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丝·门罗《逃离》的女性意识研究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h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短篇小说集《逃离》是艾丽丝·门罗的代表作,《逃离》中的女性都是具有女性意识的主体,即使在门罗的笔下,她们的逃离多半都以不完满的形式结束,但不可否认的是女性意识的觉醒正是门罗笔下的女性选择逃离的深层动因。其中同名短篇小说《逃离》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小说,门罗从女性视角出发,对女性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及成长历程进行了深度地剖析。
  关键词:《逃离》 女性意识 悲剧性 救赎 回归
  一.《逃离》中卡拉女性意识的成长历程
  《逃离》讲述的是女主人公卡拉的两次出逃经历:第一次为了爱情而逃离了父母,这一次姑且算是成功的。第二次是因为她无法忍受她那总是对她发脾气的丈夫,她再次选择了逃离,而这一次表面上是以失败告终,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成功的。这两次逃离表现了卡拉女性意识的成长历程,以及女性的自我意识在男权社会中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是何等地艰难。
  卡拉第一次从父母身边逃离,确乎已经出现了女性意识,在认识了马术学校曾经有过的最优秀的老师克拉克后,为了爱情也为了自由的生活,卡拉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逃离父母,那时她已经明白了自己想要的什么,同时她对于自己的将来也有一定的规划,比如在乡下和动物一起生活并办一所马术学校、盖一座马棚等等,这时的卡拉似乎已经是一个长大了的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她认为她是可以和克拉克一起完成他们共同的理想的,说得更准确些,是共同完成克拉克的理想的,但是这种对自己的梦想以及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在婚后很快就化为泡影了。这是不难想象地,因为即使卡拉已具有了女性意识,那只是肤浅的,甚至可以说是本能。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父母及兄弟都不管她死活的家庭环境里,她迫切地希望逃离那种家庭是不难理解的,克拉克,那位马术学校曾经最优秀的老师的出现对卡拉的逃离父母更是一种播弄,卡拉的潜意识里早就想逃离父母,况且有克拉克的“帮助”,所以卡拉的第一次逃离似乎就这样成功了。第一次逃离的“成功”并不能证明卡拉已具有了完全独立的人格和绝对的女性自我意识,因为卡拉所有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寄托在克拉克身上的,一旦克拉克这样一个脾气大且有大男子主义的男人厌恶了卡拉时,卡拉便不知道如何去建立一个和谐的、平等的两性关系,她的忍气吞声换来的是克拉克变本加厉的冷漠。也就是说卡拉的第一次逃离只不过是从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家庭中逃向了另外一个也不能为她提供安全感和尊严的男人身边,在男性传统的霸权主义下,卡拉终究会有第二次的逃离的选择。
  卡拉第一次的出逃仅仅是在无意识的过程中彰显了自身具有的女性意识。卡拉第二次出逃是为了躲避丈夫克拉克的“暴政”,婚后的克拉克脾气是火爆的(在克拉克看来脾气不火爆便算不上男子汉了),而且克拉克还暴露了其贪婪的本性,为了钱财可以让妻子卡拉去上诉邻居贾尔森先生,因为妻子曾经告诉他贾尔森先生曾在病床上骚扰过她,其实这只是卡拉想重新得到丈夫的在乎才编造出的谎言罢了,而克拉克全然不考虑卡拉的清誉。卡拉对于克拉克的种种举动感到十分伤心且又无奈,觉得自己再也没有办法和克拉克一起生活下去了。
  少女时代的卡拉所具有的萌芽状态的女性意识将自己从家庭、父母的束缚中解救了出来,但又不经思虑地将自己交给了一个粗暴、自以为是的丈夫进行压制。婚后,卡拉需要过的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实质是以她的顺从和甘于当俘虏为基础的,刚开始她甚至认为她的这種讨好和服从是理所当然和心悦诚服的,自然,如此的婚后生活使得卡拉在少女时代所具有的些许女性意识又被压抑了,只能处于一种沉寂的状态。但毕竟卡拉时具有一定程度的女性意识的,在一次次的与丈夫妥协并不能换来和谐、平等的夫妻关系后,卡拉终究意识到了只有离开克拉克才能寻回自己,在贾尔森太太的物质帮助与精神鼓励下,卡拉选择了从丈夫身边出逃,即使她是犹豫的。
