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弯弯绕绕”中的环境创设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bao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建构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如何创设与主题活动相适应的有效环境已越来越受人关注。实践告诉我们:环境绝不仅仅是装饰品,也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堆砌,而是与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的共同体。环境与主题活动的互动,能促使幼儿主动地参与到主题教育活动中来。在中班“弯弯绕绕”主题活动中,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创设的环境环环相扣,随着主题的深入而变化,满足了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
  
  一、弯弯绕绕天地——引发幼儿探究弯弯绕绕事物的兴趣
  
  一天,我们带着孩子们来到小菜园,看到丝瓜秧长大了,还开出了黄黄的小花。“大家来看!快来看!”一个孩子惊叫起来。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丝瓜茎上长着一根须须,卷卷的,像一根弹簧,非常可爱。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叽叽喳喳议论个不停。看到孩子们如此感兴趣,我们就顺势展开主题活动“弯弯绕绕”。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和幼儿、家长共同收集有关图片、实物,在活动室里布置了相应的环境“弯弯绕绕天地”。我们将盘山路、高速公路、攀援植物和各种迷宫的图片展示在活动室的墙上,将卷发布娃娃、弹簧、电话线、大小不一的弹簧玩具(如惊奇匣、弹跳动物)等布置在活动室一角。孩子们观察图片和实物,通过用手指顺着弯曲物体边沿“行走”,发现这些物品共性的同时,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这些东西都要做成弯弯绕绕的?”我们趁机引导幼儿思考“如果它们是直的会怎么样呢”“弯弯绕绕有什么好处”等。
  直观形象的图片和实物使幼儿初步感知了弯绕是富有变化的形态,同时也为幼儿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这不仅加深了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更引发幼儿去想象和创造,使幼儿初步认识到,弯绕既是许多物体的自然形态,又凝聚着人们的创造,弯绕的形态和造型不仅体现了物体的美感,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物体的实用性。在幼儿看和思的过程中,我们及时捕捉教育契机,适当引导,从而使主题内容得以丰富、发展,进一步激发幼儿去关注、探究弯曲的形状。
  
  二、弯弯绕绕朋友——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弯弯绕绕
  
  幼儿自发地根据经验画出了自己知道的弯绕物体,我们便把这些作品与大家收集的图片资料装订在一起,变成一本《弯弯绕绕写真集》。对此,孩子们很喜欢,不时地去翻阅、交流。同时,孩子们试着摆弄那些实物,比如把弯绕的弹簧往两边拉等。当孩子们对弯弯绕绕物品的了解逐渐加深时,我们开辟了“弯弯绕绕朋友”主题墙,适时地呈现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的各种能制作成弯绕物品的操作材料,并随着主题活动的进行不断丰富,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进一步感知物体弯绕的特性。
  如我们把毛线、电线、纸条、绳子等固定在墙上和走廊栏杆上,让幼儿自由摆弄,感知到这些物品都是可以弯绕的,并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把它们变成各种弯弯绕绕的东西。孩子们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他们把油烟机的排气管弯弯曲曲地固定在墙角,用几个小球玩“小球钻洞”的游戏;他们把一段段电线挂在墙上,进行“自由自在的电线”造型活动;他们将毛线用图钉固定在主题墙上,变出了弯弯曲曲的“中国地图”;他们用结构玩具搭建成弯弯曲曲的“大桥”,用纸箱连接成弯弯曲曲的“隧道”……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拥有了广阔的联想空间,获取了新的知识经验,了解到生活中的物体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弯弯绕绕就是物品存在的形态之一。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知道了很多东西可以弯绕,且弯绕后有很多用途,进一步从造型美与实用性两方面理解了变形的必要性。
  
  三、弯弯绕绕乐园——记录幼儿对“弯弯绕绕”的切身体验
  
  随着“弯弯绕绕”主题活动的进行,我们创设了“弯弯绕绕乐园”,展示幼儿的活动过程和成果,让同班甚至同年段的小伙伴们共同分享。我们把幼儿在各种场合观察到的弯弯绕绕的物品、幼儿画的各种弯弯绕绕的图画展示在主题墙上,比如“蜗牛一家”“我设计的盘山公路”“曲里拐弯蛇”等;我们把幼儿制作的各种弯弯绕绕的手工作品,比如地图、弹簧、方便面、衣架、回形针、眼镜等摆放到“超市”中。能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这对每个幼儿来说都是一种鼓励。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孩子们通过交流,积累了更多的知识经验,也更有信心了。
  
