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明知夕阳晚 不用扬鞭自奋蹄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uhan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不是满头银发,几乎无法让人将眼前的老人与他的年龄画上等号。出生于1922年的邬沧萍教授今年已经93岁高龄,但无论思维还是言谈,都没有一丝老态。相反,这位耄耋老人,在接近三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思路清晰,表达明确,言谈举止流露出来学者特有的儒雅之气。
  作为中国人口学与老年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邬沧萍在知天命之年全面转入人口学,近花甲之年从事老年学研究,创办我国第一个人口研究机构、第一个人口学系、第一份人口学学术期刊、第一个国际人口学培训机构。


  谈及至今仍然坚持工作的原因,邬沧萍笑言,“人总还是要工作的,不工作老的更快,另外,我也想看一看,一个知识分子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偶然也必然 与人口学结缘
  1922年,邬沧萍出生于广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48年岭南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考入上海海关学院,分配到香港九龙海关当公务员。怀着救国之志,他远涉重洋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1951年,邬沧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回国后于北京辅仁大学、中央财经学院任教,1953年转入中国人民大学。在其回国后的20余年里,一直从事经济学与统计学教学研究工作。
  邬老说,涉足人口学的学术领域,“是偶然也是必然”。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地位后,需要参加联合国会议。当时,世界范围内存在着“人口、贫困与污染”三大难题。为了准备参加1974年的世界第三次人口会议,国家计委组织并抽调了既懂经济,又懂外语的人员成立了人口问题研究小组。当时,研究小组中的成员绝大多数来自人民大学。中国著名的人口学家,已故的刘铮教授是小组的负责人,邬沧萍是小组成员之一。
  作为统计学研究学者,邬沧萍参加过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了解中国人口现状。在接受了抽调之后,邬沧萍和研究小组成员开始对中国人口史与国外对人口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
  在这一过程中,邬沧萍阅读并翻译了大量的国外人口学与老年学的著作。“世界对于人口学的研究正如火如荼,而人口学在我国的学术领域尚属空白。”随着了解的深入,邬沧萍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也日益深刻。“中国的人口问题将是世界上最复杂,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问题。”于是邬沧萍开始了他的人口学研究之路。
  积极建言 人口问题不容忽视
  1974年世界第三次人口会议落幕后,临时研究小组解散。国务院文教办、北京市委和计划生育办公室联合建议成立常设机构研究人口问题。作为临时研究小组成员,刘铮和邬沧萍就都留了下来。
  1979年3月,邬沧萍、刘铮、林富德三人一同向国务院提交了《对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五点建议》。这份由邬沧萍起草的,全国第一份向上报送的人口研究报告,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作为重要参考文献发放。报告提出,要严格控制中国人口的增长,“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坚决杜绝生三个孩子”。
  邬沧萍回忆,当时自己根据《五点建议》的研究提出,“在一定时期提倡生一个可以。但如果强制只能生一个,持续几代人,肯定不行”。
  对于近年来各方声讨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邬沧萍说:“当初控制人口的政策还是利大于弊的,只是没能对人口问题有全面而充分的认识,我还是认为当初我们提的‘提倡只生一个,坚决杜绝生三个’是最符合国情的。”邬老表示,如今声讨过去已经没有意义,如何面对和解决当下的问题才是正道。


  有律可循 人口老龄化是必然
  人口的发展和变动是有规律可循的。1982年,迈入花甲之年的邬沧萍认识到,随着计划生育的实行,中国生育率的下降必然会在未来加速中国老龄化社会的进程。
  为了更好的应对十几年、几十年后的老龄化,邬沧萍决定投身于老年学研究。“当时计生委认为,研究老年学对计划生育大局不利。”邬沧萍却觉得,身为学者,应该为可预见的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
  果然不出邬老所料,近年来,老龄化加剧的新闻屡见报端。2015年7月14日,在采访邬老的前两天,中国青年报一篇名为《东北拉响人口警报》的报道,更是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
  对于东北地区人口负增长,出现未富先老的状况,邬沧萍表示,未富先老的独特社会现象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就意味着在面对“银发浪潮”时,应该结合中国特色,走出一条积极应对老龄化之路。
  针对老龄化问题,邬老系统地提出了法律体系、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健康维护等各方面建议,强调经济发展战略要和人口战略协调好,一定要积极地应对老龄化。他说,应对老龄化其实比应对人口问题要相对简单。“第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腾出更多人从事科学研究、精神文化、生活服务业;第二靠社会和谐,把蛋糕分好,老人也能吃到;第三,提高老年人的自理能力。按照联合国的说法,九十多岁的才算高龄老人,75岁到90岁算中年老人,60岁到75岁是年轻老人。年轻老人也能够帮助高龄老人。”
