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引领下的历史课堂转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00934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明朝的对外关系》一课为例,通过课前设计问题、课中解决问题、课后检测问题落实情况等系列教学手段,用问题引领的方式打破传统讲解式的教学,完成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转型。
  关键词:问题引领;课堂转型;生动高效
  目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打破,以学科素养为核心的课堂转型已经形成。问题引领方式能较好地实现这种转型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效果更加生动高效。
  一、 课前备好问题是课堂转型的前提
  课堂上教什么,才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是课堂转型的重要思想。问题引领教学能让同学在课堂中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教材思路构思好,让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因此课前备好“问题”是该模式顺利运行的前提。
  (一) 寻找合适问题,体现教学重难点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明朝的对外关系》一课中,教师通过阅读《教学大纲》及有关参考资料,找出本课在教学中应解决的问题,如第一目“郑和下西洋”: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西洋在哪里、哪些条件能让郑和去西洋、在西洋如何交往、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为什么说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第二目“戚继光抗倭”:倭寇指什么人、戚继光为什么要抗倭、怎样抗倭、为什么能胜利等等。这个过程要求教师能熟知教材,思路清晰地规划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从而寻找到合适的教学问题。
  (二) 设计问题使教学过程流畅
  当教学问题粗略确定后,根据教学安排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在这课中,我初步设计了八个问题:①明成祖为什么要派郑和下西洋?②明朝当时有哪些条件能让郑和去西洋?③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及状况如何?④下西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⑤为什么说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⑥郑和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⑦戚继光为什么要抗倭?取胜原因是什么?⑧通过本课学习给你带来哪些认识?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要求熟悉认知的知识,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又是本课的重点或难点,只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本课的教学要求。
  (三) 筛选问题促使教学环节清晰明了
  精选问题是课堂转型成功与否的根本。选取的问题过深、设计问题过难,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何说起,同学闭口等答案,达不到问题引领的效果。过易,又无须分析。教师应根据问题的难易进行分类、筛选。以上①③⑥⑦⑧等问题因较易,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简单进行合作就能把握,因此可归到自主学习中;而②④⑤等问题较难,学生知识有限,存在困难,就必须归到师生共同合作探究中去解决。
  这样的处理可以使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同学在解决问题中愉快的学习历史知识,并慢慢提高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课堂上有效解决问题是课堂转型的根本
  教学“问题”经过一番准备已经设计好,在课堂上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问题的解决,教学目标的达成落到实处。
  (一) 精彩的导入能调动班级学习气氛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本教学模式运用中,积极考虑课题的引入,在教学的入口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同学的学习热情,为同学后面合作探究问题的落实做好热身。如本课中可用有关郑和的遗迹“三宝亭”“郑和墓”等直观图片讲述导入,或用“郑和下西洋”电影片段导入,也可用一些文字资料分析导入。这些导入令同学眼前一亮,他们迫切地想知道这节课中有哪些知识,能解释导入的图片或文字中蕴含的道理。
  (二) 落实问题使同学掌握课堂的教学要点
  課堂上,老师用幻灯片展示自主学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与同桌相互讨论中完成提纲中的基础问题。同学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能有效地提高同学的自信,并简化老师繁琐的讲解。
  对疑难问题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本节课中,“明朝当时有哪些条件能让郑和去西洋?”属于疑难问题。这个问题,教师从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让学生认识到“造船技术发达”“指南针广泛运用”“郑和吃苦耐劳精神” 等道理。同时引导学生对比已学的历史知识,去回忆思考得出“国力强盛”“政府支持”等结论。明朝实行和平交往的对外政策,才能让郑和实现去西洋的伟大创举。从更高层面让学生认识,个人梦想必须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才能得以完成。
  一个问题引领出同学要积极对国家政策关注的情怀,这种能长久对学生影响的能力正是我们历史课堂转型的需要倡导的。
  三、 检测同学对问题的认知是课堂转型的升华
  完成所有内容后,对本课所学知识做一个归纳小结,是对本课知识的再现、巩固与升华,整堂课结构也就较为完整了。最后,精选有代表性的练习进行训练加以巩固,或用随堂小测的形式检测同学的当堂吸收情况,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老师引导、同学参与下顺利完成。
  在教学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的引领与学生的探索是相辅相成的。在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的状况下,用“问题”来引导每位同学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学会与人合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将会影响学生终身,也体现了我们历史课堂上的核心素养的形成。
  作者简介:
  张启林,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明溪县城关中学。
其他文献
依据甘肃省玉米4个生态区的生态因素及生产水平,分析提出了多熟期育种,生态育种,重视抗旱、耐瘠以及抗病虫育种和引育结合等玉米育种的方向和策略。 According to the ecologica
宋代学者十分关心亡书问题,关于亡书方面的论述也比较多,本文从亡书出现的原因、亡书现象的重新审视和定位以及防止亡书的方法三个方面对宋代学者眼中的亡书问题进行总结和阐
目的:研究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抑制剂KN-93对肥厚心肌细胞心律失常发生率和钙调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探讨肥厚心肌易于发生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雌性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成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眼术后眼压测量值的变化与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接受Lasik的60例近视患者,排
一、内容1、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学习和成长过程,目前达到的水平。(1)学历。参加工作前毕业或肄业于什么学校,学何专业。参加工作后读过什么专科学校和受过什么
强化恢复系是获得强优杂交稻新组合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不育系相同而恢复系不同的情况下,所配组合杂种优势的强弱、综合性状的好坏、产量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受到恢复系的制约。我国
“天人感应”思想学说是董仲舒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理论基础。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学说不仅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而且对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也
摘 要:地理学科自身灵活多变、强实用性和强实践性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科的教学和学习都离不开野外见习。基于野外见习活动对于地理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尝试着把地理课堂带到户外,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课本中讲述的地理和大自然呈现的地理是统一协调的。本文旨在帮助广大地理教师更好地理解地理户外教学,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户外教学,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旅游地理户外教学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角膜混浊发病率高、治疗困难,是当今世界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但受到了角膜供体来源缺乏、供体老龄化以及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等限制.利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