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理解而教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eng19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化时,学生学习的知识才能够成为自己的知识。而“脆弱知识”在学生身上普遍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脆弱知识”的原因是学生对知识浅层理解。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首先要对“理解”的内涵和标准有充分的认识,其次在课堂上要运用促进理解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理解 教学策略 脆弱知识
  
  美国学者大卫·珀金斯描述了三种值得关注的知识学习结果问题。一是被他戏称为“懒汉知识”的惰性知识。这种知识存在着,却不起任何作用。除非有明确提示(比如测验),否则我们不会想到去用它。二是幼稚知识。重新回到早期对问题部分错误或全部错误的直觉理解状态的学生会表现出这种知识。三是模式化知识。这是一种问题解决的常规知识,学生机械地执行处理事物的方式,只学习解决问题的步骤而不了解使用这种做法的原因。由于学生对于关键思想和技能的掌握不牢固,而且经不住时间考验,珀金斯把这种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到位的情况称为“脆弱知识综合症”。
  “脆弱知识”在中小学生身上真实地存在着,以下几个现象能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1.当你问学过地球科学或者是天文学的同学,夏天为什么比冬天热,他们会回答说夏天地球距离太阳近:2.有次老师上课时拿出了一个苹果,从上面切下一块,问大家如果投到一杯清水中,苹果是沉还是浮?不少人的答案是看苹果块切的大小而定(其意思是说块大的会沉,块小的会浮),这些都是典型“脆弱知识”的表现。有关这种脆弱知识的例子还有很多,然而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后进生身上,即便是那些在课堂上和期末考试都表现相当优异的学生,离开教室后再让他们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也是件很困难的事,甚至在经历了高等学府多年的优秀教育后仍然會出现这种情况,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脆弱知识”呢?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这些问题珀金斯也给出了一些答案:表层学习导致了知识的脆弱。要治疗“脆弱知识综合症”关键是在教学中促进深层次的理解。
  
  一、为何要“为理解而教”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兴起,大批学者开始对“理解”这一耳熟能详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如加德纳、布卢姆、奥苏贝尔等人对“理解”都作过深入的研究。加德纳在《多元智能》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一个直接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的能力,强调“为理解而教”。最早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研究的是美国教育家布卢姆(J.S.Bloom),他在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将理解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指标;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在其著名的零点计划(Proieet Zero)中将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简称LTFU)作为重点关注的研究项目。理解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因为“研究发现。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即能否进行知识的迁移,要看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在理解性地学习”。
  
  二、何谓“理解”
  
  什么是“理解”?理解的标准是什么?对这一问题,许多教育专家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给出了不同的见解。
  帕金斯认为,所谓“理解”是指个体可以运用信息做事情,而不是他们记得什么。当学生理解事物时,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概念,在新的情境中能够适当地运用信息,做出创新的比喻及推论。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DavidPerkins教授(1993)指出,做出合理的预测是理解的一个重要标志。他在主持的“为了理解而教”的研究项目中,从业绩的视角对理解进行定义。理解就是学生能够对某个主题产生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例如恰当的解释、在实例中寻找证据、综合、应用、类比和多种方式来表述某个主题。
  哈佛大学也提出了理解的四个维度和它们的特征:
  1.知识:(1)转换过的直觉认识;(2)连贯的、丰富的知识网络。
  2.方法:(1)建设性的质疑;(2)构建领域内的知识;(3)验证领域内的知识。
  3.目标:(1)知道所学知识的用途;(2)运用所学知识;(3)内化知识,并能够独自灵活运用。
  4.形式:(1)掌握了不同类型的表征方式;(2)有效运用不同类型知识的符号系统;(3)能够根据不同对象和情境提示进行思考。
  美国课程研究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将理解划分为六个维度:解释、释义、应用、洞察、移情和自知。
  这些理论为我们更好地领悟理解、促进理解奠定了基础,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综合以上对理解的阐述,可以看出理解决不是字义的了解,不是知识的背诵与记忆,而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思维方式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包括对知识的扩展、重建和变通,并能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解决实际的问题。
  
