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来源 :无线互联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翻译需求快速增长,翻译技术不断更新,对新一代译员提出了“既要会翻译又要懂技术”的更高要求。国内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教学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课程教学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匮乏、软件效能有待提升等诸多问题。文章认为,不断优化翻译软件的文本处理能力,建设本地化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开启更加科学全面的培养模式,对于破解这些难题,冲出当前的教学困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问题;改进对策
  0    引言
  计算机技术已经颠覆了传统的语言服务方法,使人们进入语言信息化的全新领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数据应用。大数据是一个各类语料库的集合,有种类多、容量大、速度快、价值高的特点[1]。语言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市场对语言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翻译技术发生革命。人们开始大量使用在线翻译词典、电子机器翻译软件(MT)、计算机辅助翻译(CAT)软件等工具,极大地促进了翻译工作。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学识渊博的“知识”开始被淘汰,在面对新一代的翻译工具时,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会感到无所适从。当前,国内缺乏成熟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体系,还未完全跟上这场革命的节奏。不过,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前景无限,未来可期[1]。
  1    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存在的瓶颈问题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效率可观,优势明显,但当前课程教学体系的不健全和翻译软件的诸多局限,给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带来很大影响。
  1.1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不足
  目前国内只有北京大学、北京航天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少数一线城市高校配备有一定数量的专门师资力量,具备较好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能基本完成计本校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教学任务。在广大二、三线城市高校中,翻译专业教师大多从事传统翻译的教学研究,能够胜任该课程教学的师资力量极其匮乏,绝大部分开设翻译专业的高校尚未构建起完整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课程体系,即便是已开设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高校,都是基本依赖外聘教师完成课程教学。全国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还处于“星星之火”的初始局面[2]。
  1.2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存在局限
  1.2.1  翻译软件产出的译文缺少语言韵味
  翻译软件在处理文本时,大多采用比较机械的方法对语言单位进行划分,缺少对篇章主旨、段落语境、文化背景的深入考量,对词句的内涵性、多义性把控较差,产出的译文显得呆板、僵硬,语言的正确性、逻辑性和连贯性较低,缺乏正常语言的生动气息和丰富韵味,失去了语言中“美的灵魂”,离“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还有很大差距[3]。
  1.2.2  翻译软件表现出较低的模糊匹配召回率
  翻译软件对记忆库的反复检索,就是寻找最佳可匹配译文的过程。匹配分为模糊匹配和完全匹配[2]。一般情况下,模糊匹配召回率比较低,反馈的是一些大致相近的信息。而完全匹配召回率就比较高,反馈精准,译文正确率高。翻译软件产出译文的准确性主要依赖于记忆库的完善程度,库存数据越全面,检索结果就越精准。翻译软件在处理很多专业文本时,由于记忆库不足,往往表现出较低的模糊匹配召回率,仍需人工进行大量的翻译加工。
  1.2.3  翻译软件表现出较窄的文本适应范围
  翻译软件能利用不同专业的术语库和基于“翻译记忆”的记忆功能,融合记忆库和语料库的海量资料,有效提高翻译效率。但是这种技术比较适用于句型简单、复杂性较低、内容重复性较高的文本,如说明书、技术文件等。对于文学等逻辑强、文采要求极高的文本,计算机辅助翻译显得束手无策。
  2    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改进对策
  2.1  不斷优化升级翻译软件的文本处理能力
  依托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翻译软件产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神经机器翻译(NMT)的数据稀疏性等问题的解决,为翻译软件的迭代更新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全面提升翻译软件的文本处理能力,进一步解决计算机翻译软件产出质量低劣、译文僵硬、适用性窄和模糊匹配率召回低等难题。
  2.2  构建完善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体系
  2.2.1  加强本地师资培养
  从政策、人力、财力上大力支持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师队伍建设,解决教师培养后劲不足的问题,逐步建立起本地化、专门化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师资队伍。主动对接一线城市优质计算机辅助翻译教育资源,通过教师“走出去”和专家“请进来”的方式,开展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研究、课程研讨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施教水平。
  2.2.2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1)主打技术+项目的培养模式。计算机翻译技术是提高翻译生产力的利器。教学中常涉及的计算机翻译技术主要包括式转换、翻译记忆、术语处理、质量保证和语料处理5个模块。教学设计时,把这5个技术模块有机融入翻译项目实践,让学生的翻译技能得到充分锻炼。翻译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是全面的[3],在模拟教学或实战翻译项目中,学生可以通过担任项目主管、翻译人员和校对人员等角色,熟悉流程管理技术、语言资产管理、资源管理技术等翻译管理技术。如条件具备,还可邀请跨国语言服务企业项目负责人员或领域内的权威专家教授参与课程教学。
  (2)融入语料库+术语库的培养模式。语料库是一种主要以语句为单位的电子文本库。术语库是一种可以自动检索、比对、提取术语的电子词典。完善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语料库+术语库的译者培养模式,建立财经、计算机、法律等一些特定内容的专业翻译语料库和术语库,可以为快速、精准、高效的翻译提供最强大支撑。在语料库+术语库培养模式下,译者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扮演着知识“涉猎者和搬运工”的角色。在这种反复的过程中,译者完成信息的整理和吸收,内化为潜在的储备。同时,构建完善的语料库,需要多学科人员参与,无形中加强了译者的团队合作能力,完全符合真实的翻译场景和翻译行业的实际发展需求。   (3)探索慕课+翻转课堂的培养模式。慕课(“MOOC”)是一个全球化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它能提供丰富的网络在线翻译课程。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进入平台进行学习,灵活地完成翻译学习任务。学校可以把慕课和翻转课堂有机结合,创造出一种新型的译者培养模式。学生不仅可以紧跟课程演示、操作步骤开展计算机辅助翻译技能学习,还能通过内置功能模块进行在线提问,开展统计、分析,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获得快速提升。在这种模式下,课堂互动变得非常频繁[4-5]。
  (4)完善学校+企业的培养模式。紧贴任务需求,坚持实训导向,拓展培养模式。学校应充分盘活社会企业优势资源,共商共建一批贴近實操需求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平台或实训基地[4],让学生融入全方位、多层次的翻译技能训练,掌握语言服务企业标准化、规模化翻译产出的具体操作和相关工作流程,提升学生的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和多任务应对能力,为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把理论融入实践,拉近象牙塔中的学生与翻译实操岗位的距离,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翻译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接口。
  3    结语
  在目前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和辅助翻译工具以及企业“合作”,培养出“翻译+技术+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才能实现与用人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因此,开展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教学的学校、教师不仅要与时俱进,把握计算机的前沿技术,还要融合多学科知识,不断更新,推出符合时代特点的课程,从多角度、多维度科学施教,有效解决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瓶颈问题,让学生学有所成,能够胜任翻译岗位。
  [参考文献]
  [1]王珂.大数据与计算机辅助翻译[J].北方文学,2017(7):257.
