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计算教学中的算理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ess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下,计算教学除了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形成运算技能外,还要让学生在经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关键在于对算理的理解。通过探究,既要让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
   一、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为计算提供正确的思维方式
   算法解决运算操作的程序与步骤问题,算理解决程序和步骤的道理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为提炼算法作基础,归纳算法应以理解算理为前提。
   例如,青岛版五四制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1页信息窗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师可以通過如下教学,实现算理与算法的融合。
   1.以算法承载算理。复习引入时把题中的条件(每排23盆,买了12排)用点子图表示(每行23个圆点,12行),列出算式后,教师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认知尝试计算23×12,并把算理在点子图上画出来,让人一目了然。学生有下面的算法:23×4×3,23×6×2,23×10+23×2,23×6+23×6,23×5+23×7,23×10+23×2。展示交流时,教师要求学生结合点子图说出为什么这样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算法背后蕴涵的算理。
   2.以算理解释算法。接着引导比较这些算法的共同点:不论哪种方法,都是先分再合,即先把一个因数分得小些,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已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把未知转化成已知。然后再指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并解释每一步算出的结果分别表示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尝试用“先算……再算……然后……”的句式归纳概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样教学,算理、算法相互沟通融合,算理清、算法明,运用数形结合、转化思想进行有效数学思考,发展了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算法是算理的提炼概括,为计算提供规范的操作方法
   如:在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课前预习和自主探究,出现了分小棒、想乘算除、用竖式计算等方法。教学中可以做以下引导。
   63÷3=
   小棒:
   引导学生说清: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2捆;把3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1根。两次每份共分得21根。
   谈话:你能用数学的方法将刚才分小棒的过程表示出来吗?
   方法(1):想乘算除法:因为21×3=63,所以63÷3=21。
   方法(2):60÷3=20,3÷3=1,20+1=21。
   引导学生结合小棒图,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方法(3):竖式1:一次除完
   评价点落在“没有呈现两次分的过程”上。
   竖式2:
   引导学生对照小棒图分析每个数表示的含义,引导学生经历竖式的形成过程。
   分小棒的时候,先分6捆,再分3根;在竖式中就要先分6个“十”,再分3个“一”。先分6个“十”,每份分得2个“十”,在十位上商2,有这样的3份,2个“十”乘3共分掉6个“十”,6减6得0,整捆正好分完;再分3个“一”,每份是1,在个位上商1,3乘1得3,3减3得0,单根正好分完。全部分完后,所得的结果是21。
   引导学生思考:2为什么写在十位?1为什么写在个位?
   回顾整理竖式,第一次除表示了分6捆的过程,第二次除表示分3根的过程。
   对比分析:仔细观察口算方法与竖式方法,看他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发现:60÷3=20就是第一次除的过程,3÷3=1就是竖式中第二次除的过程,20+1=21就是竖式中的商。
   算理:63÷3就是求63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先分6个“十”,6个“十”除以3得2个“十”,在十位写2, 20乘3得60,十位分完;再分3个“一”,3个“一”除以3得1个“一”,在个位写1,1乘3得3,个位分完。商是21。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算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从十位算起。十位上的商与十位对齐,个位上的商与个位对齐。
   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关键在于对算理的理解。通过探究,既要让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所以,运算能力并非一种简单的、孤立的数学能力,而是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等的有机整合。
其他文献
我有一个同学,她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鼻子挺挺的,长着樱桃小嘴,可爱极了!她可是我们班的有名的小书虫哦,不管去哪里,她总会带着一本书。   一次下课铃响了,我连忙拉着她跑下了楼,气喘吁吁地来到操场,想跟她散散步。没想到她刚来到操场边的一棵大树下,便坐在了石凳上拿出手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了。你看她一会儿脸上带着微笑,一会儿又表现出很严肃的神情,完全陶醉在书中了。整个把我晾在一边,像没看见我似的。我大声
期刊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随着多元化文化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快速发展,如何发挥音乐本土教育教学功能,对中学音乐课程教学而言,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归属感,也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音乐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本土音乐校本化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音乐教育中逐渐远离和淡化了民族传
期刊
阳光灿烂的一天,妈妈开着车,拉着我、许可以及她的妈妈,一起到光明村的梨园旅行。   来到梨园,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梨树。妈妈摘了两个梨子给我和许可一人一个。我轻咬一口,汁水四溢,又香又甜。接着,我爬到了一处高地,周围的风景尽收眼底。瞧,那漫山遍野的翠绿,高耸的峰,挺拔的树木,碧绿的小草……一切是那么迷人。   再看近处,随行的同伴们在有说有笑地摘着梨子,我举起相机把这快乐的瞬间进行定
期刊
新课程对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孩子们居家学习,教师不能面对面的传授知识,讲解重难点。在这种形势之下,如何让学生掌握看图写话的技巧,让写话教学落到实处呢?   一、借助微课,学习写话之基础   一年级上学期只是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记录自己想说的话,未曾开展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写话教学。如何让在家
期刊
对比城市小学生,农村小学生日常生活较单一,见闻面狭窄,缺少素材的积累,因此,农村小学生提高习作水平格外困难。笔者在七年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多种习作教学方法,发现支架式习作教学格外能契合农村学生的学情,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突出的指导作用,效果较好。   一、情境支架开启习作之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作文课伊始,恰到好处的支架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习作的情感状态中来,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地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在不断发展和创新过程当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不可避免的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相关教育学者在结合了课堂教学和小学生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得出了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的有效性,一经实施便起到了较高的效率。下文便是对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应用的几点策略。   一、问题教学在提出问题当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的实质性作用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拓展延伸教学已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教学策略的有效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拓展延伸;策略研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知识内容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语文实践能力,是改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不过
期刊
摘要:“群文阅读”是多个文本采用相同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一种阅读模式,这种阅读模式不仅适用于现代文教学,也适用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在文言文中的应用,主要是根据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学生的阅读经验来确定主题,然后鼓励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结合课内外文章的比较阅读来思考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文言文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古汉语素养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达到传承传统文化这一教学目标。   关键词:群文阅读;文
期刊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着眼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的重大课题。我们要以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要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质量是基层党建工作生命线”的理念,以质量是否过硬作為衡量落实基层党建任务成效的标尺,精益求精抓质量建设,精准施策补质量短板,精督细查促质量提高,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是新时期强化党的建设得必然要求   坚持
期刊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要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   以低年级小学生为例,他们的好奇心十分强烈,喜欢听各种故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多搜集一些寓言故事或者童话故事,引入到语文教学之中。除此之外,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投入感情,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