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拜将坛遗迹在史料中的位移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lei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刘邦在汉中筑坛拜韩信为大将一事始见于《史记》,但《史记》等汉代文献并未提及拜将坛的具体位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首次提出韩信坛拜将遗址在城固县,后世文献多沿袭此说。至唐宋时期出现了拜将坛在南郑县的说法,明清时期,拜将坛遗址城固、南郑两说并存;此后南郑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城固说渐被后世遗忘。本文尽可能搜集拜将坛相关史料,并从中考察拜将坛遗迹的认定与变迁。
  【关键词】 拜将坛;韩信台;城固;南郑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3-0052-03
  汉中是连接巴蜀和关中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自古就是军事重镇,汉元年(前206),刘邦在汉中称王拜将,北出散关,开疆拓土,最终开创了辉煌的汉王朝。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筑坛拜将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史记·淮阴侯列传》对此也有非常详细的记载,但拜将坛地址位于何处,《史记》并未明确指出,这为后人寻访历史发生地、凭吊历史带来了些许困扰。当代学者对于汉中拜将坛的具体位置多有讨论,大致形成两种观点,其一为拜将坛自古以来都是在南郑县;其二为拜将坛从始至终都是在城固县。以上观点史料选择上多采取可支持作者观点的史料,对于不支持其观点的史料,作者并没有详细列出,或者论证部分史料的不可取性。本文尽可能全面的罗列相关史料,从中窥探拜将坛遗迹变迁的原因。
  一、史籍中的“韩信拜将”
  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拜将的历史记载始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载: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1]
  《汉书》卷三四《韩信传》的记载与《史记》基本一致[2]。此后历代史籍均沿袭这一记载。如《资治通鉴》所载萧何与刘邦之对话、韩信拜将之经过,与《史记》《汉书》的记载如出一辙[3]。因此,从文献源头分析,韩信拜将皆源自司马迁的记述。本意则在凸显拜将仪式的庄重,表示对韩信的高度重视。刘邦在何处设坛拜将,笔者可以搜寻到的汉代史料并无明确记载。但就《史记》相关记载可窥探一二。《史记·项羽本纪》:“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4]可知汉王刘邦的政治中心在南郑。又前引《史记·淮阴侯列传》至南郑时,韩信逃亡,萧何将其追回,刘邦封坛拜将。由上述可知,刘邦极大可能在南郑封坛拜将,不必舟车劳顿到城固筑坛拜将。《史记·汉高祖本纪》中并未提及封坛拜将一事,只说四月“诸侯各就国”,刘邦到南郑后,将士多散亡,八月听韩信计,袭击章邯,北上走陈仓道,期间,本纪中并没有提到刘邦东进城固,但并不能由此盲目断定拜将台的位置。
  二、韩信台城固说
  关于拜将坛遗址具体位置的记述,始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水经注》卷二七《沔水》载:壻水“又东南径大成固北,城乘高势,北临壻水。水北有韩信台,高十余丈,上容百许人,相传高祖斋七日,置坛设九宾礼,以礼拜信也。”[5]此“成固”即今城固县的古名。《水经注》称其为“韩信台”,与拜将坛名称不同,但都说是刘邦拜将之处,可知韩信台即是拜将坛。此后文人学者均认为拜将坛之遗址在城固县。但是要明确一点,郦道元并未到过汉中进行实地考察,且郦道元距封坛拜将间隔数百年,所以其对拜将坛的记载有很大可能性出现误差。但唐代诗人岑参作《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可与此互证,诗云:“满寺枇杷冬着花,老僧相见具袈裟。汉王城北雪初霁,韩信坛西日欲斜。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6]岑参路过城固县,看到韩信坛前夕阳西下,不免感伤。此诗亦可佐证唐人认为拜将坛确在城固县境内。此诗与《水经注》可互证的最大因素是岑参见《水经注》记载拜将坛在城固,所以路过拜将台时会认为这是封坛拜将之地。
  宋代基本沿袭此说。北宋欧阳忞《舆地广记》卷三十二《利州路·兴元府》“城固县”载:“有韩信台,即汉高祖筑坛,设九宾之礼,以拜信为大将。” [7]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八三《兴元府·古迹》记载:“韩信坛,在城固县东六里。” [8]又《舆地纪胜》卷一八三兴元府:樊哙台“在城固县北五里,上容百余人。《旧经》云,樊哙所筑也”。[9]同时期著名学者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卷七《名臣议论考》亦云:“兴元府城固县有韩信台,即高帝置坛,设九宾之礼,拜信为大将(处)。”[10]对于其中所言韩信台的位置及规模与樊哙台相近,而樊哙台为樊哙所筑,那么韩信台也极有可能为韩信所筑。
