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现状

来源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1000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已有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早期应用阿斯匹林、β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生存率,然而这些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仍不尽人意.国内外90年代医院及社区的调查资料显示:阿斯匹林应用率在70%以上,大多数达80%~90%;β阻滞剂应用率仅为20%~30%;ACEI亦在这一水平,而且前两者在老年及女性患者使用率更低.由此可见AMI的治疗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比较氯沙坦(Los)和福辛普利(Mon)治疗老年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65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氯沙坦钾组33例,剂量50m
氯沙坦是药物史上第一个具有口服活性的非肽类、高度选择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ⅡA),很多动物实验表明氯沙坦能降低血压、逆转靶器官损害、延长生存期.同时,大量临床
干扰素是一类具有抗病毒、抗增殖、免疫调节等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也是临床上抗病毒抗肿瘤的常用药.但是,干扰素不稳定、半衰期短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近年来,一系列蛋白
血管紧张素Ⅱ(A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主要的活性肽,作用于特异的膜结合受体上,其受体包括1型(AT1)和2型(AT2).AT1受体与非肽类AⅡ受体拮抗剂(AⅡA)有高亲和力,如los
期刊
在全身动脉血压的调节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合成的血管紧张素Ⅱ(A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作为一个强力的血管收缩剂,它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还通过作用于交感神经系
目的 ELITE研究显示,在老年心衰病人的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ⅡA)氯沙坦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更能提高病人的生存率,且氯沙坦具有良好的耐
该文通过荟萃分析43篇已发表的有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ⅡA)治疗高血压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比较所有上市的AⅡA,包括氯沙坦、缬沙坦、伊贝沙坦和坎地沙坦,评判不同AⅡ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