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Bt对水稻鳞翅目害虫的防效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54177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掌握生物农药Bt防治水稻鳞翅目害虫的应用技术,为保证粮食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了Bt对稻纵卷叶螟的小区防效、防治适期以及全程防控效果。[结果]Bt对稻纵卷叶螟最佳防治时期是蛾子高峰后3~5 d内施药,防效达到80%以上;用Bt全程防控稻纵卷叶螟的效果也较好,水稻前期用Bt防治鳞翅目害虫是完全可行的。[结论] Bt可以作为绿色防控首选药剂加以推广。
  关键词Bt;水稻;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6-129-02
  对水稻造成危害的鳞翅目害虫主要是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lis Guenee],其次是二化螟[Chilo supper ssalis(Walker)]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鳞翅目害虫对水稻危害较为直观,农户都能重视防治工作。根据2012~2013年萧山农药使用定点调查监测结果,需要对一季晚稻鳞翅目害虫防治4.3次,农药用量占水稻病虫害防治的72.5%。目前,化学农药仍然是大多数农户首选的防治用药,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严重威胁到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1]。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开发利用生物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已成为国内外植物保护科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2]。近年来,我国对生物农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研究,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一种广谱、高效、安全的生物胃毒杀虫剂,其有效成分是伴孢晶体毒素和芽孢,害虫吸食后在中肠碱性酶作用下引起中肠腐烂,2 h后停止进食,1~2 d内死亡,其主要优点是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生态环境,对目标害虫具有特异的毒杀作用[3-4]。为了掌握Bt防治水稻害虫的应用技术,根据操作规程,笔者于2014年6~9月在杭州市萧山区蜀山街道章潘桥村、益农镇镇龙殿村、戴村镇南三村设计3个试验研究了Bt对水稻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以期为确保粮食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试验药剂。Bt WP(湖北康欣农用药业有限公司)、10%阿维·氟酰胺SC[(稻腾)德国拜耳公司]、20%甲维·茚虫威SC(江苏东宝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1.1.2试验作物。单季晚稻,品种有嘉58、甬优538、春优84。
  1.1.3试验对象。稻纵卷叶螟、大螟和二化螟。
  1.2试验设计
  1.2.1小区防效试验。试验在萧山区蜀山街道章潘桥村进行,水稻品种为嘉58,6月11日播种。试验设6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8个小区,各小区做小田埂隔断,防止水系相互流窜影响试验效果。各处理分别用Bt 1 500、2 250、3 000 g/hm2,10%阿维·氟酰胺450 ml/hm2,20%甲维·茚虫威180 ml/hm2,清水作为对照区。2014年7月16日调查稻纵卷叶螟幼虫量,田间以2龄、3龄幼虫为主,分别占总虫量的42.0%和27.5%,1龄幼虫占11.6%,4、5龄幼虫占18.9%。小区百丛虫量平均为64.9头,变化幅度为57.5~80.0头,均已达到防治指标。当天16:00施药,施药时天气为多云, 气温为28.6 ℃。药后3 d均为晴到多云,平均气温28.5 ℃, 幅度为22.0~34.6 ℃。
  1.2.2稻纵卷叶螟防治适期试验。试验在益农镇镇龙殿村进行,水稻品种为甬优538,6月5日人工插种。试验田面积为800 m2,分设4个小区,各小区面积为200 m2。施药时间分别为蛾子高峰后3、5和7 d,各小区用Bt 1 500 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当地蛾子高峰日是8月2日,蛾量为22 995头/hm2,施药前田间灌水3~5 cm,施药时间在17:00前后。
  1.2.3 Bt全程防控试验。试验在戴村镇南三水稻生产合作社进行,试验田面积为1 334 m2,水稻品种是春优84,播种时间为6月27日(机插)。在稻纵卷叶螟各代次田间虫量达到防治指标时,用Bt 2 250 g/hm2各防治一次,施药时间在17:00前后。
  1.3 调查方法
  1.3.1小区试验调查方法。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7和10 d各调查一次残存虫量。调查采用50 cm×50 cm铁丝框,各小区随机选取4个点(1 m2),摘取框内全部卷叶螟幼虫危害的虫苞,剥查活虫,分虫龄计活虫数,并折成百丛虫量计算校正防效。
