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传播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ELISA法对224例住院输血病例进行了半年乙肝病毒感染指标的随访研究,并对发生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进行了病原学分型诊断。结果输血后肝炎的发病率是3.13%(7例),其中乙型肝炎占28.57%(2例),非甲非乙型肝炎占71.43%(5例)。输血后HBV感染率为9.38%(21例),其中有6例在输血后5~6个月时出现抗-HBs。输血后肝炎病例绝大多数(6例)起病缓慢,且发展成慢性肝炎,仅1例在随访期间痊愈。本文作者提出应该用更敏感的方法代替RPHA,对献血员进行HBV感染指标的检测。

其他文献
在短时间里集中人力、采用相同试剂、相同器材,在同等条件下检测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可以增加结果的可比性。本次共选择21个疾病监测点,检测人群、患者及初免者血清共7437份。结果无论城市点还是乡村点(除广东省江门市、北京市东城区及贵州省玉屏县外)免疫接种率及发病率均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指标,人群抗体阳性率均在90%以上,预计近几年内这些监测点不会有大的爆发流行。但仍有漏种、原发性免疫失败及免疫后抗体逐年
期刊
期刊
本文报告了四川地区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研究结果。筛检孕妇HBsAg和HBeAg双阳性,或HBsAg阳性效价≥1:512的孕妇所产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80例新生儿按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原则分成3组:疫苗组、疫苗加HBIG组和对照组。随访观察12个月时,乙肝感染保护率分别为88.0%和92.0%。认为国产乙肝疫苗和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较好,单独疫苗接种效果亦较满意。
为探索EHF的传播途径,我所对革螨与EHF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结果证明,格氏血厉螨和厩真厉螨是黑线姬鼠(EHF的主要储存宿主)鼠窝中的优势螨种,其季节消长与发病相关,可通过鼠和人的正常皮肤叮刺吸血,有EHFV的自然感染,能通过叮刺在鼠间传播和在螨体内经卵传递EHFV。且与从鼠和螨所分离EHFV的抗原性一致。表明这两种螨可作为野鼠型EHF鼠间的传播媒介,并可能兼有储存宿主的作用。
本文通过收集三个全夜尿,对父母为高血压的子女其血压水平与盐摄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使用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学生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尿钠/钾排泄量显著相关,提示这些学生的血压与钠、钾电解质摄入有一定联系。
本文报道辽宁省辽阳市区138例90岁以上老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本组血压具有特点,区别于其它地区,进行了高血压并发症分析。对影响寿命的因素探讨,认为遗传、作息环境、性别与性格、饮食与习惯等因素,对人类寿命长短均有重要意义。实验室检查,经统计处理在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个体之间有9项测定指标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对老年多发病白内障、心脑血管病、慢性肺部疾患及气管炎症所致心肺功能不全,提出预防意
在1966~69年间,有5万多人自河南食管癌高发区迁入湖北低发区。经14年观察,移民食管癌年死亡率在40.05~99.58/10万之间,未见明显下降;而本地人的年死亡率在0~22.0/10万人之间,差异非常显著。营养调查表明,各类人群的主食构成比例不同,以原籍居民的营养水平最低,新鲜瓜菜、动物蛋白质和油类的摄入量分别为本地人的1/3、1/6及4/7,移民的营养水平介于二者之间。对30岁以上移民及本
本研究以毛细管血浆法与常用的滤纸干血滴法采集微量血标本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用于对比检测疟疾抗体的效果,共检查血标本食蟹猴疟原虫感染的猕猴56份,两个疟疾严重流行区居民各220与191份。结果,三种对象检出的疟疾抗体阳性率毛细管血浆标本与滤纸干血滴标本分别为100%与98.2%、84.5%与75.0%、90.1%与79.6%;检出的阳性GMRT分别为530.9与261.9、87.5与35.0、8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