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第四纪地质》简介

来源 :热带地理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ZCHHZ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地区第四纪地质》是广州地区近期区域地质调查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合作研究的成果。本书在年代学、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古气候学等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广州地区的第四纪地质问题;首次把广州地区的第四纪地质史推前至中更新世;首次发现中更新世海进;首次提出广州地区气候半定量曲线及气候期。论述范围东起东江口,西至四会,北达花县,南迄番禺。是第一本关于广州地区第四纪地质的专著。
其他文献
铁道部专业设计院航测处与沈阳市勘察测绘院联合开发试验的项目“用AC1解析测图仪作1:500大比例尺城市航测图的平面加密”取得了成功,荣获1987年专业设计院技术开发一等奖,1988年铁道部优秀勘察一等奖和1989年全国第二次优秀工程勘察金质奖。传统的1:500城市测图用平板仪或全野外控制测量的航测成图方法,外业工作量多,劳动强度大,质量差,效率低。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提高我国的测绘技术水平,铁专院
期刊
《中国测绘史》编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全国测绘史志工作座谈会於10月27日至11月1日先后在无锡举行。出席前一会议的有部份编委和编辑部等同志;出席后一会议的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测绘主管部门领导和志办人员,共约60人。参加西会同志,一起讨论了史编部提出的三个文件:《中国测绘史》篇目;各地方测绘志料入史问题;人物入史的范围和标准。编委会在广泛听取大家对文件讨论意见
期刊
利用航测方法测制1:500比例尺地形图,其平面和高程精度要求很高,规范要求用全野外实测像控点的平面位置,其野外控制工作是相当大的,目前全国范围内用航测方法测制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单位甚少,方法各异,均地探索,尚成熟方法和生产流程可以借鉴。地物表示,特别是号弥“天堂”、闻名世界的旅游城市—杭州市的地(?)表示难度更大,这与我们按常规测制的1:2000、1:5000比例尺铁路专业图差别悬殊,随着改
期刊
国内新一代多功能、高精度、智能化测深仪,即:MC C S-1-500型微机测深仪,日前在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研制成功。这种新型微机测深仪,主要用于船舶的水声导航和对航道、港湾、码头、湖泊、水库的水深测量,以及对海图的测绘作业等。它由主机、打印机和换能器三大部分组成。
期刊
根据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RC),美国国家标准局(NBS)和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之间通过不同GPS卫星和不同跟踪时间的共视测量数据,计算和分析了"一般二次差"和"时刻间二次差"观测量.借助于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人们可以加深对GPS各项误差源的认识.本文提出了利用单通道接收机得到"卫星间二次差"的"伪同步"方法,并建议了一种把两台站间所有时间比对共视测量数据结合在一起的无偏差权平均计算方法.
期刊
本文探讨了华南花岗岩风化壳丘坡上发育的崩、陷型冲沟的侵蚀机制和形态演化特征,並通过崩岗系统稳定性分析,提出了治理崩岗的原则和措施。
期刊
由香港大学地理地质系主办的《地理研究与发展》研讨会于1990年4月26日至5月1日在香港举行。此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部由中外华裔地理学者参加的研讨会,到会代表共80多人,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英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所、大专院校及政府机构,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的吴传钧先生、中国地理学
期刊
由广州地理研究所编辑的《华南热带亚热带地理研究》论文集,将于今年7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文集是该所近年来对华南地区地理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也是该所参加1990年国际地理学会亚太地区学术会议的论文选集之一。文集除首篇介绍广州地理研究所复所十年来的发展情况外,共纳入论文26篇,内容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自然环境与条件;第二部分为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第三部分为专题研究。
期刊
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亚太区域会议于1990年8月13日至19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IGU第一次在我国举行的大型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6大洲、4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工作者1017人,其中亚洲788人,欧洲125人,北美74人,大洋洲15人,拉丁美洲7人,非洲3人。除东道主中国外,美国、南朝鲜、日本代表团人数最多,分别为45人、44人和31人,法、意、西德、加、苏、澳等国代表团均超过10人。中
期刊
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会议于1990年11月20~24日在成都科技大学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专业委员会主任刘昌明教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沈灿燊教授、杨戍教授,以及丁晶教授、黄万里教授、陈守煜教授、汤奇成教授、杨利普教授等水文、水资源学者105名,广州地理研究所陈琴德副研究员也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112篇,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其中不乏开拓性新成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