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制教具
荆芡乡的人,提起新上小学,没人不知道周维保老师,提起周维保老师,没人不知道他的自制教具。
一座破旧狭小的院落,几间破陋斑驳的教室,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构成了安徽省怀远县荆芡乡新上小学几十年来不变的风景。
周维保今年58岁,再过两年,他即将告别这些熟悉的风景,也将告别他20多年苦心研制的200多种2000多件教具。
提起周维保老师的教具,小学生是最高兴的了。乡下的孩子,学习条件和环境都比较差,父母的管教也不是很严,他们成绩的好坏就看课堂上40分钟,老师是否能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了。了解到这一点,周维保就想到自制教具来辅助教学。在他看来,农村孩子并不比城里孩子笨,关键看如何开发他们的智力。
1979年,当他把第一个自制教具拿到教室时,立即吸引了全班同学好奇的目光,那是一节自然课,周维保做得是一个观象仪。
它是在一块木板上固定一只可随时通电的灯泡和一个地球仪,灯代表太阳,地球向阳的一面为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为黑夜,由于地球的转动,昼夜现象交替出现,这样的直观教学,比说半天的口舌都管用,孩子不仅听的认真,而且学得开心。
从那以后,周维保研究教具就着了魔,所有的周末或节假日,他都在家里研制教具。
小学数学计算盘:双盘转动,既可以教学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又可教学数的大小比较,还可教学读数认数。灵活方面,操作简单。
平面图形教学板: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由磁铁控制和固定。根据需要可随时拆卸重拼成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
月相演示仪:通过观月孔可使学生清楚地看出月亮由望到朔的变化规律,明白形成原理。
内容涉及到语文、数学、自然、地理、音乐等方面,他先后自制了200多种,2000多件,自费花销了一万多元。
自制教具情结
为了自制教具,周维保阅读了大量的有关书籍,明确教具的涵义。每设计一种教具,他首先要咀嚼教材,吃透大纲,构思腹稿、绘制图纸、收集材料、制成雏型,到作品问世,他都要反复推敲,反复修改。睡梦中也梦着设计方案,吃饭时也用筷子比画。
做教具首先是技术方面的难题,简单的他就自己做,难做的他就向他的一个做木匠的同学赵万章请教。借来锯子、斧子、凿子等一套木工工具,不分白天黑夜的练,力求把教具做得象样些。手砍烂了买张创可贴贴一贴,膀子累疼了,活动一下接着干。他充分利用节假日,饭前饭后,见空插针,哪怕有一分钟的时间也要用在自制教具上来。他的这种痴迷即使是在农忙季节也没有停止过,有一次在场上晒谷子,天气阴沉得厉害,还伴着雷声,他沉浸在设计和制作中,一点也没意识到大雨就要倾盆而下。等大滴的雨点砸下来时,他才意识到赶紧去收谷子,结果谷子几乎被大雨全部冲走了。
他可以在妻子喊了几次吃饭还不放下手中的活。结果家人吃完饭菜,洗刷完毕后,锁上厨房们都出去了。有时做教具需要,他会把家里的桌椅也拆了做。多次引起家人的责问。
他有三个孩子,其中有两个考上大学,但他从没有时间去监督或管理过他们的学习,甚至还把给孩子做书架的木料也用来做教具。
周维保家庭条件并不宽裕,靠他微薄的工资来维持两个孩子的大学费用,家庭负担可想而知,自费自制教具无疑更增加了家庭负担。为了获取原料,他跑遍了怀远、蚌埠的大街小巷,渴了喝点清水,饿了吃碗素面,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是他往返怀远蚌埠的惟一交通工具。为了多制作几件教具,平时的家庭开销他千方百计地节约每一分钱。
每设计一种教具,从设计、试制、定型,到成功,不仅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还要付出必要的花费。自制的教具到蚌埠参展,为了节约路费,他每次都骑自行车往返蚌埠。到合肥市参加教学教具展览会,他也住最差的旅馆,早早地起床,然后步行3公里左右的路程去会场。
周维保自制的教具构思新颖、设计简单实用,因此多次获奖:多功能度量仪获得省三等奖,曲直两用尺获市二等奖,汉语拼音教学箱获市三等奖。
爱生情深
早在1975年,农村普遍困难,孩子们念不起出,辍学现象非常严重。周维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让孩子们都能在校完成学业,他就带孩子割青草、采中草药……卖得的钱用来解决他们的学习费用,确保全班学生不会因为缴不起学费而辍学。
一天夜里,周维保被轰鸣的雷声惊醒,想到和孩子们几个星期一起采的草药还在学校院子里晾晒,不收起来这些劳动成果就可能会毁于一旦,他连忙从被窝里爬了起来,天黑路滑,他打着手电筒摸索到学校去收草药,回家时他已经淋得像个“落汤鸡”。
新上小学条件差,一到冬天,门窗无法避风寒。为使学生少受苦,周维保总是在冬天来临之前,及时为他们堵好。孩子们病了,周维保就义不容辞地背着他们到5公里外的怀远诊治。
周维保对学生关怀备至,对自己却很粗心大意。30年来,从不愿意耽误学生的上课时间,多次带病上课,多次不顾吃饭赶到学校。2002年的一天因工赴乡财政局办事,不幸途遇车祸。医生要求住院治疗,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只在门诊吊了两天水,就不顾医生的劝说一瘸一拐地赶回家给学生上课。
