济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知识化的发展道路,而是在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两个阶段之间开辟一条“经济运河”,即新工业化和知识化协调发展,第一次经济现代化和第二次经济现代化两次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综合现代化路径。根据本文对鞍山的现代化发展程度的分析,同样适用运河战略,应将两次经济现代化同时并进,协调发展。
  关于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外国学者根据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和规律,以1960年19个工业化国家发展指标的平均值为参考值,设计了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模型,这一模型包括10个社会和经济发展指标。我国学者又根据第二次现代化的特点和规律,设计了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的评价标准。本文是根据何传启等人设计的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模型和评价体系来对鞍山的现代化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的,该体系的第一、第二次现代化评价都是依照标准值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别是实现程度与发展水平的评价、发展阶段的评价,而综合现代化评价是相对水平评价。在进行现代化评价时,先对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相关性差的指标替换现代化是一个地区动态的全面的变化过程,涉及社会、经济、政治、知识和观念等各个层面。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是一种相对水平评价,因为从评价对象本身的人口和土地规模、人文地理、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都是不同的,只有相对可比性。因此,本报告在对鞍山地区进行现代化评价时,主要参照辽宁的现代化评价指数来对比分析。研究方法上,采用了比较分析、历史截面分析、定量评价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一、现代化理论概述及地区现代化评价体系
  现代化通常是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经历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深刻变革和转变的过程。但关于现代化的系统理论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曾先后出现了经典现代化、后现代化、新现代化以及第二次现代化等几种理论研究,从最初研究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过程和特征,逐渐转向对后工业社会的后现代化特征的研究。
  对于中国经济现代化将采取怎样一种路线图,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何传启等人认为应采取经济运河战略。他们在继承和吸收了现代化研究前三个阶段的理论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将世界工业化过程分为以工业化、城市化为特征的第一次现代化和以知识化、生态化等为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两大阶段的理论。这里描述的第一次现代化就是经济现代化,描述的第二次现代化是正在进行尚未完成的新现代化。他们认为经济发展中国家要赶超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不是跟踪和模仿经济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知识化的发展道路,而是在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两个阶段之间开辟一条“经济运河”,即新工业化和知识化协调发展,第一次经济现代化和第二次经济现代化两次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综合现代化路径。根据本文对鞍山的现代化发展程度的分析,同样适用运河战略,应将两次经济现代化同时并进,协调发展。
  关于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外国学者根据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和规律,以1960年19个工业化国家发展指标的平均值为参考值,设计了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模型,这一模型包括10个社会和经济发展指标。我国学者又根据第二次现代化的特点和规律,设计了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的评价标准。本文是根据何传启等人设计的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模型和评价体系来对鞍山的现代化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的,该体系的第一、第二次现代化评价都是依照标准值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别是实现程度与发展水平的评价、发展阶段的评价,而综合现代化评价是相对水平评价。在进行现代化评价时,先对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相关性差的指标替换成相关性比较显著的指标,然后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现代化指数。
  二、鞍山现代化水平评价
  (一)第一次现代化水平和发展阶段
  根据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第一次现代化的典型特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反映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故参考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英克尔斯教授提出的评价指标(英克尔斯,1988)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来评价它。以发达工业化国家1960年平均水平为标准值,评价结果的最大值为100%。   (1)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数学模型
  其中,FMI为第一次现代化程度,n为参加评价的指标总个数,Si为第i项指标达标程度(Si≤100);i为评价指标的编号,i标准值为i号指标的标准值。
  参考英克尔斯教授的评价指标,将1960年工业化国家指标平均值作为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其中,经济指标方面人均GNP是以1960年的基准值逐年计算①、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30%以下)、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5%以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5%以上)。
  社会指标方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50%以上)、医疗服务(每千人口中的医生数1人以上)、预期寿命(70岁以上)、成人识字率(80%以上)、大学普及率(在校大学生占20~24岁人口比15%以上)。
  根据评价指标和模型,我们分别计算得出辽宁和鞍山2005~2009年第一次现代化评价结果,鞍山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由2005年的93.8%提高到了2009年的98.3%。
  由图1可以看出,自2005年以来,鞍山第一次现代化10个指标中,达标的有8个,只有人均GDP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两项没有达标,但两项指标的现代化实现程度有所提高。
  从辽宁与鞍山的比较来看,自2005年以来,辽宁第一次现代化10个指标中,达标的有7个,人均GDP、农业劳动力、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三项指标没有达标,从图2、图3变化中可以看出,鞍山的人均GDP增长速度要快于全省平均水平。没能实现第一次现代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方面的欠缺。通过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模型,可以判断辽宁及鞍山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哪个发展阶段上。
