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中药配合毫针针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为该病提供一种新的综合治疗方法。
方法:将60名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配成三个组别,分别是:A组针药组(甘草泻心汤内服+毫针针刺),B组中药组(甘草泻心汤内服),C组毫针针刺组(毫针针刺)。观察并且对比三组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变化。三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 >0. 05),具有可比性。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针灸;中药;临床疗效。
材料与方法
一般材料
所有病例 (60 例) 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和毫针针刺组。
针药组 20例,男 9例,女 11 例,平均年龄 (25.30± 6.20) 岁,平均病程 (30.75±9.35) 月。中药组 20 例,男8 例,女 12 例,平均年龄 (26.75± 5.86) 岁,平均病程 (31.00 ± 7.81) 。毫针针刺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26.35± 5.23)岁,平均 病程(29.15±6.95) 月。三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李秉琦主编《口腔粘膜病学》第二版 [1]:患者有口腔溃疡病的既往史,并且病史至少半年以上; 该疾病曾反复发作,至少每隔 3 个月发作 1 次; 发作时的一般表现是:唇、颊、舌等处易发生溃疡,数目 1~5 个,直径不超过 5mm;溃疡局部感觉疼痛剧烈,影响饮食,外观可见充血、边缘整齐、中心稍凹、基部不硬,且可见溃疡之上覆盖有纤维素性假膜,一般呈灰黄色或浅黄白色。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版 : 主症:自觉溃疡疼痛剧烈,呈激惹痛;次症:患者易于急躁,口干,尿黄,大便干燥; 检查:口腔粘膜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可见其局部充血水肿,周围有红晕围绕并且表面渗出假膜,边缘整齐,基地平坦。
研究方法
对试验患者给以基本对症支持医疗,在严格控制变量的情况下,针药组的患者给予口服甘草泻心汤配合毫针针刺疗法;中药组的患者则仅给予口服甘草泻心汤;毫针针刺组仅给予毫针针刺疗法。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情况。
治疗方法
(1)将入选合格病例60例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A、B、C组。
(2)受试药物:甘草泻心汤:炙甘草12g黄芩9g半夏(洗) 12g大枣12枚(擘) 黄连3g干姜9g人参9g。辩证加减:若溃疡创面色红,疼痛较甚,加银花20g,连翘9g,竹叶9g,紫花地丁6g,蒲公英6g;若口气秽浊较甚,加知母6g,生石膏30g;若创面愈合较慢加细辛3g,白芷6g;若溃疡上所附假膜较厚,舌苔黄腻加藿香6g,佩兰6g;若气虚无力加党参12g,生黄芪15g;若夜间盗汗加当归15g,生地15g。服用方法:水煎服,日1付,连续服用15天。
(3)毫针针刺:取穴:下关(双),颊车(双),照海(双),通里(双),曲池(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痛甚加玉液、金津电刺出血。针刺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选用28号1寸的针,直刺下关、照海、通里0.3~0.5寸,进针得气后补照海,泻下关和通里;选用28号2寸针,直刺曲池1.5寸,斜刺颊车透地仓,进针得气后用泻法;选用 28 号 2. 0 寸毫针,选足三里直刺 1 ~1. 5 寸,得气后行补法;选用28号1.5寸的针,直刺三阴交0.8~1寸,进针得气后用补法。留针30min,每两日一次,15天一疗程,针刺一疗程;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三天一次,每次放血5ml,连续放血五次。经期不针刺,不放血。
治疗方案
A 组:针药组——(2)+(3)
B组:中药组——(2)
C组:毫针针刺组——(3)
症状疗效标准观察指标
短期疗效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溃疡疼痛及面积两个方面:溃疡面积是以口腔中最大和最易于观察到的溃疡或症状最为明显的溃疡为观察指标,计算方法为该溃疡的最大直径 (用标尺测量) 乘以垂直直径 (与最大直径成 90 度),以 mm 2 为单位。溃疡疼痛是指使用牙周探针的尖端侧面接触黏膜溃疡的中心,然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口腔溃疡激惹疼痛进行评分。
长期疗效观察指标
以此次口腔溃疡完全愈合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后回访记录的复发次数为观察指标。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1.5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三组治疗前后临床总疗效、症状与体征疗效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D)表示,采用t(u)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
结果
三组患者病情程度比较
三组病人病情程度进行卡方检验(P=0.828>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经秩和检验,得P=0.0032 ,按ɑ=0.05水准拒绝Ho,故可认为三组治疗后体征与症状疗效不同,针药组大于中药组及毫针针刺组。说明针药组在体征与症状疗效方面优于其他两组。针药组与中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针药组与毫针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00;中药组与毫针针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00。
三组治疗后近期疗效比较
经秩和检验,得P=0.0129,按ɑ=0.05。水准拒绝Ho,故可认为三组治疗后近期療效不同,针药组大于中药组及毫针针刺组。说明针药组在近期疗效方面优于其他两组。针药组与中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00,针药组与毫针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00,中药组与毫针针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00。 三组治疗后远期疗效比较
