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作者对江西省抚州市普通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各高校瑜伽教学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此新兴项目能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瑜伽;现状;对策与建议
瑜伽是梵文“Yogo”的音译,意为结合、相应、心的统一等。现在一般所讲的瑜伽,主要是指用来增进身体、心智和精神健康的练习方法。瑜伽锻炼对塑造形体、舒缓情绪、减轻压力都有很好的作用,此项目非常符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目前江西省部分高校已将瑜伽列为大学公共体育课选修项目,为了使瑜伽课程在学校体育小学中不断推广和发展,笔者对江西省普通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各高校瑜伽教学的现况,分析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发挥瑜伽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同时发挥瑜伽强身健体、陶冶情操、调节身心健康的作用,使瑜伽更好的融入大众健身,为此新兴项目能够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开展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开设瑜伽课程提供理论指导。
一、研究对象与办法
(一)研究对象
以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师范科技学院等8所开设瑜伽课程的高校为研究对象。
(二)主要研究方法
对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整理,对有效问卷做常规数理统计和分析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1.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案
统计显示:在所调查的8所高校中,所有的学校都有教案、音像教材;有6所学校有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分别占总数的75%;有图解或文字教材的学校2所,占25%,这种教材有的学校是自编的,有的是选用著名的瑜伽导师所编写的配套教材。目前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学校较少。
没有相关教学文件的学校教师认为:瑜伽课的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本人决定,学校没有具体要求,这种随意性的、无计划的教学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图文并茂、简明易懂的文字教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学习较系统的理疗知识和一些健身常识、锻炼方法,”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实践运用的体验,将文字教材真正的与动作实践融为一体,成为指导学生学习和课外锻炼的教科书。”因此,各高校应加强理论教材的健身,它是体育教材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2.瑜伽课的教学内容
所调查的8所高校中,瑜伽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实践部分和理论部分。实践部分包括主要教学内容和辅助教学内容。实践部分的主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呼吸——体位法——冥想”为一体的“哈达瑜伽”体系进行。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校使用“瑜伽体位法”和“自编瑜伽套路”作为只要的时间教学内容。教室通常是根据各校制定的瑜伽教学的目的任务来选择的,尤其是“自编瑜伽套路”,它的针对性较强,“自编套路”动作选择的差异性较大。“瑜伽体位法”是经过锤炼总结出的一百多个动作,在选用基本姿势的同时,教师把它纳入了自编套路,并且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这说明高校瑜伽课的教师在瑜伽运动不同发展和学校体育教育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其自身的业务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辅助教学内容包括“垫上肌力练习、形体练习、身体素质练习、其他”等部分。多数学校选用“垫上肌力”作为技术部分的辅助教学内容,是因为这种利用身体自抗力的练习方法不仅可以有针对性的发展身体局部的肌肉力量,还方便运用而不受器材的限制;大部分学校选用“形体练习”,形体训练和瑜伽属于两种不同的锻炼手段,并且有各自的项目特色;还有一部分学校在瑜伽教学中配合身体素质的练习,如力量、耐力、柔韧、平衡等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身体素质得全面发展。
二、瑜伽课场地状况
(一)高校瑜伽课任课教师的现状
调查可知,江西省8所学校中,75%的瑜伽教师年龄在24-35岁之间,这说明瑜伽教师队伍比较年轻。这部分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吸收了瑜伽知识的多种新鲜因素,但相对经验不足,有待继续提高相关知识和技能。36-40岁的瑜伽教师占17.75%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以上者这部分教师是各大院校推广瑜伽的主力军。瑜伽是新兴的运动项目,教师的瑜伽教学年限都不长,在学习新兴项目的同时配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这部分教师推动瑜伽在高校发展的原因。因此,青年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年龄有优势,老教师要发挥传授经验的纽带作用,为高校瑜伽项目的推广 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的学历集中在本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学历层次较低。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不高,应该说这种分布与瑜伽教师队伍年轻化有关。对于不断创新和发展直观性强、充满美感、能够调节身心的瑜伽运动而言,瑜伽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修养,不断加强瑜伽知识的学习。由此可见,瑜伽教师的继续教育、在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情况分析
从调查可以看出,江西省高校学生参加瑜伽运动的活动动机中,强身健体所占比重最大,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把瑜伽作为锻炼身体、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放在首位。审美动机占26.96%,说明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提高审美能力,创造审美主体,瑜伽特有的美感和魅力吸引着他们。而娱乐、调节心智、培养精神意志、增进友谊等方面,可以满足他们各种需要和追求心理需要。由此表明了大学生从事瑜伽运动是满足他们生理、心理的多元化需求。
三、对策与建议
(1)江西省普通高校瑜伽课程开展情况较好与社会上瑜伽运动的推广呈同步趋势,将高校瑜伽与社会体育相结合。
(2)江西省普通高校瑜伽教师数量无法满足瑜伽教学的需求,且现任瑜伽教师整体专业素质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故应加大培训在职教师的力度
(3)目前瑜伽教學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哈达瑜伽体系,初步形成了系统的教学内容;瑜伽教程的建设比较薄弱,针对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瑜伽教程还是空白。应组织编写适合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瑜伽教材,加强瑜伽理论教材的建设。
(4)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锻炼。学校成立瑜伽俱乐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