  “在她正在逃离他的时候——也就是此刻——克拉克仍然在她的生活在里占据着一个位置。可是等逃离告一结束,她自顾自往前走自己的路时,她又用什么来取代他的位置呢?又能有什么别的东西——别的人——能成为如此清晰鲜明的一个挑战呢?”卡拉这样想着,她忍不住浑身颤抖起来,在逃离的半途中她终究没能忍住给克拉克拨去了电话让他去接自己。她的第二次逃离因为她内心错综复杂的情绪未能获得彻底成功。这种错综复杂的情绪正如英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希拉·罗伯瑟姆指出的男女之间的关系的错综复杂,难以理清,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温和的暴政。卡拉在逃离途中依然怀念的是克拉克给予的“暴政”。逃离虽然没有获得彻底的成功,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夫妻之间的关系,克拉克对卡拉的态度有很大的改变。“分头去干自己的活儿时,两人都会挥手作别”,边上没人时,还会亲吻对方。但干完一天的杂活后,卡拉会作一次傍晚的散步,朝向树林的边缘,她只需抬起眼睛,朝一个方向望去,便能决定自己往哪个方向走,这表明了卡拉在往后的生活中学会了如何释放自己,在枯燥无趣的生活中,散步,尤其让心灵散步确实不失为解压的好方法,也可以说卡拉的散步是另一种逃离的形式。逃离是卡拉“心里埋藏着的一个几乎总是对她有吸引力的潜意识,一个永远深藏着的诱惑”,即使她习惯了那个刺痛,抵抗着那种诱惑,但潜意识具有无穷大的力量,没准在面对压抑、不真实的生活时,卡拉会再一次选择逃离,那谁知道呢?但如果卡拉有第三次逃离,她必须有更强大的“贾尔森太太”的帮助,物质上与精神上的支持,而那个“贾尔森太太”只能是卡拉自己,一个拥有经济和思想上完全独立的女性,这样的“逃离”必定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
  二.逃离:一种心灵的救赎
  美国当代著名批评家希利斯·米勒指出:伟大作家在创作不同的作品中总是重复同样的主题。门罗通过短篇小说集《逃离》为我们讲述了几位普通女性惊世骇俗的行为以及她们悲剧性的命运与困窘的生存状态,在遭遇生存困境或精神困境时,门罗笔下的女性总会选择逃离的方式解救自己,门罗为她笔下的女性设定的逃离的生存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女性生活的悲剧色彩。丰富了”逃离”的文学主题。   逃离在很多时候只能是一种策略,一种决定女性思考与行为的原则,当真正把这种策略付诸实践时,便会发现这样的生存选择徒增人生的悲剧性,并无其他的作用。在门罗的小说集《逃离》中,女性所选择的单纯的行为上的逃离并不能给她们带来她们想要的“真实的生活”。比如《逃离》中的卡拉的第一次逃离逃向的只是另一种束缚,而她的第二次逃离也不一定能保证一种平等和谐的婚姻关系。《机缘》、《匆匆》、《沉寂》的女主人公朱丽叶因为爱上了在火车上偶遇的渔夫而逃离了自己的父母,并且放弃了在学校教书的体面工作,甘愿作一个并没有多少见识的渔夫的情人,在没有结婚的情况下便生下了女儿佩内洛普,这样的逃离在老年的朱丽叶看来是做错了的,是不容易找出这样做的理由的。更糟糕的是,她的女儿佩内洛普跟她一样选择了逃离了家庭,逃离了她,剩她孤苦伶仃。这种循环式的逃离模式更是增加了女主人公朱丽叶的人生悲剧性。在《激情》中,年轻女子格雷斯与她的未婚夫哥哥逃离了一个下午,她对他并不熟悉,也许只是因为他看似很浪漫很自由,而她的潜意识里是不喜欢她的男朋友莫里那种枯燥沉闷的人的,她自愿与那个她并不十分了解的男人逃离,实质上是她选择逃向一种更自由更自我的生活,但这种不理智的逃离换来的是她得知未婚夫哥哥死亡血淋淋的现实,等等。
  如此种种逃离,逃向的只是一种虚无或另一种生活的牢笼。单纯的形式上的逃离很多情况下是没有结果的或结果比原先更糟的一种过程,不能指望这种生存选择可以带来女性想要的更真实的生活。因此,门罗在她的小说结尾,总会给我们展现一位拥有平常心,所有的激情都归于沉寂的女性,她们依然生活在一个不完满的生活中,但她们面对生活的播弄时,往往显得更冷静与淡定了。比如小说《播弄》中的女主人公若冰在知道自己把双生子哥哥认成自己的男朋友时,虽然懊悔与自责,但终究不再纠结命运对她的播弄,即使也不感激命运给她的播弄,她不痛不痒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女性永远不可能生存在一个没有男性的社会里,男性霸权主义或多或少一直存在,而女性要想真正获得平等与自由,不能只是选择一种单纯行为上的逃离,因为不管逃向哪里,都可能会有另一种束缚于牢笼。但在精神上思想上拥有完全独立的主体意识,才能获得一种全新的、与男性和谐共处的生活。逃离:一种心灵的救赎,而非盲目逃离现实。
  三.结语
  波伏娃曾说:“真正伟大的作品时那些和整个世界抗辩的作品,要和整个世界抗辩就需要对世界有一种深刻的责任感。”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虽然大多写女性的逃离,但其实这种逃离,这种精神的困境,这种人生的無奈与挣扎,不仅是属于西方世界中的女性的,它更是我们现代每个人都必须面对与抉择的,逃离是门罗为她笔下的女性所设定的皈依,也是她为我们现代人所设定的一种选择,这种逃离不是一种盲目地逃离我们的现有生活,现实不论多么残酷,我们只能正视,不能逃避,但我们可以拥有一种乐观向上、幸福自由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让心灵散步,让心灵有一次短暂的“逃离”。