  自宋以后,明清文献多征引《水经注》中有关韩信台的记载,沿袭旧说。明人陈禹谟《骈志》卷十一《己部上》“樊哙台、韩信台”载:“ 《水经注》:壻水径樊哙台南,台高五六丈,上容百许人。又壻水北有韩信台,高十余丈,上容百许人。”[11]再如明末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六《陕西》“汉中府城固县”载:“樊哙台。在县北五里。《水经注》:‘壻水径樊哙台南,台高五六丈,上容百许人;又东南径城固城北,水北有韩信台,高十余丈,上亦容百许人,即高祖置坛拜信处。’”[12]
  入清以后,嘉慶《大清一统志》依然沿袭《水经注》乃至唐宋明以来的成说,并无变化。卷二三八《汉中府》“古迹”载:“韩信坛,在城固县北。《水经注》:‘大城固北临壻水,水北有韩信台,高十余丈,上容百许人。相传高祖斋七日,置坛设九宾以礼拜信也。”[13]
  以上可见拜将坛城固说多沿袭《水经注》,而没有提到其他史料,而《水经注》记载拜将坛的具体位置时也只用了“相传”,所以其并不具有确定性。
  三、拜将坛南郑说
  北宋以前,关于韩信拜将的具体地点仅一种记载,即在城固县。但自北宋以后,出现了第二种说法:拜将坛遗址在兴元府南郑县。   北宋初年编纂成书的《太平寰宇记》卷一三三《山南西道一》首次将“拜将坛”记在“兴元府南郑县”下:“拜将坛。汉高祖初为汉王,欲东下,拜韩信为将,因筑此坛受命。”[14]至此之后,南郑说成为明清以来较为流行的说法,且吟咏南郑拜将坛的诗文不断涌现。
  明正统年间李贤主持编纂的《大明一统志》卷三十四“汉中府·古迹”记载:“拜将坛,在府城内西南。汉高祖拜韩信为大将处,遗址尚存。宋张少愚诗:汉用亡臣策,登坛授钺时,须知数仞土,曾立太平基。”[15]张少愚诗初见《舆地纪胜》,但《舆地纪胜》指韩信拜将遗址在城固县。同样是征引张少愚诗,但拜将原址的认定已然发生了变化。
  明人康海《拜将坛记》记载:“汉中故有高帝拜将坛,在郡城南外附城堑,实淮阴侯决策之地也。” [16]靳学颜《登坛赋》有“小序”亦云:“汉南郭外有土一篑,云是淮阴拜将坛也。”[17]陆应阳《广舆记》卷八《陕西》“汉中府古迹”载:“拜将坛,府城内。汉为韩信筑。”[18]
  由此可见,虽然明代文献一直存在拜将坛城固说与南郑说并存的问题,但南郑说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为了弥合拜将坛分属两地的矛盾说法。地方志书往往对旧说逐步修正,如明嘉靖《汉中府志》卷十《丛纪·古迹》“城固县”载:“韩信台,东五里。汉将韩信所筑。”把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将,改为韩信筑台。这一说法直接影响到了明末清初大学问家顾炎武。顾炎武在《肇域志》“汉中府城固县”载:“韩信台,在县东五里。韩信所筑。”[19]“南郑县”又云:“拜将坛,在城内南。汉高祖拜韩信为大将军处,故址尚存。” [20]顾炎武所指城固韩信台为韩信所筑,南郑拜将坛则是韩信拜将之处。
  入清以后,拜将坛南郑说逐渐得到认同,而城固说渐渐不为人所知。即使毕沅在《关中胜迹图志》中将《太平寰宇记》有关南郑县拜将坛的内容,移至“韩信台”之下,征引《水经注》,再度明确指出韩信台“在城固县东六里”的正统地位。[21]也没能改变后世对拜将坛在南郑县的基本认知。
  四、试析拜将坛“位移”原因
  拜将坛位置随时间推移,从城固县“位移”到了为人熟知的南郑县今址,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三点:
  其一,由于年代久远,拜将坛的原始坐标并不是非常明确,在今人所见的汉代文献中确实没有明确的记载。这就为后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其二,城固的韩信拜将遗址,一直被称为“韩信台”,《水经注》也仅说“相传”云云;而韩信台又与樊哙台相对,樊哙台是樊哙所筑,那么,韩信台也会被认为应该是韩信所筑,这就与韩信拜将的说法越走越远了。而且刘邦封坛拜将之隆重,怎可能让下属将士修筑同等规格的“台”。这些疑点为南郑说提供了一些可信的依据。
  其三,刘邦被封汉王,都南郑,南郑具有封坛拜将的地理政治优势。自唐宋代以来,汉中的地理位置愈发重要,无论是唐宋兴元府的设置,还是明清的汉中府,汉中一直是连接关中与蜀地的交通枢纽、军事重镇。
  官员学者、文人墨客甚至贩夫走卒往来蜀道,至汉中必然想到刘邦在此奠定帝业、韩信在此拜将的千古往事,凭吊古迹,抒发怀古之情自然不可或缺。南郑县与汉中府同城,既然可以就近怀古,何必要去稍远的城固呢。汉中城南门城堑外的拜将坛正好满足了这一现实需求。南郑县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底蕴使拜将坛南郑县说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同。
  参考文献:
  [1][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4.
  [3]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11.
  [5]郦道元著,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7.
  [6]岑参.岑嘉州诗卷五[M].四部丛刊景明正德本.
  [7]欧阳忞.舆地广记[M].北京:国家图书馆,2017.