  1.3.2 防治适期试验调查方法。 最后一次施药后7 d调查一次防效,每个小区随机选取4个点,每个点调查10丛稻,摘取点内全部虫苞剥查活虫,分虫龄计活虫数,并折成百丛虫量与对照区比较计算防效。
  1.3.3 全程防控试验调查方法。 每次施药前调查一次虫口基数,施药后调查残虫量(幼虫调查方法同“1.3.1”相同)。水稻乳熟期调查卷叶率,调查采用目测巡视法,随机取5个点,每个点连续调查100株水稻,目测被调查稻株顶部3张功能叶的卷叶数,计算卷叶率。
  2结果与分析
  2.1小区试验防效结果由表1可知,药后3 d调查,速效性最好的是20%甲维·茚虫威,百丛残虫量为20.0头,校正防效为76.5%,其次是10%阿维·氟酰胺的百丛残虫量为30.0头,校正防效为68.1%,Bt 1 500、2 250、3 000 g/hm2的百丛残虫量分别为39.3、38.3和35.8头,校正防效分别为52.5%、59.9%和57.3%。药后3 d 对照区百丛幼虫量从药前的64.3头增加到93.9头,虫量增长了46.0%。
  表1 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小区试验防效结果
  处理药前虫量
  头/百丛药后3 d虫量∥头/百丛校正防效∥%药后7 d虫量∥头/百丛校正防效∥%药后10 d虫量∥头/百丛校正防效∥%Bt 1 500 g/hm257.539.352.5 dB43.353.2 bB55.056.6 cC Bt 2 250 g/hm280.038.359.9 cdB39.362.7 bB43.369.8 cBC Bt 3 000 g/hm261.735.857.3 dB35.063.5 bB47.563.6 cC 10%阿维·氟酰胺450 ml/hm265.030.068.1 bcdAB15.085.9 aA15.894.2 aA 20%甲维·茚虫威180 ml/hm258.320.076.5 abcAB13.385.7 a15.886.3 bAB 清水对照64.393.3-105.0-127.0-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处理间在0.01、0.05水平差异显著。   药后7 d,防效最好的是10%阿维·氟酰胺,校正防效为85.9%,百丛残虫量为15.0头,Bt 3个浓度的平均校正防效是59.8%,与10%阿维·氟酰胺和20%甲维·茚虫威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药后7 d对照区百丛虫量从药前的64.3头增加到105.0头,幼虫量增长了63.3%。
  药后10 d,持效性最好的仍然是10%阿维·氟酰胺,百丛残虫量为15.8头,校正防效为94.2%, 20%甲维·茚虫威的校正防效为86.3%,Bt 1 500、2 250、3 000 g/hm2的校正防效分别为56.6%、69.8%和63.6%,药后10 d对照区百丛幼虫量从药前的64.3头增加到127.0头,田间虫量增长了97.5%。
  药后10 d,二化螟、大螟防效调查,6个处理18个小区中有5个处理9个小区出现枯心团(点),试验区枯心团(点)为23个,枯心株有48株。其中二化螟危害点13个,占54.2%,大螟害点11个,占45.8%。根据结果分析,药后10 d 5个药剂处理区的二化螟和大螟危害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对照区的枯心团(点)从药前的4个增加到6个,增幅为50.0%,枯心株从药前的11株增加到17株,增幅为54.5%。
  2.2防治适期试验结果8月15日防效调查,蛾子高峰后3~5 d施药,防效都在80%以上,残留虫量均低于40头/百丛的防治指标,蛾高峰后7 d时施药,防效只有31.6%,田间残留虫量超过防治指标68.8%(表2)。因此,Bt在蛾子高峰后3~5 d内施药,均能有效控制虫量在防治指标以下,而卷叶螟蛾子高峰后7 d施药,百丛虫量高达128头,防治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表2 Bt对稻纵卷叶螟防治适期试验结果
  蛾子高峰后
  天数∥d虫苞数不同虫龄活虫数∥头1龄2龄3龄4龄5龄蛹合计百丛虫量
  头防效
  %361453002143581.3547435100133382.4786422144705112831.6清水对照1197292289176187-
  2.3 全程防控试验结果根据设计要求,分3次施药,每次用Bt 2 250 g/hm2。第1次施药时间是8月13日,水稻生育期为分蘖盛期,药前百丛虫量为70头,药后10 d调查,百丛虫量为20头,防效达到71.4%。第2次施药时间是8月28日,水稻生育期为拨节孕穗期,药前田间百丛虫量是87头,药后10 d百丛虫量为115头,试验田虫量增32.2%,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药后3 d卷叶螟蛾子开始突增,9月1日,试验田蛾量高达59 895头/hm2。由于第2次施药时间偏早,因此没能有效控制田间虫量。第3次防治是9月16日,施药时水稻为扬花灌浆期。药后25 d水稻乳熟期卷叶率调查,试验区调查5个点,每个点调查1 500张水稻功能叶,平均卷叶率为3.5%,变化幅度为1.7%~5.3%;化学农药防治区卷叶率为2.1%,变化幅度为1.3%~3.3%(化学农药防治区第1次用40%氯虫·噻虫嗪150 ml/hm2,第2、第3次用10%阿维·氟酰胺450 ml/hm2)。根据稻叶受害程度级别分类,水稻孕穗和抽穗期,卷叶率小于5%,产量损失小于1.5%,水稻卷叶率在5%~20%,产量损失在1.5%~5.0%,水稻卷叶率大于50%,产量损失大于15%[5]。按照上述标准,试验区与对照区的卷叶率小于5%,对粮食产量基本没有影响。
  3结论与讨论
