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润生:使更多的人同意“包产到户”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润生:
  农村问题资深专家。1913年生,山西省太谷县人。1979年,任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1983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后改为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职期间,多次受中央委托,负责中共中央、国务院农村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
  
  农民“闯一闯”,杜润生“试一试”,邓小平“看一看”
  
  新中国建立后,按照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共同纲领》的方针政策,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可惜,在急于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支持包产到户的邓子恢、杜润生被毛泽东批判为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小脚女人”,农业迅速实现了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结果造成了“三年困难时期”。正是这种严重失误和曲折的历史教训,使许多农民、干部、领导,特别是作为历史见证人的杜润生,清醒地认识到得到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邓子恢支持的“包产到户”是正确的。因此,文革后复出的杜润生以厚重的历史感和坚定的责任感带头支持“包产到户”的决策,他富有策略地在起草中央文件的过程中,一步步地使文件中“不准”、“不许”包产到户的政策语言,逐步演变为“可以”在贫困地区,后来又“可以”在其它地区包产到户,到了第五个中央文件就使包产到户的性质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了。这样,包产到户由“姓资”演变为“姓社”了,不合法变成合法了。
  胡锦涛讲“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农民和农村工作者同样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勇敢的闯关。在包产到户与反包产到户的艰苦斗争中,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上至邓子恢、彭德怀、杜润生,下到省地县乡村的不少干部,甚至毛泽东亲自点名的农民杨伟名,都遭到过批判、斗争,不少人为了包产到户家破人亡。杜润生为了总结推广群众包产到户经验,创造了过渡性的、阻力较少的概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与农户双层经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集体土地农户承包经营机制”、“股份合作制”等,使更多的人同意或者不反对“包产到户”,杜润生为农民争取到了合法地“试一试”包产到户的权利。他用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中采用过的“耕者有其田”,代替被左派反对的“土地私有化”。
  值得肯定和赞扬的,是邓小平对待农村改革的态度是“看一看”,即允许农民闯、杜润生试,他自己是看一看,干好了就拍板接着干,有问题就改。因此,以杜润生为主任的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又在请示中央同意后,同各省市、自治区一起办了38个农村改革实验区,对各种改革政策进行地区性试验,为中央起草农业改革文件提供了科学依据。各省又有自己的农村改革实验区和总结农民改革新经验的农村政策研究机构,上下互动。邓小平拍板定案,“看”了几年后,肯定“闯”与“试”的实践结果。
  