  (2)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评价
  在何传启等人的现代化理论模型中判断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时,有4个信号指标,主要反映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可以通过其变化,判断一个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
  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的评价模型(见模型1)
  其中,PFM代表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阶段。P农业增加值比重、P农业/工业增加值、P农业劳动力、P农业/工业劳动力分别代表根据各自比重判断的发展阶段。
  第一次现代化理论将发展阶段分为传统社会、第一次现代化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向第二次现代化过渡期。信号指标之一农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五个阶段划分标准值依次为>50%、30%~50%、15%~30%、5%~15%、<5%,依次赋值为0-4;信号指标之二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五个阶段划分标准值依次为>80%、50%~80%、30%~50%、10%~30%、<10%,依次赋值0-4;信号指标之三农业增加值与工业增加值之比、信号指标之四农业劳动力与工业劳动力之比,五个阶段划分标准值都为>5.0、2.0~5.0、0.8~2.0、0.2~0.8、<0.2,依次赋值为0-4。根据信号指标的实际值与标准值对比,计算得出2005~2009年辽宁与鞍山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详见表2)。
  从表2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出,尽管辽宁及鞍山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已经很高(见表7),2009年都在95%以上,但2005年以来,辽宁及鞍山基本上都处于第一次现代化成熟期,并没有迈入第一次现代化向第二次现代化转变的过渡期。
  (二)第二次现代化水平和发展阶段
  (1)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模型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认为,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是第二次现代化的动力,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水平反映了第二次现代化的水平。第二次现代化评价包括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应用Ⅰ和Ⅱ(生活质量和经济质量)四大类指标和16个具体指标。由于数据收集的困难,我们在评价时采用了四大类中的14个指标(见模型2)。
  其中,SMI是第二次现代化指数,KII是知识创新指数,KTI是知识传播指数,LQI是生活质量指数,EQI是经济质量指数,Di是第i号评价指标的发展指数。14个评价指标的基准值为最新年发达国家指标的平均值(此平均值采用《中国现代化报告》)。
  根据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模型,计算得出地区第二次现代化指数(详见表3、表4)。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没有收集到人均能源消耗、资源与能源使用效率等生态方面的数据,所以在对鞍山作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时剔除了这两项指标,但根据鞍山重化工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能源消耗不会太低,生态效益不会太乐观,剔除了这两项指标影响而计算出的鞍山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值应该会比实际偏高。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8年无论是四大类单项指数还是整体综合指数,鞍山都高于辽宁及全国平均水平。但在具体指标指数中,中学普及率、因特网普及率及医疗服务指数鞍山低于辽宁省平均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鞍山第二次现代化指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最为基础的经济质量指标指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影响第二次现代化实现的重要因素在于经济现代化的实现。
  从表4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鞍山第二次现代化水平明显高于辽宁省平均水平。在各单项指标中,经济质量指数虽逐年提高,但幅度不大,且指数不高,到2008年,与辽宁平均水平接近,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2)第二次现代化发展阶段评价
  第二次现代化发展阶段评价模型(见模型3)
  何传启等人将第二次现代化发展阶段分为准备阶段、起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根据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信号指标判断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和物质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描述,准备阶段工业增加值比重波动,之后逐渐下降,四个阶段划分的标准值依次为物质产业增加值比重40%~50%、30%~40%、20%~30%、<20%,依次赋值0-3。
  劳动力结构用工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和物质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来描述,准备阶段工业劳动力比例波动,之后逐渐下降,四个阶段划分的标准值依次为物质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例40%~50%、30%~40%、20%~30%、<20%,依次赋值0-3。根据鞍山第二次现代化发展阶段指标的实际值,计算得出产业结构变动和劳动力结构变动(详见表5),并赋值判断其发展阶段。
  参照标准值和表5的实际值,我们可以判断鞍山正处于第二次现代化的准备阶段。这与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鞍山正在迈入第一次现代化向第二次现代化转变的过渡期。
  (三)鞍山综合现代化水平
  综合现代化指数,主要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相对差距。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认为,综合现代化是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综合现代化指数评价,要选择两次现代化的典型特征指标和两次现代化都适用的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包括经济、社会和知识等三大类指标和12个具体指标。因数据收集的限制,我们这里采用三大类指标中的11个具体指标进行评价。
  综合现代化水平评价模型(见模型4):
  其中,IMI是综合现代化指数,EI是综合现代化经济指数,SI是综合现代化社会指数,KI是综合现代化知识指数,Di是第i号评价指标的相对发展水平。11个评价指标的参考值为当年发达国家指标的平均值。
  从表6中可以看出,鞍山综合现代化指数高于辽宁、中国及世界平均水平。但在经济指标指数上,鞍山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实现经济现代化是实现鞍山整体现代化的关键,在社会指标指数上,鞍山低于辽宁平均水平。未来一段时间,适当侧重社会民生现代化发展也应是鞍山面临的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现代化指数包括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和综合现代化指数,它反映了鞍山地区现代化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领域的综合水平(详见表7)。
