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在编辑本期杂志,我接到一位来自青岛的母亲打来的电话。她说,她的侄子考上了大学,把看过的杂志都送给她。她看到了2009年8月下的《启迪》杂志上,有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轩走进学校为孩子们朗读的报道。
她说她一直喜欢曹文轩的《草房子》等作品,当她做了母亲,更体会到曹文轩那些纯美文学对于母亲和孩子们的恩惠。她说,母亲渴望孩子在未来某天不得不面对人生污秽之前,其灵魂的底蕴里有扎实的美好根基,有對丑恶的免疫力;母亲渴望等待孩子去投入的世界有更多干净美好,现在这个世界太需要这样的东西了。美军基地的连环枪击案,就是为士兵排解心理问题的心理医生被那些负面能量伤害之后,导致的悲惨暴力后果。
我们谈论曹文轩如何坚持他“在混乱年代的文学选择”,因为憎恶文学的恶俗粗鄙,他生气,他呼吁,他批评。他要锄去人类精神花园的杂草。他“畏惧”美的失落,爱的荒疏,他坚持人的责任,呼吁美与爱必须长存。他对人怀着最深的悲悯和爱。无论是青少年,还是那些历经沧桑的成年人,在曹文轩心中大约都是在麦田里玩耍的孩子,他用爱和美来为之守望,绝不愿意他们不慎掉进丑恶、卑贱与无地自容的深渊。
这位母亲打电话的目的,是希望《启迪》杂志多刊登曹文轩的作品和报道。我告知她,《启迪》杂志自创刊以来,就得到曹老师的鼎力支持,因为《启迪》是一本青春刊物,很多青年、少年是我们的核心读者(一些父母、长辈和老师,开始时是为晚辈挑选了《启迪》,后来也逐渐成为我们的铁杆读者)。当初,时尚集团的创始人,选择做时尚刊物而放弃青少年刊物,就是觉得青少年刊物太“公益”,不好赚钱。《启迪》有幸获得了汪丁丁、曹文轩这样的很多人物的“公益性”支持。我们为读者做过两次曹老师的专访,也选摘过他的作品。我们把曹文轩所坚守的爱与美,作为《启迪》杂志办刊的灵魂线索之一。
《启迪》杂志的办公楼就在北大南门,毕业十年了,我还常常找机会回学校去听课。曹老师的课,即使在最大的阶梯教室,人也是满满的。好几次,我都是穿着高跟鞋,下班后从办公室跑过去赶课,听他在课堂上呼唤美好的信念和美好的文学。
有一次课间,遇到一位师姐讲曹老师的轶闻。据说,20年前,曹老师刚到北大工作,当班主任。冬天某日,好多学生都缺了早上的课睡懒觉,曹老师去宿舍叫这些学生。学生都躲在被子里不吭声,他就跳起来推开宿舍门上的窗户,笑着,用悠扬的声音说:“起来吧,我知道你们在里面。”可以想象,他的声音渗透着情绪的来龙去脉,就像他的文字常常带有优美迷人的风景描写一样。
爱因斯坦赞美人“和谐发展的个性”应该具有“对美的和道德上的善的东西的生动感觉”。这也是《启迪》杂志期望带给读者的东西。因此,我们一直从优美丰富的来源寻找清洁的力量。
编辑/叶琪
她说她一直喜欢曹文轩的《草房子》等作品,当她做了母亲,更体会到曹文轩那些纯美文学对于母亲和孩子们的恩惠。她说,母亲渴望孩子在未来某天不得不面对人生污秽之前,其灵魂的底蕴里有扎实的美好根基,有對丑恶的免疫力;母亲渴望等待孩子去投入的世界有更多干净美好,现在这个世界太需要这样的东西了。美军基地的连环枪击案,就是为士兵排解心理问题的心理医生被那些负面能量伤害之后,导致的悲惨暴力后果。
我们谈论曹文轩如何坚持他“在混乱年代的文学选择”,因为憎恶文学的恶俗粗鄙,他生气,他呼吁,他批评。他要锄去人类精神花园的杂草。他“畏惧”美的失落,爱的荒疏,他坚持人的责任,呼吁美与爱必须长存。他对人怀着最深的悲悯和爱。无论是青少年,还是那些历经沧桑的成年人,在曹文轩心中大约都是在麦田里玩耍的孩子,他用爱和美来为之守望,绝不愿意他们不慎掉进丑恶、卑贱与无地自容的深渊。
这位母亲打电话的目的,是希望《启迪》杂志多刊登曹文轩的作品和报道。我告知她,《启迪》杂志自创刊以来,就得到曹老师的鼎力支持,因为《启迪》是一本青春刊物,很多青年、少年是我们的核心读者(一些父母、长辈和老师,开始时是为晚辈挑选了《启迪》,后来也逐渐成为我们的铁杆读者)。当初,时尚集团的创始人,选择做时尚刊物而放弃青少年刊物,就是觉得青少年刊物太“公益”,不好赚钱。《启迪》有幸获得了汪丁丁、曹文轩这样的很多人物的“公益性”支持。我们为读者做过两次曹老师的专访,也选摘过他的作品。我们把曹文轩所坚守的爱与美,作为《启迪》杂志办刊的灵魂线索之一。
《启迪》杂志的办公楼就在北大南门,毕业十年了,我还常常找机会回学校去听课。曹老师的课,即使在最大的阶梯教室,人也是满满的。好几次,我都是穿着高跟鞋,下班后从办公室跑过去赶课,听他在课堂上呼唤美好的信念和美好的文学。
有一次课间,遇到一位师姐讲曹老师的轶闻。据说,20年前,曹老师刚到北大工作,当班主任。冬天某日,好多学生都缺了早上的课睡懒觉,曹老师去宿舍叫这些学生。学生都躲在被子里不吭声,他就跳起来推开宿舍门上的窗户,笑着,用悠扬的声音说:“起来吧,我知道你们在里面。”可以想象,他的声音渗透着情绪的来龙去脉,就像他的文字常常带有优美迷人的风景描写一样。
爱因斯坦赞美人“和谐发展的个性”应该具有“对美的和道德上的善的东西的生动感觉”。这也是《启迪》杂志期望带给读者的东西。因此,我们一直从优美丰富的来源寻找清洁的力量。
编辑/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