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13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各级监管机构,抓住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要求,严查资金脱实向虚在金融体系空转的行为,严查“阳奉阴违”或选择性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监管要求的行为。
银监会表示,2018年将重点围绕8个方面、22个要点继续开展整治银行业乱象的工作,包括:违反宏观調控政策、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产品风险、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当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违法违规展业等。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银行业将对“三三四十”的查处情况进行评估整改,同时结合新的“八乱象”边排查边整改,贯穿全年。在2018年年中、年末,银行业机构需提交排查整改的工作报告。“要把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作为一项常态化的重点工作,将整治乱象转化为内控管理自觉行为,真正敬畏规则、合规经营。”银监会要求,“对督导发现存在不重视、行动慢、落实差,甚至搞形式主义等情况,要严肃通报、追责问责。”
在十九大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开放日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过去5年来,中国银行业已经成长为全世界最大的银行体系,要坚决抵御和化解新形势下的金融风险,要进一步深化银行业的改革开放。“可以说,银行业资金脱实向虚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还需继续加大整治力度。”
“三三四十”大检查收官
“强监管、强问责”是银监会贯穿2017年全年的工作基调,随着郭树清去年2月接任银监会主席以来,银监会接连发文,在银行业掀起了一场监管风暴。
针对银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2015年开展“两加强,两遏制”的基础上,银监会在2017年初陆续开展“三三四十”(“三违反”指违法、违规、违章;“三套利”指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四不当”指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十乱象”指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及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行为、行业廉洁风险、监管履职、内外勾结违法、涉及非法金融活动10个方面市场乱象)等专项治理行动。
至2017年12月,银监会于当年3月末启动的“三三四十”大检查收官,查出问题5.97万个,涉及金额17.65万亿元。其中,各级监管机构分别检查发现“三违反”问题11534个,涉及金额4.15万亿元;发现“三套利”问题4060个,涉及金额3.78万亿元;发现“四不当”问题1.28万个,涉及业务金额6.16万亿元;发现“十乱象”问题3.13万个,涉及金额3.56万亿元。
2017年银监会行政处罚金额及责任人均创下历史纪录:一年来,银监系统做出行政处罚决定3452件,罚没29.32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547名,270名相关责任人取消一定期限直至终身银行从业和高管任职资格。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末,商业银行同业资产、同业负债自2010年来首次收缩,余额分别比年初减少2.8万亿元和8306亿元,挤压出了银行业虚增的泡沫。与此同时,2017年前11个月银行理财产品增速有所放缓,其中同业理财累计净减3万亿元;理财中的委外投资较年初减少588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委托贷款中的“金融机构委托贷款”同比少增889亿元,表外业务增速由过去的逾50%降到19%。
“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等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不规范行为,已经得到了初步遏制。”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在2017年年底的发布会上表示。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刚表示,宏观层面上,过去金融市场风险积累并有所显现,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引发资产泡沫,市场流动性紧张、股市波动、债市波动等风险引发高度关注;从实体层面来看,2016年下半年开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实体经济增长企稳,经济工作的中心从原来的稳增长逐步转移到防风险方面。在这种背景下,“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成为监管工作重要内容,银监会通过“三三四十”专项整顿在短期内将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化解。
监管直指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从去年一年查处的问题来看,同业业务异化、表外业务繁荣,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银行体系发展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突出表现在部分银行体系资金空转、层层嵌套规避监管投向限制性行业和领域,跨市场、跨业务交叉风险隐患较高等方面。尤其是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的资金,存在严重脱实向虚,链条层层叠加延长的问题。
郭树清指出,之所以确定同业、理财、表外这3个重点领域作为整治对象,是因为这3个领域覆盖了比较突出的风险点,同时还有与其相关的操作性风险。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检查“三套利”的过程中,发现监管套利突出表现在同业、理财、资管业务、银信合作、部分表外业务等跨市场、跨行业交叉性金融业务中。具体而言,一是规避监管指标约束套利问题比较突出,二是违反宏观调控和风险管理政策进行套利。其中,银行通过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向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及“两高一剩”等行业“输血”的现象比较严重。