  三、理解的过程
  
  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学习者的理解一般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选择性注意阶段。在这个阶段,当前的各种信息经过注意的“过滤”,一部分信息经过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
  第二阶段:信息的编码阶段。当人们注意到外界的信息时,这些信息就存在于我们的短时记忆之中。但短时记忆的容量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复述和进一步加工的话,就会很快从短时记忆中消失,使得到进一步加工的编码的信息开始进入长时记忆。
  第三阶段:表征的重新建构和整合阶段。当新的信息经过上一阶段的编码进入学习者的长时记忆后,学习者已有的图式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上三个阶段就是个体理解的基本过程。
  由以上知识理解的过程可以看出,知识的理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逐渐循环上升的。
  
  四、促进理解的教学策略
  
  (一)可视化策略
  可视化策略是用各种特定的图形来表达一定的组织类型和结构关系,使一些复杂的信息和抽象的知识更加明了清晰的一种教学策略。使用这种策略有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新知识。用信息加工理论的术语来讲,这样做加强了使陈述性知识以可理解、可提取的形式保存在长时记忆的可能性。可视化工具有很多种,如维恩图、概念图,鱼骨图、V图、框图等。
  如,K-W-H-L框图:K-表示关于这个主题学生已经知道的,W-表示学生想去知道的。H-表示关于这个主题如何能学到更多,L-表示学生关于这个主题学习到的,例如一个关于“鲨鱼”的主题:
  K(已知):(1)鲨鱼吃肉;(2)鲨鱼是鱼等。
  W(要知道的):(1)哪一种鲨鱼吃人;(2)什么鲨鱼游得最快等。
  H(通过何种方法):(1)网络查询;(2)查找图书等。
  L(学到的):(1)母鲨鱼最危险;(2)蓝鲨是游得最快的等。
  可视化的结构图是教学的有力工具,它们使教师和学生能对知识和概念展开更有意义和深层次的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有效迁移。
  (二)类比策略
  类比是将一些较熟悉的已知的事物与抽象的事物相比较,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已知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具有相应的性质。更通俗来讲就是用学生已经懂的东西去讲解他们不懂的东西。
  类比可分成简单类比和预测类比。简单的类比必须能够区分出与已存在的事物间的相似性或者是另有创新的。预测性类比则是以现有的概念去预测新的事物且显示出其相似性。如一个人没有驾驶过船的经验,但却有开车的经验,因而运用开车的经验于驾驶船,这种推理开车与驾驶船会是相似的情形,即为所谓的预测性类比。如在学习细胞、其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不同功能时,可以把細胞比作一个空间站,而核仁、细胞质、液泡等可根据其它不同的功能比作空间站里的一个物体。也可把细胞比作一个足球场,把细胞核比作裁判,细胞壁比作守门员,细胞质比作球场等。
  通过类比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更加容易理解新知识,把容易混淆的知识变得清晰,把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
  