  [2]张华慧,曹佳男.翻译实践教学中的项目管理研究—以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与传神翻译公司的合作项目为例[J].科教导刊,2017(36):142-144.
  [3]祝一舒.翻译认知与翻译历史观的建立—“中外翻译史”课程教学探讨[J].山东外语教学,2018(5):109-117.
  [4]程敏,彭雪蓉,钱坤.本科院校CAT课程建设之路—以南京晓庄学院本科英语翻译专业CAT课程建设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23):146-147.
  [5]于艳玲.MTI教育“产学研”立体化教学模式建构[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4):98-101.
  (编辑 王永超)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指出,智慧物流时代是物流飞跃的时代,高素质综合型应用技能型人才非常稀缺,教育领域传统仓储实训平台带有理实数据兼容性差、实训模块缺乏关联性操作、课多实质性项目少以及跨专业应用差的特点,与培养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还有很大差距,研究基于智慧物流的高职院校智能仓储实训平台建设路径的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智慧物流;智能仓储;实训平台  0 引言  随着“电商+物流+金融”铁三角时代的协同发展
摘 要:信息化时代,国内外很多行业、领域各类文档资料的存储基本实现电子化,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应顺应时代发展,开展信息化建设。但是高等教育有着所特有的需求,文章结合移动智能终端,使用.net core+vue框架实现了针对高校的教学资料管理系统,方便了理论课程、实验实训课程、毕业论文、学生作业、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等教学文档资料的在线归档管理并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
摘 要:为了有效解决学生安全控制问题,文章研究了一种计算机网络安全控制系统,采用自动化控制和计算机网络传输、采集有效信息并智能处理的方法,将高校学生生活学习和活动区域的实时数据采集并分析处理解除安全隐患。该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信息智能处理的优势,解决了复杂性控制问题,在高校学生安全管理过程中实现了自动化管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安全管理;计算机控制;网络技术;控制中心 
摘 要:计算机技术在船舶生产检测工作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船舶的检验工作当中运用更加广泛,其中主要涵盖了业务管理、船舶检验工作发证等。就海事信息管理工作来讲,对一些小型的船舶检验、交通运输应用开发管理系统,船舶管理机构通过网络办公,真正实现了对船舶信息变化以及整体的运营状况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检验。文章重点针对计算机在船舶检验工作当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对船舶产业的检验工作提供一定的
摘 要: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的结合,可以推动更加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创新,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领域融合并改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文章详细分析了“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进程和人工智能教育现状,提出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策略。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发展  0 引言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涵盖了计算机科学、控制学理论、信息理论、神经生物学、心理
摘 要:工程绘图已经从原有的手工绘图转变成了现代的软件绘图,当前最为常用的绘图软件为CAD软件,随着BIM技术的发展,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在工程绘图过程中借助BIM技术实现所有资源的整合。文章探讨了BIM技术体系下“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发现了当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之后探讨了如何在BIM技术下提高“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果。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制图”;教学改革  0 引言  BIM技术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内部资源和计算机之间的传输资源的安全性逐步受到威胁。鉴于此,文章对数据加密技术策略在网络安全中的运用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数据加密算法,然后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介绍了数据加密策略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据加密;网络安全;计算机技术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各行业正逐步向“物联网”趋势发展,物联网
摘 要: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计算机的互动较少,学生不能有效地融入教学,教学往往流于形式,知识点浮于表面,学生不能有效理解。而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可加强教学互动,改变教师高控的局面,让学生主动、积极融入教学,进而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教学质量。文章从互动式教学的内涵、对互动式教学的几点思考以及互动式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3个方面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互动式
摘 要:大数据可以为人们的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撑,文章提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学诊改就是将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的全过程数据挖掘并且分析,对照各诊改点的目标链和标准链,对学院在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提升、招生就业等现状中的问题作出预警,促进教学及管理部门及时改进,达到提升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诊改  1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相关文件
摘 要:“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职业应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在高职学生计算机基础分化较大的现状下,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以信息化手段增强学习效果、促进信息技术学习和专业应用融合、融入课堂思政、以赛促学等“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并分析了改革成效。  关键词:“计算机公共基础”;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0 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