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探析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ysn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时代要求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与时俱进,研究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创新。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体现人文关怀和代表时代精神的理念,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人生观;教育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反映,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决定着人们的一生。它回答的是为什么活着和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等人生的根本问题。人生观对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它是人生发展道路和方向的指针,决定着人生道路的选择,是指导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巨大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它是人们道德品质修养的思想基础,决定着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倾向,制约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是未来发展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其成长状况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一、创新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人生观日趋成熟,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义务开始有更深入地认识,但是,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往往缺乏理性思考,在多元化的社会现象和价值思潮面前,情绪体验往往处于一种复杂、动荡、微妙的困惑状态。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然而实际的教育效果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深化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研究,积极探讨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创新,是形势发展和现实需要向我们提出的紧迫课题。
  1.创新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是适应教育环境变化的需要
  教育环境是教育活动所依存的社会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教育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变。相比改革开放前,当今中国人生观教育的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经济方面看,市场经济的平等精神、个体独立意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等特点,使人们对物质利益越来越重视;而分配方式变化所导致的财富两极化趋势,又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不利于社会和谐的群体心态;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经济联系的不断扩大,带来了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日益频繁的交流与碰撞,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从政治方面看,民主化进程唤醒着人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人们的个体意识和独立自主意识正在增强。文化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出现的文化世俗化在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以往人们心目中神圣的价值,全球化带来的不同文化间的频繁交流使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呈现出多元化格局,价值相对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正在蔓延。这些当今中国人生观教育所面临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表明,只有创新传统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创新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是适应教育内容变化的需要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在《人生观通论》中把人生观教育的内涵表述为:“以现时代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为基础,以追求人生的整体和谐发展为目标,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态度,实践有价值的人生。”可以看出,“人生的整体和谐”是确定人生观教育内容的重要标准,人生观教育内容应适应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使不同的對象在不同层次上实现整体和谐。在人的发展中,应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统一起来,过去那种只重视精神价值而轻视物质利益的“圣贤”式教育内容已经过时,社会在呼唤物质利益与精神价值并重发展的“凡人”式教育内容;价值独断主义的教育内容正渐渐被以“底线价值”为基础的多元价值内容所取代;以往只强调人性中阶级性、政治性因素的教育内容正朝着阶级性与人类性相结合的方向发生改变。这些教育内容的变化,说明传统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中主要依靠政治手段调控或感性经验灌输的方式已不适应教育内容发展的需要了。
  3.创新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是适应新的教育理论的需要
  人生观教育是一种导向性教育,这一特点使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过分看重自身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使单向灌输成为主导的教育方法,过分强调群体、轻视个体,注重社会价值而较少关注个体价值,忽略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忽视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此外,传统人生观教育过分注重培养崇高精神境界、形成“高大全”的理想人格,不认同个体在思想活动和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层次性、差异性,导致教育方法的一刀切和教育对象人生发展的单向度。而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存在的普遍方式是平等主体间的交往活动。教育者的单一主体性正逐渐被多极化主体所取代。这种承认教育多极化主体的主体间性理论认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共存的主体间关系,它不再是教育者“填鸭式”的单向教育灌输,而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理解、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活动,以此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提高。这种新的教育理论必然会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方法提出新的要求。
  二、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时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发表于2000年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本质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把研究重点放在人类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方面,主张用欣赏、积极、开放的态度去看待人类的潜能,从而激发他们积极的力量和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他们获得幸福快乐的生活。
  从研究内容来讲,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主观层次的研究。主观层次的研究主要是研究积极的情感体验,主观幸福感和满足、成就感等(对过去),快乐和幸福感等(对现在),希望、信心和乐观主义等(对未来),重点是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主观积极情感体验。第二,个人层次的研究。个人层次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个体的积极人格,包括乐观、智慧、宽容、创造力、毅力、爱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等等。第三,群体层次的研究。群体层次的研究主要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建立积极的社会、社区、学校、工作单位、家庭等组织系统,在这些积极组织系统的影响下有利于个体形成积极人格和积极品质,如有责任感、有职业道德、有礼貌、乐于助人、利他主义等等。
