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生旅途中,既有阳光明媚的白天,也有寒冷孤寂的黑夜。当你陷入凄苦无助的长夜,迷失了前行的方向时,远方一点如星的灯火或许能给予你绝处逢生的希望,或者能传递给你重新站起来的信心和力量。灯火虽小,它燃出的能量却无法估量,那是希望的火光。有了希望,人类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立于不败之地。黄伟辉就是一颗用感恩的心建起“一窗灯火”公益网站的年轻人,一个瘦弱白净却胸怀一腔热血,用激情抒写人生的年轻作家。
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1980年10月,黄伟辉出生于广东惠州市博罗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从懂事起就立志好好学习,走出世世代代从土里刨食的农村,要靠自己的努力告别贫困。读书成为他实现目标的惟一出路,苦行僧般的读书生活由此开始。因常年埋头读书,忽视了锻炼身体,原本就单薄瘦弱的身子因营养不良变得更加孱弱无力,胃肠功能紊乱使他寝食不安,后来又患上严重的神经衰弱,折磨得他苦不堪言。父母带着他看遍了县城的中医、西医,用了不少土方、偏方,可终不见疗效,难言的烦恼让弱小无助的心灵变得格外脆弱。初中毕业那年,他患上了抑郁症。从此,一个胸怀远大理想的少年,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感到一切对他不再有什么意义。
就在他极度困惑和绝望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长春有一个心语志愿者协会,这给心中布满阴霾的黄伟辉带来了一线诱人的光明。他把所有的失意和无助毫无保留地写满了好几页纸,带着最后的希望寄给了心语协会的于海波姐姐。此刻的他,如同一个赌徒,将最后的筹码押了出去,这是一个无助少年生命的赌注,只有赢,没有输。那年幼却已疲惫不堪的心,脆弱得再也经不起丝毫的挫折,他在诚惶诚恐的等待中痛苦地煎熬着。终于,他收到了身高仅有83厘米的袖珍女孩、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于海波姐姐的来信,通过一封封书信交流,姐姐终于打开了他锈蚀已久的心锁,小伟辉重新看到了光明,找回了快乐,渐渐地从自我封闭的怪圈中走出来。心语志愿者协会治好了黄伟辉的心理疾病,改变了他的性格的同时,也改变了他的命运,改变了他的人生。
经历过心灵寒冷的人,更懂得阳光的温暖弥足珍贵。从此,他决心用同样的方法回报社会。他要像海波姐姐那样,把阳光传送给每一个在漫漫黑夜里痛苦跋涉的迷途者,他尽其所能,走上了针对青少年开展“心理救助”的漫漫路程。
二、一窗灯火点燃爱的火焰
饱尝过心灵黑暗和孤寂折磨的黄伟辉,更深切懂得一盏灯火对一个人走出心灵迷雾的意义。重新见到光明的他,尝试着用自己的努力,实践传递爱心活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上了自愿者的博爱之旅,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1996年夏天,黄伟辉以774分的好成绩考入惠州商业学校。在三年的学海生涯中,他除了努力学习之外,其他精力和时间大多用在关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身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很快成为同学们的知心人,成为学校优秀的学生干部。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黄伟辉十年如一日始终默默地坚持做好事,他完成学业走上谋生之路后,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坎坷。渐渐地,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仅靠一两个人做好事,能量太小了,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于是,他突然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更多的人加入爱心接力。2005年,他拿出自己所有的打工积蓄,创办了“一窗灯火”公益網站。
“一窗灯火”点燃之后的两年里,他义务为2000多名“问题”青少年提供关爱和帮助,为500多位“心理迷茫”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对一些存在心理障碍的青少年给予安慰和疏导,对突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索和研究,并成功劝说5名绝望少年放弃轻生的念头。在许多人利用网络快速敛财,一夜走红的时候,出身寒门、收入菲薄的黄伟辉却以他瘦弱的躯体,顽强地支撑着这个公益网站,他的侠肝义胆举动,换来了500多万人次的点击率,让“一窗灯火”越燃越旺,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这个爱心接力活动中。
