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枯荣:关晶晶绘画的时间艺术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ke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剩山13-38》 2013年 布面坦培拉 35x135cm

  我虽然很熟悉晶晶的作品,但是这个展览的作品还是让我很惊讶,跟以前还是有些不同。不同在什么地方,或者说她的自觉,更自觉的一个创作在什么地方?我想就这个主题,“去年已久”这是很好的一个主题。为什么好?中国的艺术,有所谓中国的艺术,那就是时间的艺术。所有的艺术都是关于时间和空间,但中国的艺术是一个自然化的时间的艺术,它是对时兆就是预兆的一个感受,彻底的生命感受。所以在晶晶的作品上,当她说“去年已久”,那就问有多久,这是往昔,这是经年,这种年岁的经验里面已经很久。但能够久到多久、有多久远的时间?这是我今天主要就“时间”的主题,来谈一谈晶晶作品的特点。
  第一重时间就是一种自然的景色时间。晶晶六年以前的画是抽象画,抽象画实际上是色彩空间的处理,很有层次的处理,可是当它转向跟蛋彩或坦培拉方式开始做作品的时候,有一个转向,从抽象转向中国的山水和自然的景色。这种自然景色的变化显然加入时间的感知,但是在晶晶的作品上,它不纯粹是自然界那个时间,而更多的是一种冷感。我之前做过一个展览叫《空寒》,它也不只是冷,是一种寒,这个寒是一种浸透到骨子里的冷感。这种吃进去,吃到骨子里的这种冷感,就是寒。画面就显得不只是一个季节的冬天的寒冷,而是一个生命感知的冷感。所以它是冬天的,它又不只是冬天的,它是一种吃进去到骨子里的那种抹不掉的冷感,所以在画面上痕迹像雪意,无尽的雪意弥漫,吃进到大地里面的冷感。这种时间性,是来自于季节又不只是季节的一种时间性,是绘画的艺术表现。
  第二重时间性是古意。当我们看晶晶画的时候,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古意。因为在艺术粮仓的展览,这是600年的皇家粮仓,别的展厅、美术馆也都不足以把晶晶作品的那种古意释放出来,可是在艺术粮仓的展览,这种老灵魂的空间里面可以把这种古意释放出来。这里有三重的古意:第一个是仿古,第二是高古,第三是荒古。所以晶晶作品里是有一种对古代山水画的图像转换,对山水画的图像记看起来是一种临摹,是一种好像回光返照,这是一种仿古,所以这种仿古有着继承性。第二个是高古,看晶晶作品的时候,你很难想象是个女孩的画。它有一种非常高雅的很远古的神秘感,就是把一种高古,也不是西方的崇高,它是一种很高雅的趣味与细节的神秘感,融在一种古韵里。第三个是荒古,当看她作品的时候,有一种荒凉的荒寒寂寂之感,没有人的孤寂感。所以她把这种冷感跟荒废感结合,隐含着一种废墟感。但它又不是西方的那种废墟感,是因为她把这种古意带到里面的时候,这个意义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整个中国现代性跟西方的现代性不同?就是中国人有一种漫长的传统,它不是西方的虚无主义,为了克服这个历史虚无主义,为了克服现代性之欲望的虚无主义,需要激活这种古意的时间性。它可以克服我们当下短暂瞬间破碎的时间,所以古意的时间性是中国当代绘画里面的核心。我们在上一代画家尚扬的很多作品里面,也能看到这种对山水画的一种重新改造和重新转化。
  第三重时间性是材质痕迹的时间性,如同一幅斑驳的壁画,远看如一张经过时间冲刷和冲洗之后一个唐代出土的壁画。这种壁画感所带来的一种时间冲刷留下的痕迹,看画面上有一些流淌的痕迹,它是对时间的流逝或者消逝的一种痕迹的暗示。但它不是废墟,仿佛看是个废墟,但不是废墟,是因为它在这种消失之中。这个时间的消逝中,有种宁静,是在时间中抵御时间的一种艺术。在这个里面,当把整个传统山水画废墟化,时光的冲刷冲洗之后的痕迹,有一个有荒凉的暗示。这是双重的还原:一方面,把历史的图像记忆向自然的时间还原,因为是自然的时间在腐蚀墙壁;另一方面也是把油画向水性画、水墨画的材料还原。所以在这里面转化是与材料本身跟精神跟图像这三者紧密在一起的,这是第三个实际材质的痕迹。
  第四重是色调上所带来的一种诗意的心境。我们可以看出好似王维的诗意图、王维的雪景图,但它不是直接地去画一张山水画,临一张古画,因为所有的色调在晶晶这里被重新过滤了。这是用什么来过滤的?隐隐约约看是一张千年古画,但又不是,不同在什么地方出现?我觉得是荒,我感觉是荒寒至极的荒,它的颜色是一种绿,荒绿,它的白是一种荒白,它的褐色是一种荒褐。你可以说这是经过时间的过滤,所以这里的过滤是时间本身。就像一张中国传统的绢本宋代的绘画,在时间中自然泛黄一样,它是一种时间加给材料本身的艺术,好像不是人为的,就是有一种这种时间感。我觉得是晶晶作品的“高雅的老气”显得跟她的年龄极端的不相符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荒古的色调?
