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个案给我们的启示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pang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徐悲鸿作为绘画创作、美术教育,以及推动近代中国艺术变革,一系列的措施快速推进了中国美术的变革,但是在急于求成也会引发一些问题,但是他的民族情怀,心怀国家的存亡的胸襟与高瞻远瞩的视角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本文针对他个人案例分析谈谈给予我们的启示与感想。
  关键词:徐悲鸿;写实主义;启示;人文情怀
  徐悲鸿小时候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跟着父亲学画画,年少锋芒毕露后又被官方资助留学。受“以夷制夷”的思想的影响,所以他极力倡导学习西方会画的优秀技法并与中国民族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中西结合,创作出新颖的中国画。贬斥中国复古主义,反对因循守旧,提倡师法造化,中国画的革新。徐悲鸿最大的价值:对传统绘画有了一个深入的思考,但是做人太武断,做学术不适合。学术需要严谨性,需要一步步推敲与考证,史料加实物去反复验证。传统画家老气横秋,很细腻技法也很精湛,但缺少恢弘大气。并且在加强中国画教学当中的运用,把西方的造型艺术引进起来,消弱传统和笔墨,现实性到达了极致。快速推进的当时的绘画的发现,并且成立了专门的学院,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学习体系。
  但由于徐悲鸿早期接受的是国外学院派系统的学习,导致他回国以后过度强调的“西洋写实精神”导致传统文化画不断被边缘化,过度重视客观导致忽视一些优秀传统。革新中国画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可是同时也放弃传统的唐宋优秀的绘画精神。例如“形神兼备”“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再比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对艺术创作有“境界说”,山底、山腰、山顶的人都认为自己看到的风景已经是最美的了,但“远近高低各不同”,境界不可同日而语。我从不是认为自己看到的风景时最美的,但是在看的风景的时候我会认真专注的欣赏,停下来欣赏完了就走掉了,开始进入下一个阶段学习。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与远近高低各不同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该欣赏时候好好欣赏,如果一味专注自己自己做过的成就,人很容易固步自封。再比如我认为的“功成而弗居” 面对世间万物的来去自如的变故,依旧平常如我。但这句的重点在“功成”二字,它是一种前提,得先好好做了,先有了“功”,才可以谈居与不居,在不在乎,先“有”再“不要”。当然如果是满足于自己的小生活之中怡然自得的安稳自在同时对于未知的事物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只当是另一种的情趣。
  任何事物都是“一体两面”的,既对立又统一,善于融合不同的矛盾而不是让它们对立。比如技与道的关系,二者不是互相比谁处于主导地位,而是各有优缺,应该优势互补,相互交融,互相扶持。拥有多元化的世界观可能会让我们生活更舒服。同样的,绘画形式可以多元并存,也是符合艺术规律。所以好的优秀的传统的文化可以辅助让艺術的发展与创作更蓬勃,引发更多对艺术的思考,其次有了优秀文化支撑不仅赋予社会功能属性,也可更好让大家理解与接受,曲高和寡未必是好事,雅俗共赏才更可爱。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导致了忽视了艺术能滋养人身心的内在力量。重视客观社会对象没有错,可是一味的追求客观对象的真实性,忽视艺术对人的深层次,内在的影响。所以,我提倡“艺术的教养”。艺术的教养,不用于安迪沃霍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能做十分钟名人”。木心说:“人,不能辜负艺术的教养”。我所认为的艺术的教养,与美学家朱光潜所认为的艺术的审美有相同之处,它是纯天然而然的,无功利性的,以直觉直达事情本质的,最终与事物交融在一体的。这也是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引用而言的“无目的的功利性”。另外,也是蔡元培所大力提倡的“美育替代宗教”。如果在深入一步,提倡“艺术的教养”,也是权宜的法子。更准确的说“艺术即教养”。因艺术之熏习,得种性之真谛,从而触及旁通,体察世间万情,不过是一场“欢喜的空无”。这也是为什么人在美术馆、剧场、书店能够变得安静下来,因为它部分的替代了教堂的功能。人们仰躺在这些场所里,取得了超然物外的游离经历,进入一种审美的生命意识状态。这种生命意识是恍惚的,它不用你变得虔诚而迷信,有净化身心之功效。
  好的会讲故事的 人,选择不讲故事,是一种能力。而讲不好故事的人,选择不讲故事,则是一种逃避。“技艺”仍是当代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具有地基的性质,地基越深,则大厦越稳。“道在技中”,折磨和磨练都是成为艺术家的必然之力。最后诗歌和音乐也能为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果只重视写实主义而忽略其他可以带来进步的因素,那么艺术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局限,好的艺术不是曲高和寡,一枝独秀,而是百家齐放,兼收并蓄。经典作品会带人进入一种境界,给人一种启迪,引发人的思考。这也是写实主义所欠缺,所以应该去调和二者的矛盾,既要掌握西方科学的客观性的绘画规律,对不同事物研究采用精准理性的态度,大量的实践去印证自己的推测,也要摒弃一些传统的中国人的经验性主义学习,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使得中西真正的更好融合在一起,促进中国绘画和美术教育体系的更好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阶段教学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阅读、写作、诗词鉴赏等能力。而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中逐渐强调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凸显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文就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能力;培养  引言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重要的身心发展阶段,对世界充
期刊