2006年1月,一位参加过青藏铁路建设的农民工从北京给小黄打来电话,诉说他的不幸。他叫张建旺,原是中铁十六局的职工,20岁出头就踏上雪域高原,成为修筑“天路”的一名光荣的建设者。这个意志坚强的山东小伙子,后来又加入到北京首都机场建设行列。不幸的是,他患上了白血病。为治疗他的病,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当终于找到能与他配型的骨髓时,却再也借不到手术费用。他在与黄伟辉的交流中,流露出绝望和无助。面对死神,小黄的心也为之颤抖。他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年轻的生命像一片枯败的叶子,无奈地飘落,他要帮助小张。在自己没有经济能力帮助他时,黄伟辉想到了他的“一窗灯火”,连夜写下了一篇颇具吸引力的文章——《一个绝症患者的呼唤——谁来帮帮我?》,贴在网上后,引来全国各地的热心人,爱心迅速在一窗灯火上蔓延,在短短一个月中燃出万家灯火。同时,小黄还在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中动员募捐。他的善举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共募捐到63000多元,小张顺利完成移植手术,获得了新生。
三、激情演讲,扬善励志
“善的极端便是美的极端”。这是英国的马洛对善的极高评价。黄伟辉凭着强烈的责任感,以多种方法感恩社会,用多种方式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十年如一日,他坚持义务为大中专院校演讲200多场,食宿、路费全部自理,累计花费二万余元。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黄伟辉的“傻子行为”令很多身边的人不解,为权,他没有升一官半职,为利,他不但没有分文收益,反而贴钱进去。面对不理解和冷嘲热讽,黄伟辉仍然痴心不改,为青少年励志、扬善鼓与呼。他把义务演讲当作公益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他的演讲题材多是结合自身的经历,用身边的故事去激励学生珍惜时光,正确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树立自信心、自尊心,自强、自立。他常常通过心灵对话的方式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黄伟辉为什么如此青睐演讲这一方式呢?从他的《有梦就去追》一书中找到了答案:“一位哲人说过,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呢,更加如此,世界上从来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即使孪生兄弟姐妹都不一样。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着个性和潜质方面的差异。有的人在这个方面弱一点,在另一方面却有独特的潜能,比别人强。但我们怎样知道自己的长处呢?惟有探索和主动挖掘。”他以自身经历写成的作品《起点》感动了许多中专生,让很多青少年读者得到了有益启示。面对社会转型期突飞猛进的变化,年轻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受到很大冲击。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使青少年不至于陷入困惑?他时常在思考。他要把自己读中专后至今自强不息的成功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在校大中专生,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提供参考。他夜以继日地把自己艰苦、曲折的求职经历写成小册子,变为励志文章。当得到身边的朋友的认可时,他便开始付诸行动。当他站在演讲台上,望着一双双专注的眼睛,听到一阵接一阵的掌声,一种满足感、成就感油然而生。从此,他坚定了励志演讲之路,足迹遍布惠州各地大、中专讲堂。至今,他演讲了200余场,听众10多万人。
四、手握一支造福社会的笔
黄伟辉自幼热爱文学,13岁读初中时就在报上发表了处女作,从此与文学结缘。
“当作家、写作品早在我年幼的心灵烙下深深的印记……上帝关闭了所有的门,它会留给你一扇窗。文学便是我放飞希望和理想的一扇窗。”黄伟辉热爱写作,用一种近乎苦行僧的方式写作,无论严寒酷暑,无论有电没电,哪怕空着肚子饥肠辘辘,他都能安下心来写作。在10年时间里,他写下了12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了6部个人专著,他对文学的痴迷和创作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中专刚毕业那会儿,为了工作,他历经千辛万苦,最困难时,一天仅有一包方便面充饥,可他仍然手持上天赐给他的一支笔,写作不止;多少个酷热的夜晚,他端坐在蒸笼似的出租屋里,挥汗如雨地坚守着创作圣地。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0年前那段灰色的日子。在一个酷暑难耐的八月天,在老家一间不足七平方米的小屋里,黄伟辉开始创作他的第一部作品《激流》。乡村的蚊子既多又凶,黄伟辉全身都被叮得起泡,为了对付它们,他不得不穿上长衣长裤。可蚊子丝毫不放过他,争先恐后地朝脚上飞去。无可奈何,黄伟辉只好提上一只水桶,装满水,把双脚浸在水里。幸好,他是一个农村走出来的苦孩子,对生活要求不高……他就是这样不折不挠坚持笔耕的。他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投入到创作中。尽管他的作品文学价值不是很高,可社会价值十分显著。