  八年前,邬沧萍的老伴去世,有人劝邬先生前往美国,与子女共享天伦,但他拒绝了这个提议,自己选择成为“空巢老人”。虽然“空巢”,但邬沧萍的晚年生活并不空虚。他为自己应对老龄化的方案身体力行地做着“活广告”:无论对生活、对工作,都满怀激情。他说:“我有个愿望,希望用我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再为中国的养老问题,以及如何应对老龄化的问题,做点贡献。
其他文献
在这个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世界里,有双健康的眼睛是多么重要。作为人的感官,大脑里约80%的知识和记忆是通过眼睛获取的,眼睛能帮助我们在这个世界不断的寻求快乐和美好。而眼睛还有一个特殊功能,就是流泪。据人类学家发现,在种类众多的灵长类动物中,人类是唯一会哭泣流泪的成员。流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简单行为,无需学习,人人都会,就像心脏搏动、肾脏排泄一样本能,像叹息、打喷嚏一样自发。  但有时这个让我们自由流
期刊
在一分钟能给人换N+1种发型的北方的春天,真真是让人张不开嘴巴、又睁不开眼睛,因为,大风裹着沙尘分分钟问候你全身。再加上有些办公一族整日屁股黏在椅子上,眼睛盯着电脑屏幕,分开一会儿,都是万分的艰难,所以,眼疾就“呼风唤雨”的来了。“眼干、眼涩、眼疲劳”这个常被当做段子玩了很久的症状,现在也重出江湖,为了让患者免遭眼疾之苦,《养生大世界》杂志社采访了武警总医院眼科泪器病中心陶海主任,他向我们讲解有关
期刊
病例:  来自安徽的夏大婶右眼大眼角流泪、流脓6年多,曾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慢性泪囊炎。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因为眼睛不痛不痒,也不肿,对视力也没什么影响,加之对手术的恐惧,所以她一直没有接受医生的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三个月前又因为黑眼球被飞起的小木屑擦伤,当时伤口并不大,也不深,只可惜伤口被大眼角流出的脓液污染后继发细菌性角膜炎,并很快出现角膜溃疡穿孔,最后眼球塌陷而失明。类似夏大婶这种患
期刊
中国武警总医院泪器病中心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也是至今唯一的泪器病的专病诊治中心,成立于2008年10月,是武警总医院的重点发展的特色专病中心,拥有进口泪道内窥镜、泪道激光治疗仪、泪道微钻、鼻内窥镜及影像工作站等现代化泪器病诊治设备。技术力量雄厚,中心主任陶海系眼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十佳好医生”,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获得者,曾赴美国、德国和香港交流学习,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眼科专业委
期刊
元气之于人体无异于太阳之于万物,顺应自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固本培元”是养生的根本大法,“我的健康我做主”是养生的关键  “寒冬梅中尽,春风柳上来”,伴随着新鲜初放芽的绿,人间四月天款款而来,草长莺飞,大地苏醒,而此季有些人却通常会出现身体软绵绵、无精打采、昏沉欲睡的“春困”现象。  中医认为春困是由于在冬天深伏人体的“元气”伸展没能与天地间气候变化同步,随着春天气温的升高,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
期刊
人物简介胡大一,1946年7月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心内科主任,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注重循证医学,倡导以预防为主,构建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线,是中国循证医学的开拓者。  明代著名中医学家万全曾有语:“医者,仁术
期刊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许多树木枝头悄悄的吐出芽孢,随后开花播粉繁衍后代。这个时候不少人出现了鼻痒、流鼻涕、打喷嚏、眼痒等症状,甚至可以引起胸闷、憋气、哮喘等下呼吸道症状。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花粉症”,实际上,这是敏感人群的鼻黏膜、眼结膜、下呼吸道接触到空气中的致敏花粉所引发的。我国城市居民花粉过敏率接近1%,流行地区高达5%,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并非所有的植物花粉都能引起花粉症  花粉是种子植物繁
期刊
迎着绵绵的细雨,我们一行人驱车赶往京郊休闲旅游胜地——河北怀来县。怀来县位于张家口市东部,距北京市区120公里。怀来素有“中国葡萄酒之乡”的美称,微甜的葡萄酒带着爽顺的葡萄清香,让人忍不住垂涎欲滴。脑海中突然闪出魏文帝曹丕对葡萄的赞赏来:“且说葡萄、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捐,脆而不辞,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以为酒,甘于曲糜,善醉而易醒”。  驰游山水 宠辱皆忘  在近两个小时的车程中
期刊
向教授:  我今年47岁,患2型糖尿病15年。血糖的状况一直维持的很好。但几天前出现了这样一个症状。头天晚餐餐后血糖6.4,零点时是7.4,3点是6.5。次日清早空腹是9.3,餐后是16.4。早餐就吃了两片全麦面包,一杯麦片,一个鸡蛋。请问,怎么早上空腹会比晚上餐后还高啊?  对此我很疑惑,希望向教授能够给予解答。谢谢!  河南郑先生  河南郑先生:  你的问题是为什么早上空腹血糖会比晚上餐后血糖
期刊
邬沧萍先生不但是“健康老龄化”的倡导者,还是“健康老龄化”的实践者。不仅如此,邬老还推行“积极老龄化”。在他身体力行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特有的“长寿秘诀”,在此与各位读者们分享。  《养生大世界》:邬老,您的家族有长寿的基因吗?  邬沧萍:没有。我中学时,父母就去世了。我不太相信长寿基因的说法,长寿基因的影响是有限的,后天还是比较主要的。世界范围内的健康会议我都有深入的研究,我觉得维多利亚宣言提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