此外,银监会还发现,资金在银行体系内循环,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所弱化,利用关联关系进行变相利益输送,来调节财务或调节报表的问题严重。其中,违规向关联方授信、转移资产或提供其他服务,涉及金额 801.57亿元;违反或规避并表管理规定,金额41.75亿元。
根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不当交易涉及金额占比占到了“四不当”的96%,以同业、理财、信托为主。在这些不当交易中,同业问题主要集中于同业投资,主体为特定目的载体(SPV)投资,在同业业务发现问题涉及的金额和笔数中占比均在50%左右;理财问题主要是违规开展资金池运作模式,在理财产品之间相互交易、相互调节收益。 银监会相关人士还透露,部分银行通过以短补长的方式,滚动募集中短期产品来对接非标或长期持有的债券资产,形成期限错配、潜在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总体可控,但由于多种原因,仍然处于风险易发多发期。”郭树清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訪时表示,目前影子银行存量依然较高,违法违规金融行为还时有发生,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不健康现象和国际上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对金融体系形成冲击。由此构成的“灰犀牛”和“黑天鹅”隐患威胁着我国的金融稳定。
政府部门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决心,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可见一斑。两天之内,银监会连续下发3份文件,直指商业银行公司股份治理、委托贷款和大额风险暴露。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对于大部分商业银行来说,这一年来,面对监管层的“急风骤雨”,不少银行已经在逐渐缩减表外业务。其中,最难减,也是银行最不愿意减的,就是银行理财。
央行在答记者问中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中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高达102.1万亿元;其中,银行表内、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分别为5.9万亿元、23.1万亿元。中金公司固收团队的研报指出,银行理财及其委外资金已经成为过去几年债市最大的需求力量。在业内看来,未来随着资管新规的正式落地,银行理财将迎来变局。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银监会2018年重点关注的8个方面,继续对银行开展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作出了要求。银监会提出,不得以信贷资产或资管产品为基础资产,通过特定目的载体以打包、分层、份额化销售等方式,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以外的场所发行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实现资产非洁净出表并减少资本计提等。这意味着银行资产借私募ABS出表的做法被叫停。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刚认为,从监管政策来看,2017年的专项治理重点剑指资金空转,2018年银行需要进一步调整经营模式,逐步打消不符合实体经济的过度扩张的想法。
金融反腐再升级
就在刚刚过去的年尾,全国股份制银行恒丰银行董事长蔡国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被免职。据记者了解,蔡国华被免职与2016年恒丰银行高管私分公款、违规股权运作有关。
恒丰银行2016年年报显示,其不良资产超过800亿元。据报道,该行总资产1.42万亿元,实际贷款仅5119亿元,大量资产靠同业资产的空转虚增,核心存款严重不足。2017年,恒丰银行宁波、重庆、青岛、杭州、烟台分行均因违规票据业务被处罚。
恒丰银行出事暴露出了中国银行业快速发展下隐藏的问题。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从2007年末的54.1万亿元增至2017年11月末的244万亿元,在年近17%的增速下,各种新兴的资管乱象演变为利益输送的隐蔽渠道。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发布的2017年银行家调查报告称,近七成银行家认为信贷类业务是案件风险排查的首要关注点。
1月13日,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其中,金融信贷作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之一,被首次列举出来。
银行存在的腐败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2017年至今,已经有多名银行高管甚至一把手因贪腐问题落马,包括交通银行原首席风险官杨东平、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原行长李昌军、江苏银行原党委书记王建华、内蒙古银行原副行长延城、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李志刚、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理事长万仁礼、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理事长雷志强、凉山州商业银行原董事长郝卫宁等。
近期出台的《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直指商业银行股东乱象,将股东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合并计算等,提出银行股东入股数量限制采用“两参或一控”原则,并明确银监会延伸调查权,建立了从股东、商业银行到监管部门的“三位一体”的穿透监管框架。
此外,银监会系统中的“害群之马”也被陆续查处。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银监会党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窦仁政、银行业协会原党委书记王岩岫、辽宁银监局原局长李林、河南南阳银监分局原局长姜凤黎等官员都相继被查。