“决定一部作品的地位,不是它的形式,而是它的内在价值”。就如同人们行善可以捐财捐物扶贫济困一样,清贫的作家利用手中的笔,为需要帮助的贫困者呐喊、呼吁,唤醒人们的同情和良知,鼓舞人们做善事,此举亦为大善。黄伟辉是一个颇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作家,他一贯用激情和感恩的心去写作。他的第一部作品《激流》,就是他对几届商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做了详细调查之后写成的,其中重要篇目——《中专毕业生,哪只饭碗属于你?》,为许多中等学历的就业者如何扬长避短,把握时机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忠告。其中许多语句充满了吸引力和鼓舞性,如:中专生不一定是“跑龙套”的材,也可以是“扛大旗”的料。很多企业注重的不是文凭而是能力;中专生能干的事,大学生不一定能干,有些用人单位正需要中专生这样的实用型人才。他还精辟地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中专生就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直接操作者。”“学历高低并不重要,努力和能力最重要”。
正如药不一定要名贵,能去痛除病就是良药。他的《激流》发行后,立即跃为非小说类畅销书排行榜,印6000册,都被同学们以及兄弟学校的中专学生抢购一空。他也被媒体誉为当代中专生的榜样。一位知名教育学家说:“黄伟辉的书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中专生的自信心和价值观。”
“作家是教师,他教导人们该何去何从。”黄伟辉的作品的主题多是激励青少年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立志图强的。如《有梦就去追》和《惊天大悲剧》。2004年马加爵特大杀人案发生后,黄伟辉以曾经当过新闻记者的敏感,捕捉有益于青少年教育的信息。他利用“五一”7天长假,赶到马加爵的家乡和学校进行实地采访、搜集素材,历时半年,推出一部15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在全国媒体对这一恶性事件已提到无数次、快被炒滥的时候,他却怀着一个作家的良知,将一个真实的马加爵展示在读者面前。作品追踪探源马加爵的成长之路,披露他的内心世界,引发人们对人性心理健康的颤栗与思索,对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敲响了警钟。该书于当年10月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很快在全國畅销,在高校出现了抢购风波。
正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黄伟辉为什么20岁就成为畅销书的作者?因为他用激情写作,用感恩的心做人。黄伟辉的作品为什么能长盛不衰?因为他更关心他的读者;为什么代销黄伟辉的书能够赚钱?因为他的书更面向市场,一切都是想读者所想,一切都是急读者所急,一切都是忧读者所忧,这就是黄伟辉作品中最独特的魅力,这也是黄伟辉作品之所以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1999年毕业于惠州商校的黄伟辉,如今已是《惠州汽运报》主编、惠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的黄伟辉,深情地道出多年写作的心声:“上天给我一支笔,我就用来为社会造福。”黄伟辉是个用真情感动读者,用感恩的心呼唤良知,用强烈的责任感执著抒写人生的青年作家。
五、“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苦难是一所大学,那么我已经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学会在苦难中顽强成长,我要感谢生活,是生活教给了我一切,毅力、勇气、忍耐、自强不息。”黄伟辉从苦难中坚强地崛起,印证了他上面的这段话。对于磨难,他非但没有抱怨,反而将他当作一笔宝贵的财富。他特别懂得善待生活。他在作品中不止一次提到,每当他陷入绝境,遇到困难时,总会有人对他伸出援助之手。“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个青年作家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多年来持之以恒地写作、演讲、办公益网站,义卖著作等一系列方式回报社会,用行动呼唤人们对“问题”少年和“心理障碍”的青少年进行关注。他先后为生命垂危的民工、网友、贫困孩子募捐近17万元,累计向学校、山区贫困生赠书2500余册,合计人民币8万多元。
卢梭曾经说过:“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他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黄伟辉已把帮助别人当作一种快乐和享受,看到受助者脸上露出笑容,听到受困者走出困境时发出笑声,他都感到莫大的欣慰,有一种成就感。雨果说:“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助人为乐已是黄伟辉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今年,黄伟辉发起“一窗灯火暖人心”工程,此举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并于4月15日成立了“一窗灯火暖人心志愿者服务队”,吸引了心理咨询师、教师、作家、德育工作者、社会热心人士自愿加盟,为青少年免费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服务,为他们带来希望的阳光。
黄伟辉用激情抒写人生,用生命播撒阳光,谱写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志愿者之歌。2005年,他成为全国青少年“身边最感动的人”候选人之一。2006年,他入选共青团中央“我与祖国共奋进——新时代年轻人群英榜”。
