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udqliwe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及构思
  1.南京下关片区滨江景观设计理念——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
  随着南京市本土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聚集,长江周边的环境污染给南京的生态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与环境及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变得尤为突出。
  恢复建设长江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使南京下关滨江带成为重要的城市绿色景观廊道,建立一个生态优美、生活舒适、人与自然和谐健康发展的滨江景观城市,刻不容缓。为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新的创新性的行动,力争下关滨江景观区域成为南京形象的代表,在对下关滨江进行规划时,充分汲取有益于发展滨江文化走廊的措施,创造一系列独特的滨江景观,从而使得该设计与南京下关周边历史文化古迹能够呼应。
  2.南京下关片区滨江景观设计构思
  秉承生态与人文的设计理念,本方案是以“水波·逐流”式样为主的带状绿地结构,力求完善且恢复南京下关滨江带的绿色生态基地,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条贯穿其中的特色廊道。本方案综合解决了生态重建、民众休闲、遗产利用、文化体现等问题,紧密联系周围的民国建筑文化特色,以白色、绿色为主色调,使红色折纸艺术概念贯穿整个河道景观设计,命名为“折起的回忆”。最终使之成为一条遗产的廊道,一条教育的廊道,一条生态的廊道,一条休闲的廊道,并迎合南京青奥会主题设计形成独属于南京文化的“鸟巢”,展现南京源远流长、独具风貌的历史文化特色。
  (二)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
  1.南京下关片区滨江景观设计原则
  (1)艺术设计原则:在建造优美环境的同时,设计出具有艺术特色的景观,保持下关區景观设计的整体性与协调性。
  1) 亲水性原则:亲水空间使得人与水全方位、多样化接触,形成了亲切的生活氛围。
  2) 文化遗产原则:充分利用文化遗产,保留基地具有历史与文化意义的遗址,继续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从而不断提升城市的品质。
  3) 多样化原则:由于滨江景观的功能和对象的不同,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周边使用居民以及游客的活动方式,体现设计的多样化、多元化。
  (2)功能设计原则:满足滨江景观各个区域的不同的功能需求,合理设计整个布局形式,满足游人和城市居民的休闲和游乐等功能需求。
  1)安全原则:滨江区的景观设计要满足活动和安全的双重要求。
  2)生态原则:对长江两岸的污染源进行彻底整治,并以生态形式的驳岸为主,对现有的乔木予以利用与保留,为生物多样性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障,采用本土植物,增加河道景观的生态绿化效应。
  3)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南京原有历史的基础上,加入时间、人、社会和时代的变迁,使得该设计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2.南京下关片区滨江景观设计目标
  (1)建立城市绿廊和绿色开放空间
  规划一条贯穿南京下关区滨江景观带的绿色文化廊道,充分考虑其绿化系统与景观带相互衔接的关系,加强城市各部分的联系,建设一个城市的绿色开放空间网络系统。
  (2)对市民生活品质的影响
  对城市的小气候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增加居民们的活动空间,成为充分展现南京文化历史特点的景观场所,是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地段。
  (三)设计重点和难点分析
  1.南京下关片区滨江景观设计重点
  南京下关片区的滨江景观的开发重点在于与周边整体环境的融合,与下关区的发展规划相协调,与周边的景观景点相呼应,打造统一的城市景观绿色网。对于下关的滨江带来说,与狮子山、阅江楼、静海寺、明城墙等历史文化景观的地域关联不容忽视,开辟了一条景观长廊,以便于扩大视野和景观范围,使得下关的滨江景观带成为独具特色而又相互协调的城市景观设计。
  2.南京下关片区滨江景观设计难点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滨区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往往容易被忘记、孤立,人类希望开发更多的土地用作居住或进行商业活动。滨江区域往往被简单定义为防洪大堤或者退界绿地,在对南京下关片区的滨江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就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主要体现在防洪要求高、生态保护差、功能活动少、土地使用形态单一化、片断化、缺乏地方特色、设计缺少场所精神、交通组织比较混乱以及管理不善等问题。
  (四)设计思路和表现方法
  1.南京下关片区滨江景观设计思路