2017年9月末,70后反腐干将李欣然出任中央纪委驻银监会纪检组组长、银监会党委委员。简历显示,李欣然在中央纪委系统内部工作了22年,从中央纪委研究室干部做到了中央纪委第七纪检室主任。
业内猜测,银行业的金融反腐将会再次升级。
银监会表示,2018年将重点围绕8个方面、22个要点继续开展整治银行业乱象的工作,包括:违反宏观調控政策、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产品风险、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当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违法违规展业等。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银行业将对“三三四十”的查处情况进行评估整改,同时结合新的“八乱象”边排查边整改,贯穿全年。在2018年年中、年末,银行业机构需提交排查整改的工作报告。“要把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作为一项常态化的重点工作,将整治乱象转化为内控管理自觉行为,真正敬畏规则、合规经营。”银监会要求,“对督导发现存在不重视、行动慢、落实差,甚至搞形式主义等情况,要严肃通报、追责问责。”
在十九大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开放日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过去5年来,中国银行业已经成长为全世界最大的银行体系,要坚决抵御和化解新形势下的金融风险,要进一步深化银行业的改革开放。“可以说,银行业资金脱实向虚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还需继续加大整治力度。”
“三三四十”大检查收官
“强监管、强问责”是银监会贯穿2017年全年的工作基调,随着郭树清去年2月接任银监会主席以来,银监会接连发文,在银行业掀起了一场监管风暴。
针对银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2015年开展“两加强,两遏制”的基础上,银监会在2017年初陆续开展“三三四十”(“三违反”指违法、违规、违章;“三套利”指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四不当”指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十乱象”指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及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行为、行业廉洁风险、监管履职、内外勾结违法、涉及非法金融活动10个方面市场乱象)等专项治理行动。
至2017年12月,银监会于当年3月末启动的“三三四十”大检查收官,查出问题5.97万个,涉及金额17.65万亿元。其中,各级监管机构分别检查发现“三违反”问题11534个,涉及金额4.15万亿元;发现“三套利”问题4060个,涉及金额3.78万亿元;发现“四不当”问题1.28万个,涉及业务金额6.16万亿元;发现“十乱象”问题3.13万个,涉及金额3.56万亿元。
2017年银监会行政处罚金额及责任人均创下历史纪录:一年来,银监系统做出行政处罚决定3452件,罚没29.32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547名,270名相关责任人取消一定期限直至终身银行从业和高管任职资格。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末,商业银行同业资产、同业负债自2010年来首次收缩,余额分别比年初减少2.8万亿元和8306亿元,挤压出了银行业虚增的泡沫。与此同时,2017年前11个月银行理财产品增速有所放缓,其中同业理财累计净减3万亿元;理财中的委外投资较年初减少588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委托贷款中的“金融机构委托贷款”同比少增889亿元,表外业务增速由过去的逾50%降到19%。
“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等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不规范行为,已经得到了初步遏制。”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在2017年年底的发布会上表示。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刚表示,宏观层面上,过去金融市场风险积累并有所显现,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引发资产泡沫,市场流动性紧张、股市波动、债市波动等风险引发高度关注;从实体层面来看,2016年下半年开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实体经济增长企稳,经济工作的中心从原来的稳增长逐步转移到防风险方面。在这种背景下,“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成为监管工作重要内容,银监会通过“三三四十”专项整顿在短期内将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化解。
监管直指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从去年一年查处的问题来看,同业业务异化、表外业务繁荣,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银行体系发展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突出表现在部分银行体系资金空转、层层嵌套规避监管投向限制性行业和领域,跨市场、跨业务交叉风险隐患较高等方面。尤其是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的资金,存在严重脱实向虚,链条层层叠加延长的问题。
郭树清指出,之所以确定同业、理财、表外这3个重点领域作为整治对象,是因为这3个领域覆盖了比较突出的风险点,同时还有与其相关的操作性风险。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检查“三套利”的过程中,发现监管套利突出表现在同业、理财、资管业务、银信合作、部分表外业务等跨市场、跨行业交叉性金融业务中。具体而言,一是规避监管指标约束套利问题比较突出,二是违反宏观调控和风险管理政策进行套利。其中,银行通过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向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及“两高一剩”等行业“输血”的现象比较严重。