乡村小学很少课外活动,孩子们放学回家不是让父母使去干活,就是自己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没有自己的活动和节目。为了填补这个空白,周维保设计了多项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从多方面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自编自演的曲艺节目,天津快板《四老汉迎香港回归》、三句半《欢天喜地迎国庆》、回击法轮功的节目相声《两个小淘气》、歌颂身边典型事迹的快板《夸夸咱的好班长》等,都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
被遗忘的职称
《人民日报》、安徽卫视、《蚌埠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周维保的事迹进行了报道,蚌埠市教育副局长王平对此事很重视,曾到新上小学参观周维保的教具展。问周维保有何要求时,周维保只是说,希望能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王平深受感动,亲自送来了200套桌椅。改变了新上小学泥桌子、泥椅子、泥孩子的状况。
其实,周维保不是没有要求,有一件困扰了他17年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而且到他退休都没解决的迹象。只不过,他觉得和个人的事情比起来,孩子们的需求更重要些。
周维保1972年当民师时,在怀远县新上联中担任数理化等主要课程的教学,1979年第一批经考试转正,1987年国家首次实行职称制度时定为中学二级教师。
但是1989年乡里抽调周维保到荆芡乡中心小学搞农教资料数据汇总,不久姚山乡朱邵小学缺语文教师,又把他调到朱邵小学、四联小学任教。1994年调入荆芡乡新上小学教毕业班的数学。几次调动,情况都是条件差、环境差、路途遥远,背井离乡,他毫不推辞,并任劳任怨出色地完成工作。曾多次被他任教的学校评为优秀教师。
从1989年,周维保一直呆在小学里,做着与职称不相符的工作,他多次提出返回原单位工作,由于行政区域的划分,行政领导的更换,对于返回原单位要求一直没有结果。
不过周维保清楚的知道:“虽然我没有弄明白自己从中学老师到小学老师的转变,但是我并没有遗忘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更没有遗忘我作为职业所应付出的劳动。”
荆芡乡的人,提起新上小学,没人不知道周维保老师,提起周维保老师,没人不知道他的自制教具。
一座破旧狭小的院落,几间破陋斑驳的教室,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构成了安徽省怀远县荆芡乡新上小学几十年来不变的风景。
周维保今年58岁,再过两年,他即将告别这些熟悉的风景,也将告别他20多年苦心研制的200多种2000多件教具。
提起周维保老师的教具,小学生是最高兴的了。乡下的孩子,学习条件和环境都比较差,父母的管教也不是很严,他们成绩的好坏就看课堂上40分钟,老师是否能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了。了解到这一点,周维保就想到自制教具来辅助教学。在他看来,农村孩子并不比城里孩子笨,关键看如何开发他们的智力。
1979年,当他把第一个自制教具拿到教室时,立即吸引了全班同学好奇的目光,那是一节自然课,周维保做得是一个观象仪。
它是在一块木板上固定一只可随时通电的灯泡和一个地球仪,灯代表太阳,地球向阳的一面为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为黑夜,由于地球的转动,昼夜现象交替出现,这样的直观教学,比说半天的口舌都管用,孩子不仅听的认真,而且学得开心。
从那以后,周维保研究教具就着了魔,所有的周末或节假日,他都在家里研制教具。
小学数学计算盘:双盘转动,既可以教学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又可教学数的大小比较,还可教学读数认数。灵活方面,操作简单。
平面图形教学板: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由磁铁控制和固定。根据需要可随时拆卸重拼成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
月相演示仪:通过观月孔可使学生清楚地看出月亮由望到朔的变化规律,明白形成原理。
内容涉及到语文、数学、自然、地理、音乐等方面,他先后自制了200多种,2000多件,自费花销了一万多元。
自制教具情结
为了自制教具,周维保阅读了大量的有关书籍,明确教具的涵义。每设计一种教具,他首先要咀嚼教材,吃透大纲,构思腹稿、绘制图纸、收集材料、制成雏型,到作品问世,他都要反复推敲,反复修改。睡梦中也梦着设计方案,吃饭时也用筷子比画。