  折——折纸文化:折纸是国学中的一大亮点,此元素贯穿设计始终。
  剪——剪纸文化:剪纸亦是国学中另一大亮点,设计中将传统剪纸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更具感染力。
  影——光影艺术:光影具有较强的塑造力,无穷的光影变化,营造出舒适的夜景空间。
  忆——历史文化记忆:南京是六朝古都,在设计中将记忆转化,形成自然奔放的艺术作品。
  (1)鸟巢广场
  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自然型建筑外观顺应天成,用来孕育并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与此同时,内部设计成展厅,记录南京历史的更替。
  (2)折起的回忆
  红色折纸艺术概念贯穿整个滨江景观设计,名为“折起的回忆”。最终使之成为一条遗产的廊道,一条教育的廊道,一条生态的廊道,一条休闲的廊道,鲜明的红色,给看似冷漠的滨江增添了活力。
  (3)眺望平台
  南京下关是南京城与长江关系最为紧密的地区,繁华的港埠、热闹的码头、停泊的船只,遂以“船”为基本型,简化并设计出观景眺望平台,突出体现了亲水性的设计理念。
  (4)花飞花
  以花为设计灵感的来源,围绕中心的花舞台设计出盘旋起伏的造型,丰富此处景观层次的同时也让游人有如梦如画般的景观体验。   (5)细胞广场
  以“细胞分裂”元素规划基地,营造随波逐流的感觉。立面是一个透明空间长廊,使得游人能通过一个特殊的角度去欣赏长江的美。分裂形式的绿色岛屿漂浮在水面上,如同冰面裂开,使整个空间更具趣味性。
  2.南京下关片区滨江景观设计表现方法
  (1)景观设计定位:南京下关的独特地理条件具备成为南京市一个重要景观廊道的条件,同时也是当地文化的展示空間。
  1) 岸线梳理
  针对南京下关片区的基地的自然形式和规则形式特征,进行合理划分和处理,形成适应于各种活动功能的滨江景观空间设计,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多层次
  有机组合不同的景观元素,将水、草地、树池、景墙、休息亭等景观元素充分融合在一起,与中景城市远景山形成下关滨江区丰富的景观层次。
  3)历史与文化
  南京下关滨江拥有优美的环境,环绕着许多名胜古迹,从现在被破坏的环境中寻找当时的记忆,从记忆中来体现当时的历史,在整个设计中贯穿记忆。
  首先是对芦苇重生、两岸绿树成荫的优美环境的重现;其次是对悠久折纸文化的体现,整个设计中造纸文化的元素贯穿其中,通过折纸的特点营造出很多体验空间,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设计特点;再次是对工业文化的提炼,是对工业遗产的保留;最后是对农耕文化及历史特点进行挖掘,并将其融入景观设计中。
  4)新的现代景观廊道
  南京下关滨江景观设计不但是对过去记忆的挖掘,也是新时代特点的体现。新材料的运用:在景观设计中有重要的意义,体现时代的特点,是再现新自然主义景观不可缺少的环节。新的景观处理方法:景观设计中环境和空间的创新是时代的需求,设计新的文化空间是南京下关生态景观设计的亮点。新的设计理念:对城市、乡村、自然三者的空间关系新的诠释,设计连续的合理空间。
  二、设计成果总结
  城市的滨江区域对城市和市民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它是市民走出城市的繁忙、释放压力的重要场所,对于城市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调节气候、防洪蓄水、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但是,很多的城市建设都为了经济利益,只考虑城市发展所产生的业绩,在对滨江区进行开发设计时,很少考虑科学生态的开发手法,使滨江区的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不断加速,加大对滨江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的研究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针对滨江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理论研究主要是为了找到一条保护滨水生态、提升滨江植物景观、促进滨水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之路。希望在美化滨水植物景观的同时,给市民们带来乐趣,也使植物在滨水生态环境中发挥自己的净化功效,加大植物的生态效益,使自然生态与人和谐相处。
  山、水、城市及人类是对城市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生动写照,正是这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机的融合,才真正赋予了南京独特的风水、自然与人文交互作用,完美统一在现代南京城的形成过程中,并且会继续为未来在此居住或者到此游历思考者和领导者提供灵感和启发。
  参考文献:
  [1]耿宏兵.90年代中国大城市旧城更新若干特征浅析[J].城市规划,1999,(07):13-1.
  [2]富厢.世界各国城市滨水区开发掠影[A].2003年吉林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博览会学术报告专辑[C].
  [3]张杰.伦敦码头区改造——后工业时期的城市再生[J].国外城市规划,2000,(02):32-35.
  [4]方可.西方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城市规划汇刊,1998,(01):59-61.