  [8][9]王象之.舆地纪胜[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0]王应麟撰,张保见校注.通鉴地理通释校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11]陈禹谟.骈志[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12]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3]穆彰阿撰.嘉庆大清一统志[M].张元济编:四部丛刊续编.上海涵芬楼景印清史馆藏进呈写本.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0.
  [14]乐史撰,王文楚点校.太平寰宇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5]李贤.大明一統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16]康海著,金宁芬校点考释.对山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17]靳学颜.靳两城先生集[M].济南:齐鲁书社,1997.
  [18]陆应阳.广舆记[M].济南:齐鲁书社,1997.
  [19][20]顾炎武撰,谭其骧,王文楚,朱惠荣等校点.肇域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21]毕沅撰,张沛校点.关中胜迹图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 漫漫历史长河中,种族压迫一直笼罩在美国非裔人民的生活当中。作为描写美国非裔人民生活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托尼·莫里森同样也用其极其细腻的笔触将种族主义对美国非裔人民生活的影响写进《秀拉》这一小说中。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出发,从小说中白人社会对生活在“底层”人民的居住地压迫、“身份”构建压迫、权力压迫以及思想压迫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小说《秀拉》中所体现的种族压迫,强调种族压迫给美国非裔人
期刊
【摘要】 何为美?或许是在说一朵绽放的花儿,一朵缓缓飘动的白云,一座秀美的山川,一片茂密的树林,美从来都是无处不在的。关于什么是美的问题,连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也只能说“美是难的”。但我们对美的探索从不停歇,朱光潜在《谈美》中十分认同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的“至高的美在无所为而为的玩索”,①本文通过对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分析,体会“无所为而为”的美学精神内涵,为艺术活动的美学自律提供參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路易斯·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1954—)是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运动第二次浪潮的杰出代表。目前,对于《拉罗斯》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创伤与修复式正义,本文从性别空间视角出发,解读《拉罗斯》中印第安女性的生存现状,男权社会通过规训空间和身体暴力压迫女性他者,女性通过解放身体对抗男性话语霸权,重塑了女性话语权力。  【关键词】 《拉罗斯》;性别空间;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I71
期刊
【摘要】 朱光潜是中国著名美学家。《谈美》是朱光潜先生经典美学作品之一。本文在阅读与学习《谈美》的基础上,对美进行探索和分析,主要内容为对美的认识与思考,以及从此书中感受的经典力量与朱光潜先生的治学精神,并交流分享朱光潜先生与《谈美》其书其人,美美与共。  【关键词】 朱光潜;《谈美》;美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3-
期刊
【摘要】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以下简称《泰》),通常被认为是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一部英式复仇悲剧。作为莎翁的处女作,《泰》难免存在着人物形象较扁平单薄、情节上过于追求血腥猎奇而解构崇高以及环境构造稍显简陋等问题,但从其极高的完成度、犀利的對白和对于怪诞美感的恰当运用中已经可以捕捉到莎士比亚年轻时代的思想光辉。英国文艺复兴研究专家蒂利亚德女士认为,“这部戏剧具有《错误的喜剧》一样的总体优点:有学院
期刊
【摘要】 意境这一概念在中国文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理论教材在多次修订改版中逐渐加深了对意境概念的阐释,由于不同编者对意境的理解、界定各有不同,所以意境在不同版本教材中的概念阐释有所差异。本文将在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发行的文学理论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中意境概念的阐释进行进一步整理归纳。  【关键词】 意境;教材;文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派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崇尚艺术至上,以人性本能产生的快感与美感作为创作源泉。在谷崎润一郎所著的小说里,题材往往体现着怪诞之美,具有别具一格的新颖感。著名作品《麒麟》《吉野葛》《梦浮桥》等体现了浓厚的女性崇拜思想与恋母情结。本文将通过研究其所著作品,对其中表现的恋母情结做出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爱欲;谷崎文学;恋母;因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I313 【文
期刊
【摘要】 在宋代词人中,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的词在思想内容上和词风上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思想积极向上,主要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闺中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丈夫别离时的愁闷心情,具有流丽明快的风格特色。南渡后,面对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倍感身世的凄凉,李清照开始关注社会现实,这时词风变得沉郁悲苦。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变化对创作风格的影
期刊
【摘要】 洋务思潮,产生于内外交困之中,发展于自强求富之上,集中体现了洋务派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实践探索,凸显了洋务派的实用倾向,包含着救国救民的思想,对于当时中国早期近代化以及现今中国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洋务思潮;经世致用;早期近代化  【中图分类号】D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3-0045-03  “洋务
期刊
【摘要】 本文以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拟从主人公阿曼达和汤姆这对生理上的“母与子”和心理上的“妇与夫”的双重关系入手,试解读二人的复杂关系,并探寻其背后的文化和遗传因素,以及由此给母子二人带来的影响。以期可以丰富学界对《玻璃动物园》的研究,为美国戏剧在中国传播的研究贡献力量。  【关键词】 《玻璃动物园》;阿曼达;汤姆;母子“双重”关系  【中图分类号】I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