  “能够讲出所以然”的学者型官员
  
  为了说服对包产到户思想不通的干部,万里赞扬杜润生是“能够讲出所以然”的学者型官员。当省委书记会上有争论时,当时的领导人让杜润生去讲讲,他从工厂工人可以负责一台机床,完成生产计划定额的责任制讲起,说明农村的土地是集体的,农民像工人负责机床一样负责一块土地的农业生产,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才是自己的。因此,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工人承包机器完成生产任务的责任制一样,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他有说服力地回答了承包到户姓“社”姓“资”的问题。在邓小平等党中央领导人的支持下,杜润生尽力说服了对包产到户有所怀疑的高级干部,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持了全党高度一致的支持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杜润生注意争取领导支持。连续五年,1982—1986年每年发出一个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的一号文件,成为广大农民包产到户的令箭和定心丸。在中央的支持下,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又成立了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联络室等,加上38个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工作成果,使杜润生的政策建议直接来自于农民、基层,使农研室的政策建议和起草的一号文件,真正如实反映了农民的心愿和农村的问题。
  对于农民说“杜润生对农村改革立了大功,是农民的恩人”,农村干部说“杜润生是农村改革的参谋长、方面军指挥员”等等赞颂之词,杜润生连连摆手,谦逊地说:“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工作。”
  在2008年8月7日回答海外媒体的问题时,杜润生在谈到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的工作成绩时说,“没有包产到户,就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同时也不忘农村改革工作的不足之处。他很遗憾,农民还没有自己的组织——农会。上世纪80年代他向邓小平建议成立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会。邓小平说,共产党代表农民利益。杜润生又解释道,党代表农民利益,也代表政府利益。农民利益和政府利益有时有矛盾,还应建立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会。邓小平说:“好,那就看一看。三年后再说。”20年过去了,邓小平的遗愿还没有实现。杜润生的眼光朝向远方,他在期待农民的组织能早日出现。他关注着农民的命运,他的心和农民的心是相通的。(作者为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其他文献
注重程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组织部门对于干部使用规划,有一套比较科学的体系和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影响干部成长的因素可以划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中,学习应当被摆在首位。外部因素中,主要是组织上的培养和同志之间的学习。组织部门在选拔干部时,尤其是在实际操作中,更应该注重程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干部成长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对待进步。我认为还是要保持良好的心
期刊
“鸟巢一代”即“80后”、“90后”这些新生代有着怎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们对国家的未来和发展有着怎样的认识和判断?对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哪些现象和问题尤为关注?带着这些问题,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对“鸟巢一代”这一群体进行了广泛调查。  本次调查分为网络调查和采访调查两部分,网络调查问卷通过人民网、人民论坛网进行,收回问卷2326份;记者采访调查250人,共计2576人。虽然这次调查的对
期刊
评述由头 当前,受美国次贷危机、油价和粮价飙升等影响,全球经济相对疲软。国家统计局7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经济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下滑的风险有多大?民众希望得到较为明确的解答。  然而,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各种说法莫衷一是。中国经过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高速增长,如何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近期,国务院连续召
期刊
85岁的他依然每天坚持工作,从清晨到下午,晚上还要接待客人或准备第二天的会议等,无特殊情况,从不偷懒;他还主持着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扩建工程等项目的建筑规划,时常根据形势需要深入研究全国区域规划方面的重大课题;他带博士生,治学严谨、虚怀若谷的优良品质,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深深影响着他们;他用电脑,也通过电子邮件和他的友人联络,谈天时,思路敏捷、语言与时俱进且不乏风趣,绝非身处象牙塔内的“老学究”
期刊
今年经济的回落不可避免,下半年的形势还比较严峻    人民论坛记者:针对媒体所报道的“经济走低迹象初现”,人们担忧当前的宏观经济正在面临较大的下滑风险和不确定性,担心中国经济会出现拐点。对此您怎么看?   隆国强:宏观经济中经济增长和物价两大指标的走势符合宏观调控的方向。经济增速有所回落,这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需要防止下滑过快,即要防止硬着陆,实现“软着陆”。  中国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纵观世
期刊
当“鸟巢一代”成为社会主导者后,社会将更加关注公平、公正、正义与和谐    人民论坛记者:社会上曾经对“80后”、“90后”出生的“鸟巢一代”有过很多负面的声音和质疑的目光,您是如何评价“鸟巢一代”的?“鸟巢一代”与他们父母一代最大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阎学通:其实,对于“鸟巢一代”,社会上所说的那些弱点更多的都是性格上的弱点。他们有一个优点人们没有看到,即他们看重人的价值。“鸟巢一代”的父辈们,
期刊
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权力配置和运行的基本准则。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我国的依法行政逐步推进。30年推进依法行政的丰富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迪。    我国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经验    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宪法原则,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依法行政,首先必须依宪行政,只有坚持宪法原则才能保证依法行政的正确政治方向。同时,推进依法行政
期刊
近期,河南省委集中两个月的时间在全省开展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近日,记者奔赴河南,亲身体验了当地思想解放大讨论的热度,就广大领导干部关心的解放思想话题,专访了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    要敢啃“硬骨头”、敢趟“深水区”、敢打“攻坚战”    人民论坛记者:30年前,解放思想方针的确立使中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30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提解放思想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期刊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华民族以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快速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举世瞩目。科学的理论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对实践的发展起理论指导作用;生动的实践也只有上升到理论层面,才能实现飞跃,体现更高的价值。  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值此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集结各种优势资源,通过对各领域改革探索的深入研讨和总结,推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模式与新理论”
期刊
访谈嘉宾  孙大午  河北大午集团监事长、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李昌平  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  《我向总理说实话》作者  何慧丽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兰考县副县长    近几年来,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有很多的困惑待解,有很多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面对。近日,记者来到河北大午集团调研、采访,与大午集团监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