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与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相关性研究

来源 :介入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gramdownl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iMap-血管内超声(IVUS)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EATV)与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筛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完成iMap-IVUS分析的ACS患者8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心脏CTA检查,测算EATV.根据EATV水平将患者分为高水平组(H组,≥86 cm3,n=47)和低水平组(L组,<86 cm3,n=4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AG和iMap-IVUS影像学结果.结果 H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酐(Cr)、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均高于L组(P<0.05);冠状动脉斑块含钙化成分明显少于L组(P=0.002),坏死核心明显多于L组(P=0.007),且薄纤维帽斑块(TCFA)发生率显著高于L组(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EATV(OR=2.465,95%CI=1.35~4.50,P=0.002)是TCFA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iMap-IVUS分析证实,ACS患者EATV升高与易损斑块有良好相关性,可作为预测TCFA的潜在标志物.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结合被动抬腿试验(PLR)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观察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四科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36例,置入锁骨下静脉导管后,先进行PLR,再行容量负荷试验(VE).研究过程采用CNAP监测,每个试验前后均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量(CO)及脉压变异度(PPV),记录PLR前后CO的变化率(ΔCOPLR)及VE前后CO的变化率(ΔCOVE).将ΔCOVE≥15%
下腰痛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椎间盘退变(IDD)是引发腰痛的最主要原因,然而IDD的分子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基质细胞源性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在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高表达,被认为可介导IDD的发生和发展,如间盘血管再生、炎症反应、基质细胞代谢、细胞凋亡等病理过程,近年来还被应用于椎间盘再生等组织工程研究中.因此,积极探索SDF-1/CXCR4在IDD中的作用对于阐明IDD的分子机制及探寻治疗IDD的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近年来SDF-1/CXCR4在IDD及椎间盘再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
目的 分析男性不育症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生殖中心就诊的550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其中无精子症187例,少精子症363例(极严重90例、严重101例、轻中度172例).同时纳入健康男性246名作为对照.对所有男性进行染色体核型及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分析精子浓度与染色体核型、Y染色体微缺失的关系.对其中156例无精子症、70例极严重少精子症、75例严重少精子症及75例正常男性进行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
脓毒症发生时肺毛细血管内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富含蛋白质的渗出液破坏肺上皮细胞屏障并在肺泡内积聚,使有效通气减少,导致顽固性低氧血症,此即急性肺损伤.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是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见病,其住院花费大,病死率高,是危重症疾病研究的重点.该文主要从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血管内皮损伤机制、肺泡上皮损伤机制、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及保护肺泡上皮并促进修复四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热射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热应激的作用下,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导致内毒素入血,其继发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热射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热射病一旦发病,进展迅速且致死率高,但与其他危重病不同的是,热射病是可预防的.国内外文献报道,膳食补充剂在热射病中有着保护肠道屏障、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膳食补充剂对热射病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热射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全球最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之一,国内外大量研究现已发现200多种HPV型别.9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场2021 HPV科普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会上,与会专家介绍了HPV流行病学、主要临床表现和一级预防措施等,与会学者强调目前感染HPV后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也没有治疗性疫苗,虽然90%的人群的可以通过自身免疫清除HPV,但仍约有10%的HPV感染者无法清除病毒并可导致多种HPV感染相关疾病,因此做好HPV感染预防非常重要.
期刊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结肠炎奇效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相关通路,探讨该方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全方化学成分为基础,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化学专业数据库和Swiss ADME数据库寻找并筛选其作用靶点,从DiGSeE和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UC相关靶标,取二者交集得“药物-疾病”交集靶标;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构建“药物-疾病-靶标”网络,基于网络节点拓扑特征筛选核心靶点;采用DAVID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SL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介素
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产妇应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效果、产程与应激反应.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诊治100例无痛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研究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应激反应及产程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共识提出创伤性盆腔出血的诊治流程,阐述创伤性盆腔出血的急救处置、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对介入治疗创伤性盆腔出血的适应证、禁忌证、方法选择和具体操作步骤、并发症防治等进行归纳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