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于课内,决胜于课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bb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教学内容,以课堂为教学场所,培养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活动和过程。课堂教学上既传授语言知识又训练语言技能,既传授语用规则又训练言语能力,目的是指导第二语言习得者在课外实际交流中语言运用不但合乎语法,而且恰当得体。因此课堂教学的情景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和需要,课堂教学的方法要注重启发和探究,课堂教学的内容要结合文化和国情,只有精心运筹于课内,才能真正决胜于课外。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课堂教学 语言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44-02
  吕必松先生曾援引西方学者的观点,认为第二语言是指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外国留学生在华期间学习并使用汉语,而且处在汉语环境中,因而汉语就是他们的第二语言。[1]一般来说,语言学习有两种环境:目的语环境和非目的语环境,前者是第二语言教学环境,后者是外语教学环境。针对来华留学生开展的对外汉语教学是在目的语环境中把汉语作为外语而进行的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其优势在于汉语言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尽快学以致用。
  第二语言教学走过了众多教学法流派此生彼长的历程,从教学目的来看,早期的语言教学是把语言作为一种知识来传授,强调语言知识的重要性。但转换生成语法创始人乔姆斯基(Noam.Chomsky)提出,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并非同一个概念,学习者虽精通语言,却无法准确输出语言,语言教学应着力于挖掘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并发展其认知技能,因而上世纪60年代,语言教学的总体目标转向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培养,强调语言的结构与功能。可是长期的语言教学与实践,人们又发现仅有语言技能是不够的,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有效沟通,受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启发,70年代起,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逐渐发展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最高目标。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同样经历了上述几个阶段,从语言知识讲授和语言技能训练,进而转移到交际能力培养的轨道上,遵循“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强调语言教学不仅要注意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要求学习者能将课内所学迁移到课外情境中去;不仅要求学习者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而且还要说得恰当得体。
  交际能力是在交际和交际训练的过程中获得的,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D.Krashen)在其“习得-学得假说”中认为第二语言能力的获得有两条途径,一条为“语言习得”,是课外通过与说本族语者的交往自然而然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另一条是“语言学习”,通过课内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前者是无意识的、非正式的,后者是有意识的、正式的。但克拉申同时指出语言使用者必须具有关注语言形式的意识,掌握所学语言的基本语法知识和语用规则,否则即使在实际交流中有时间思考并纠错,其语言知识也起不到监检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习得”和“学得”是相辅相成的,两者虽然作用不同,但重要性均不可忽视。如果“习得”对应的是“交际”,是课外的语言获得和实践,那么“学得”则是“交际训练”,是课堂教学的环节,既传授语言知识又训练语言技能,既传授语用规则又训练言语能力,为第二语言习得者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把关,课内学习是手段,课外交际是目标,课内学习最终是为了课外的运用,何况,学会一种知识要经过感知、理解、记忆、巩固和运用等几个过程,要完成这几个过程离不开课堂教学。既然如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就要确保这个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所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要为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服务,只有运筹好课堂教学之帷幄,才能决胜于课外交际之千里。
  一、课堂教学情景要贴近学生和实际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是在课内创设更加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去进行交际。如果对外汉语的教学材料确实是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设定的,就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而留学生一旦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实际的语境中,就会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必然会有表达的强烈要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最大程度地被调动起来,而且大量创设和模拟接近真实的场景,最符合课堂教学交际性原则。因此,对外汉语教师要精心准备输入的语言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来设计场景、演示实物、组织表演,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和顿悟。如留学生大多对学校周围店铺内的小吃非常感兴趣,但琳琅满目的食材和五花八门的名称以及各种各样的烹饪方法又令他们望而却步,个别学生甚至有过尴尬的经历,此时教师应该及时还原当时的场景,甚至现场教学,通过真实有效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纠正语言迁移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同时在了解各国留学生不同饮食习惯的基础上,介绍一些适合学生口味的中国美食,并以此为交际任务,鼓励学生将课内所学运用到生活的实际中去,通过不断检验和反复修正,将抽象的语言知识内化和吸收。
  尽管如此,课堂教学中输入的语言材料不但要丰富具体,还要接近学生的水平而且是可理解的。克拉申在其著名的“输入假设”理论中采用“i+1”的公式来阐述这一问题,语言习得者现有水平为“i”,“1”代表两者之间的差距,语言输入的难度只要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i”,学习者为了习得新输入的语言信息,通过对比、分析、假设和检验假设,理解了信息输入中难以理解的成分,使交际能力得以发展。为此,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照相、录音和录像等方式,把生活中的场景或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教师经过甄选后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由于其难度一定是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学生的关注度就会很高,如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语言规律和文化现象,那么这种交际训练就能形成有效的学习,从而为学生课外的交际打下基础、建立信心。   二、课堂教学方法要注重启发和探究
