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均GDP1万美元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

来源 :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jaljgj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经济发展处于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主要发展矛盾的重大变化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体系进行结构化改革:建立具有多样性、系统性、开放性、包容性的现代化第三级教育体系;发展形态从要素性增长转变为内涵驱动的整体性发展,从独立成长转变为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从模仿跟踪转变为主动创新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功能观,从以服务经济社会外部性、延展性功能向以人为本、服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本体功能转变,从规模、效率优先的价值目标向公平与效率并重价值目标转变,从单一化、相互模仿向特色化、错位竞争发展转变,从结果型评估向发展型评估转变。
其他文献
学科制度是学科的内涵衍生与外部制度相互作用的产物,包括内在与外在两个层面,二者共同引导并规范着院系的设置及治理。目前我国学科外在制度充满刚性化、功利化与等级化,内在制度又先天较为弱化,导致院系设置中产生一级学科主导、瞄准考评指标建设、人文社科领域"大杂烩"等现象,同时加剧了学科共同体在院系治理中话语权的缺失,院系运行对内对外出现双重的制度隔离。基于知识生产的角度重新认知学科内涵,淡化学科外在制度的功利导向,赋予院系办学自主权,推动学科内在制度建设,实现学科内在与外在制度的有机统一,对院系治理具有一定指
教育标准对办学理念、目标、内容等核心要素起规制和促进作用。基于理论逻辑推演并借鉴国际经验,可将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标准总体框架划分为以办学定位为主的理念层,涵盖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学科专业、科技创新与转化的要素层,以治理体系和办学资源为主的保障层。依据对相关学术论文和政策文本的计量分析所确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标准重点内容,推动其具体实践应从明晰院校发展定位,推进核心发展要素优化升级,构建基础性保障机制,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合理有效推进国际化等方面着手。
中国的综合性大学与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由分再合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艰难曲折的发展历史。综合性大学对推进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为提升教育学科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扩大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增强教育学科论著的规范性、拓宽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是学科命运共同体,都有提高教育学学术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使命,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了共同的学科利益和前途命运,二者要携手同行,加强交流,优势互补,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提高
1992-2017年,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发展历经年轻化、平稳发展、老龄化三个时期。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其间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发现:当青年教师、中生代教师、资深教师的占比分别为51.2%、43.0%、5.8%时,高校科研产出达到理论最优;不同类别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与理论最优值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而且教师队伍老龄化问题将持续恶化。为提升科研产出效率,研究型大学应加强青年人才的引进与培育以优化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大力促进不同年龄段教师之间
当前学术职业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新管理主义广泛渗透其中,政府问责持续升温,学术资本主义大行其道,教师聘任制改革方兴未艾。受之影响,大学教师的身份传统、价值标准、心理预期和工作方式正遭遇冲击。学术职业从身份传统转向契约关系,"闲逸的好奇"变成"仓皇的学问",学术认可机制从普遍主义向特殊主义转变,大学教师的创造力、激情和认同感随之变化。学术职业环境变化引发的消极影响及其可能的非预期效应应引起我们重视,并对当前学术职业政策、制度予以反思与重构。
专业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加强专业建设是"双高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高职院校适应行业企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需把握"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建设的时代要求,通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课程及教学体系、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完善专业建设体制机制等措施加强专业建设,以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高水平、内涵式、特色化发展。
信息技术已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的大规模在线教学的主要支撑力量。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实践使包括在线课程及学习资源支持、在线教学平台及教学服务支持、教师在线施教支持、平台运行与网络安全支持的新型教学支持体系得以构建;探索出了多种新型教学服务供给方式,数字化教学工具也被广泛使用。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应当赋予教育教学以信息化新认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按照信息时代要求创新教育教学管理,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以服务终身学习。
作为一所由天主教耶稣会管理、受法国影响深远的教会学校,震旦大学在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汪伪政权时期,面对动荡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在立案之路上经历了积极谋求承认、消极等待观望、迫于压力注册、虚与委蛇拖延四个阶段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中国政府、法国政府、罗马教廷、耶稣会为争夺教育主权、学校治理权、在华保教权互相博弈,展示了中国近代精英教育与国家职能、耶稣会传统、罗马教廷策略、法国外交方针以及国际政治关系之间纷繁纠结的关系。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参加成人继续教育,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在农科院基础上建立的高职院校,并于2012年整合温州市农业教育资源建立温州农民学院。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美研究型大学工程专业学生在时间分配、反思性学习、团队合作性学习、课堂参与性学习等学习行为方面与科学专业、人文社科专业学生之间虽然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但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中美工程专业学生尚未形成体现学科属性、独特的学习行为特征。因此,继续探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非常必要。同时,高校应为工程专业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参与和实习机会;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改进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和权威的信心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