此外,银监会还发现,资金在银行体系内循环,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所弱化,利用关联关系进行变相利益输送,来调节财务或调节报表的问题严重。其中,违规向关联方授信、转移资产或提供其他服务,涉及金额 801.57亿元;违反或规避并表管理规定,金额41.75亿元。
根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不当交易涉及金额占比占到了“四不当”的96%,以同业、理财、信托为主。在这些不当交易中,同业问题主要集中于同业投资,主体为特定目的载体(SPV)投资,在同业业务发现问题涉及的金额和笔数中占比均在50%左右;理财问题主要是违规开展资金池运作模式,在理财产品之间相互交易、相互调节收益。 银监会相关人士还透露,部分银行通过以短补长的方式,滚动募集中短期产品来对接非标或长期持有的债券资产,形成期限错配、潜在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总体可控,但由于多种原因,仍然处于风险易发多发期。”郭树清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訪时表示,目前影子银行存量依然较高,违法违规金融行为还时有发生,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不健康现象和国际上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对金融体系形成冲击。由此构成的“灰犀牛”和“黑天鹅”隐患威胁着我国的金融稳定。
政府部门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决心,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可见一斑。两天之内,银监会连续下发3份文件,直指商业银行公司股份治理、委托贷款和大额风险暴露。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对于大部分商业银行来说,这一年来,面对监管层的“急风骤雨”,不少银行已经在逐渐缩减表外业务。其中,最难减,也是银行最不愿意减的,就是银行理财。
央行在答记者问中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中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高达102.1万亿元;其中,银行表内、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分别为5.9万亿元、23.1万亿元。中金公司固收团队的研报指出,银行理财及其委外资金已经成为过去几年债市最大的需求力量。在业内看来,未来随着资管新规的正式落地,银行理财将迎来变局。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银监会2018年重点关注的8个方面,继续对银行开展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作出了要求。银监会提出,不得以信贷资产或资管产品为基础资产,通过特定目的载体以打包、分层、份额化销售等方式,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以外的场所发行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实现资产非洁净出表并减少资本计提等。这意味着银行资产借私募ABS出表的做法被叫停。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刚认为,从监管政策来看,2017年的专项治理重点剑指资金空转,2018年银行需要进一步调整经营模式,逐步打消不符合实体经济的过度扩张的想法。
金融反腐再升级
就在刚刚过去的年尾,全国股份制银行恒丰银行董事长蔡国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被免职。据记者了解,蔡国华被免职与2016年恒丰银行高管私分公款、违规股权运作有关。
恒丰银行2016年年报显示,其不良资产超过800亿元。据报道,该行总资产1.42万亿元,实际贷款仅5119亿元,大量资产靠同业资产的空转虚增,核心存款严重不足。2017年,恒丰银行宁波、重庆、青岛、杭州、烟台分行均因违规票据业务被处罚。
恒丰银行出事暴露出了中国银行业快速发展下隐藏的问题。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从2007年末的54.1万亿元增至2017年11月末的244万亿元,在年近17%的增速下,各种新兴的资管乱象演变为利益输送的隐蔽渠道。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发布的2017年银行家调查报告称,近七成银行家认为信贷类业务是案件风险排查的首要关注点。
1月13日,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其中,金融信贷作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之一,被首次列举出来。
银行存在的腐败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2017年至今,已经有多名银行高管甚至一把手因贪腐问题落马,包括交通银行原首席风险官杨东平、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原行长李昌军、江苏银行原党委书记王建华、内蒙古银行原副行长延城、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李志刚、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理事长万仁礼、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理事长雷志强、凉山州商业银行原董事长郝卫宁等。
近期出台的《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直指商业银行股东乱象,将股东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合并计算等,提出银行股东入股数量限制采用“两参或一控”原则,并明确银监会延伸调查权,建立了从股东、商业银行到监管部门的“三位一体”的穿透监管框架。
此外,银监会系统中的“害群之马”也被陆续查处。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银监会党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窦仁政、银行业协会原党委书记王岩岫、辽宁银监局原局长李林、河南南阳银监分局原局长姜凤黎等官员都相继被查。
2017年9月末,70后反腐干将李欣然出任中央纪委驻银监会纪检组组长、银监会党委委员。简历显示,李欣然在中央纪委系统内部工作了22年,从中央纪委研究室干部做到了中央纪委第七纪检室主任。
业内猜测,银行业的金融反腐将会再次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