这就是年仅27岁的黄伟辉,一个播撤阳光与希望的杰出青年,一个守得住清贫、坚守文学创作的作家,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的优秀志愿者。
责 编:雪月
评选好稿移动、联通用户发短信到10607503377394;小灵通用户发短信到07503377394。
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1980年10月,黄伟辉出生于广东惠州市博罗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从懂事起就立志好好学习,走出世世代代从土里刨食的农村,要靠自己的努力告别贫困。读书成为他实现目标的惟一出路,苦行僧般的读书生活由此开始。因常年埋头读书,忽视了锻炼身体,原本就单薄瘦弱的身子因营养不良变得更加孱弱无力,胃肠功能紊乱使他寝食不安,后来又患上严重的神经衰弱,折磨得他苦不堪言。父母带着他看遍了县城的中医、西医,用了不少土方、偏方,可终不见疗效,难言的烦恼让弱小无助的心灵变得格外脆弱。初中毕业那年,他患上了抑郁症。从此,一个胸怀远大理想的少年,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感到一切对他不再有什么意义。
就在他极度困惑和绝望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长春有一个心语志愿者协会,这给心中布满阴霾的黄伟辉带来了一线诱人的光明。他把所有的失意和无助毫无保留地写满了好几页纸,带着最后的希望寄给了心语协会的于海波姐姐。此刻的他,如同一个赌徒,将最后的筹码押了出去,这是一个无助少年生命的赌注,只有赢,没有输。那年幼却已疲惫不堪的心,脆弱得再也经不起丝毫的挫折,他在诚惶诚恐的等待中痛苦地煎熬着。终于,他收到了身高仅有83厘米的袖珍女孩、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于海波姐姐的来信,通过一封封书信交流,姐姐终于打开了他锈蚀已久的心锁,小伟辉重新看到了光明,找回了快乐,渐渐地从自我封闭的怪圈中走出来。心语志愿者协会治好了黄伟辉的心理疾病,改变了他的性格的同时,也改变了他的命运,改变了他的人生。
经历过心灵寒冷的人,更懂得阳光的温暖弥足珍贵。从此,他决心用同样的方法回报社会。他要像海波姐姐那样,把阳光传送给每一个在漫漫黑夜里痛苦跋涉的迷途者,他尽其所能,走上了针对青少年开展“心理救助”的漫漫路程。
二、一窗灯火点燃爱的火焰
饱尝过心灵黑暗和孤寂折磨的黄伟辉,更深切懂得一盏灯火对一个人走出心灵迷雾的意义。重新见到光明的他,尝试着用自己的努力,实践传递爱心活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上了自愿者的博爱之旅,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1996年夏天,黄伟辉以774分的好成绩考入惠州商业学校。在三年的学海生涯中,他除了努力学习之外,其他精力和时间大多用在关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身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很快成为同学们的知心人,成为学校优秀的学生干部。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黄伟辉十年如一日始终默默地坚持做好事,他完成学业走上谋生之路后,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坎坷。渐渐地,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仅靠一两个人做好事,能量太小了,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于是,他突然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更多的人加入爱心接力。2005年,他拿出自己所有的打工积蓄,创办了“一窗灯火”公益網站。
“一窗灯火”点燃之后的两年里,他义务为2000多名“问题”青少年提供关爱和帮助,为500多位“心理迷茫”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对一些存在心理障碍的青少年给予安慰和疏导,对突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索和研究,并成功劝说5名绝望少年放弃轻生的念头。在许多人利用网络快速敛财,一夜走红的时候,出身寒门、收入菲薄的黄伟辉却以他瘦弱的躯体,顽强地支撑着这个公益网站,他的侠肝义胆举动,换来了500多万人次的点击率,让“一窗灯火”越燃越旺,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这个爱心接力活动中。
2006年1月,一位参加过青藏铁路建设的农民工从北京给小黄打来电话,诉说他的不幸。他叫张建旺,原是中铁十六局的职工,20岁出头就踏上雪域高原,成为修筑“天路”的一名光荣的建设者。这个意志坚强的山东小伙子,后来又加入到北京首都机场建设行列。不幸的是,他患上了白血病。为治疗他的病,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当终于找到能与他配型的骨髓时,却再也借不到手术费用。他在与黄伟辉的交流中,流露出绝望和无助。面对死神,小黄的心也为之颤抖。他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年轻的生命像一片枯败的叶子,无奈地飘落,他要帮助小张。在自己没有经济能力帮助他时,黄伟辉想到了他的“一窗灯火”,连夜写下了一篇颇具吸引力的文章——《一个绝症患者的呼唤——谁来帮帮我?》,贴在网上后,引来全国各地的热心人,爱心迅速在一窗灯火上蔓延,在短短一个月中燃出万家灯火。同时,小黄还在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中动员募捐。他的善举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共募捐到63000多元,小张顺利完成移植手术,获得了新生。
