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教学面对着激烈的高考竞争压力,受到广大师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与迫切要求。
那么,教师到底该如何做,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养呢?以语文为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当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后,教师所要具备的就不仅仅是一桶水,而是一缸水、一池水,并且还必须是活水,继而还必须教给学生自己找水的方法。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有较为渊博的知识和对生活的欣赏,有意识地增加语文课堂的文化含量和思想内蕴。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够以自己的儒雅、自己的博学和自己对生活的深切而独到的感悟,深刻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诗意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也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真正能够远离卑俗,远离丑陋,注重修养,完善人格,追求诗意,从而最终触动学生的情感和灵魂,使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录音,激发兴趣。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会收到比单纯的分析更好的效果。
2.央视《百家讲坛》可以成为教材最好的补充与注本。央视《百家讲坛》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目的是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3.精心设计导语,做好导向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伴着兴趣积极思考,让学生收获很多知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体将自己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开始逐渐地积累知识,天长日久,当量变发展到质变,就是成绩的飞跃、提高。
三、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学生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很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是一个效率的问题。要想提高学习效率,课前一定要预习,这是很重要的。要大概了解课文的梗概,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就有数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另外,不做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教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有价值的东西。譬如,教师对课文的概括总结等。
四、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力
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刻也不能放松。教师要用百般的耐心去诱导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听课、笔记、观察、思考、阅读、写作等学习品质,这种养成教育比教给他们知识和方法更重要,更需要持之以恒和耐力。除此之外,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始终突出能力训练和方法指导,能力点的训练设计要有点石成金之功,方法指导要有举一反三之效,以达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优化,要找准教学的重点和切入点,要有所教有所不教,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切忌面面俱到。
五、讲求课堂语言的锤炼
对语言多一点锤炼,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最讲求课堂语言的锤炼,经过语言锤炼的于漪教师的课堂变成了学生在诗意的情境中享受诗意的乐园。她说:“教师的语言要锤炼、准确生动、流畅优美,像磁石吸铁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与之相反的,呆板、枯燥、机械的讲述,只能使教学氛围冷漠、压抑。所以,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普通话的标准,更重要的要让语言抑扬顿挫,充满情感。
六、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丰富情感体验,积累语文素材。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语文就在学生的身边。让学生做一个有心人,搜集身边的语文学习素材,如,有关资料、知识、报刊、图片、对故事的评论以及日常的感悟等,这些对语文的学习大有裨益。譬如,春节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收集春联,让学生对对联有更深刻的了解。
《礼记》中记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只要教师努力做到以上这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钻研,不断地探索,就一定能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散发思维的芬芳。
那么,教师到底该如何做,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养呢?以语文为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当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后,教师所要具备的就不仅仅是一桶水,而是一缸水、一池水,并且还必须是活水,继而还必须教给学生自己找水的方法。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有较为渊博的知识和对生活的欣赏,有意识地增加语文课堂的文化含量和思想内蕴。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够以自己的儒雅、自己的博学和自己对生活的深切而独到的感悟,深刻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诗意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也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真正能够远离卑俗,远离丑陋,注重修养,完善人格,追求诗意,从而最终触动学生的情感和灵魂,使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录音,激发兴趣。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会收到比单纯的分析更好的效果。
2.央视《百家讲坛》可以成为教材最好的补充与注本。央视《百家讲坛》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目的是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3.精心设计导语,做好导向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伴着兴趣积极思考,让学生收获很多知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体将自己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开始逐渐地积累知识,天长日久,当量变发展到质变,就是成绩的飞跃、提高。
三、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学生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很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是一个效率的问题。要想提高学习效率,课前一定要预习,这是很重要的。要大概了解课文的梗概,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就有数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另外,不做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教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有价值的东西。譬如,教师对课文的概括总结等。
四、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力
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刻也不能放松。教师要用百般的耐心去诱导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听课、笔记、观察、思考、阅读、写作等学习品质,这种养成教育比教给他们知识和方法更重要,更需要持之以恒和耐力。除此之外,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始终突出能力训练和方法指导,能力点的训练设计要有点石成金之功,方法指导要有举一反三之效,以达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优化,要找准教学的重点和切入点,要有所教有所不教,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切忌面面俱到。
五、讲求课堂语言的锤炼
对语言多一点锤炼,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最讲求课堂语言的锤炼,经过语言锤炼的于漪教师的课堂变成了学生在诗意的情境中享受诗意的乐园。她说:“教师的语言要锤炼、准确生动、流畅优美,像磁石吸铁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与之相反的,呆板、枯燥、机械的讲述,只能使教学氛围冷漠、压抑。所以,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普通话的标准,更重要的要让语言抑扬顿挫,充满情感。
六、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丰富情感体验,积累语文素材。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语文就在学生的身边。让学生做一个有心人,搜集身边的语文学习素材,如,有关资料、知识、报刊、图片、对故事的评论以及日常的感悟等,这些对语文的学习大有裨益。譬如,春节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收集春联,让学生对对联有更深刻的了解。
《礼记》中记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只要教师努力做到以上这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钻研,不断地探索,就一定能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散发思维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