  三、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和幸福。积极心理学中体现人文关怀和代表时代精神的理念,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丰富了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理念
  1.人生理想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
  在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中,通常把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放在重要位置。可是应该如何教育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呢?积极心理学相信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积极的人格品质和潜在的发展力量,人是一个开放性的生命存在,人有不断走向人之“应是”的理想愿望。积极心理学关注并致力于人的积极品质的研究,是对人性尊严的肯定和赞扬,也是对人类社会充满美好希望的理智理解。这种对人性肯定和期待的积极理念,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追求人类幸福,对社会主义人生理想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认为,在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实践中应充分重视对生命积极品质的关注,改变传统居高临下的价值观说教,代之以主体间的对话和交流,在对话和交流中深化大学生对自我发展潜力和美德的自知自觉,继而在积极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升华自身的积极品质,引导大学生由外推型模式“教师主导的你们应该树立的人生理想”向内生型模式“学生主动的我们可以确立的人生理想”间转化,以切实提高人生观教育的感召力和实效性。
  2.人生态度教育,努力增进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人生态度影响着人生发展道路和方向。对大学生进行人生态度教育,就是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确立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把正确的人生观念转化为积极的人生实践。面對生活中的问题和挫折,大学生仅仅面对和接受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迎接挑战和战胜困难,这也正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关注点。积极心理学认为,对积极情绪的体验过程也是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主观满意度、乐观等积极人格正是通过对积极情绪的不断体验形成和积累的。一个人处于逆境中是否体验到艰难关键在于这个人用什么眼光看待自己和周围环境。善于发现事物美好一面、激发正面能量的人更容易体验到幸福。积极心理学还建议通过改变个人习惯来战胜逆境,通过改变认知习惯、思维方式、行为表现从而改变个人生活,得到想要的结果。当人们不断地战胜自我、实现目标时,人们就会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面对挑战。这些观点对我们进行大学生人生态度教育无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人生观教育的实践中,应当重视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改变传统人生观教育自上而下灌输、片面强调政治功能、忽视教育过程中学生情感体验的弊端,让学生体会参与学习的快乐和幸福,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智慧、勇气、公正、创造性、责任感等积极性格力量和品质。
  (二)积极心理学拓展了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积极心理学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单一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他们是共同成长、发展的个体,他们既是具有潜能和优势的主体,又是有待认识与发展的客体。在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中,教师不仅可以影响学生,同时也受到学生的积极影响;学生不再只是人生观教育的客体,等着被动接受,同时也可以通过挖掘自身潜能,培养积极品质、乐观态度,成为教育主体,对教师加以影响。积极心理学的这种观点拓展了我们对人生观教育中师生关系的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另外,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人的体验、积极品质与社会背景具有相关性,如果把人的素质和行为纳入整个社会生态系统来考察,会发现社会关系、文化规范和家庭环境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的组织环境对人的品质有促进作用,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人健康成长。因此,在人生观教育中也应重视社会环境的作用,从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氛围、形成正面的大众传媒导向等方面入手,着眼于创建一个整体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形成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人生价值观。
  总之,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培养大学生树立正向的人生理想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挖掘大学生的发展潜力和积极品质,是社会主义人生观在新时代条件下的价值导向,也是创新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人生观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忠桥,张宏.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超越[J].思想教育研究,2008(6):9.
  [3]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4]冯林.积极心理学(校园普及版)[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5]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雷曦(1983-),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学风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成长,也与大学教书育人的目的紧紧相连。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以学风建设为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和旗帜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德育正学风;夯实学风,开展学术育人工程;以促进学风建设为依托,强化基层团组织建设;以共青团组织“创先争优”工作为契机, 搭建学风建设的纽带与桥梁;打造“学习型”共青团组织,实现学风建设目标。  【关键词】共青团;学风;学风建设;作用    
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基础是绿色化由单体转变为区域融合,绿色建筑技术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转化.而海绵城市出现在高速城镇化、城市水安全、水环境等问题的背景下.其实,海绵城
打排斧和拉粮船,是两种直接从运河民俗生活中演化而来的艺术.前者是由造船习俗中而来,后者由漕运习俗中而来;前者成为一种敲打音乐,后者成为一种民间舞蹈.打排斧,俗称捻船.是
铁路总公司甫一成立,中国铁路就出现了新气象,借着这个东风,各铁路企业积极加强财务管理,推动了铁路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长期计划体制下积累下来的痼疾的消除非一日之功,铁
文章利用空间基尼系数的一般原理和测算方法,对中国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度.结果发现: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类型受要素禀赋的影响较大,产业集聚形成所需要的适宜制度环境
期刊
摘 要: 本文介绍如何利用物质组成的特征、反应的规律、反应的本质快速配平化学方程式。  关键词: 化学方程式 快速配平 化学反应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知识的载体,其配平是重点也是难点,对提高中考成绩关系十分关键,很多同学耗费大量时间去记,却总是不能很好地掌握。在考试时要求不能花费过多时间用于配平,否则影响对试题的阅读和理解,造成完不成试卷、没时间检查等,因此在教学中探索出好的学习方
作为时尚的载体,T台秀逐渐成为各大时尚周争夺眼球、突出个性的焦点。“2015柯桥时尚周暨深圳时装周走进中国轻纺城”系列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充实丰富,而其中各大发布秀和模特大
近年来,为满足建立坚强电网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电力企业开展了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电网活动,在更换和改造大量变压器、配电线路和自动化变电设备的过程中,形成了较多的废旧物
摘 要: 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充分正视生物科学史之于学生生物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促进意义及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基础,选择出契合教学内容的生物科学史材料,并辅之以恰当的教学手段,如此,才能确保学生从浩瀚的生物科学史料中获得积极、正面向上的学习启示与智慧,进而切实促进自身生物基本技能、综合修养的和谐、协调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生物科学史 学习情境 自主探究 德育教育  高中生物新课标明确指出“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