  (三)5E教学策略
  
  5E教学策略是含有建构主义特性的教学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建构。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1)找出学生误解的概念;(2)做好诊断性评估:检查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
  2.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活动。
  3.讲解:以教师为主导。针对学生的问题和一些不完全的结果,进行讲解、补充和矫正。
  4.应用:学生用前一阶段刚刚获得的科学概念,在新的环境和新的问题中去验证、应用和巩固。如:蒸发带走热量:为什么夏天扇扇子会感到凉快?
  5.评估:评估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促进理解的教学策略远不止这些,如问题驱动策略、情景互动策略等都是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但这些策略不是一个僵化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去套用,而需要教师的灵活改造与不断反思,从而形成更多有利于学生深层理解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普莱斯顿·费德恩.教学方法——应用认知科学。促进学生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6.
  [2]杨雪梅.为理解而教:多元智能理论追求的教学目标[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
  [3]何哗,盛群力.理解的维度之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6,(1).
  [4]李新成.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理解过翟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2).
  [5]Joel J.Minmes等箸.促进理解之科学教学——人本建构取向观点[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 分布在喀麦隆南部地区的布鲁语属于非洲尼日尔—刚果语系贝努埃—刚果语族班图语群的贝蒂—芳语组。本研究从布鲁语的语系归属、社会文化、语言系统三个方面对布鲁语进行了介绍分析,从而对布鲁语有较为概括的认识。  关键词: 布鲁语 语系归属 社会文化 语言系统    一、布鲁语的语系归属  布鲁语属于班图语群,班图语群是尼日尔—刚果语系的贝努埃—刚果语族的重要成员。据古特里的分类法,分布在喀麦隆的班
期刊
摘要:全球化语境下广告的跨文化传播是一个必然现象。文化因子在国际广告中日益彰显出重要性。本文从中西文化的差异入手,研究中西文化对跨文化广告传播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寻求在不同视野中对话和沟通的空间。  关键词:全球化语境 广告文化 跨文化传播策略    广告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传播客观上需要传受双方共同的文化基础作支持,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双方对广告内涵的理解。在广告跨文化传播的策
期刊
摘要:高考学生专业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影响到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专业选择妥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考生能否被录取,影响到考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同时也关系到高校招生的生源素质及其高考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研究培养人才的质量。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高考生专业选择行为研究,对社会方方面面提出一些有效建议。  关键词:高考志愿填报 专业选择行为 策略建议    一、研究背景    隨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期刊
摘要: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教育功利化的趋日益明显。读书、考大学、找工作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学生、家长甚至老师们的头脑中。本文主要阐述了作为历史教师曾经的困惑、对新课改的认识及在新课改下的成长与期待。  关键词:新课改 历史教育 真谛    历史专业出身的我,曾无数次问过自己:学習历史究竟是为了什么?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可是这些提法太宽泛、太抽象,很难
期刊
摘 要: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主人公亚哈船长是个性特征极其复杂的人物,其性格特征与其个人命运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通过对亚哈的极端个人主义、骄傲专横、自负及缺乏理性自律等性格特征进行探究分析,来解读他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 《白鲸》 亚哈 性格 命运 失败    一、引言    赫尔曼·麦尔维尔是19世纪美国文学舞台上一位非常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家。尽管在当时,
期刊
摘要:社团是高校大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组织,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社团发展却受到了场地、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只有加强对社团的思想引领,加大对社团的经费投入,加快对社团的专业指导才能发挥社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 社团 建设    社团(mass organizations)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中国的社团一般具有非盈利和民间化两种基本组织特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已初具规模。民办高校党组织要重视共青团工作,切实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重视共青团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不断优化共青团工作的环境,使共青团在学校育人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作者从组织、思想、机制等三方面着手,就民办高校如何做好党建带团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民办高校 党建带团建 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已
期刊
摘要: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师德建设是影响学校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整体素质,既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阐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时期师德建设面临的挑战,并据此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教师 师德 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
期刊
摘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约有4000万。家庭监护不利、农村与学校教育责任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严重,这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通过对安徽泾县的部分留守儿童进行调查,从留守儿童家庭、学校和农村社区三个方面来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反映了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期刊
摘要:萨义德在《东方学》总结了东方主义的三种含义:一种学术研究学科、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权力话语方式,并指出这三种内含的相互关联性。本文试图从东方主义的角度,对《蝴蝶夫人》和《图兰朵》两部西方经典歌剧进行分析,旨在展示这类西方中心主义文本中的东方主义思想与文化霸权。  关键词:东方主义 文化霸权 话语权 《蝴蝶夫人》 《图兰朵》    一、引言    戏剧再现的过程本身就很可能有意无意地把一个族群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