  参考文献
  [1][加]艾丽丝·门罗著.李丈俊译. 逃离[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
  [2][法]西蒙娜·德·波伏瓦著.郑克鲁译.第二性[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3][美]凯特·米利特著.宋文伟译. 性政治[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4]赵慧珍.论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盛开的樱花林下》是坂口安吾于1947年6月发表在《肉体》杂志上的短篇小说。被认为是坂口安吾的代表作之一,因此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一直以来,研究视角多样、成果丰厚。本论文从先行研究中很少涉及到的对立元素入手,通过分析和解释对立元素的象征意义来考察了自然与人工的本质和作者的创作心理。  关键词:自然 人工 本质 虚假 希望  《盛开的樱花林下》是坂口安吾于1947年6月发表在《肉体》杂志上
摘要: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但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与新课程理念却迟迟无法完美的过渡,导致优生数学应用意识薄弱。本文就高中数学应用意识与优生的培养关系进行阐述。希望有助于唤醒教师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培养;优生;数学课堂教学  高中大多数的学数教育是为了高考,所以平时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和针对理论知识点的大量练习,周末的时间大多数都在补课,或者被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内容摘要:节奏本是音乐术语,后来被应用于一切艺术之中。绘画、舞蹈、文学创作都有节奏。文势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观点之一。仔细考量中国古代文论,“文势”范畴与现在的文学节奏有极大的相似处,尽管二者不能形成完全对应。本文试从文学节奏与文势内涵和特征出发,观照二者的共性和差异性,论证文学节奏与文势的关系:即文学节奏是文势的手段,文势是文学节奏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文学节奏 文势 关系   我们经常提
唏哩哗啦镇上有两个农夫,张三和李四,各自种了一亩大冬瓜。  这天早上,李四去收冬瓜,到了地里,忽然发现半块地的冬瓜被人偷了。李四想:贼偷那么多瓜,肯定吃不了,有可能去集市上卖。李四想完,就急冲冲地往集市走。  到了集市,找了半天,才发现有一堆冬瓜像自己地里的。他确认后,上前跟卖瓜人吵了起来:“这是我地里的冬瓜,你是偷来的!”原来,卖瓜人是张三。  张三站起来说:“你的瓜,哪个瓜上写你李四的名字了,
期刊
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创造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指思维主体,是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
建设工程从本质上说是一项拟建或在建的建筑产品,它具有一般产品的质量内涵,但同时由于建筑产品的特点,它又具有唯独属于建筑产品的独特内涵和特点。因此,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
期刊
刘守华教授在学界已是德高望重,但他却总是谦恭谨慎,他曾谦虚地说:“我不是科班出身,没有读过研究生。”在从事学术研究时,刘守华教授低调、扎实,而他的认真态度可谓达到极致。他时常告诫我们,文章不要怕改动,要反复斟酌、精益求精。无论是手稿的定型还是输入电脑后的电子版,刘守华教授都是十遍以上的次数进行修改和校对。每位毕业生离开学校之际,刘守华教授会送上自己数次删改的手稿作为临别礼物。   ——莫 愁《刘守
期刊
内容摘要:冯梦龙是明代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杰出编辑家。他重视民间文学,主张作品应抒发民众的“真情”,他忠实记录、悉心评注、力求保持民间作品原貌以及作品要“适俗”即符合民众的审美趣味的编辑思想,对当代民间文学作品、大众文化出版物的编辑出版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冯梦龙 民间文学 编辑思想   明代是古代图书编撰的兴盛时期,涌现出了宋濂、杨慎、李贽、徐光启、胡应麟、冯梦龙、毛晋、宋应星等一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