经秩和检验,得P=0.0066, ,按ɑ=0.05水准拒绝Ho,故可认为三组治疗后远期疗效不同,针药组大于中药组及毫针针刺组。说明针药组在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其他两组。针药组与中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00,针药组与毫针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00,中药组与毫针针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00。
三组治疗后临床总疗效比较
三组治疗后临床总疗效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得P=0.012,按ɑ=0.05水准拒绝Ho,故可认为三组的临床疗效不同,针药组大于中药组及毫针针刺组。说明针药组在临床总疗法方面优于其他两组。针药组与中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異,P<0.0500;针药组与毫针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中药组与毫针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
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A组优于其他两组。A组总有效率为95%,B组为90%,C组为75%,A组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 A组与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B组与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三组治疗前后总积分相比较,针药组与中药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针药组与毫针针刺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中药组与毫针针刺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三组治疗后体征与症状疗效相比,针药组优于中药组及毫针针刺组(P<0.0500)。三组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疼痛、促进溃疡愈合疗效相比,针药组优于中药组及毫针针刺组(P<0.0500);三组降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复发率疗效相比,针药组优于中药组及毫针针刺组。
结论:甘草泻心汤具有清上温下,祛湿除热,补虚和中的作用;毫针针刺具有滋阴养血,补益肝肾,消炎镇痛的作用。甘草泻心汤结合毫针针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当积极加以推广运用,服务于更多的患者。
参考文献:
[1]李秉琦.口腔粘膜病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9-55.
[2]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粘膜病专业委员会.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 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1, 17(3):209
[3]贾燕飞,周红梅,周奇志. 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选穴特点及分布规律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2,39 (6): 1139-1141.
方法:将60名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配成三个组别,分别是:A组针药组(甘草泻心汤内服+毫针针刺),B组中药组(甘草泻心汤内服),C组毫针针刺组(毫针针刺)。观察并且对比三组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变化。三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 >0. 05),具有可比性。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针灸;中药;临床疗效。
材料与方法
一般材料
所有病例 (60 例) 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和毫针针刺组。
针药组 20例,男 9例,女 11 例,平均年龄 (25.30± 6.20) 岁,平均病程 (30.75±9.35) 月。中药组 20 例,男8 例,女 12 例,平均年龄 (26.75± 5.86) 岁,平均病程 (31.00 ± 7.81) 。毫针针刺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26.35± 5.23)岁,平均 病程(29.15±6.95) 月。三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李秉琦主编《口腔粘膜病学》第二版 [1]:患者有口腔溃疡病的既往史,并且病史至少半年以上; 该疾病曾反复发作,至少每隔 3 个月发作 1 次; 发作时的一般表现是:唇、颊、舌等处易发生溃疡,数目 1~5 个,直径不超过 5mm;溃疡局部感觉疼痛剧烈,影响饮食,外观可见充血、边缘整齐、中心稍凹、基部不硬,且可见溃疡之上覆盖有纤维素性假膜,一般呈灰黄色或浅黄白色。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版 : 主症:自觉溃疡疼痛剧烈,呈激惹痛;次症:患者易于急躁,口干,尿黄,大便干燥; 检查:口腔粘膜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可见其局部充血水肿,周围有红晕围绕并且表面渗出假膜,边缘整齐,基地平坦。
研究方法
对试验患者给以基本对症支持医疗,在严格控制变量的情况下,针药组的患者给予口服甘草泻心汤配合毫针针刺疗法;中药组的患者则仅给予口服甘草泻心汤;毫针针刺组仅给予毫针针刺疗法。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情况。
治疗方法
(1)将入选合格病例60例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A、B、C组。
(2)受试药物:甘草泻心汤:炙甘草12g黄芩9g半夏(洗) 12g大枣12枚(擘) 黄连3g干姜9g人参9g。辩证加减:若溃疡创面色红,疼痛较甚,加银花20g,连翘9g,竹叶9g,紫花地丁6g,蒲公英6g;若口气秽浊较甚,加知母6g,生石膏30g;若创面愈合较慢加细辛3g,白芷6g;若溃疡上所附假膜较厚,舌苔黄腻加藿香6g,佩兰6g;若气虚无力加党参12g,生黄芪15g;若夜间盗汗加当归15g,生地15g。服用方法:水煎服,日1付,连续服用15天。
