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环境问题日趋重要,严峻的现实使人们开始从生态学方面探寻解决的办法,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在缓解城市環境压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我们必须遵循生态学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生物群落,建立人与自然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新秩序,才能使城市生态园林发挥它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园林设计;生态学;方法
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得到长足发展,但许多绿地形式单调、功能单一,而重景观、轻生态以及过分追求“一次成型”的状态也远未改变,影响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健康和服务功能。生态心理学家对生态环境给人们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呼吁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人们建立正确的生态理念,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 园林设计中有关生态问题
园林设计不仅需要满足功能要求,具有艺术品位,也应遵循生态的原则。很多园林绿地位于城市或城市边缘,这就涉及了不闭合的城市生态系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受到很大影响;房屋建筑多,不透水地面增加;热岛效应和大气污染;用水短缺和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大量增长等方面。
园林设计应用生态原则是对不闭合的城市生态系统的一种挽救和恢复,最终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与良好的生态过程协调,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而改善作用达到最大。
2 与园林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
2.1 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城市中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环境资源比较匮乏,物种通过本身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来增加自己的适合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保持系统的稳定。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构建过程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是其最基本的前提。
2.2 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理论已在种间关系、种的多样性、种群进化、群落结构等环境梯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现代园林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学习性与生态环境条件,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合理地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或种内的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种间互补,既充分利用光、温、水、气及养分等环境资源,又保证了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
2.3 生态景观性原理
植物配置应该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因此在配置时,应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中“收四时之烂漫”,达到“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2.4 生态平衡原理
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海湖泊水系的协调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3 生态主义视野下的园林设计方法
3.1 要从人的生态本性理解园林设计中自然要素的重要性
渴望与自然界的接触,是人的生态本能,渴望与别人交往,最初也源于人的生物本能,然后进化为一种社会行为。倘若着眼于更长远的人类命运,还需要从人的生态本性去认识建筑和城市园林。首先,要充分认识到非人工的自然环境,对解决心理压力最有价值,要竭力保护那些野生的环境不被人工环境吞噬。其次,要充分重视城市开放空间的作用。与钢筋水泥筑成的建筑实体相比,那些过去认为最无用处的部分——城市开放空间,恰恰有着独特的功能。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构图中“空”的部分,从城市市民与自然要素角度看,建筑物是“有之以为利”,开放空间恰恰是“无之以为用”。再有,要在现有人工环境中增加自然的要素。许多城市开放空间的园林设计忽略自然要素的作用,建了一些无树、无水的广场,没有裸土和草坪的住宅区,可以说没有自然要素的外部空间不是一个好的设计。
3.2 园林设计体验自然环境,寻找设计的本源
人们需要从室内走出,进入自然,或漫向街道、广场和公园。自然体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父母教导小孩与自然相处的过程就是最真实的自然体验。在现代社会,体验自然成为刻意的过程,甚至变得奢侈。园林设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引导人与自然的对话,借助树、山、水、川,透过风声、水声、颜色、而不是通过语言来做知识的传达,这将有助于儿童和成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辅助精神疾患的治疗。城市园林设计应当设置量上足够的自然空间,为市民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场所,这些场所空间要便于市民到达,与建筑物有机协调,让市民到绿树中和滨水岸边,把自己融于自然之中,恢复人的自然本性,保持健康的心理。特别是一些医疗建筑的园林设计,更需要提供种种方法,让病人能和自然共存,接触自然是最好的治疗。
3.3 城市园林设计宽容的空间,而不是束缚某种功能呈现的空间
从园林设计的角度看,有的空间为满足特定的功能,服从于规定性的行为,本文称之为规定性环境。有的空间虽有一定的功能,但具体的设施和空间利用却是漂浮不定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时刻,使用同一空间的行为差异很大。因此这些空间的园林设计更宜提倡一种灵活设计,或者可能称之为引导性园林环境设计。引导性园林环境设计,实质上是一种根据动物和人对环境的生理本能反应去做设计的观点。对于一些公共环境设施,如城市公园的座椅,采用台阶、高差等不确定性的形式,由于能够诱导多种行为,就能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如果设计成专门的椅子,限制了其他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则是不适宜的。一些未经特意设计的场所,人们能恰到好处使用,往往是由于设施的尺度、形态和色彩,会诱发人的某些行为。设计师将建筑空间理解为有人在其中活动的场所,经常想到其设计对行为诱导和影响,要比仅仅停留在空间概念的理解更接触事物的真实。
3.4 从园林环境伦理的角度反思人类的行为
生态心理学的观点还给了设计师一个新的启发:应从更广阔的生态视角,去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设计的园林环境,要体现对人友好和对环境友好的原则。为此,设计时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环境设计的伦理问题。要研究当前高科技发展引起的环境设计问题,如关注信息全球化所带来的时空压缩,由于互联网等高科技和社会组织方式的推动,人类日常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迁,直接存在的东西越来越为间接的、缺席的、虚幻的东西所取代。于是社会关系被在对时间和空间的无限跨越的过程中被重建。我们的研究对象——园林环境也扩展到虚幻的环境,它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人的心理、生理及社会性,甚至影响了真实空间设计观念。我们是否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澜,在园林环境设计中强化这种技术性对人的自然性的侵入。
4 结语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生态学理念也慢慢渗透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当中,人们对城市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如何做好生态化园林设计将成为每一个园林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潘建伟.基于自然环境的住宅景观设计[J].住宅科技.2008,7.
[2]刘智.现代园林设计的要点分析[J].现代农业科学,2009,5.