  培养外国留学生汉语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不是以学生学会了多少词汇、掌握了多少语法规则为标准的,而是看他们能否熟练地运用汉语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用汉语来完成各种交际任务。尤为重要的是,汉语学习者是否掌握了自己日后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方法和技巧,也就是“学习策略”,因为良好的学习策略对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况且,语言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教师要尽其所能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不在指导状态下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知道通过何种途径,采取何种方法可以达到问题的顺利圆满的解决。这样,经过课堂教学长期的熏陶和感染,学生具备了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即使将来离开学校,也能成为课堂外自觉的、持续的语言学习者。
  正因为如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要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方法,一方面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方面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寻求解决的方法。比如“把”字句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语义的多样性和语用的难以确定性,学生在具体表达时难免会受到其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显得力不从心。对“把钥匙给他送去”、“把空调打开”之类表示事物位移、动作结果的句子,学生尚能理解和使用,但一些表示认同、改变或心理感受的“把”字句,诸如“我错把他当成你男朋友了”、“那份真情终于把她冰冷的心融化了”、“孩子的话把当父亲的气得够呛”,学生即使听得懂、看得会,也不敢贸然使用。对此,教师要认真分析不同语言背景的学生可能产生偏误的原因,然后将各种“把”字句按难易程度进行分类,组织一项学生感兴趣的动手或动脑的活动,如剪纸、包饺子、布置教室、玩七巧板等等,让学生相互合作和评价,用“把”字句叙述整个过程,再引导学生用“把大家忙坏了”、“把同学们逗乐了”等表达行为结果,用“把我高兴坏了”、“把我累惨了”等表达自己的感受,反复给以语义和语用上的指导和操练,体会所表达的感情和心理,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和探究,教会学生准确和恰当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自我纠错的能力,让他们在课外的实际交往中运用自如,切实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课堂教学内容要结合文化和国情
  语言是记录和传播文化的主要工具,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都会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上体现出来。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是为了运用这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缺乏对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的了解,不但不能理解语言本身,还导致了交际过程中形成障碍,难以实现有效沟通,可见学习语言离不开对其所承载的文化的了解。“由于学习者母语的社会历史及其文化背景与目的语的社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学习者无论从事哪种与目的语相关的交际活动,都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2]对外汉语教师要树立跨文化教学的意识,熟悉和了解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学生的文化背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跨文化的交际训练,培养学生跨文化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首先要解决的是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文化冲突的问题,既然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和生活,文化的适应性问题不可避免,汉语教学就应该直面这种跨文化的冲突,课堂教学可以创设各种情景,设置各种冲突,让学生对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可能出现的摩擦有所准备。倘若课堂讨论的话题是“送礼”,我们可以将其细分为生日赴宴、探望病人、参加婚礼等几个不同的主题展开讨论。以参加一位中国同学的生日宴会为例,教师事先准备一些礼品,将雨伞、菊花、剪刀、手帕、鞋子、闹钟等中国人普遍忌讳的物品掺杂其中,同时也可以把个别数量为单数或颜色为白色、黑色的物品摆放其中,然后请每位同学们挑选一件礼品赴宴,教师再根据学生所挑选的礼物逐一介绍中国人送礼的禁忌,如“伞”同“散”,“送钟”与“送终”谐音,“剪刀”有“一刀两断”之意,“菊花”一般用于丧礼,“手帕”使人联想到泪水,至于“鞋子”,中国人最怕暗中遭人打击、报复的“穿小鞋”。另外,中国人在过节、结婚、庆生等喜庆的日子里,送礼喜欢双数,颜色尽量避开黑色和白色,如此等等,这些在数字、颜色中所体现出的中国人的喜好和交往礼节,都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有意识的呈现出来。当然,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袤,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教师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外国留学生居住地的风土人情,便于外国留学生在当地的生活和交往。
  四、结语
  高校来华学习的留学生大多是成年人,虽然使用汉语的熟练程度不高,但是他们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心智成熟,思维能力强,而且比较自律。教师要尊重和关心每一个留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用平等交流、共同探讨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成年人更容易产生畏难、焦虑的情绪,受挫后自信心不足,因而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师要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平息学生的紧张心理,课上和课下跟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亦师亦友的关系容易形成良好的互动。
  总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并精心打造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得对外汉语教学更加符合第二语言学习的规律,让来华留学生经过课堂教学的洗礼,走向课外的脚步更加扎实和稳健。
  参考文献:
  [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M].北京: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审查委员会,1996.