做教具首先是技术方面的难题,简单的他就自己做,难做的他就向他的一个做木匠的同学赵万章请教。借来锯子、斧子、凿子等一套木工工具,不分白天黑夜的练,力求把教具做得象样些。手砍烂了买张创可贴贴一贴,膀子累疼了,活动一下接着干。他充分利用节假日,饭前饭后,见空插针,哪怕有一分钟的时间也要用在自制教具上来。他的这种痴迷即使是在农忙季节也没有停止过,有一次在场上晒谷子,天气阴沉得厉害,还伴着雷声,他沉浸在设计和制作中,一点也没意识到大雨就要倾盆而下。等大滴的雨点砸下来时,他才意识到赶紧去收谷子,结果谷子几乎被大雨全部冲走了。
他可以在妻子喊了几次吃饭还不放下手中的活。结果家人吃完饭菜,洗刷完毕后,锁上厨房们都出去了。有时做教具需要,他会把家里的桌椅也拆了做。多次引起家人的责问。
他有三个孩子,其中有两个考上大学,但他从没有时间去监督或管理过他们的学习,甚至还把给孩子做书架的木料也用来做教具。
周维保家庭条件并不宽裕,靠他微薄的工资来维持两个孩子的大学费用,家庭负担可想而知,自费自制教具无疑更增加了家庭负担。为了获取原料,他跑遍了怀远、蚌埠的大街小巷,渴了喝点清水,饿了吃碗素面,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是他往返怀远蚌埠的惟一交通工具。为了多制作几件教具,平时的家庭开销他千方百计地节约每一分钱。
每设计一种教具,从设计、试制、定型,到成功,不仅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还要付出必要的花费。自制的教具到蚌埠参展,为了节约路费,他每次都骑自行车往返蚌埠。到合肥市参加教学教具展览会,他也住最差的旅馆,早早地起床,然后步行3公里左右的路程去会场。
周维保自制的教具构思新颖、设计简单实用,因此多次获奖:多功能度量仪获得省三等奖,曲直两用尺获市二等奖,汉语拼音教学箱获市三等奖。
爱生情深
早在1975年,农村普遍困难,孩子们念不起出,辍学现象非常严重。周维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让孩子们都能在校完成学业,他就带孩子割青草、采中草药……卖得的钱用来解决他们的学习费用,确保全班学生不会因为缴不起学费而辍学。
一天夜里,周维保被轰鸣的雷声惊醒,想到和孩子们几个星期一起采的草药还在学校院子里晾晒,不收起来这些劳动成果就可能会毁于一旦,他连忙从被窝里爬了起来,天黑路滑,他打着手电筒摸索到学校去收草药,回家时他已经淋得像个“落汤鸡”。
新上小学条件差,一到冬天,门窗无法避风寒。为使学生少受苦,周维保总是在冬天来临之前,及时为他们堵好。孩子们病了,周维保就义不容辞地背着他们到5公里外的怀远诊治。
周维保对学生关怀备至,对自己却很粗心大意。30年来,从不愿意耽误学生的上课时间,多次带病上课,多次不顾吃饭赶到学校。2002年的一天因工赴乡财政局办事,不幸途遇车祸。医生要求住院治疗,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只在门诊吊了两天水,就不顾医生的劝说一瘸一拐地赶回家给学生上课。
乡村小学很少课外活动,孩子们放学回家不是让父母使去干活,就是自己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没有自己的活动和节目。为了填补这个空白,周维保设计了多项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从多方面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自编自演的曲艺节目,天津快板《四老汉迎香港回归》、三句半《欢天喜地迎国庆》、回击法轮功的节目相声《两个小淘气》、歌颂身边典型事迹的快板《夸夸咱的好班长》等,都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
被遗忘的职称
《人民日报》、安徽卫视、《蚌埠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周维保的事迹进行了报道,蚌埠市教育副局长王平对此事很重视,曾到新上小学参观周维保的教具展。问周维保有何要求时,周维保只是说,希望能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王平深受感动,亲自送来了200套桌椅。改变了新上小学泥桌子、泥椅子、泥孩子的状况。
其实,周维保不是没有要求,有一件困扰了他17年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而且到他退休都没解决的迹象。只不过,他觉得和个人的事情比起来,孩子们的需求更重要些。
周维保1972年当民师时,在怀远县新上联中担任数理化等主要课程的教学,1979年第一批经考试转正,1987年国家首次实行职称制度时定为中学二级教师。
但是1989年乡里抽调周维保到荆芡乡中心小学搞农教资料数据汇总,不久姚山乡朱邵小学缺语文教师,又把他调到朱邵小学、四联小学任教。1994年调入荆芡乡新上小学教毕业班的数学。几次调动,情况都是条件差、环境差、路途遥远,背井离乡,他毫不推辞,并任劳任怨出色地完成工作。曾多次被他任教的学校评为优秀教师。
从1989年,周维保一直呆在小学里,做着与职称不相符的工作,他多次提出返回原单位工作,由于行政区域的划分,行政领导的更换,对于返回原单位要求一直没有结果。
不过周维保清楚的知道:“虽然我没有弄明白自己从中学老师到小学老师的转变,但是我并没有遗忘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更没有遗忘我作为职业所应付出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