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使说明文教学具有趣味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上,在赏析语段中理解词语,在对比赏读中了解文体语言特点,通过引用古诗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让说明文教学充满情趣,充满语文味。
关键词 说明文教学 趣味性 语文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再一次强化了说明文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然而,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实用,其文大多比较质朴平实,并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易调动,教师的教学情感也不易激发,从而导致了科学没有了生命,文字缺失了魅力,情感游离于文本等现象,使说明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一块贫瘠的土地。那么课堂上如何让说明文教学也充满情趣,充满语文味呢?
一、在赏析语段中理解词语
在小学阶段,课本依然是语文教学的首要凭借,但是有限的教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巧妙补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语文知识,体现了浓浓的书香味。
在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喜怒无常”一词的教学时,先引领学生回顾《烟台的海》,体会海的“怒颜”:“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在学生充分领略了海的怒颜后,出示一段宁静的海面的描写:“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数叶白帆,在这水天一色金光闪闪的海面上,就像几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轻悠悠地漂动着,漂动着。”“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与“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相对比,“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运的马路中央”与“像几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轻悠悠地漂动着,漂动着。”大海的喜与怒形象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中。这样的适度拓展,此时教师的讲解反而是多余的了。这种鉴赏性理解词语的方式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二、在对比赏读中了解文体语言特点
教学说明文时,如一厢情愿地介绍着麋鹿的特点、海洋的科学特点……学生只有枯坐冷板凳,像只灌贮知识的容器,任凭老师摆弄,就会出现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迷迷糊糊的场面。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下面以《麇鹿》一课谈谈对比赏读让学生了解文体的语言特点:
《麋鹿》原文片段:“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他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喜欢生活在水草丰茂的沼泽地区和河湖岸边。”教师补充片段:“鹅洲的这批留洋麋鹿的后裔,已经具有了高贵的血统。它们有时像绅士一样踱着四平八稳的方步;有时又像思想者似的驻足沉思,那一动不动的专注,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有时却像精力过于旺盛的小伙子,玩命地在绿色草地上奔驰,那跃动的姿势矫健有力野性十足,跑累了在天鹅湖里洗个澡,再惬意不过了。”
通过这一比较,将说明文与其他文体的不同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说明文的文体特点一下子印入了学生的头脑,课的主线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也就凸显出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告诉学生因为内容不同所以语言表达也不同,其实说明文的语言也是有特点的。请生自由赏读,找出它的语言特点。通过交流引导,使学生体会说明文常用的列数据、举例、比较等手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引用古诗词丰富底蕴
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众人传诵,其深刻的内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学习《学与问》一课时,出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让学生自由读文章谈谈你对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这首诗的理解。学生在阅读交流中明白了: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何故呢?是因为山比平地海拔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从而明白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让学生走进古典诗词,把诵读、感受古诗词作为说明文教学活动之一,使说明文教学沐浴在诗意的光辉里,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效率,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使说明文教学具有趣味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认为说明文教学无所作为,或者把说明文教学课上成科普知识课,这是十分要不得的。总而言之,说明文的语言魅力是独特的。而这种独特的味道也只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意细节才能显现出来。因此,以“语文”的方式挖掘说明文中的语文因素,说明文也能上出浓浓的语文味来。真正做到“满堂‘语文’关不住,枝枝红杏竞相开。”
关键词 说明文教学 趣味性 语文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再一次强化了说明文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然而,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实用,其文大多比较质朴平实,并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易调动,教师的教学情感也不易激发,从而导致了科学没有了生命,文字缺失了魅力,情感游离于文本等现象,使说明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一块贫瘠的土地。那么课堂上如何让说明文教学也充满情趣,充满语文味呢?
一、在赏析语段中理解词语
在小学阶段,课本依然是语文教学的首要凭借,但是有限的教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巧妙补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语文知识,体现了浓浓的书香味。
在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喜怒无常”一词的教学时,先引领学生回顾《烟台的海》,体会海的“怒颜”:“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在学生充分领略了海的怒颜后,出示一段宁静的海面的描写:“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数叶白帆,在这水天一色金光闪闪的海面上,就像几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轻悠悠地漂动着,漂动着。”“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与“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相对比,“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运的马路中央”与“像几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轻悠悠地漂动着,漂动着。”大海的喜与怒形象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中。这样的适度拓展,此时教师的讲解反而是多余的了。这种鉴赏性理解词语的方式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二、在对比赏读中了解文体语言特点
教学说明文时,如一厢情愿地介绍着麋鹿的特点、海洋的科学特点……学生只有枯坐冷板凳,像只灌贮知识的容器,任凭老师摆弄,就会出现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迷迷糊糊的场面。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下面以《麇鹿》一课谈谈对比赏读让学生了解文体的语言特点:
《麋鹿》原文片段:“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他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喜欢生活在水草丰茂的沼泽地区和河湖岸边。”教师补充片段:“鹅洲的这批留洋麋鹿的后裔,已经具有了高贵的血统。它们有时像绅士一样踱着四平八稳的方步;有时又像思想者似的驻足沉思,那一动不动的专注,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有时却像精力过于旺盛的小伙子,玩命地在绿色草地上奔驰,那跃动的姿势矫健有力野性十足,跑累了在天鹅湖里洗个澡,再惬意不过了。”
通过这一比较,将说明文与其他文体的不同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说明文的文体特点一下子印入了学生的头脑,课的主线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也就凸显出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告诉学生因为内容不同所以语言表达也不同,其实说明文的语言也是有特点的。请生自由赏读,找出它的语言特点。通过交流引导,使学生体会说明文常用的列数据、举例、比较等手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引用古诗词丰富底蕴
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众人传诵,其深刻的内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学习《学与问》一课时,出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让学生自由读文章谈谈你对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这首诗的理解。学生在阅读交流中明白了: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何故呢?是因为山比平地海拔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从而明白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让学生走进古典诗词,把诵读、感受古诗词作为说明文教学活动之一,使说明文教学沐浴在诗意的光辉里,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效率,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使说明文教学具有趣味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认为说明文教学无所作为,或者把说明文教学课上成科普知识课,这是十分要不得的。总而言之,说明文的语言魅力是独特的。而这种独特的味道也只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意细节才能显现出来。因此,以“语文”的方式挖掘说明文中的语文因素,说明文也能上出浓浓的语文味来。真正做到“满堂‘语文’关不住,枝枝红杏竞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