三、激情演讲,扬善励志
“善的极端便是美的极端”。这是英国的马洛对善的极高评价。黄伟辉凭着强烈的责任感,以多种方法感恩社会,用多种方式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十年如一日,他坚持义务为大中专院校演讲200多场,食宿、路费全部自理,累计花费二万余元。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黄伟辉的“傻子行为”令很多身边的人不解,为权,他没有升一官半职,为利,他不但没有分文收益,反而贴钱进去。面对不理解和冷嘲热讽,黄伟辉仍然痴心不改,为青少年励志、扬善鼓与呼。他把义务演讲当作公益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他的演讲题材多是结合自身的经历,用身边的故事去激励学生珍惜时光,正确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树立自信心、自尊心,自强、自立。他常常通过心灵对话的方式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黄伟辉为什么如此青睐演讲这一方式呢?从他的《有梦就去追》一书中找到了答案:“一位哲人说过,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呢,更加如此,世界上从来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即使孪生兄弟姐妹都不一样。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着个性和潜质方面的差异。有的人在这个方面弱一点,在另一方面却有独特的潜能,比别人强。但我们怎样知道自己的长处呢?惟有探索和主动挖掘。”他以自身经历写成的作品《起点》感动了许多中专生,让很多青少年读者得到了有益启示。面对社会转型期突飞猛进的变化,年轻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受到很大冲击。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使青少年不至于陷入困惑?他时常在思考。他要把自己读中专后至今自强不息的成功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在校大中专生,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提供参考。他夜以继日地把自己艰苦、曲折的求职经历写成小册子,变为励志文章。当得到身边的朋友的认可时,他便开始付诸行动。当他站在演讲台上,望着一双双专注的眼睛,听到一阵接一阵的掌声,一种满足感、成就感油然而生。从此,他坚定了励志演讲之路,足迹遍布惠州各地大、中专讲堂。至今,他演讲了200余场,听众10多万人。
四、手握一支造福社会的笔
黄伟辉自幼热爱文学,13岁读初中时就在报上发表了处女作,从此与文学结缘。
“当作家、写作品早在我年幼的心灵烙下深深的印记……上帝关闭了所有的门,它会留给你一扇窗。文学便是我放飞希望和理想的一扇窗。”黄伟辉热爱写作,用一种近乎苦行僧的方式写作,无论严寒酷暑,无论有电没电,哪怕空着肚子饥肠辘辘,他都能安下心来写作。在10年时间里,他写下了12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了6部个人专著,他对文学的痴迷和创作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中专刚毕业那会儿,为了工作,他历经千辛万苦,最困难时,一天仅有一包方便面充饥,可他仍然手持上天赐给他的一支笔,写作不止;多少个酷热的夜晚,他端坐在蒸笼似的出租屋里,挥汗如雨地坚守着创作圣地。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0年前那段灰色的日子。在一个酷暑难耐的八月天,在老家一间不足七平方米的小屋里,黄伟辉开始创作他的第一部作品《激流》。乡村的蚊子既多又凶,黄伟辉全身都被叮得起泡,为了对付它们,他不得不穿上长衣长裤。可蚊子丝毫不放过他,争先恐后地朝脚上飞去。无可奈何,黄伟辉只好提上一只水桶,装满水,把双脚浸在水里。幸好,他是一个农村走出来的苦孩子,对生活要求不高……他就是这样不折不挠坚持笔耕的。他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投入到创作中。尽管他的作品文学价值不是很高,可社会价值十分显著。
“决定一部作品的地位,不是它的形式,而是它的内在价值”。就如同人们行善可以捐财捐物扶贫济困一样,清贫的作家利用手中的笔,为需要帮助的贫困者呐喊、呼吁,唤醒人们的同情和良知,鼓舞人们做善事,此举亦为大善。黄伟辉是一个颇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作家,他一贯用激情和感恩的心去写作。他的第一部作品《激流》,就是他对几届商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做了详细调查之后写成的,其中重要篇目——《中专毕业生,哪只饭碗属于你?》,为许多中等学历的就业者如何扬长避短,把握时机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忠告。其中许多语句充满了吸引力和鼓舞性,如:中专生不一定是“跑龙套”的材,也可以是“扛大旗”的料。很多企业注重的不是文凭而是能力;中专生能干的事,大学生不一定能干,有些用人单位正需要中专生这样的实用型人才。他还精辟地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中专生就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直接操作者。”“学历高低并不重要,努力和能力最重要”。
