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在第二语言中的新词语教学探究

来源 :教育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汉语中的新词语大量出现,成为我们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新词语在当前使用的教材中涉及较少,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增强新词语的教学,实现教与学的与时俱进,使汉语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本文就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新词语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对教学中新词语选择的原则和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新词语:必要性:策略
  近年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方面飞速进步、发展,对外交流也不断加强,各个领域都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而这些变化,也在语言文化中得到了体现,那就是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并被人们广泛地使用,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吕叔湘先生的《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篇较早的研究汉语新词语的文章,他强调了研究新词新义的必要性。此后关于新词语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并得以完善。但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对新词语进行探讨和研究的成果却相对较少。如何发展、完善新词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1新词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1.1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王海霞《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原则探讨》一文中认为“新词语反映了社会文化生活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一个微观窗口。如果留学生完全不懂新词语,将会对他们的中文学习造成困难。”通过日常教学,以及课外统计和分析笔者发现,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北京语言大学的《发展汉语》和《汉语教程》两套教材中,涉及到的新词语数量十分有限,初级课本中几乎没有新词语,在中高级课本中新词语的数量也很少。而课本中的“新词语”,在不断涌现的新词语中,又显得相对陈旧甚至是过时。不难想象,汉语学习者想从课本中学到新词语是很难的。而笔者在日常教学工作和与学生的接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带着不解和困惑询问词语的意思。而在这些词语中,新词语占了很大的比例。例如曾有一个初级班的学生被中国朋友称赞“太给力了”,他不明白“给力”的意思,问老师,朋友“要给他什么”?这样的误解甚至是完全不明白新词语意义的例子不胜枚举。究其原因,学生生活在中国,除了课堂的课本学习以外,不可避免要进入社会,时时接触到更多的中国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被中国人所广泛使用的各类新词语,这些恰恰是课堂中没有涉及而学生自己也很难自然习得的,所以学生产生困惑和误解是必然的。这也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新词语的求知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新词语有着强烈的好奇和主观学习愿望,如果教师和课堂教学习惯性地一味忽视、回避这一问题,不但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还会让学生产生课堂所学和汉语交际实践脱节的挫败感,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因此虽然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新词语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其发挥的作用却是无法取代的,并且越来越体现出它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汉语教师必须真正充分认识到新词语教学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新词语教学,与时俱进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能够顺应时代发展和汉语国际推广的变化和要求,满足学生对新词语学习的需求,不断促进汉语作為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的完善和发展。
  1.2增强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
  在目前的汉语课堂教学中,课本涉及和教师所教授的词汇都是基础性词汇和一般性词汇,新词语较这些词汇来讲更为生动、活泼,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并且能够充分反映中国的时尚文化和社会热门话题,更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汉语学习者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汉语水平较低,词汇学习以基本词汇为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接触到的中国文化和事物也日益增多,而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学方式和基础词汇的学习方式已经相当熟悉,新鲜感逐渐消失,汉语学习进入倦怠期。此时非常需要有新鲜事物重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新词语教学就凸显出了它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新词语的介绍和讲授,将生活中时尚、前沿、热门的新词语语料有选择性地带入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与交际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主动探索和学习新词语的意识和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1.3扩大词汇量,提高学生汉语交际能力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沟通和交流。在语言学习中,词汇的掌握和运用对学习者来说意义重大。只有积累和掌握了大量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才能使得表达更加准确、清晰和完整,才能增进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新词语作为汉语词汇系统的新成员,它们的产生与出现的速度快、数量多,在日常生活和交际中出现的频率也相当高,所以汉语学习者掌握一定数量的新词语,无疑会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无形中拓展了视野,了解了更多的事物,从而在与中国学生进行沟通时增加话题,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提高自身的汉语交际能力。
  1.4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汉语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与变化的载体,包含的是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中国文化发展与变化的最好证明。同样,语言的变化也反映着文化的变迁,汉语新词语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而产生的,是某个时代特定的文化习惯的映射,它是语言的一部分,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词语就像时代的一面镜子,真实的映射了一些社会现象,例如“蚁族”一词出现于2009年,指拥有高学历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没有与其学历想对应的高收入,聚居在某个狭小的范围,像妈蚁一样生活,因此将这样的一类人形象的称为“蚁族”。这不仅仅是指称一类人的一个普通词汇,它也反映了中国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是对就业难这种社会现象形象而深刻的表达。对汉语学习来说,在学习语言时如果能够及时了解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了解其中所反映的中国的社会时尚和民俗风情,必然会帮助他们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新词语教学策略
  2.1关注新词语的产生和消亡
  要将新词语教学真正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首先汉语教师要时刻对不断产生的新词语保持敏锐的触觉和持续的关注,不但自身要及时了解新词语的产生过程,使用语境和方法,还要有意识地预测该词语的使用情况、流传时效,并对产生的新词语进行后续的关注和追踪。而并非一产生新词语,就急于教授给学生。如果是迅速降低热度、甚至逐渐消亡的新词语,是不适合教授给学生的。
  2.2根据新词语特点进行教学
  研究新词语的特点可以为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技巧的安排提供依据。本文提到新词语的特点有缩略词增多、词义扩大、术语泛化等。针对不同特点的新词语,可以根据其特性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加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对于词义扩大产生的新词语,可以采用以旧带新法进行教学;对于缩略、泛化的术语产生的新词语,可以用追根溯源法进行教学。值得注意的是,新词语的形成与演变往往经历复杂的过程,对新词语特点的单一划分容易走进以偏概全的误区。因此在新词语教学中,以旧带新法、追根溯源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2.3联系文化讲解新词语