在西方美学史中,鲍姆嘉通第一次命名了“美学”并将之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拉丁文中,美学一词的译文是“Aesthetica”,愿意为感性学。感性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感性认识,并将感性学与研究人理性认识的逻辑对立起来。因为二者在认识活动对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具有本质的差异,前者运用的是感性的形象思维,而后者所运用的是抽象的理性思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科学被确立的时间不过二百多年,但是美学思想,不论是
期刊
摘 要:“1+X”群文阅读能更高效地实现对文本语言表达方式与表达效果的体味。本文将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重新思考教学内容,重构阅读课堂教学,将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明文教学为例,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分析、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估三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1+X”群文阅读;重构;学情  当前的阅读课教学过分地重视了精读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其他多种阅读策略的训练。“1+X”群文阅读是教师在一个特定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学生主动、快乐、自由地学,使课堂教学达到审美化的境界。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审美化教学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初步探索。  一、审美化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教学需要美,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教学却常常忘却了“美”,远离了“美”。多少年来,我们的教学忽略了“美”的功能、“美”的力度。缺乏美感的教学,失却了师生间生命对话的勃勃生机,失却了对儿童幼小心灵的润泽,
期刊
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它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功能,快速地进入课堂并成为一种先进的、深受学生喜爱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它不仅使学生学得轻松愉悦,并且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它还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该如何充分运用多媒体,如何恰当地用好媒体,真正发挥媒体的功能,搞好语文教学呢?鄙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巧用多媒体,诱发情感体验  1.借助音乐,引发情感共鸣  鲁迅的《故乡》,融
期刊
摘 要:美是什么?是美学的中心问题,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又是一个直到今天大家都还在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分析了四种关于美的本质的不同的看法加以论述。  关键词:美学;美的本质;主观与客观;社会性  在20世纪50、60年代国内的学术界发生了一场美學大讨论,讨论的中心问题就是美是什么?换言之即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个问题是从哲学领域物质和精神何为第一性的问题引到美学领域里的。即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
期刊
初中体育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室外的身体锻炼来完成的。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动作技能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是长期以来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关心和探讨的课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取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备好课,做好准备  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 体能训练的课,它与其他科的课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
期刊
摘 要:现在的幼儿园注重家长的诉求,在家长的要求下增加小学课程内容,导致了在幼儿教育阶段,给孩子造成了过大的学习压力,从而失去了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生活。提前学习小学的东西本身是为了强化基础,但是过度的学习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本文就主要从幼儿教育阶段存在的小学化倾向的各项问题以及矫正的策略等方面展开具体的叙述。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倾向化;问题;矫正策略  一、矫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倾向化
期刊
摘 要:在学校开展民族节庆活动,有利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有利于构建丰富多彩的、和谐的校园文化体系,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培养学生民族文化涵养,培植民族精神。可通过社团活动、主题活动、民族体育竞技等搭建交流平台。  关键词:民族节庆;意义;组织;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
期刊
摘 要: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彝族民俗服饰其独特的背景、特点、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识形态充分揭示了蕴藏在彝族服饰中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审美情操和精神追求等深层次的寓意,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彝族服饰;色彩特点;民族文化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分布较广、历史悠久的古老的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彝族人民创造了无愧于人类的灿烂文化。麻栗坡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