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相关性限制性斜视的个体化手术方式探讨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ping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相关性限制性斜视的手术治疗方式及其疗效。

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眼科纳入研究对象的15例(19只眼)高度近视相关性限制性斜视的患者,进行常规及特殊的术前检查,包括眼球运动、牵拉试验及影像学等。根据病情轻重等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传统斜视矫正术、改良Yokoyama术及外直肌眶骨膜锚定术等不同术式。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眼位及眼球运动,评价个体化术式治疗高度近视限制性斜视的效果。

结果

15例(19只眼)患者术后眼位及眼球运动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

高度近视相关性限制性斜视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手术应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分阶段进行,术式不能一概而论,手术宜早进行。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长期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45例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硅油取出术后随访超过24个月,分析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率等情况。结果初次视网膜复位率82.2% (37/45),最终视网膜复
目的观察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cute zonal occult outer retinopathy, AZOOR)患者的眼底红外照相(Infrared Ray,IR)、自发荧光(autofluorescence,AF)、红外自发荧光(IR 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同步检查、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的观察2012年11月
期刊
目的回顾性总结印度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国内开展的临床实用性经验。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宿迁市人民院眼科住院的100例白内障患者,行印度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随诊1个月。观察手术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等情况。分析印度手法小切口要点,并对印度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临床实用性进行总结。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均顺利,手术效果良好,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印度手法小切口更适合于大规模
期刊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三种常用诊断方法,为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对2013年9月至2014年1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就诊的993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均做角膜刮片、真菌培养及共焦显微镜,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分析性别、年龄及病程对三种诊断阳性率的影响。结果993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角膜刮片阳性率为79.5% (789/993),真菌培养阳性率为43.2% (429/993)
目的分析近十年间天津市视力残疾患者的致病原因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防盲治盲和低视力康复工作提供有价值资料。方法分别从2000年和2010年两次天津市视力残疾患者鉴定资料库中按时间顺序随机各抽取200人,通过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确定其最佳矫正视力,应用裂隙灯显微镜和直接检眼镜进行眼前节和眼底检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性进行视野、眼部B超、眼底照相或视觉电生理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统计分析主要致残病因。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自愿接受角膜塑形术并连续配戴1年以上的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30例60只眼,年龄11~16岁,近视-6.00~-8.00 D,平均球镜度(-6.31±0.37)D,回顾性分析其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年内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的改变、像差的变化、视觉干扰症状及角膜并发症的发生情
目的了解泰国留学生与中国大学生AIDS相关知信行的差异。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采用1∶3匹配的原则于2015年10月对曲靖师范学院的泰国留学生和中国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AIDS相关知识、危险行为和获得相关服务等情况。同时采集研究对象5 mL静脉血进行HIV抗体检测。使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和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