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愈肤方防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急性放射性皮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来源 :中国中医急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清热愈肤方防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急性放射性皮炎(ARISR)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首次头颈部放射治疗的104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按照头颈部肿瘤的常规放疗方案,自放疗第1日对照组患者予三乙醇胺软膏涂抹,观察组患者采用清热愈肤方外敷.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首次发生ARISR的时间、痊愈时间和RTOG分级情况,并观察两组RTOG分级3级以上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主观症状、客观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主观症状、客观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发生ARISR的时间晚于对照组,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RTOG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TOG分级3级以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热愈肤方防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ARISR的效果与安全性均良好,对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缩短ARISR发生时间和痊愈时间具有显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中药胰炎消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疗效.方法 将90例SA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胰炎消方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含量.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发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大便秘
目的 探讨自拟祛风化痰止痛方加减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佐米曲普坦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自拟祛风化痰止痛方加减治疗,每日1剂,每日2次.比较两组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偏头痛特异生活质量问卷(MSQ)、风痰上扰证证候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血清NO和CGRP水平.结果 治疗后(3、7、14d),观察组VAS、MSQ评分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风痰上扰证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
目的 探讨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加减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湿热内侵证)的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加减内服,每日1剂.两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蛋白尿、血尿转阴及浮肿消退时间、肾功能指标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临床疗效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蛋白尿、血尿转阴及浮肿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
目的 观察常规西药治疗、常规西药+化浊解毒方口服、常规西药+化浊解毒方+耳穴贴压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患者129例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及观察组,对照1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对照2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接受化浊解毒方口服;观察组在对照2组基础上接受耳穴贴压治疗.观察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脓性分泌物消退时间;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血常
目的 观察通窍活血汤合星香散加减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92例急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通窍活血汤合星香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肢体功能、神经功能、脑损伤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的78.26%(P< 0.05).两组治疗后FAM评分、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 0.
目的 观察益气散结方联合华法林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入院后均予给氧、控制感染、镇痛、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等及华法林钠片口服治疗.联合组加用益气散结方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胸痛、心悸、咳嗽、呼吸困难、口唇紫暗)、凝血指标、D-二聚体水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氧分压(PO2).结果 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胸痛、心悸、咳嗽、呼吸困难、口唇紫暗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
目的 观察益气解毒汤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急性鼻窦炎疗效及对血清Th1/Th2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34例急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观察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益气解毒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NF-γ)、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水平;对比两组患者症状积分,鼻内镜下黏膜状态采用Lund-Kennedy评分表评估,CT检查量化评估采用Lun
目的 探讨升麻鳖甲汤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阴虚毒恋证)的疗效及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重症SLE活动期(阴虚毒恋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用升麻鳖甲汤.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和治疗前后的SLEDAI-2000、BILAG-2004评分,观察两组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 (P< 0.05).观察
中医药在传染病的防治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显示出中医传染病学的重要性.但中医传染病学发展缓慢,与现代医学结合不足;学科建设不突出;没有形成具有当代中医特色的学科体系,以上因素严重制约了学科的发展.本文根据目前中医传染病学学科现状,从学科建设的必要性、目标及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通过对《杏轩医案》中从脾辨治疾病代表医案梳理分析,发现程文囿治疗痰饮水湿之邪相关疾病首辨寒热虚实,恢复脾运使外湿可化,内湿不生,疾病乃愈;气机失调疾病则注重运脾理气,升举脾元,恢复气机升降;血证脾健则统摄有权,化生有源,失血过多急证常益气固脱为先,水火失济治在滋阴敛阳,吐血多以胃药收功意亦在于此.土载四行,五脏中皆有脾气,脾病能够影响五脏,五脏之病亦能通过补益脾土治疗获效,久病正虚,亦多以扶土善后;同时注重体质差异对辨治疾病的影响.本文旨在为临证从脾辨治诸疾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