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规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小学生是参与意识较强的群体。但调查发现,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欲望不强烈的现象。而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激发、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中之重的目标和任务,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结合课堂采用直接有效的方法激发培养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课堂;创新培养方法
引言
音乐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同时也是落实美育教育的重要关键。而在小学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学,其不仅有上述的作用,结合特殊的引导手段,可以让这些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逐渐摆脱孤僻,尽情展现自我,对于生活、对于学习的信心都可以得到提高。小学特殊教育工作者应重点分析音乐教学在对特殊学生成长中的引导作用,进而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成长。
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过于重视音乐课本中片面知识及音乐技能的生成教学,忽略了对学生价值观、学习态度及音乐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们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较低,学生的音乐素养较低。其次,教师习惯采用以自我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未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缺乏足够的时间及独立的空间进行探究,导致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且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互动较少,导致音乐知识信息及传递及情感交流较为缺失。
2小学生音乐课堂的创新培养方法
2.1创建温馨环境
由于小学生年纪小,没有提问的意识和勇气,加上当前大部分音乐课堂氛围都比较严肃。这使得小学生常常在遇到问题时不敢提出来,不利于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与音乐素养的提高。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首先,教师可在课堂上组建多个音乐小组,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音乐知识与技巧,分享音乐感悟,进而实现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的提升。其次,教师要创设教学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热情和自信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新疆之春》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歌舞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悟音乐旋律,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2.2游戏教学法
2.2.1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通过游戏让孩子们学习简谱,在游戏中学习,孩子们百玩不厌,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开火车》游戏。准备“do、re、mi、fa、sol、la、si”七个音的贴纸,粘到孩子们的身上,找两个孩子当火车的车头、车尾,再找一个学生认音,让认音的学生将七个音进行分类,如老师下达指令“fa”找车头,当认音的同学将“fa”正确带到车头的时候,车头会唱出“fa”的音高(可以多组同时进行)。这种做法不仅巩固了音乐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听辨能力以及反应能力。
2.2.2以“赛”激趣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乐于表现、渴望得到教师或者同伴表扬的特点,教师还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成小组,表演的形式不限,内容不限,可以是唱歌,也可以是跳舞,还可以是表演,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评定,这些方式都会大大增加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热情,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3节奏训练法
节奏是歌曲的灵魂和骨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节奏的重视。教师可以在多方面完成节奏的训练,在教授节奏的同时还可以伴随着讲一下节拍以及强弱规律,从最基本的四二拍开始,如:
2.3.1运用语言掌握节奏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走路的方式轻松学节奏,比如四分音符,走一步让学生读一个“哒”,那么八分音符学生们只需走一步读两个“哒”,这样的方式学生既学会了音符,又锻炼了节奏感。
2.3.2借助乐器掌握节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打击乐器与音乐相结合的方法,这样不仅锻炼了节奏同时也学会了强弱规律,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注意力,有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2.4发挥音乐教学的治疗效果
音乐教学在特殊教育中最为突出的功效就是其本身的治疗、治愈作用。尤其是那些心理、情感上得不到满足的特殊学生们,通过音乐的协调与感染可以放松他们内心的紧张与压迫感,同时音乐本身的律动性也有益于学生对于身体的感知。当然为了更好的发挥音乐教学的治疗效果,教师还应当积极落实奥尔夫的音乐理念。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创始人,奥尔夫提出:“这体系绝不是单纯音乐的形式,它是运动、语言与音乐的一体化,儿童在其中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音乐创作的积极参与者。它简单易行,没有人为的附加物,没有繁赘的结构,近于生活、自然及儿童的天性。它是儿童的良师益友”。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教育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儿童的本性角度出发,契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在孩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中,保证他们的自由性。比如说平时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积极的为儿童提供一些简单的、带有节奏感的游戏让儿童参与到其中。或是提供不同形式的乐器,比如说铃铛、三角铁、碗筷、瓶子等。让儿童主动的去触摸,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声音或是节奏。这些带有创造性的活动或是材料,都可以让儿童感受到一种自由、宽松的感觉,在游戏中可以更好的释放自己的自主意识,方便教师之后的干预。再比如说,教师可以适当的在活动中,创造一些对话说唱活动。如“老师我想说”,或是语言接龙的活动“我是一个XX”等,在这种游戏环境中,儿童主观会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提升自己的个性意识,此外还可以实现对儿童语言方面的行为规范。
2.5利用智能终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如今,手机的使用几乎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利用手机这种移动设备进行教学可以保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借助手机中层出不穷的音乐软件,可以更快速便捷地掌握不同音准和音乐技巧,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乐理知识是音乐教学中比较枯燥的一部分,这时,手机软件就派上了用场,学生用手机软件去学习乐理知识,潜移默化中就会对该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如,乐理大师这一APP,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乐理知识,还能巩固他们的音乐学习,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该软件里的五线谱基础理论以及视频等,对小学生展开更加深人的教学。再如,讲授《黄河船夫曲》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延展,丰富学生学习渠道,引人小组合作模式:有的小组担任歌唱环节、有的小组“喊号子”等,使得所有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逐步提升学生音乐感受力,增强学生音乐综合素养。
结语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乐理知识。同时,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趣味性强、温馨和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音乐感知,促使其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敏.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J].北方音乐,2019(01).
[2]谭云波,李飞.新形势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路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198-199.
[3]蔣晓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素养的培养[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五).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2.