作者简介:
李爱娇(1973.06—),女,汉族,江西省抚州市人,南昌大学硕士,单位: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体育。
关键词:高校;瑜伽;现状;对策与建议
瑜伽是梵文“Yogo”的音译,意为结合、相应、心的统一等。现在一般所讲的瑜伽,主要是指用来增进身体、心智和精神健康的练习方法。瑜伽锻炼对塑造形体、舒缓情绪、减轻压力都有很好的作用,此项目非常符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目前江西省部分高校已将瑜伽列为大学公共体育课选修项目,为了使瑜伽课程在学校体育小学中不断推广和发展,笔者对江西省普通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各高校瑜伽教学的现况,分析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发挥瑜伽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同时发挥瑜伽强身健体、陶冶情操、调节身心健康的作用,使瑜伽更好的融入大众健身,为此新兴项目能够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开展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开设瑜伽课程提供理论指导。
一、研究对象与办法
(一)研究对象
以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师范科技学院等8所开设瑜伽课程的高校为研究对象。
(二)主要研究方法
对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整理,对有效问卷做常规数理统计和分析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1.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案
统计显示:在所调查的8所高校中,所有的学校都有教案、音像教材;有6所学校有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分别占总数的75%;有图解或文字教材的学校2所,占25%,这种教材有的学校是自编的,有的是选用著名的瑜伽导师所编写的配套教材。目前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学校较少。
没有相关教学文件的学校教师认为:瑜伽课的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本人决定,学校没有具体要求,这种随意性的、无计划的教学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图文并茂、简明易懂的文字教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学习较系统的理疗知识和一些健身常识、锻炼方法,”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实践运用的体验,将文字教材真正的与动作实践融为一体,成为指导学生学习和课外锻炼的教科书。”因此,各高校应加强理论教材的健身,它是体育教材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2.瑜伽课的教学内容
所调查的8所高校中,瑜伽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实践部分和理论部分。实践部分包括主要教学内容和辅助教学内容。实践部分的主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呼吸——体位法——冥想”为一体的“哈达瑜伽”体系进行。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校使用“瑜伽体位法”和“自编瑜伽套路”作为只要的时间教学内容。教室通常是根据各校制定的瑜伽教学的目的任务来选择的,尤其是“自编瑜伽套路”,它的针对性较强,“自编套路”动作选择的差异性较大。“瑜伽体位法”是经过锤炼总结出的一百多个动作,在选用基本姿势的同时,教师把它纳入了自编套路,并且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这说明高校瑜伽课的教师在瑜伽运动不同发展和学校体育教育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其自身的业务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辅助教学内容包括“垫上肌力练习、形体练习、身体素质练习、其他”等部分。多数学校选用“垫上肌力”作为技术部分的辅助教学内容,是因为这种利用身体自抗力的练习方法不仅可以有针对性的发展身体局部的肌肉力量,还方便运用而不受器材的限制;大部分学校选用“形体练习”,形体训练和瑜伽属于两种不同的锻炼手段,并且有各自的项目特色;还有一部分学校在瑜伽教学中配合身体素质的练习,如力量、耐力、柔韧、平衡等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身体素质得全面发展。
二、瑜伽课场地状况
(一)高校瑜伽课任课教师的现状
调查可知,江西省8所学校中,75%的瑜伽教师年龄在24-35岁之间,这说明瑜伽教师队伍比较年轻。这部分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吸收了瑜伽知识的多种新鲜因素,但相对经验不足,有待继续提高相关知识和技能。36-40岁的瑜伽教师占17.75%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以上者这部分教师是各大院校推广瑜伽的主力军。瑜伽是新兴的运动项目,教师的瑜伽教学年限都不长,在学习新兴项目的同时配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这部分教师推动瑜伽在高校发展的原因。因此,青年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年龄有优势,老教师要发挥传授经验的纽带作用,为高校瑜伽项目的推广 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的学历集中在本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学历层次较低。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不高,应该说这种分布与瑜伽教师队伍年轻化有关。对于不断创新和发展直观性强、充满美感、能够调节身心的瑜伽运动而言,瑜伽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修养,不断加强瑜伽知识的学习。由此可见,瑜伽教师的继续教育、在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情况分析
从调查可以看出,江西省高校学生参加瑜伽运动的活动动机中,强身健体所占比重最大,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把瑜伽作为锻炼身体、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放在首位。审美动机占26.96%,说明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提高审美能力,创造审美主体,瑜伽特有的美感和魅力吸引着他们。而娱乐、调节心智、培养精神意志、增进友谊等方面,可以满足他们各种需要和追求心理需要。由此表明了大学生从事瑜伽运动是满足他们生理、心理的多元化需求。
三、对策与建议
(1)江西省普通高校瑜伽课程开展情况较好与社会上瑜伽运动的推广呈同步趋势,将高校瑜伽与社会体育相结合。
(2)江西省普通高校瑜伽教师数量无法满足瑜伽教学的需求,且现任瑜伽教师整体专业素质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故应加大培训在职教师的力度
(3)目前瑜伽教學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哈达瑜伽体系,初步形成了系统的教学内容;瑜伽教程的建设比较薄弱,针对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瑜伽教程还是空白。应组织编写适合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瑜伽教材,加强瑜伽理论教材的建设。
(4)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锻炼。学校成立瑜伽俱乐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
作者简介:
李爱娇(1973.06—),女,汉族,江西省抚州市人,南昌大学硕士,单位: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