正如药不一定要名贵,能去痛除病就是良药。他的《激流》发行后,立即跃为非小说类畅销书排行榜,印6000册,都被同学们以及兄弟学校的中专学生抢购一空。他也被媒体誉为当代中专生的榜样。一位知名教育学家说:“黄伟辉的书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中专生的自信心和价值观。”
“作家是教师,他教导人们该何去何从。”黄伟辉的作品的主题多是激励青少年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立志图强的。如《有梦就去追》和《惊天大悲剧》。2004年马加爵特大杀人案发生后,黄伟辉以曾经当过新闻记者的敏感,捕捉有益于青少年教育的信息。他利用“五一”7天长假,赶到马加爵的家乡和学校进行实地采访、搜集素材,历时半年,推出一部15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在全国媒体对这一恶性事件已提到无数次、快被炒滥的时候,他却怀着一个作家的良知,将一个真实的马加爵展示在读者面前。作品追踪探源马加爵的成长之路,披露他的内心世界,引发人们对人性心理健康的颤栗与思索,对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敲响了警钟。该书于当年10月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很快在全國畅销,在高校出现了抢购风波。
正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黄伟辉为什么20岁就成为畅销书的作者?因为他用激情写作,用感恩的心做人。黄伟辉的作品为什么能长盛不衰?因为他更关心他的读者;为什么代销黄伟辉的书能够赚钱?因为他的书更面向市场,一切都是想读者所想,一切都是急读者所急,一切都是忧读者所忧,这就是黄伟辉作品中最独特的魅力,这也是黄伟辉作品之所以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1999年毕业于惠州商校的黄伟辉,如今已是《惠州汽运报》主编、惠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的黄伟辉,深情地道出多年写作的心声:“上天给我一支笔,我就用来为社会造福。”黄伟辉是个用真情感动读者,用感恩的心呼唤良知,用强烈的责任感执著抒写人生的青年作家。
五、“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苦难是一所大学,那么我已经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学会在苦难中顽强成长,我要感谢生活,是生活教给了我一切,毅力、勇气、忍耐、自强不息。”黄伟辉从苦难中坚强地崛起,印证了他上面的这段话。对于磨难,他非但没有抱怨,反而将他当作一笔宝贵的财富。他特别懂得善待生活。他在作品中不止一次提到,每当他陷入绝境,遇到困难时,总会有人对他伸出援助之手。“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个青年作家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多年来持之以恒地写作、演讲、办公益网站,义卖著作等一系列方式回报社会,用行动呼唤人们对“问题”少年和“心理障碍”的青少年进行关注。他先后为生命垂危的民工、网友、贫困孩子募捐近17万元,累计向学校、山区贫困生赠书2500余册,合计人民币8万多元。
卢梭曾经说过:“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他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黄伟辉已把帮助别人当作一种快乐和享受,看到受助者脸上露出笑容,听到受困者走出困境时发出笑声,他都感到莫大的欣慰,有一种成就感。雨果说:“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助人为乐已是黄伟辉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今年,黄伟辉发起“一窗灯火暖人心”工程,此举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并于4月15日成立了“一窗灯火暖人心志愿者服务队”,吸引了心理咨询师、教师、作家、德育工作者、社会热心人士自愿加盟,为青少年免费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服务,为他们带来希望的阳光。
黄伟辉用激情抒写人生,用生命播撒阳光,谱写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志愿者之歌。2005年,他成为全国青少年“身边最感动的人”候选人之一。2006年,他入选共青团中央“我与祖国共奋进——新时代年轻人群英榜”。
这就是年仅27岁的黄伟辉,一个播撤阳光与希望的杰出青年,一个守得住清贫、坚守文学创作的作家,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的优秀志愿者。
责 编:雪月
评选好稿移动、联通用户发短信到10607503377394;小灵通用户发短信到07503377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