  [2]李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5):87-93.
  [3]姜丽萍.对外汉语教学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4]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5]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与造船技术不断突破及人们对船舶舒适度需求的日益提高,船舶舱室噪声控制等技术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广泛关注。明确不同参数对船舶舱室噪声的影响,对舱室噪声预报控制、提高船舶质量、降低造船成本等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本文使用统计能量法,完成了不同单参数控制及多参数控制下对象船体各部分舱室噪声的预报与分析工作。以对象船体CAD图纸为建模蓝本基于统计能量法利用VA One软件建立全船统计能量模型,采用三段式舱室噪声预报方案,分别研究了激励载荷施加形式、船体板结构形式以及声腔子系统形式
构建高精度的海底地形图是帮助人类了解海洋开发海洋的重要手段,水下机器人则是获取海底地形的重要工具。而现有的水下机器人导航方式中,惯性导航会产生持续的累积误差,声学导航包括长基线、短基线等方式均需要提前布放声学信标,地形匹配导航可以完成精确制导但需已知先验地图,故水下机器人在未知海域的定位问题就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水下机器人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作为一种水下机器人导航方式,相比惯性导航、声学导航等导航方式具有不需要卫星信号修正
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 Zhu L.Yang& T.H.Li是广东省蘑菇中毒致死事件的“头号杀手”,其所含环肽毒素既具强致死性,又有广阔应用前景,是医药业寻找新药物的重要资源。已有研究表明,脯氨酰寡聚酶(POP)是鹅膏肽类毒素生物合成过程中一种关键酶,但目前对该酶基因的研究很少,尤其是对我国剧毒鹅膏菌POP基因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以我国特有的剧毒鹅膏种类-致命鹅膏为材料首次克隆和分析了其脯氨酰寡聚酶基因POPA和POPB基因全长序列,并将其分别命名为AePOPA和AePO
【摘要】为了深入推进学校特色工作,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效率,我们在积极思考学校特色课程如何更好地为德育服务,让“阳光呼拉圈”运动不仅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还能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  【关键词】特色课程 德育 阳光呼啦圈 现状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78-01  一、形成背景  为了深入推进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70-01  关注社会热点,凸显时代气息;背景材料贴近生活、实际;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着重阅读材料、提炼信息,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这是近几年政治试题的总体特点。依据这些试题特点,我对高三的政治复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研究,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考试说明》是我们复习的方向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55-01  在《差异教学策略》这本书的封面有这样一段话:“差异教学追求的价值不是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而是每个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是全体学生都接受有效的高质量的教育,追求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机会均等。”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就像一阵新鲜的海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像一名年轻的开拓者,不时地带给我们神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84-02  审视我们的语文试卷,无论是小学一年级还是高考的试卷,其中都会有一项试题——阅读理解,这一题也是出错率最高的。通常一篇二三百字左右的阅读短文,引不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看一看,想一想,写一点罢了。这种情况,显而易见地暴露出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目前的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农村的英语教学比城市的英语教学都要滞后,乏味。英语课堂上气氛沉闷课堂效率低下。如何提高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了农村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论述的是笔者对提高课堂趣味性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农村 英语课堂 气氛沉闷 提高课堂效率和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
期刊
【摘要】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反复修改乃至重写才能写成。多和学生交流,运用学生喜欢的语言、方式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感觉要写出好作文并不难。作文的进行要纵向比而不横向比,只比谁比原来有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快乐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我能,我行,我进步,我快乐”。  【关键词】兴趣 文章不厌百回改 佳作应要多锤炼 在评价中体验作文的乐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作者立足农村作文教学实际,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有效尝试,一是帮助学生消除写作的心理障碍,通过外在的“亲历式”活动体验,鼓励其大胆体验生活,激发写作兴趣;二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感悟生活,通过内在的“假想式”心理体验,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让真实的生活走进学生的习作。三是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启动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情商,补充或激发学生在原有生活经历基础之上的心理体验,培养其较高的“同理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