(3)毫针针刺:取穴:下关(双),颊车(双),照海(双),通里(双),曲池(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痛甚加玉液、金津电刺出血。针刺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选用28号1寸的针,直刺下关、照海、通里0.3~0.5寸,进针得气后补照海,泻下关和通里;选用28号2寸针,直刺曲池1.5寸,斜刺颊车透地仓,进针得气后用泻法;选用 28 号 2. 0 寸毫针,选足三里直刺 1 ~1. 5 寸,得气后行补法;选用28号1.5寸的针,直刺三阴交0.8~1寸,进针得气后用补法。留针30min,每两日一次,15天一疗程,针刺一疗程;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三天一次,每次放血5ml,连续放血五次。经期不针刺,不放血。
治疗方案
A 组:针药组——(2)+(3)
B组:中药组——(2)
C组:毫针针刺组——(3)
症状疗效标准观察指标
短期疗效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溃疡疼痛及面积两个方面:溃疡面积是以口腔中最大和最易于观察到的溃疡或症状最为明显的溃疡为观察指标,计算方法为该溃疡的最大直径 (用标尺测量) 乘以垂直直径 (与最大直径成 90 度),以 mm 2 为单位。溃疡疼痛是指使用牙周探针的尖端侧面接触黏膜溃疡的中心,然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口腔溃疡激惹疼痛进行评分。
长期疗效观察指标
以此次口腔溃疡完全愈合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后回访记录的复发次数为观察指标。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1.5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三组治疗前后临床总疗效、症状与体征疗效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D)表示,采用t(u)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
结果
三组患者病情程度比较
三组病人病情程度进行卡方检验(P=0.828>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经秩和检验,得P=0.0032 ,按ɑ=0.05水准拒绝Ho,故可认为三组治疗后体征与症状疗效不同,针药组大于中药组及毫针针刺组。说明针药组在体征与症状疗效方面优于其他两组。针药组与中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针药组与毫针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00;中药组与毫针针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00。
三组治疗后近期疗效比较
经秩和检验,得P=0.0129,按ɑ=0.05。水准拒绝Ho,故可认为三组治疗后近期療效不同,针药组大于中药组及毫针针刺组。说明针药组在近期疗效方面优于其他两组。针药组与中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00,针药组与毫针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00,中药组与毫针针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00。 三组治疗后远期疗效比较
经秩和检验,得P=0.0066, ,按ɑ=0.05水准拒绝Ho,故可认为三组治疗后远期疗效不同,针药组大于中药组及毫针针刺组。说明针药组在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其他两组。针药组与中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00,针药组与毫针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00,中药组与毫针针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00。
三组治疗后临床总疗效比较
三组治疗后临床总疗效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得P=0.012,按ɑ=0.05水准拒绝Ho,故可认为三组的临床疗效不同,针药组大于中药组及毫针针刺组。说明针药组在临床总疗法方面优于其他两组。针药组与中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異,P<0.0500;针药组与毫针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中药组与毫针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
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A组优于其他两组。A组总有效率为95%,B组为90%,C组为75%,A组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 A组与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B组与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三组治疗前后总积分相比较,针药组与中药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针药组与毫针针刺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中药组与毫针针刺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三组治疗后体征与症状疗效相比,针药组优于中药组及毫针针刺组(P<0.0500)。三组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疼痛、促进溃疡愈合疗效相比,针药组优于中药组及毫针针刺组(P<0.0500);三组降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复发率疗效相比,针药组优于中药组及毫针针刺组。
结论:甘草泻心汤具有清上温下,祛湿除热,补虚和中的作用;毫针针刺具有滋阴养血,补益肝肾,消炎镇痛的作用。甘草泻心汤结合毫针针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当积极加以推广运用,服务于更多的患者。
参考文献:
[1]李秉琦.口腔粘膜病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9-55.
[2]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粘膜病专业委员会.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 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1, 17(3):209
[3]贾燕飞,周红梅,周奇志. 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选穴特点及分布规律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2,39 (6): 1139-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