  四、弯弯绕绕的我——鼓励幼儿用肢体表现弯弯绕绕的物体
  
  除了展示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图片资料、记录幼儿活动痕迹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幼儿创造,促使幼儿的探索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在幼儿用绘画、手工等方式制作弯弯绕绕物品的基础上,我们鼓励幼儿用肢体来表现弯弯绕绕的物品,这有利于幼儿进一步体验弯弯绕绕这种特殊的形态。
  在一次区域活动时,一个幼儿边给同伴烫发边自言自语:“卷发也是弯弯绕绕的……”看来,孩子们联系到自身了。于是,我们适时地在“娃娃家”提供关节会活动的布娃娃,让孩子们通过摆弄,了解关节的弯曲运动,继而用腰、腿、胳膊、脖颈等身体部位进行弯曲造型,积累对身体活动的认识,获得有关空间的经验,感受弯曲形状的丰富多样性。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先独自造型,并与同伴互相讨论自己的造型像什么,比如像彩虹、像小山,接着他们合作造型,弯曲腰部组合成“新安江大桥”“高架桥”“弯弯曲曲的隧道”等,他们还进一步尝试合作拼搭“肢体迷宫”“肢体小路”“卷心菜”等。这些身体造型活动使幼儿进一步认识了弯曲这一特定的、丰富多样的形态,也体验到了造型活动的乐趣。
  该主题活动的目标是引领幼儿感知生活中的弯绕世界,饶有兴趣地发掘和体验与之相关的造型及其作用,并用各种材料和方式去再现或创造出一片弯弯绕绕的天地。在这一过程中,环境创设发挥了巨大的支持作用,它促使幼儿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去创造。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与主题活动相适应的环境应该隐含教育目的,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活动中教师既要引导幼儿、鼓励幼儿,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布置环境、解读周围世界。
其他文献
为了梦想并寻求一线生存的希望,闽南人不畏艰险“下南洋”,他们不仅只身前往,还带上了南音等中华故土的音乐文化.rn新加坡作为以华人为主的国家,中华文化对其社会各层面的影
期刊
20世纪下半叶以后,美国音乐理论家大卫·列文(David Lewin,1933—2003),以数学领域中的“集合理论”(Set Theory)和“群理论”(Group Theory)为基础(尤以“群理论”为要),逐
期刊
听力障碍学生是社会中非常特别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听力受到一定程度损伤,有的学生甚至根本听不到别人说话,这就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困扰.他们身体的残疾,也会给他们的
<正>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当代中国音乐学大家,于润洋先生为中国当代音乐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他在音乐哲学、音乐美学、西方音乐史学等学科领域的奠基、开
跟老师交流后我才知道,老师最喜欢的莫过于孩子主动参与活动,愉快地跟老师合作,向老师学习。可是,我被告知,我儿子跟老师合作得不甚好,表现得不够自信,常常不知道该干什么。  孩子,你真的不会合作吗?真的不主动吗?真的不会学习吗?我不相信!因为我分明看到你在学习。  你在创造:你发明了许多只属于你的东西,语音、词汇,游戏、歌曲、玩具,书写方法、拼读方法等。  你在游戏:你随时随地用一切东西做游戏,同任何
当今,我国正在大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努力消除包括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扩大、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分配不公矛盾
转变教研的理念、目标、内容、方式,转变教研员的角色,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性服务是“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学前教研室沈心燕
《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兴趣能促使幼儿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领幼儿积极思考。在实践中,我们的体会是,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运用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应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素材。
暑假后,我和孩子们带了许多贝壳到幼儿园。大班的自然角一时五彩斑斓,布满了形态各异的贝壳。在数数玩玩中,幼儿自发开展了一些游戏,我则依据他们对贝壳的浓厚兴趣,开展各种渗透性的数学活动。    兴趣一:数贝壳  区域活动时,孩子们在一只大扇贝外围摆了一圈小扇贝,正兴致勃勃地数着大扇贝有几个扇贝宝宝。很快孩子们就爆发了一场争论:“不对,你数错了!是21个贝壳宝宝。”“是22个贝壳宝宝!”见此情形,我走了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伴随2003年9月的第一轮朝阳喷薄而出,满怀豪情的《高中生之友》杂志也在这一新的起跑线上应运而生,成为了江西教育期刊社“学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