[4]董海霞.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专业论文,2015.
[5]袁芳.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2016年6月.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课堂;创新培养方法
引言
音乐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同时也是落实美育教育的重要关键。而在小学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学,其不仅有上述的作用,结合特殊的引导手段,可以让这些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逐渐摆脱孤僻,尽情展现自我,对于生活、对于学习的信心都可以得到提高。小学特殊教育工作者应重点分析音乐教学在对特殊学生成长中的引导作用,进而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成长。
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过于重视音乐课本中片面知识及音乐技能的生成教学,忽略了对学生价值观、学习态度及音乐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们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较低,学生的音乐素养较低。其次,教师习惯采用以自我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未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缺乏足够的时间及独立的空间进行探究,导致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且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互动较少,导致音乐知识信息及传递及情感交流较为缺失。
2小学生音乐课堂的创新培养方法
2.1创建温馨环境
由于小学生年纪小,没有提问的意识和勇气,加上当前大部分音乐课堂氛围都比较严肃。这使得小学生常常在遇到问题时不敢提出来,不利于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与音乐素养的提高。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首先,教师可在课堂上组建多个音乐小组,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音乐知识与技巧,分享音乐感悟,进而实现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的提升。其次,教师要创设教学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热情和自信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新疆之春》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歌舞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悟音乐旋律,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2.2游戏教学法
2.2.1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通过游戏让孩子们学习简谱,在游戏中学习,孩子们百玩不厌,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开火车》游戏。准备“do、re、mi、fa、sol、la、si”七个音的贴纸,粘到孩子们的身上,找两个孩子当火车的车头、车尾,再找一个学生认音,让认音的学生将七个音进行分类,如老师下达指令“fa”找车头,当认音的同学将“fa”正确带到车头的时候,车头会唱出“fa”的音高(可以多组同时进行)。这种做法不仅巩固了音乐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听辨能力以及反应能力。
2.2.2以“赛”激趣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乐于表现、渴望得到教师或者同伴表扬的特点,教师还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成小组,表演的形式不限,内容不限,可以是唱歌,也可以是跳舞,还可以是表演,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评定,这些方式都会大大增加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热情,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3节奏训练法
节奏是歌曲的灵魂和骨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节奏的重视。教师可以在多方面完成节奏的训练,在教授节奏的同时还可以伴随着讲一下节拍以及强弱规律,从最基本的四二拍开始,如:
2.3.1运用语言掌握节奏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走路的方式轻松学节奏,比如四分音符,走一步让学生读一个“哒”,那么八分音符学生们只需走一步读两个“哒”,这样的方式学生既学会了音符,又锻炼了节奏感。
2.3.2借助乐器掌握节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打击乐器与音乐相结合的方法,这样不仅锻炼了节奏同时也学会了强弱规律,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注意力,有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2.4发挥音乐教学的治疗效果
音乐教学在特殊教育中最为突出的功效就是其本身的治疗、治愈作用。尤其是那些心理、情感上得不到满足的特殊学生们,通过音乐的协调与感染可以放松他们内心的紧张与压迫感,同时音乐本身的律动性也有益于学生对于身体的感知。当然为了更好的发挥音乐教学的治疗效果,教师还应当积极落实奥尔夫的音乐理念。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创始人,奥尔夫提出:“这体系绝不是单纯音乐的形式,它是运动、语言与音乐的一体化,儿童在其中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音乐创作的积极参与者。它简单易行,没有人为的附加物,没有繁赘的结构,近于生活、自然及儿童的天性。它是儿童的良师益友”。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教育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儿童的本性角度出发,契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在孩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中,保证他们的自由性。比如说平时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积极的为儿童提供一些简单的、带有节奏感的游戏让儿童参与到其中。或是提供不同形式的乐器,比如说铃铛、三角铁、碗筷、瓶子等。让儿童主动的去触摸,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声音或是节奏。这些带有创造性的活动或是材料,都可以让儿童感受到一种自由、宽松的感觉,在游戏中可以更好的释放自己的自主意识,方便教师之后的干预。再比如说,教师可以适当的在活动中,创造一些对话说唱活动。如“老师我想说”,或是语言接龙的活动“我是一个XX”等,在这种游戏环境中,儿童主观会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提升自己的个性意识,此外还可以实现对儿童语言方面的行为规范。
2.5利用智能终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如今,手机的使用几乎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利用手机这种移动设备进行教学可以保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借助手机中层出不穷的音乐软件,可以更快速便捷地掌握不同音准和音乐技巧,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乐理知识是音乐教学中比较枯燥的一部分,这时,手机软件就派上了用场,学生用手机软件去学习乐理知识,潜移默化中就会对该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如,乐理大师这一APP,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乐理知识,还能巩固他们的音乐学习,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该软件里的五线谱基础理论以及视频等,对小学生展开更加深人的教学。再如,讲授《黄河船夫曲》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延展,丰富学生学习渠道,引人小组合作模式:有的小组担任歌唱环节、有的小组“喊号子”等,使得所有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逐步提升学生音乐感受力,增强学生音乐综合素养。
结语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乐理知识。同时,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趣味性强、温馨和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音乐感知,促使其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敏.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J].北方音乐,2019(01).
[2]谭云波,李飞.新形势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路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198-199.
[3]蔣晓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素养的培养[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五).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2.
[4]董海霞.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专业论文,2015.
[5]袁芳.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