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高中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语文教师要借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对此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
  进行审美教育,首先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高中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多是名篇佳作,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学体系。它以丰富的内涵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观念,其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无所不包。不同的文体给学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诗歌优美的节奏和语言,含蓄的意象;散文的情感美和意蕴美等可以让学生从中领会文学作品给人的美的感受。如《荷塘月色》那种月下荷塘美景中的淡淡忧愁,《故都的秋》对故都秋的深深眷恋,《囚绿记》中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和抒发的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
  散文的教学要抓住有代表性的散文特征,体会其语言特色,领会蕴藏在其中的作者的丰富的情感。以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为例,我们要抓住文中描绘的五幅秋景图,即小院静观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秋雨话凉图、秋果奇景图。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角度,让我们对北国的秋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其中蕴涵着作者对故都秋无限的眷恋与喜爱之情。语文教师可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美点,让学生体验美,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完美结合。
  二、优化教学手段,把学生领入美的殿堂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选取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时间的跨度和文化的差异,都给学生理解作品增加了难度。教师应采取灵活的教学艺术手段,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联想和想象,更好地进行审美教育。
  于漪老师认为,应该把语文教学同审美教育有机联系在一起,把语文课堂内容同实施手段的审美形式结合起来。同时注意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美学规律,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态,利用多渠道的美感诱发,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语文课堂生动活泼。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比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可以采用播放录音的形式,让学生在把握诗歌节奏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可以用图片来展示文中所描绘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感知文字的基础上,通过画面进入一种美的境界,更好地领会作者蕴涵其中的丰富情感和美学意蕴。
  三、拓展审美教育的空间,全面渗透美的理念
  语文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过程,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但是仅仅依靠课本所提供的有限的教育资源,很难把学生带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语文的天地。语文老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拓展语文审美教育的空间。
  首先,要立足于课外阅读这一领域。《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长自己的见识,吸收更多的信息,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教材所选的文章多是经典之作,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本提供的有限资源,去收集相关的资料。注意课内外的衔接与互补,特别是那些经典名著,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有大量的散文作品,在学习这些散文时可以给学生介绍同时代的其他散文作家的名篇佳作。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班、本年级学生的实际,选取一定数量的书推介给学生。在平时开展阅读交流会,大家一起探讨交流阅读信息。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再开展一些活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如读书报告会,诗歌朗诵会等,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样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积累更多的美育知识,获得审美感受,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其次,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众所周知,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写作训练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写作训练把自己日常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平时,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写日记、写周记、写作文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学习效果,使得审美教育由课堂逐渐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在写作中,让学生去不断地发现社会、发现自然、发现自我,在发现中发展自己的个性、提升生命的境界,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悟生活点滴,辨别社会人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最后学生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从而拓展审美领域,激发他们追求美的热情,引导他们走向更广更宽的生活,这样就会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真正体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总之,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之一。高中语文教学要承载美育的使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其他文献
我院自1993年1月~1996年12月采用小梁切除联合球筋膜嵌置术治疗青光眼35例38眼,其中32例34跟随访6月~3年,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10例,女25例;手术38眼,闭角型青光眼3
角膜异物剔除,临床上常用异物针、铲等。现报告我院自1992年至1996年用消毒针尖剔除角膜异物的情况。临床资料:我科5年共用消毒针尖剔除角膜异物5412例,其中男4508例占83%,女904例
当赤脚医生在田间正在为广大贫下中农解除疾病的痛苦时,大批“田医生”又活跃在田间,对各种庄稼进行精心地诊断。“田医生”利用土壤与植物营养诊断盒,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知
目的为探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预防。方法对42例49眼原发性青光跟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对例25眼采用小梁切除术巩膜瓣调整缝线,术后分别对前房、眼压、滤过强弱情况进行
1患者,男,67岁。于1998年1月4日进餐时说话不慎将一“V”形鸡胸骨咽入声门。当时即有呛咳,但不剧烈。餐后仅感不适,劳动时无气急发绀,下次进餐时仍有呛咳,自觉甲状软骨有坚硬之异物刺激但可耐
我科自1996年~1998年行异物取出术124例,围术期发生意外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1,女,5岁,误吸玻璃耳坠后呼吸困难1天入院。诊断为右主支气管异物并右肺不张。R-OH加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异
我们自1992年3月~1997年5月共施行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158例,术中失误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158例(168眼),男87例,女71例,年龄12~84岁。老年性白内障129例,外伤性白内障16例,并发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课堂教学过程正是师生间情感流动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积极的情感,唤起孩
自从Kelum1967年首次将超声乳化技术应用至白内障摘除以来.已得到迅速发展.进入90年代.一项新的技术即小切回无缝线软性(可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渐普及,我们在1998年9月至1999年1月
随着白内障显微手术的不断普及,特别是许多新方法的应用,使手术效果日趋显著,并发症不断减少。1995年11月至1997年12月,我们在白内障手术中,用冲洗止血法代替巩膜烧灼止血,取得了较