[3]滕明君;周志翔;王鹏程;郑忠明;谢启姣;;快速城市化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结构特征与调控机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关键词】园林设计;生态学;方法
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得到长足发展,但许多绿地形式单调、功能单一,而重景观、轻生态以及过分追求“一次成型”的状态也远未改变,影响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健康和服务功能。生态心理学家对生态环境给人们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呼吁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人们建立正确的生态理念,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 园林设计中有关生态问题
园林设计不仅需要满足功能要求,具有艺术品位,也应遵循生态的原则。很多园林绿地位于城市或城市边缘,这就涉及了不闭合的城市生态系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受到很大影响;房屋建筑多,不透水地面增加;热岛效应和大气污染;用水短缺和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大量增长等方面。
园林设计应用生态原则是对不闭合的城市生态系统的一种挽救和恢复,最终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与良好的生态过程协调,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而改善作用达到最大。
2 与园林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
2.1 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城市中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环境资源比较匮乏,物种通过本身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来增加自己的适合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保持系统的稳定。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构建过程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是其最基本的前提。
2.2 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理论已在种间关系、种的多样性、种群进化、群落结构等环境梯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现代园林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学习性与生态环境条件,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合理地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或种内的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种间互补,既充分利用光、温、水、气及养分等环境资源,又保证了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
2.3 生态景观性原理
植物配置应该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因此在配置时,应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中“收四时之烂漫”,达到“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2.4 生态平衡原理
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海湖泊水系的协调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3 生态主义视野下的园林设计方法
3.1 要从人的生态本性理解园林设计中自然要素的重要性
渴望与自然界的接触,是人的生态本能,渴望与别人交往,最初也源于人的生物本能,然后进化为一种社会行为。倘若着眼于更长远的人类命运,还需要从人的生态本性去认识建筑和城市园林。首先,要充分认识到非人工的自然环境,对解决心理压力最有价值,要竭力保护那些野生的环境不被人工环境吞噬。其次,要充分重视城市开放空间的作用。与钢筋水泥筑成的建筑实体相比,那些过去认为最无用处的部分——城市开放空间,恰恰有着独特的功能。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构图中“空”的部分,从城市市民与自然要素角度看,建筑物是“有之以为利”,开放空间恰恰是“无之以为用”。再有,要在现有人工环境中增加自然的要素。许多城市开放空间的园林设计忽略自然要素的作用,建了一些无树、无水的广场,没有裸土和草坪的住宅区,可以说没有自然要素的外部空间不是一个好的设计。
3.2 园林设计体验自然环境,寻找设计的本源
人们需要从室内走出,进入自然,或漫向街道、广场和公园。自然体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父母教导小孩与自然相处的过程就是最真实的自然体验。在现代社会,体验自然成为刻意的过程,甚至变得奢侈。园林设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引导人与自然的对话,借助树、山、水、川,透过风声、水声、颜色、而不是通过语言来做知识的传达,这将有助于儿童和成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辅助精神疾患的治疗。城市园林设计应当设置量上足够的自然空间,为市民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场所,这些场所空间要便于市民到达,与建筑物有机协调,让市民到绿树中和滨水岸边,把自己融于自然之中,恢复人的自然本性,保持健康的心理。特别是一些医疗建筑的园林设计,更需要提供种种方法,让病人能和自然共存,接触自然是最好的治疗。
3.3 城市园林设计宽容的空间,而不是束缚某种功能呈现的空间
从园林设计的角度看,有的空间为满足特定的功能,服从于规定性的行为,本文称之为规定性环境。有的空间虽有一定的功能,但具体的设施和空间利用却是漂浮不定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时刻,使用同一空间的行为差异很大。因此这些空间的园林设计更宜提倡一种灵活设计,或者可能称之为引导性园林环境设计。引导性园林环境设计,实质上是一种根据动物和人对环境的生理本能反应去做设计的观点。对于一些公共环境设施,如城市公园的座椅,采用台阶、高差等不确定性的形式,由于能够诱导多种行为,就能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如果设计成专门的椅子,限制了其他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则是不适宜的。一些未经特意设计的场所,人们能恰到好处使用,往往是由于设施的尺度、形态和色彩,会诱发人的某些行为。设计师将建筑空间理解为有人在其中活动的场所,经常想到其设计对行为诱导和影响,要比仅仅停留在空间概念的理解更接触事物的真实。
3.4 从园林环境伦理的角度反思人类的行为
生态心理学的观点还给了设计师一个新的启发:应从更广阔的生态视角,去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设计的园林环境,要体现对人友好和对环境友好的原则。为此,设计时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环境设计的伦理问题。要研究当前高科技发展引起的环境设计问题,如关注信息全球化所带来的时空压缩,由于互联网等高科技和社会组织方式的推动,人类日常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迁,直接存在的东西越来越为间接的、缺席的、虚幻的东西所取代。于是社会关系被在对时间和空间的无限跨越的过程中被重建。我们的研究对象——园林环境也扩展到虚幻的环境,它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人的心理、生理及社会性,甚至影响了真实空间设计观念。我们是否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澜,在园林环境设计中强化这种技术性对人的自然性的侵入。
4 结语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生态学理念也慢慢渗透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当中,人们对城市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如何做好生态化园林设计将成为每一个园林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潘建伟.基于自然环境的住宅景观设计[J].住宅科技.2008,7.
[2]刘智.现代园林设计的要点分析[J].现代农业科学,2009,5.
[3]滕明君;周志翔;王鹏程;郑忠明;谢启姣;;快速城市化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结构特征与调控机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S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