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癣和甲癣中分离的须癣毛癣菌与红色毛癣菌的溶蛋白活力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tao_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须癣毛癣菌(Tm)和红色毛癣菌(Tr)是人类最常见的皮肤癣菌,能侵入并消化角蛋白。在培养基中,这些真菌能利用角蛋白作为碳和氮源,生长良好。然而,其侵袭和消化角质结构的方式还不清楚。作者分别观察了足癣和甲癣病人中分离的Tm和Tr于含角蛋白层颗粒琼脂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研究了从42例足癣或甲癣分离的Tm和Tr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上传代后的溶蛋白活力。

其他文献
传染性红斑是由人类细小病毒B19(HPVV B19)引起,在儿童有特征性临床皮肤表现,但成人HPVV B19感染时并不都具有这些特征。作者对所诊治的一成人HPVV B19感染者的皮损进行了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明确了HPVV B19感染时皮损的发生机理。
曾有一些报告应用α2a干扰素(IFNα2a)治疗自身免疫性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获良好效果。作者应用IFNα2a治疗6例盘状红斑狼疮(DLE),男3例,女3例,病期1~6年,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检查所见。
27kD或28kD低分子量应激蛋白,称为HSP27,其确切功能还不清楚。该研究采用抗HSP27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检查了正常皮肤及某些常见皮肤损害,旨在了解这些皮肤及皮损中HSP27的表达。
期刊
最近已有报道用伊曲康唑治疗由犬小孢子菌所致的头癣有效。为进一步观察伊曲康唑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对伊曲康唑与灰黄霉素治疗头癣进行了双盲对比观察。
在未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早期梅毒患者中,神经梅毒极为罕见。对青霉素过敏的早期梅毒患者的常规治疗是用强力霉素100mg,每日2次共2周。虽然强力霉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达到杀灭密螺旋体的浓度,但对其预防随后发生神经梅毒的效果还未作过研究。作者报告1例经强力霉素治疗的早期潜伏梅毒患者1年后被诊断为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女,50岁,因近来与早期潜伏梅毒患者有无保护性性接触史,而于1991年7月
作者综合了十多年来在艾滋病患者中发生真菌感染的病例,重点列出了已造成24例以上真菌感染的少见真菌。这对于在艾滋病患者及免疫功能受损者中发生条件致病真菌感染的诊断、治疗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常认为毛囊的生发中心在毛球部,干细胞定位于生发中心内。根据干细胞的特征,尤其是慢周期性,对毛囊进行3H-TdR掺入研究后发现,隆突部是存在标记保留细胞的唯一地方,因此,干细胞很可能定位于毛囊隆突部,而不是在毛球部。加之它是立毛肌的附着点,供血丰富,保护较好,又是毛囊恒定部的下端。所以,隆突激活假说能较好地解释毛囊的周期性循环。
血管痣分两种,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血管瘤的特点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新生儿期快速生长。血管瘤一般不威胁生命。可使用药物治疗。偶然发生后遗症时,需手术治疗。血管畸形为血管发育不良,并终生不消退。分为慢血流性(毛细血管、静脉、淋巴管)或快血流性(动静脉短路)的异常。也可见复合型血管畸形。现推荐非损伤性诊断方法,特别宜用于儿童。病情危险性和治疗方法取决于血管畸形的类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发生银屑病的现象已逐渐受到广泛的注意,在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艾滋病相关银屑病的发生机理十分复杂,尚未完全阐明。条件菌感染、细胞因子释放、免疫活性细胞参与等都是重要的因素,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本身在其中可能也发挥着直接的作用。
有脱毛斑的(Bare patches,Bpa)小鼠表现为一种X显性遗传疾病,该病可能与Conradi-Hünermann(CH)综合征是类似疾病,两者都表现为鱼鳞病、白内障、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及骨骼缺陷。为了证实它们的同源性,分别在治疗前后比较了CH综合征患儿和Bpa小鼠受累和未受累皮区的光镜和电镜观察所见。结果两者受累表皮均表现出银屑病样特征。光镜检查两者均示角化过度、无角化不全、有轻到中度棘层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