  作者简介:
  孟莲,南京林业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谢莹莹,南京林业大学。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其他文献
胡辣汤是河南的一道地方美食,尤其是河南省周口市的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更是久负盛名,被誉为“河南十大名吃”。  谈起胡辣汤就必须要说逍遥镇,相传逍遥镇起源于宋代,建安年间有位才华横溢的知县,来到此地,看到此处人来人往、熙来攘往、商贸繁荣、舟楫云集便不由地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即兴赋诗一首:“百业俱兴数小窑,官顺民安世称道;天时地利随人意,任职四载乐逍遥。”逍遥镇由此而来。  逍遥镇胡辣汤以桂皮、八角、肉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审美文化建设依旧是当下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也是跨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历史传统文化是一个城市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精神文明呈现的重要载体,继承与弘扬历史传统文化是城市审美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当下,城市审美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现象,为城市审美文化建设找到突破口。而电子媒介发展、审美知觉体验的方式为城市审美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创新元素,也使当下的时尚元素
期刊
摘 要: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受到的各方影响也是颇大的,不论是西方的,还是来自中国民间的,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被交织了,或者说是被形式化了。然而这对1949年以后直至今日的建筑思维影响还是颇为深刻的,未来的中国需要的不是形式化的情感寄托,而是民族自由的继承。  关键词:民国;西方化;建筑;美式风格  一、特殊的建筑时期赋予的建筑样式  从1840到1912年这短短的半多个世纪
期刊
摘 要:城市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脚步,旧城区的改造更新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分析了旧城改造中历史文脉保护与居民环境改善、物质空间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利用现有资源改造与新建改造之间的普遍矛盾,根据现状提出南昌改造的建议。  关键词:旧城区改造;文脉保护  旧城区断壁残垣的老屋承载的是过去的文化底蕴,人们往往会有一个误区,认为旧城区的“脏乱差”必须全部拆除,夷为平地重新建设才是最好的改造方法
期刊
摘 要: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公共艺术要强调城市公共艺术的个性化是与城市文化密不可分的。城市公共艺术如何个性化?这是要求艺术家要能够依据城市的地形、地貌、方位搞好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深挖城市历史,做好定位,凸显城市的特点才能展示城市的个性化与城市文脉。  关键词:公共艺术;个性化城市;艺术文脉  [本文系河南科技大学校青年基金:公共艺术在城市空间中的应用与研究,号码4012-13350032
期刊
摘 要:高校书吧的色彩关系应用就是要对师生的学习休闲场所进行艺术化处理,从而为全体师生创造出舒适、轻松愉快的学习及休闲环境。书吧色彩的设计是为了创造出整体的和谐之美并打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阅览空间,所以,我们需要对高校书吧色彩的应用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关键词:色彩关系;空间功能区分;色彩心理学  一、引言  21世纪是人们关注提高自身素养及精神需求的时代,在高等院校学习与休闲设施多元化的背景下,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广西壮族纹样中承载的精神文化整理,以及对当代文化杂糅混沌的审思,归纳广西壮族文化纹样在当代实际应用中体现的种种有利作用与积极意义。  关键词:纹样;壮族文化;当代  纹样是图案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是一种体现人们思想的载体,是一种文化的标记。民族纹样表示着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寄托,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表现形式。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包含着壮、瑶、苗、侗、仫佬、毛
期刊
摘 要:作为苏城金鸡湖边的一颗耀眼明珠,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是苏州人心中的地标之一。区别于商业体建筑,文化类建筑有其特殊的含义,它们通常还包含着各自的文化含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此次将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挖掘文化建筑建造的奥义。  关键词:文化建筑;文化内涵  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坐落于金鸡湖畔边,占地面积1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7亿元。这座见证
期刊
摘 要:2011年国务院相继出台,如何让中原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的意见,也就是说中原地区,将成为国家经济战略的主要发展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的广告设计人才?这成为了具有人才培养职能的中专教育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大中原经济建设;中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就业适应能力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  2011年1月,我国发布《全国主体功能
期刊
摘 要:一些校园环境由于前期缺少规划、之后校区大面积扩张,因此存在诸多问题:使用功能单一,无法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原有公共设施利用率低;校园环境千篇一律,无法体现校园自身特色。以小尺度景观为着眼点,提出“微景观”这一概念,并对微景观的基本概念、现状、作用与意义、设计要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力图通过小尺度景观来提升艺术设计类院校的校园公共环境的品质,同时提高校园环境中交往活动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