  对汉语学习者而言,汉语词汇的文化含义常常会造成跨文化交际困难,由于历史、文化、审美等原因造成的文化差别,也是新词语教学中必须尽力解决的问题。联系文化讲解新词语,就是通过讲解词语的文化意义来解释词语的一种方法。所谓文化词语,杨德峰认为,“是指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词语,或与某种特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从字面上很难理解或者准确地理解它们的意思,换句话说,字面上的意思不是它们的真正的含义,要理解它们,必须结合一定的文化背景”。例如“凤凰男”是指出身贫寒,几经辛苦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生活并且事业上有所发展的男子。“凤凰男”是“鸡窝里飞出来的金凤凰”,“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吉祥富贵,飞黄騰达的含义。所以在解释“凤凰男”这个新词语意思时,“凤凰”这个词缀的文化含义讲解清楚以后,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凤凰男”的含义了。因此联系文化讲解新词语,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与文化有关的新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4结合语境进行讲解和练习
  人们对词语的理解离不开语境,在语境中进行新词语教学,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新词语教学中要注重语境教学。新词语的语境法教学,要求教师对汉语学习者的国别、身份、学识、修养等因素有着比较深刻的了解,同时教学时间、地点等因素也应该适当考虑进去,然后结合新词语的特征,设计出适合教学需要的情景语境。同时,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式,让学习者对学习的新词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总而言之,语境法就是通过把新词语放入上下文语境或者是情景语境中去,让学习者学习汉语新词语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运用语境法进行新词语教学时,应该选择与学习者生活贴近、简单易懂的方式去解释,这样更容易使学习者理解和接受。这种在具体语境中学习的方法,对于学生加深掌握新词语的用法和含义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3结语
  在汉语快速向世界传播的必然趋势下,本文针对汉语新词语不断涌现,而其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尚存在诸多问题的事实,提出了加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汉语新词语教学这一观点,由于笔者在新词语、新词语教学等方面的研究能力有限,因此本文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完整,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给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今推进小学体育创新性教学对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终身体育精神,提高课堂效率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剖析目前小学体育课堂中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出了关于小学体育创新性教学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新教学;问题;意义;策略  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担负的不仅是锻炼学生的体能素质,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科目。因此,实施创新性教学改变目前小学体育客场存在的普遍问题势在必行。笔者将对小学
期刊
摘要:应用型人才是在一定理论规范指导下的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实战”为依托。案例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实战”相近的实习氛围,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对于培养实践能力大有裨益。有效实施案例教学,关键是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性知识拓展。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案例教学;高校  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全
期刊
摘要:从中职机械专业来讲,掌握教材原理和动手实践能力同等重要。传统的教学手段枯燥乏味,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本文就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模具教学水平和质量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机械模具教学;中职机械工艺  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同时机械模具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也日渐活跃。如何培养一大批具备过硬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人才队伍,关系到我国机械自动化领域的发展。传统的中职机械模
期刊
摘要:理解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标志,数学文化教学包含了促进学生理解的本意。通过对教育视野下文化和数学文化内涵的剖析,阐明数学文化教学的基本内涵,有助于中小学教师建立促进理解的数学文化教学理念,认识数学文化促进理解的价值。数学文化教学具有促进知识性理解和文化性理解两方面的价值,文化性理解以知识性理解为基础,基于两种价值的分析提出了促进理解的数学文化教学途径。  关键词:理解:数学文化: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数学实行分层次教学的背景及意义,并总结了在实施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中的经验、成果及不足,旨在促进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度发展。  关键词: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实践  为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笔者学校前期对高等数学实施分层次教学进行了可行性的论证,继而制订了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方案,并于2014年秋季开始在学校高职学生中付诸实践。历经两年多的探究与实践,取得了一
期刊
摘要:在我国的汽车专业教学中,发动机原理及构造、汽车运用以及维修等模块的内容常常是独立进行的。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完全掌握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的所有知识,学生很难对这些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也不利于学生后期的应用。为了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增强各模块知识的衔接性,文章我围绕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教学方法现状展开,分析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式。  关键词: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  1引言  我国在汽
期刊
摘要:竞赛类教学活动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种有益探索。宿迁学院思政部近年来通过课内外与网络教学的系统化竞赛类活动的设置与实施,不断推进与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让思政课展现新的生命力与吸引力。在课程改革相关章节实践教学中设置“户外经典诵读”的优秀班级与先进个人、“道德与法治案例分析”大赛、“哲理诗画作品创作”大赛、“近现代史演讲作品创作”大赛、“学习汇报演出”评优等;思政课网络课程中分上下学
期刊
摘要:因为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已经成为高中历史学科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与此同时,教师亦应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对教学各个关键环节加以完善。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必要在探索历史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基本内涵及其对教师所提要求的前提下,从事件教学、史实教学、核心价值观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以希望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充分的历史深度学习,带动其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而学习风格的差异化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和发现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会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发挥学生最大优势,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三种学习风格: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的各自特点和区别,并探讨了教师针对三种类型应采用的有效教学策略,以使教学发挥最大作用,推进高中政治教学高效发展.  关键词:学习风
期刊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验本身来讲,实验教学应比课堂教学更易使学生产生兴趣,乐于学习。本文对中学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在组织教学、结果控制等方面比较费神,且占用时间较多,很多教师不大愿意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特别是探究性实验的教学。那么,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