  综合上述分析,未来一段时期,鞍山要想赶超发达城市和地区,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样可以采取运河战略,将第一次现代化与第二次现代化结合起来协调发展,探寻可行的路径图。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R].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010.
  [2]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新路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魏亚男 本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对辽宁消费需求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和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针对辽宁扩大消费需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潜力  [中图分类号]F014.5;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04-0041-0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改善需求结构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点之一,同时
期刊
[摘 要]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现代经营形式。在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中,各地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曾做过大胆地尝试与探索。本文将以抚顺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例,来探讨和研究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对如何促进农业产业化更好更快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联合经营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走向成熟,社会管理作用的日渐凸显,我国非营利组织正蓬勃稳步的发展,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社会作用逐步增强。通过对于自身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特征的非营利组织资金运作策略的探析有利于了解我国现有非营利组织的资金运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引导我国非营利组织有效运作资金,谋求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运用财务数据统计分析的方
期刊
[摘 要]2010年初,皇姑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122个(城乡)社区范围内开展星级社区创建活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础上,为实现沈阳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政方针,皇姑区在三年开展星级社区创建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践行了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提升了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创新了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让社区居民有了归宿感。从方方面面积累了人气和能量,用实际行动惠及了民生,提高了社会管理
期刊
[摘 要]在公共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指引下,大连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主要经历了起步摸索阶段、法制推进阶段、职能整合、完善提高四个阶段,可以从四个方面概括其取得的经验,即市政府高度重视是服务中心建设发展的关键,狠抓政府职能转变是服务中心建设的生命线,创新和理顺体制机制是服务中心建设的长效保证,加速政务与技术融合是服务中心建设的发展方向。从目前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仍然面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哈耶克的秩序和规则,从制度主义的角度进行了反思,并对双方就制度的定义、分类、演化变迁的理论进行了理论梳理和评价。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从制度形成和重要程度两个维度将制度在四个空间内进行分类,并对四类制度以及它们的演化变迁进行分析,以期结合双方的优点对制度进行反思和分析。  [关键词]哈耶克;自发秩序;制度主义;制度形成演化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期刊
[摘 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途径是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地处辽西北地区的阜新市作为全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历十年转型发展,正逐步走上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的道路。落实“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构建以接续替代产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是阜新实现转型示范的关键举措。为此,有必要强力推进项目和园区建设,培育壮大工业产业集群,加快实现工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期刊
[摘 要]目前辽宁就业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实施积极的就业保障政策,加大财政在就业保障中的力度,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就业;财政政策;补贴  [中图分类号]F812.45;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4-0074-03    2011年,我国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城镇登记失业率仍处于200
期刊
[摘 要]2010年4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报请国务院同意,批准设立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建设和发展,沈阳经济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列出了沈阳经济区发展的后发优势,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沈阳经济区后发优势的策略,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关键词]沈阳经济区;后发优势;发展策略  [中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名称百年未变,但具体内容却有很大差别,呈现为多种形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变化的,应当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名实关系。社会主义有好东西,也有坏东西,资本主义同样如此,需要具体分析。应当认真研究和确立科学合理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互补,还有大量事物属于“非社非资”的人类共同文明成果。我们应当学习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反思社会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