  第五重時间就是一种余象的时间。晶晶在几年前的转换里面,让自己的作品都成为《剩山》,此剩余的经验来自于中国传统整个山水文化的天空与大地都只是一个残山剩水了,就只是一个历史记忆的残山剩水之余情。这一种历史的记忆怎么变成一个当代人的感受?变成绘画的痕迹?这是需要晶晶自己转换的。我觉得在这里它是通过反复的冲洗,因为所谓的坦培拉的绘画方式需要不停地冲洗,反复画。同时,抽象转化成自然的时候,就既不是一张自然的绘画的再现,也不是一张文化图像的模仿,必须保留它抽象的处理方式,就是任凭时间来冲洗它。但是它又必须好像一切都被抹去了,可是这个一切抹去的残剩痕迹里面怎么保留它的痕迹,又不只是痕迹,不是少余,而是在少余里面,在剩余里面,又同时出现丰富性,这就是时间的厚度,虚化的细节的厚度或包浆感。这个时间的包浆厚度才让这个余象获得它内在的丰富微妙的层次。
  最后一点就是这些作品的感受传达出一种玉质感。用坦培拉这种绘画方式,跟中国传统的宋瓷、瓷器的那种方式是有一点在感知上的接近,因为这种坦培拉反复的冲洗打磨,不停的反复的时间性劳作过程,使画面产生一种幽冷的雪感,最后通过时间的冲洗又凝定下来形成的独特质感——这是在时间中抵御时间的艺术,就是一种玉质感的余留。这玉质感是中国传统文化面对时间的一种独特的生命记忆,这是一种独特的生命技术以及它的记忆就是余化无尽的记忆方式。所以这个意义上,坦培拉的方法以及这种余像的图像记忆,可以把中国传统的一种时间层层累积的感受,跟中国普遍现代性的抽象转化,以及跟这个时代的荒废感和废墟感,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时间丰富的感知模式。它有张力有矛盾,在时间中抵御时间,在废墟中来拯救时间的这种张力,在晶晶作品里面感受到的内在力量,是惊人的。虽然这么讲好像是说晶晶虽然年龄不大,可是晶晶的个人经验以及跟著名诗人赵野的关系,与很多朋友交往和对话,使晶晶在这个年岁获得一种很深的生命经验和一种艺术的感受。这就是在现场我所感到那种气氛,那种内在的凛冽冷感的气氛是咄咄逼人,是岁月枯荣转变的结晶,是晶晶作品所体现出来内在的精神能量。
  本文系关晶晶作品展览研讨会实录
其他文献
鲁迅《古小说钩沉》 中国嘉德2013年春拍 成交价690万元  鲁迅手稿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出版,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出版业的发达,印刷水平和人们艺术审美的提高,鲁迅手稿开始以不同的版本开始发行。书法家和鲁迅研究者在鲁迅槠墨之间,发掘着一个不是书法大师的大师。  当代对于鲁迅书法的接受,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由不理解到理解,由认识到深入,鲁迅以他的手稿书法,成为了那个时代文学与书法艺术的
期刊
“葫芦儿,冰糖儿多呀哎。”  随着胡同里传来一声熟悉的吆喝声,冰糖葫芦的小贩开始推着自己的小车,走街串巷。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冬天成就了糖葫芦的名声,让它裹一层不败的糖衣,在北方的巷子里闪闪发亮。  焦黄色的糖壳晶莹剔透,从最外层咬下,糖的香甜混揉了山楂的酸,满口都是饱满的果肉。因为天寒,糖葫芦冻得硬硬的,嚼起来像在吃冰,所以也称冰糖葫芦。  多少人冬日的童年记忆中,有一串酸酸甜甜的冰糖葫
期刊
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  天气变得寒冷了起来,这除了预示着时间已经正式进入睡不醒的冬三月外,那些独屬于冬日的美食和乐趣也开始渐渐浮现出来。  与家人欢聚一室,切好肉,备足菜,架起铜炉火锅,静待水开,然后开始一场酣畅淋漓的火锅大餐,无疑是冬日里驱散寒气的绝佳选择。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到了冬至这一节气,与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不如煮上一桌好菜,盛上热饭一碗,与家人
期刊