  生物农药Bt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最佳时期是蛾子高峰后3~5 d内施药,防效达到80%以上。
  Bt全程防控稻纵卷叶螟效果非常好,第1次施药后,防效达到71.4%;第2次防治由于没有掌握好施药时机,防效受到了影响;第3次施药后,试验区穗期保叶率为96.5%。根据受害程度级别分类标准,粮食减产因素很小。
  Bt小区试验防效虽然与化学农药存在差距,但是,水稻前期用Bt防治稻纵卷叶螟是完全可行的,因为它毕竟是生物制剂,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及粮食品质安全,而且虫量均能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
  Bt的主要优点:一是有化学农药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化学农药对农产品的安全与生态环境影响大,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而生物农药Bt对环境友好,对目标害虫不易产生抗性;二是生物农药毒性低、无残留、易降解;三是对人、动物以及植物安全性高,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有利于天敌的保护。提倡运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玉来.实施稻田农药减量 减轻农业面源污染[J].安徽农学通报,2010(13):175-177.
  [2] 陆星星.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J].广东农业科学,2009(11):108-111.
  [3] 魏艳敏.生物农药及其应用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4] 刘乾开,朱国念.新编农药使用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 王华弟.粮食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诸暨市作为浙江省农作物病虫害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因地制宜地通过优化集成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结合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以点带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探讨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6-131-02  为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农作物
地方高校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既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是推动
在介绍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现有农药减量使用实践,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对策,并展望了农药减量使用技术前景。
为了评估电站的温排水对自然水域的影响,通过对巴基斯坦南迪普联合循环电站取排水系统进行平面二维数学模拟,对温排水水体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并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
[目的]考察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与氮素水平对小麦群体构建和产量的影响。[方法]秸秆还田条件下连续3年在同一高肥水地块,实施免耕、2年旋耕+1年深耕和深耕3种耕作方式,
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与流行,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文字的对比,不再局限于原作和译作两个封闭的体系,转向探讨分析译作和原作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中,课程的综合化问题愈来愈受到重视。“一体化”综合被看作是综合课程的一种完美的理想境界,前“拼盘”式综合课程却受到人们的普遍指责和批评。但从目前
贺萍,现任汉语言文学学院教学副院长、教授、长春师范学院民盟主委。从事教师工作2O余年,讲授世界文学主干课程、西方现代派、东方文学、外国女性研究等主要专业课程和全校共选
物权法定的含义是物权统一,其原因是保护财产和利于交换及其安全。通说认为的整理旧物权并防止封建复辟、反映生产关系以维系经济政治制度、物权和债权的区别及降低交易成本都
买卖合同是合同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合同,而拒收权是法律赋予买方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根据我国《合同法》的拒收权与英美法律规定的比较,确定买方拒收权行使的法律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