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硫分和灰分含量的区域分析

来源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bos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分和灰分是煤炭中两项重要的技术指标,在煤炭中含量较高,煤炭在燃烧、气化和热解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硫,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据GB/T 214—2007和GB/T 212—2017分别对337批次煤样中的全硫含量和灰分进行测定分析。通过对结果数据的汇总统计分析:天水市域内全硫含量分布区间为0.10%~1.22%,同时不同煤炭中硫分含量差异较大,无烟煤的硫分明显低于烟煤;灰分含量分布区间为2.32%~22.24%。
其他文献
基于目标管理理论,根据碳减排经济部门责任,构建区域碳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粗糙集和信息熵理论,结合TOPSIS法,构建基于粗糙集条件熵和TOPSIS的区域碳管理绩效评价模型。以中国八大经济区为研究对象,评价和分析区域碳管理绩效及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碳管理绩效逐年提升,区域差距逐渐缩小;节能提高能效和优化能源结构分别是各区域的普遍优势和短板。西北区域是提升中国整体碳管理绩效、缩小区域差距的关键区
泥河湾盆地是中国北方很重要的沉积盆地,但由于盆地范围较广,局部地区环境变化差异较大,目前对泥河湾盆地的环境变化的认识还较为局限。文章通过对下沙沟剖面(厚度260 m)的河湖相沉积物进行详细的岩石磁学和磁组构研究,以尝试恢复下沙沟地区以及盆地东部古湖环境的演化过程,希望能够对泥河湾盆地环境变化提供一些新的指示。研究结果显示,样品中磁性矿物以PSD的磁铁矿颗粒为主,部分样品中含有少量赤铁矿。下沙沟剖面
古人类栖息地古气候-水文环境变化与古人类的生存活动密切相关.泥河湾盆地保存着大量早更新世以来的古人类遗址,完整地记录了我国北方古人类的活动历史.但迄今对其水文环境变化历史以及与古人类生存活动联系的研究仍显不足.本研究对位于盆地东部的黑土沟遗址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化率地层学和磁组构研究.通过与邻近大长梁和小长梁剖面的精细磁化率地层对比,发现黑土沟剖面堆积约始于1.9 Ma,可能记录了我国北方中高纬地区
近年来,湖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继承发扬革命传统,用好红色资源、紧扣伟大实践,坚持把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全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起来、强起来。
期刊
东江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现象频发,进行关键性生态空间识别对维护其生态环境安全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通过重要性-敏感性构建关键性生态空间识别评价体系,使用NPP(NetPrimary Productivity)定量评价法、模型评价法,定量揭示其关键性生态空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东江流域的关键性生态空间面积为16 734.48 km~2,面积占比50.49%,主要位
有效识别生态空间与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城市或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以雄安新区周边区域—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为研究对象,识别重要性生态空间,获取关键性生态空间,衔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综合叠加需严格保护的各类保护地,确定生态空间。结果显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生态空间面积约278.7 km~2,占区域面积约7.7%。借鉴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理论,结合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和区域生态廊道建设
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深度加工,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数学活动,在解决问题中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体会归纳、类比、建模等数学思想,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本研究以归因理论为基础对医学生学习动机进行研究,试图为医学院校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以海德的归因理论为基础,将归因方式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两种类型,借鉴整合了周步成的学习动机诊断量表和归因方式问卷(ASQ)并对内蒙古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8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归因方式与学习动机呈中等程度正相关;外部归因方式下的学习动机与内部归因方式下的学习动机存在显著差异,即外部归因方式下的学
【目的】观察运用肌骨超声精准引导针刀疗法在腰背肌筋膜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4周后简式麦吉尔疼痛量表(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评分,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超声可视化针刀技术是在超声引导下的针刀治疗,该文通过电子检索截止2018年12月的所有中英文数据库,发现此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临床技术,在长达近10年的逐渐完善过程中,直到最近2年,其发展才开始步入快速期,超声可视化针刀技术可以安全精准有效的广泛运用于各类软组织疾病,具有极其明确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