421家庭,即4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王太太家就是这样的家庭,身处“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层,面对父母的养老和孩子的教育,皆承受着压力。  王太太,是一位35岁的人事专员,年收入10万元;孩子刚刚1周岁;王先生非常年轻有为,是一名34岁的桥梁工程师,年收入约50万元。双方父母均已退休,身体状况目前良好,有微薄的退休金。目前夫妻俩没有车贷,也没有房贷,生活还算富足,现在就希望给女儿有一个可以保
期刊
想着一年又要结束了,拿了假期,去感受一个心里一直存在的节气,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的一个,传周公选取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定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  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并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
期刊
职场如战场,除了自身的不懈努力外,旁人的帮助与点拨也是很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就显得有些重要了。那么,你在上司和领导眼中是什么样子的?积极进取、踏实努力、雷厉风行、刻苦隐忍……到底会被贴上什么样的职场标签呢?不妨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你觉得自己很有感染力吗?  是的→2  没有→3  2.你常私下里与同事们组织些娱乐活动吗?  是的→3  没有→4  3.你觉得同事们在一起好
期刊
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有冬日里暖着喝酒的习惯,欧洲流行的红酒加香料和水果煮热喝,法国人叫Mulled?Wine、德国叫Glueh?Wein。  老苏格兰人喜欢将他们的威士忌加柠檬和香料煮来喝,后来还带到了同样寒冷的加拿大。比利时人将这样的方法演变到自己的啤酒上,就有了冬日喝热啤酒的习惯。还有匈牙利的茴香酒、日本的清酒、中国的黄酒。  有趣的是,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初衷,就是驱寒。无论后人做怎样的演绎,
期刊
沒有一样事物是独立存在的,无论是关晶晶的诗和画,还是什么样的观者来阅览这些作品。“法不孤起”“遇缘则应”的口头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既便我们明了其真理,如果心手不能一致,如果不能生死边沿趟过一回,又怎样体会“香象渡河,截流而过”的真实不虚?  我相信,许多朋友曾是以临别的心态面对这位艺术家的,然而她以复活的姿态面对世间,并藉此在意识状态上又精进了一个境界。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对她的认证。  关晶晶绘
期刊
西泠印社2019年春拍,“金石永年·重要青銅器及吴大澂御贡古驵琮”专场,全场43件拍品成交35件,成交额为3760万元,平均一件刚好百万出头。其中,“西周早期·青铜颖簋及端方原题跋颖簋全形绘立轴”以667万元成交。这件青铜颖簋,皮壳油绿,乃稀世罕有之绝色。经手无数瑰宝的端方,盛赞此颖簋“海内古今第一”。这件器物清代出于山东郯城,后由民国大古董商姚叔来带去美国,再入纽约阿瑟·赛克勒博士收藏。从立轴跋
期刊
“九月秋深季,蟹肥膏满时。”今年中秋,市场知名度最高的阳澄湖大闸蟹因为还未开捕,缺席市场,但人们对螃蟹的热情丝毫不减:从天猫平台数据看,中秋节前促销季3天,大闸蟹实物累计销售约62.6万只,提货券累计销售约150万只,同比增长89%。据相关统计,2018年大闸蟹产量高达80万吨,产业规模2016年为648亿元,2017年约为778亿元,年增速约20%。据预测,到2019年我国大闸蟹市场规模将突破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